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婆子对周潇潇说的红薯育苗之法,好奇不已。
但是由于讨要借粮的事情给她打了岔,她一时忘记问了。
回到家,她一想起来,就急忙问道:“潇潇,你是什么时候认识这红薯的?你又是怎么知道红薯育苗之法的?”
对呀,她是怎么知道的?
她出生就在三坨村,三坨村的人都不认识红薯。
她虽然外出逃荒过一段时间,但是她外出的这段时间,最远都没有离开县城。
而且这是灾荒年,她去哪里学习种植红薯的技巧。
正当她纠结着该怎么回答周婆子的问题时,李月华站了出来。
“婆母,种植红薯的办法是我告诉潇潇的,我娘家在种植红薯,所以我知道一二。”
“原来是这样。”
周潇潇闻言向李月华抛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同时她也庆幸起来,庆幸周婆子是私下问的她,而不是当着三坨村的村人问她。
要不然,她更被动了。
一回到家,周潇潇就对李月华表达了谢意。
“阿娘,谢谢你了,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阿奶了。”
“潇潇,你的身上拥有常人无法拥有的大运气,这对你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若你想冒进,想展露不一样的才华,那你就必须想好后退的道路,或者拥有足够大的本事。
你现在还没有足够大的本事,你最好的选择就是藏拙。
你要记住一点,藏拙才能让你在这里好好生活下去。
阿娘会一直做你的后盾,你以后想做的事,都可以往阿娘的身上推,阿娘都会帮你顶着。”
“阿娘,谢谢你。”
“潇潇,其实阿娘也有顾虑,你现在还小,还不到十一岁,阿娘不希望看到你被伤害。
阿娘是会保护你,但是阿娘的能力也有限,阿娘怕不能时时护住你。
所以,你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决定做什么事情时,都要考虑清楚。”
周潇潇看向一脸认真的李月华,郑重的点了点头。
“阿娘,你放心,我记住了。”
……
第二日一早,周潇潇就跟着周生父子三人,早早的到了李婆子家的沙地。
他们到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少的村人。
“潇潇,我们按照你的安排将肥料和草木灰都带来了,你给我们说说这红薯要怎么种。”
周潇潇环视了一圈,没发现周村长,红薯种子也还没有被带来。
她便打算组织在场的村人先挖壕沟。
“各位村人,由于村长爷爷还没有把红薯种子运来,我们现在先挖壕沟……”
可能分了粮食,吃了饱饭的原因。
村里人干活的积极性都增长了不少。
他们按照周潇潇的安排挖起了壕沟,撒草木灰和肥料。
等周村长父子三人将100斤红薯运过来后。
他们再按照周潇潇的安排,下种。
最后一步就是盖上泥土。
“潇潇,这红薯的种法和土豆差不多。
只是种植土豆的时候,间距没有这么长,也没有施肥。”
“各位叔婶,俗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提前施肥,给作物施好肥,施足肥,有利于作物的成长。”
“潇潇,你说的这些我们也都明白,但是我们哪里有那么多的肥料。”
周潇潇听到这里,便想到了之前在其他小说中看过的场景,山林中的腐土层也具有肥地的作用。
但是,这句话她是怎么也不能说出来的。
毕竟现在灾荒刚刚过去,山林中根本就没有什么优质的腐土。
对了,她们还可以沤肥。
杂草之类的放在一个坑里一段时间也可以成为肥料。
于是,她又借用李月华的名义继续说道:“各位大叔大婶,我记得我阿娘给我说过,他原来生活的地方有一种沤肥之法。”
“潇潇,你快给我们说说什么叫沤肥之法。”
“沤肥之法很简单,就是把不需要的野草野菜,植物根茎都扔进茅坑种,任其腐烂,腐烂之后的东西就是不错的肥料。”
“潇潇,你这个法子好呀,我们回去就试试。”
由于来帮着育苗的人比较多,而且每一环节都有人来负责,因此完成的速度就比较快。
不到半天的时间,他们就将一百斤红薯全部育苗完成。
最近天气比较湿润,三天两头的都会下一场雨,周潇潇也不怕干旱问题。
红薯种下去过后,他就没有再管了。
只告诉李婆子,若发现红薯发芽了,就告诉她一声。
红薯育苗完成后,三坨村的村人又全身心的投入了种植玉米的环节。
由于发放的玉米种子并不多,为了避免过度的浪费,周潇潇觉得先育苗再移栽可以避免浪费。
她这想法一出,就去找到了李月华。
“阿娘,你觉得我的这个想法是否可行?”
“我觉得倒是可以一试,潇潇你要我做什么?”
“阿娘,我想让你将这法子告诉阿爷和阿奶。”
李月华瞬间明白了周潇潇的用意。
“行,阿娘这就是。”
李月华按照周潇潇的意思,承认育苗能够提高玉米的成活率,并且说这也是他娘家的一种种植经验。
这对周生和周婆子来说也是一大创新,因为他们之前从来没有对玉米进行过育苗。
但是,他们也没有反驳,毕竟他们也想提高玉米的存活率。
周婆子疑惑道:“老三家的,你之前为什么不把这个法子提出来?”
“婆母,之前家中并不缺种子。
而且,我也怕你们不相信,所以就没提。”
周生犹豫再三后拍板道:“我们家就试试这新方法,明日我们一起给玉米育苗。”
周家给玉米育苗是在菜园地里进行的,因此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路过的三坨村村人看到周家围在一起搓泥球,好奇不已。
“周家的,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我们这是在给玉米育苗。”
“玉米也要育苗吗?不是直接种在地里就成了吗?”
“这玉米是可以直接种在地里,我们家前几年也是直接将玉米种在地里的。
但是你们也知道,这样种玉米的发芽率并不高。
今年朝廷就只发放了几斤的玉米种子,量少,根本不够种。
若我们还按照往年的做法,那我们肯定收获不了多少玉米。
我们今天就想着试一试新的办法,先给玉米育苗。
等玉米长出苗后,再移栽到地里。
这样玉米的存活率应该会高一些,我们的收成也能够多一些。”
“周家的,这么好的办法,你怎么不提前告诉我一声,要不然我也可以跟着你学一学,可惜我的玉米现在都种到地里去了。”
周婆子被人追捧,高兴不已,把所有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揽。
“这办法我没有实践过,只是听说过。
因此我可不敢随意的让你们跟着我尝试。
到时候若种的不好,你们来埋怨我,我可有理说不清。”
周婆子说着说着嘴角就上翘起来,而且显得越发的嘚瑟,她好久没有在村人面前显摆了,此刻又找回了曾经的感觉。
“我家的那些玉米刚刚种植下去,我现在就去把他们都挖出来,学着你们家的样子给玉米育苗,希望今年能够多收成一些玉米。”
“哎哟,你这样做多浪费精力和时间呀,既然已经种下去了,就别麻烦了。”
“我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精力,最不怕的也是麻烦。
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多收获一些粮食。”
三坨村的村人听说了这个消息,不由得纷纷效仿起来。
周婆子在完成自家玉米育苗后,显得更加的忙碌了。
因为她要不停地到各家各户去讲解玉米育苗之法。
这段时间的周婆子虽然忙碌,但是却十分的春风得意。
她真是爱死了被人追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