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自在人心
中郎将2025-10-04 22:143,727

宋阳满心期待着,这一路上能撞见些值钱的野物,可事与愿违,一路行来颇为顺畅,除了偶尔瞧见几只飞鸟,连一只长耳朵的野兔都没见着。

考虑到招财的体力,宋阳并未走得太急,历经一个半小时,终于抵达徐家沟王福的家。

此时,王福正蹲在门口墙角处,悠然地抽着烟。

瞧见宋阳过来,他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浮现出欣喜之色,赶忙起身迎了出来。

可当看到跟着宋阳一同进院的几条狗时,他又面露惊悸,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往后退了一步。

说来也怪,仿佛几条猎狗知晓王福是宋阳的亲戚,竟都未发出凶狠的叫声。

宋阳亲热地唤了声:“大舅……”

老话说“娘亲舅大、爹亲叔大”,意思是在亲属关系里,最亲近的自然是父母,紧接着便是父亲的兄弟以及母亲的兄长或弟弟。

这讲的是亲属间的亲情纽带、彼此肩负的责任,以及家庭内部的关系,但可别忘了,后面还有一句“姐死门槛断,哥走侄不亲”。

其实,宋阳更认可那句直白的话:“爹强,叔亲;妈强,舅舅亲;自己强,那谁都亲。”这话将亲戚间的关系剖析得入木三分。

像家里办事,舅舅不到不开席这类讲究,在宋阳这儿并未被特别看重。

倒不是宋阳因为王福生活困顿就对他不尊重,而是他觉得这些不过是形式上的东西,亲不亲,来不往来,全在人心。

宋阳之所以有意关照王福,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沾亲带故,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上辈子,即便宋阳成了残废,王福也没有对他不管不顾,反而时常前来探望、照顾。

这辈子,宋阳日子过得不错,王福也没有频繁登门索取,在宋阳眼中,这才是真正的亲情,帮扶他一把,那是再应该不过的事,而且绝对值得。

“阳娃子,好久都没见着你了。”

“是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来了,您老有空也不来我那儿坐坐,没办法,就只能我过来咯!”

“家里头事儿多啊,这地还没开完,守号也不能落下,哪有闲工夫嘛。”

听到外面的动静,舅母和几个表兄弟纷纷从屋里走了出来。宋阳顺势将带来的肉递给他们。

舅母客气地说道:“你来就来嘛,还带这么多东西!”

宋阳冲她笑笑:“家里头东西有多的,你们可是我的舅舅、舅母,我心里肯定记挂着你们呀!”

“快快快,屋里坐,你来得正好,家里正做饭呢,马上就能吃了。”

“我就是冲着这午饭来的,你们身体都还好吧!”

“都好,今年庄稼收成还不错,日子总算能过得像点样了。”

宋阳一边和舅母以及表兄弟们寒暄着,一边跟着往屋里走。

去年九月土地才刚分到户,这个家暂时还没什么变化,依旧是土墙、老瓦,屋内光线昏暗,空间也很狭小。

其实,要是宋阳没在盘龙湾盖新房,他家的老屋也不见得比王福家强多少,但要是一直只知道老实种地,就算再过十年,日子也难有大的起色。

宋阳接过表兄弟递来的凳子和茶水,在桌子旁坐下,和他们一家子互相询问着各自的近况。

很快,饭菜就端上了桌。一铁锅炒红苕尖,一锅疙瘩汤,外加一些腌制的酸菜。因为宋阳来了,还特意炒了一碗腊肉。

宋阳已经很久没这样吃过饭了,这和他家两年前的生活差不多。

看到这些饭菜,他心里不禁有些酸楚,但并未表露出来,反而大口大口地吃着,以显示自己并不嫌弃。

这让原本有些拘谨、黑瘦了许多的王福放松了不少。

王福忙着往宋阳碗里夹腊肉,可一家子人却只是象征性地吃一点,没怎么动筷子。

宋阳干脆端起那碗肉站起身来,反客为主地说道:“都给我干啥,咋不见你们吃……”

见宋阳要分肉,大家都把碗往身后藏。

“你们这样,我一个人吃着也没滋味,要是你们不吃,我也不吃了!”

听宋阳这么一说,一家子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王福开了口:“都接着吧!”

几个表兄弟这才把碗从身后端到面前。

宋阳把肉挨个分了个遍:“我经常上山打猎,吃肉比你们方便,以后打到肉,我再给你们送过来。吃饱吃好,才有劲儿干活嘛!”

为了避免尴尬,他赶忙转移话题:“舅舅,舅母,我这次来,其实是想跟你们商量个事儿,你们也知道,我屋子后边山洞里养了些寒号鸟,现在家里事儿太多,人手又不够,实在顾不过来。我就寻思着问问你们,愿不愿意养。”

一家子人听闻,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宋阳,脸上满是疑惑。

没等他们说话,宋阳接着说道:“要是你们愿意养,就把它们弄到这边来养,现在已经有几十只了,差不多一只一个月能产一斤左右的五灵脂,收购站的价格可不低,一年下来,赚个两三百块钱没啥问题。以后数量多了,赚得也就更多了。”

听到这话,别说王福两口子,就连几个表兄弟都兴奋起来。

一年能赚两百来块钱,对于山里人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不过,他们心里显然也有顾虑。

王福犹豫着说道:“能赚钱当然想养,可我们不知道咋养啊,就怕养不好!”

“其实没那么难,用木头盖间木房子,在墙壁上钉些供寒号鸟住的木箱子,把它们养在里面。

每天打扫产出的五灵脂,早晚给它们提供喜欢吃的新鲜柏树枝叶和干净的水,也可以喂点水果之类的,保持里面干净整洁就行……”

宋阳大致介绍了一下情况。

“盖房子倒不是啥难事,去山上砍些树,要不了几天就能搭起来……”

一个表兄弟显得兴致勃勃,但他做不了主,只能看向王福。

舅母却显得忧心忡忡:“会不会又被人说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哦?”

他们还没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不像宋阳,清楚未来的形势。

宋阳赶忙说道:“哪会啊,那些都是过去的事儿了,要是会被说,你看看我,又是养蜜蜂,又是养羊、养猪的,早该有人找上门了。

放心,要是有人这么说,你们就说是我养的,让他们来找我,胆子放大点,现在可不是前些年了。

光靠种地,你们也清楚,一年到头也就勉强不饿肚子,咱总得想着过更好的日子吧……

舅舅,到底养不养,给句痛快话。

只要说养,养寒号鸟的房子盖好就去我那儿把鸟背回来,背回来就是你们的,别担心我会从你们这儿分什么。您可是我的亲舅,我还能害您不成?”

王福沉思片刻,看着一家子充满期待的目光,终于点了点头:“养!”

话音刚落,几个表兄弟都咧嘴笑了起来。

却见王福接着说道:“你可得好好教教我,这么能赚钱的东西到了我这儿,要是被我搞砸了可就可惜了!”

“那肯定得教您撒……”

宋阳也笑了起来。

吃过饭后,趁着喝水休息的空档,宋阳把自己知道的寒号鸟养殖方法,详细地讲给兴致勃勃的王福一家子听,从养殖房舍该建多高多大,到养殖箱子怎么制作,再到如何防逃,寒号鸟喜欢吃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

甚至连他自己知道但还不太清楚具体操作的防止近亲繁殖的事项,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了一遍,并让他们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注意观察、摸索。

防止近亲繁殖其实不难理解,就好比生产队的时候,母猪要赶到别的生产队去配种,而不是用自家留的种猪,道理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种群更健康地发展,避免越养越差。

别看只是养寒号鸟,要是真干起来,形成一定规模,放到二三十年后,哪怕在山村里,一年也能有十多万的收入,这可不是一般人家能达到的。

宋阳真心希望王福一家子能抓住这个机会,改变眼下困顿的生活,也能让王福和他儿子免去往后那些年在外面当背二哥的奔波劳累。

事情交代完,不过下午一点多。宋阳没有多做停留,以家里还有事为由,告辞回家。

王福执意将他送到村口,一直看着他走远了才转身回去。

办完这件事,宋阳心里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

回到盘龙湾时,时间还早。

他简单和冯晓萱说了说事情的经过,逗弄了一会儿孩子,便找来书本,在门前的树荫下学习准备考的机械维修知识。

一直学到傍晚,眼睛都看得酸涩了,他才放下书本。

想着这个时候,李乘风要是进山,应该回到茅草屋了,于是,他带上家里的酒、蜂蛹和在镇上买的麻饼,前往李乘风住的山沟。

几条猎狗跟了上来,招财也不例外。

让宋阳没想到的是,当他从大路爬上山顶,来到通往茅屋所在山沟的小道岔口时,看到巴豆顺着山脊欢快地跑了下来,随后出现的是李乘风。

“师傅……”宋阳笑着打招呼。

李乘风看到宋阳,也很高兴:“你小子,现在越来越难见到咯。”

“师傅,这话可得凭良心说哦,我要是在家,隔三岔五就往您这儿跑!”

“那你说说,你这一年到头,在家能待几天嘛。”

宋阳一时语塞。

这一年,他往外跑了好几趟,每次都待了挺长时间,算下来,到李乘风这儿来的次数确实少了很多。

他只能干笑着说:“我这不是一回来就来看您了嘛!”

宋阳心里明白,李乘风纯粹是因为寂寞,缺人陪伴才这么说。

李乘风笑了笑:“今晚在我这儿,陪我好好喝两杯。正好,前段时间在山里打到只豪猪,我把它做成腊肉了,今天就拿它当下酒菜。”

“那可真是好东西……”

宋阳见李乘风背着采药常用的布包,还带着药锄,知道他进山采药去了,便随口问了句:“李哥没跟您一起?”

现在还没到掰玉米的时候,没什么农活,按说李宗贵会跟着才对。

“你别提了,今天在山上我把他骂了一顿,他赌气回家去了。”李乘风摇头说道。

宋阳一愣:“为啥呀?”

“为啥?这小子学东西不认真呗。昨天才教的,今天再看到,问啥啥不知道……他要是有你一半机灵就好了,我都不知道该咋教他。

我好不容易攒了点钱给他,让他留着盖房子,结果这小子拿着钱跑出去瞎玩,一去就是十多天,回来一分钱不剩,也不知道他拿去干啥了。问他,他还跟我发脾气……”

李乘风无奈地摇着头,满脸失望。

“您好好跟他说说呀,把道理讲清楚,以后不犯就行了嘛!”

这种事,宋阳不好多说什么,虽说李乘风是他师傅,但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自己安慰几句,当个好听众更合适。

“讲道理……好鼓不用重敲,他还比你大两岁呢,又不是三岁小孩……算了,不说这个了,影响心情。”

李乘风说着,带头顺着山道往茅草屋走去。

在从宋阳身边擦肩而过的时候,他忽然闻到李乘风身上隐隐散发着一股奇特的香气……

继续阅读:第607章 狗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