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开始西下,邯素在离开了宗人府,真是伤脑筋,璞楚炆会穿越到那个朝代了?会不会给大玥朝带来麻烦呢?这个与自己有关的离奇事件,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给璞楚棣陈述呢?
御书房里,璞楚棣坐在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在等着他批复。太监小顺子走到案边,低声说道:“启禀皇上,邯丞相在外求见。”
“快传少师进来。”
“遵旨。”
邯素在得到小顺子传旨,进到了御书房内。璞楚棣放下手中的奏折,走到座椅前坐了下来,指了指对面的座椅,对邯素在说道:“少师请坐。”
“谢皇上恩典。”
“溥夏开口了吗?”
“开口了。”
“他怎么说?”
“启禀皇上,他说他的确看见弘文帝走进了火海,当时他企图去拉住弘文帝,但是没拉住。”
“他亲眼看见弘文帝葬身火海了吗?”
“溥夏的原话是说:他亲眼所见,弘文帝在火海里升天了。”
“如若弘文帝真的升天了,朕也就真的少了一块心病,少师以为,溥夏所言可信吗?”
“溥夏出身佛门,在当年与微臣一道,被高祖皇帝钦点进朝给高祖皇后仙逝祈福,微臣对他曾有一些了解,今天亲自审讯,感觉所言可信。”
“那就好,少师认为,应该怎样处置于他?”
“自古大玥不斩僧人,微臣觉得溥夏斩不得,但是溥夏效忠弘文帝,不愿移主,所以也放不得。于是微臣就在宗人府给他换了一个敞亮一点的房间,让他在里面再待几年。如果几年后,皇上坐稳了大玥江山,时间证明了他的话不是假的,皇上放了他也无妨。”
“少师说的有理,朕当下的紧要事宜是好好治理大玥朝,让大玥朝的子民们早点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皇上说的极是。”
“少师,朕刚刚翻阅了大量奏章,从各方官吏上报的奏折水平来看,实在令朕担忧。如果堂堂大玥主管各方的朝臣都是如此水平,大玥江山危在旦夕。所以朕决定从本月开始,压缩内务开支,重振各地学堂,恢复科举制度,重视人才培养。明年开春,朕要亲自主持大玥永泰*科举考试,朕要招录大批文人贤士进入朝廷,共计朝政。”
“皇上英明,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让他们为大玥所用,的确是明智之举。纵观历朝科举,各地官府及文人贤士们都有最低一年的准备时间,但大玥永泰*科举考试却只有短短数月的准备期,所以微臣以为,要想取得很好的成效,必须先制定一种完善的科举选拔制度体系,用完善的制度体系来规范考试、选拔、任用、权力、义务及退休后的一整套规范制度和体系,才能让皇上招到想要的贤才,让贤才们知道自己手中的权力范畴和在这个位置上应该履行的义务。”
“少师这个提议太好了,但这个制度体系应该怎样来建设呢?”
“启禀皇上,这个微臣一下还没想好,但微臣会尽快起草一个草案交给皇上,皇上再召集六部和中书府的总管大人们一起谈论,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再来逐步修改完善。”
“很好,少师明日不用上朝,先把这个制度体系起草出来给朕看看。”
“微臣领旨。”
“照少师这样说来,整个大玥朝的治理,只要朕能构建出完整的制度体系,再用这些制度体系来管束满朝文武和各方官吏,大玥江山不就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起来了?”
“皇上所言极是,完善大玥各项制度体系,让文官有文官的制度体系,武官有武官的制度体系,什么人对什么人负责?皇上再启用什么样的人对这些人进行监管,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构建好了,大玥江山就一定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好,这个制度体系构建的事,少师带头去干,朕全力支持少师,为了让少师省下跑来跑去的时间,朕把尚书府对面的泰和府更名为丞相府,赐予少师,朕不限制少师自由,少师想回白马寺就回白马寺,想住丞相府就住丞相府。”
“皇上。”
“就这么定了,少师不得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