汤楚楚耐心娓娓道来:“我最初是打算写张大人大名的,不过我认为,男子无论身处何地,皆有机会立业建立功名。
可咱女子就不同了,想在史书上留名,实在是难上加难……
我不敢奢望能名垂千古,如果可以成为文人口中赞誉之人,也可为自个挣得一份好名声……”
现场贵夫人们刹那间便在内心暗自思量、打起了算盘。
慧奉直向来声名远扬,已隐隐成为女子楷模,况且她有陛下与皇后的庇佑支持。
这读书室定然可以引来众多书生纷至沓来,如果自个大名镌刻于功德碑上,搞不好陛下皇后会注意到自己。
这可是福泽后辈的绝佳美事,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万万不可错失啊!
刘夫人立刻问道:“那眼下,这读书室的书籍可够了?”
汤楚楚轻声慢语,道:“书,向来多多益善,从未有哪个学子嫌读的书多的。”
“那太好啦。”
杨夫人赶忙说道:“我杨家藏书量极大,我夫君祖辈皆为进士,家中藏书历经百年传承,如今书房已是堆积如山,刚好挑选些捐到读书室去,粗略估算,至少可捐出四百册吧。”
她夫君官居三品,张大人同样为三品之职,同是三品之妻,她自不愿在张老夫人面前矮上一头。
至于功德碑大名先后排序,就取决于所捐书籍的珍稀程度了。
“杨夫人当真大气,我刘家难与之相媲美。既如此,便捐赠二百本聊表心意吧。”
“我邹家藏书也不少,便捐个二百册。”
“我家捐百册。”
......
有杨夫人率先垂范,兼以汤楚楚暗抛利益之饵,在场诸位贵妇皆纷纷启唇,许以捐书之诺。
捐赠书籍的数量下限为一百本,上限则是杨夫人所捐赠的四百册,如此一来,轻而易举便汇集了五千余册书。
汤楚楚盈盈起身,神色真挚,朝着在场诸位夫人款款福身,道:“承蒙各夫人慷慨相助、倾囊相捐,读书室定当铭记于心。
届时,定会将各夫人芳名镌刻于功德碑上。且此读书室尚存一日,诸位夫人的美名便会留存一日;
如读书室能长久延续,夫人们亦将名垂青史、流芳千古……”
杨家举办的游园盛会,因捐书这一善举,如春风拂槛般迅速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传扬开来,引得众人纷纷议论。
汤楚楚居所愈发门庭若市,来者多为捐书之人。
个别七八品小官家眷,不过随波逐流,捐上百余册聊表心意。
而二品三品官眷,向来心高气傲,怎肯在此等事上落了下风,出手便是五百册之数。
原本,一品大官家眷对此类事宜向来视若浮云。
然而,云老夫人慷慨解囊,捐出八百册;韵妃亦以自身名义,捐出五百册。
最终,竟连皇后也遣人送来千册书籍,一时之间,蔚为壮观......
自皇后参与其中后,这捐书之潮便如汹涌澎湃之洪流,声势愈发浩大。
一时间,连寻常百姓亦跟着响应,携书而来,或一册,或两册,其中更不乏珍稀孤本......
如此一来,那件曾令汤程羽与陆昊愁眉不展、焦头烂额之事,竟这般悄无声息地迎刃而解了。
于资源极度稀缺的古世,浩如烟海的书卷,大部分皆为世家贵族所掌控,尤以珍稀之古籍孤本为甚。
读书室之创立,宛如一场及时甘霖,润泽了知识的荒原,将往昔为世家大族所独占的珍稀资源公诸于世。
当寻常百姓、寒门俊才皆能得以广泛涉猎典籍之时,世家公子于科举之途上,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此番举措,恰似投石入潭,激起层层涟漪,令诸多世家公子顿生戒备警觉之意。
然,皇后亦置身其中,他们纵有千般不满、万般怨言,亦只能缄口不言,将心思深埋心底。
半月时光流转,那如烈火烹油般炽热的捐书热潮,使得读书室声名鹊起,摇身一变成为京都学子雅士于街头巷陌、茶余闲暇之时竞相谈论的头等话题。
首期装修工程圆满落幕之际,汤楚楚乘车,朝着书香氤氲的读书室而去。
读书室所处院落,昔日原是一处供人栖居的小巧宅邸。
经匠心改建,原本的大门和侧门合而为一,顿显轩昂开阔之姿。
步入其间,一方清幽雅致的小院豁然眼前,露天处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诸多书桌与座椅,此乃文人雅士相聚,纵论书海、畅抒胸臆之所。
再往深处探寻,便是一方静谧如兰、仿若书斋天地,每一间屋舍内皆规整地陈设着十余书案,每台书案可容四人并坐。
如此细细算来,此读书室可同时接纳数百人于此,共赴一场知识的盛宴。
东沟村读书室,昔时月费仅十枚铜板。
今因循京都物价之变,斟酌损益,将月费调至三十枚铜板,单次入内则收三枚铜板。
姑且保守推算,如会员达三百之数,再添书册外租收益,月入约莫四五十两纹银。
然此等收益,不过堪堪维持读书室日常之运维、人员之薪酬,房租之费,恐终其一世亦难偿清。
若遇新书问世,亦无力买入。
况且,他们虽心怀慈善之念、行济世之举,然亦不可令自身长久陷于亏损困局,难以为继。
汤楚楚于读书室踱行一周,但见装修已近尾声,诸般布置皆初具规模。
当下正专注于书单梳理,依类而置,井然有序。
至于珍稀孤本、古籍善卷,则特邀笔墨超凡、书法卓绝之人悉心誊录,力求每部典籍皆能存有少说十册,以广流传。
“读书室筹备得以这般顺遂无阻,皆赖大姐之功。”
汤程羽道,“依当下推进态势,约莫十日光景,便可开门延宾,喜迎四方来客。”
“你行事稳妥,我向来安心。然有一事,你可曾思量过?”
汤楚楚道,“此院落租期三载,已耗银千两。若至期续租,银钱从何处筹来?
且若文人数量日增,读书室势须扩建,此亦需银钱支撑。
再者,若学官处新书颁下,读书室亦当购进,以应所需。凡此种种,皆需钱帛,然眼下读书室尚无盈利之途……”
陆昊摸着脑袋,蹙紧眉头:“这问题很是棘手啊......”
“大姐,羽儿心有一计。”
汤程羽聪慧颖悟,一点即明,道:“文士雅客至到读书室研读著述,或恐文房四宝未备齐全。
若于室中辟一净室,专营此等文房之物,一则可为文行诸便利,二则亦可为读书室增益些许进项,大姐以为此策怎样?”
汤楚楚面上露出欣赏的笑意,羽儿想法与她不谋而合。
她说道:须得留意,文房四宝定价,切不可贵过市价。否则,恐遭人揪住错处,斥你借读书室之名行敛财之实。”
陆昊略作思索,道:“或有文士于室中览书一整日,乐而忘返,恐生饥渴之虞。不妨于后边厢房处设一茶室,售以白水、香茗、糕点鲜果之类,其价自当以市价为参。”
汤楚楚不断点头,道:“你二人想法皆十分不错,可在此过程,须得格外小心、反复留意。毕竟现在读书室被整个京都之人关注着,稍微有些错处,便被过度解读……
羽儿每天上朝,小昊不多时也有自个之事要忙,此读书室掌柜想从何处找寻呢?”
“大姐也在此啊?”
蓦地,少女那清灵的嗓音自门口悠悠飘来,抬眼望去,正是上官瑶领着数人款步而入。
小丫头满面春风,莲步轻移而至,脆生生说道:“方才闻大姐谈及读书室掌柜之事,恰巧,我将掌柜店小二啥的皆带了过来。
原本夫君打算自个去寻,然我见其每日事务繁杂,便将此事揽下。
这位乃虞掌柜,昔年在既州经营书店二十余载,经验颇丰;
此位为葛账房,亦多年操持账房事务,精于算计;
此四位店小二,皆是咱安仁巷中寻得,个个聪慧伶俐、勤勉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