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6章:江陵遇故人
笑波客2025-10-29 11:463,091

这种清醒,也就是在睡前的短暂瞬间,睡着了,一切都过去了。

  醒来,面对永王的尊贵面容,李白再次笑成一朵花,因为永王和韦子春嘴里的李翰林已经变成了李判官。李白能不高兴吗?

  出山,随行,与客清挥手告别,李白看着客清眼中那一缕忧愁,终于按耐住那颗早已浮躁的心,怀着对客清的一丝愧疚,李白坐船去了江陵。

  永王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江陵大都督府当着襄城郡王李偒、少府监兼大都督副使窦昭、大都督府长史李岘、行军司马韦子春、大都督府掌书记薛缪、侍御史李台卿、侍御史蔡垧和楼船使刘巨鳞等人的面,直接宣布了对李白的任命,

  “李白,圣上任命的翰林待诏,诗词歌赋造诣颇深,朝廷内外交友甚广,才思敏捷,谋略过人,本王亲自到庐山三次拜访,才答应下山。现本王特任命李白为江淮兵马都督府判官,协助本王统领江淮军,平定叛军。”

  “恭祝永王殿下再收谋士,恭贺李判官荣登大位。”薛缪带头贺喜。

  “恭祝永王殿下再收谋士,恭贺李判官荣登大位。”其他人山呼道。

  “李判官,你给大家讲两句。”永王提议道。

  “多谢永王殿下赏识信任,微臣得以梅开二度委以重任。本人虽有些声名,已然过去,不足为道,希望跟诸位同僚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帮助永王殿下完成大业。”李白简明扼要地说道。

  “好!说得太好了!今儿个,本王高兴,特地在都督府宴请诸位爱卿痛饮。席间,本王要向大家宣布圣上的一道密旨。”永王朗声说道,“走!诸位爱卿,移步到花厅。”

  席间,玉盘珍馐,美酒鱼肉,还有丝竹歌舞助兴。

  李白仿佛获得了第二春,笑声盈满整个花厅,很快便与诸位同僚熟识,打成一片,面红耳热之际,李白当即表态,“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微臣愿意为永王殿下敬献余生,誓死效忠殿下。”

  众人也跟着李白附和道,“誓死效忠殿下。”

  永王看气氛融洽,火候已到,当即宣布道,“本王刚刚接到蜀中父皇密旨:委任本王为江淮兵马大都督兼扬州节度大使,即刻带领荆襄军从江陵到扬州赴镇。届时,本王将统辖荆襄军和江淮军两支兵力,实力大增。”

  众人听闻,当即鼓掌喝彩,“恭祝永王殿下再获江淮军!”

  永王踌躇满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只要诸位齐心协力,我们江淮和荆襄两支大军必定能阻止叛军南犯,捣毁叛军老巢。来,干了此酒,我们明日各自做事,争取年初大军即刻东行!”

  散席后,刘巨鳞找到李白,悄声问道,“李判官,殿下告诉我,你兄弟在峡州和江州坐拥大批商船,可否一用?”

  “当然,只要在兄弟二人名下的商船皆可随便征用,包在我身上。”李白爽快地答应下来。

  “真是太好了!谢谢李判官!”刘巨鳞握住李白的手,不停地抖动。

  “楼船使不必客气。这是本官的职责,理所应当。”李白朗声道。

  李白正欲西行,前往峡州找弟弟征用商船,李台卿走上前来,拉住了李白的手,“李郎,还记得愚兄否?”

  “我俩曾经相识?”李白惊愕地望着李台卿。

  李台卿拿出一块玉佩,递给李白,“李郎,请看看这个。”

  李白瞬间酒醒,思绪飘到了二十八年前的江夏城黄鹤楼旁的黄昏。

  江水滔滔,落日熔金。黄鹤楼下的酒肆里,李白独自坐在临窗的角落里一个人喝闷酒。他的面前摆着三五个空酒壶,手中还握着一个半满的。窗外是滚滚长江水,夕阳将江水染成血红色,也为他轮廓分明的脸庞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小二,再来一壶酒!”李白晃了晃手中的酒壶,带着几分醉意。

  “客官,您今日已经醉了,别喝了!”小二犹豫着走近。

  “怎么?怕我付不起酒钱?”李白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拍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拿去!今日我要喝个痛快!”

  小二连忙赔笑,取了银子去拿酒。李白仰头饮尽壶中残酒,喉结上下滚动。酒液顺着嘴角溢出,滑过他青丝飞扬的胡须,滴落在衣襟上。他毫不在意地用袖子擦了擦,目光投向窗外。

  “报国无门啊!留着何用?”李白低声呢喃,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想起了自己长安求仕的遭遇,想起了那些嘲笑他的小人,胸中郁结着一股难以排遣的愤懑。

  “老兄郁郁不得志?”一个温和的声音从旁边传来。李白转头望去,一位约莫四十出头的男子站在桌旁。那人一身素色布衣,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几分书卷气,腰间挂着一个酒葫芦,正含笑望着李白。

  李白挑了挑眉,问道,“阁下是……”

  “在下李台卿,江夏人。”中年男子拱手作揖,“兄台独饮多时,似有愁绪,冒昧打扰了。”

  “李台卿?”李白重复着这个名字,觉得有些耳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过。他随意地挥了挥手,“李兄坐吧,既然同是李姓,便是本家人。小二,再取一壶酒来!”

  李台卿从容落座,将酒葫芦放在桌上。小二送来新酒和海碗,李白亲自为两人斟满。

  “在下李白,蜀中人,暂居安陆。”他举杯示意,一饮而尽。

  李台卿眼睛一亮:“可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

  李白大笑:“不想在这江夏城,还有人记得李某的诗句。”

  “李郎声名远播,天下谁人不识?”李台卿恭敬地举杯,“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两人对饮数杯,李白发现李台卿谈吐不凡,对诗词歌赋见解独到,不由生出几分亲近。

  “李兄在此地做何营生?”李白问道。

  “不过是个闲散之人,偶尔为官府做些文书工作罢了。”李台卿谦虚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倒是李郎才华横溢,怎会独自在此饮酒?”

  李白神色暗淡,再次斟满一杯酒:“说来话长。李某愚钝,投师无门,到长安走一遭,吃的全是闭门羹。心情郁闷,途经江夏,暂作停留。”

  李台卿点点头:“原来如此。李郎心怀报国之志,却遭此不公,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报国?”李白苦笑,“如今朝堂之上,奸佞当道,忠良遭贬。我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可洒啊!”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诗稿:“今日新作一首,李兄可有兴趣一观?”

  李台卿双手接过,轻声诵读:“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好诗!李郎虽处逆境,仍心怀家国情,令人敬佩。”

  李白摇头叹息:“诗再好又有何用?不能上达天听,不过是自娱自乐罢了。”

  “不然。”李台卿正色道,“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李郎的诗作流传天下,必能激励后人,影响深远。”

  李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彩:“李兄此言,深得我心!来,再饮一杯!”

  两人推杯换盏,酒至半酣。李白发现李台卿不仅精通诗文,对天下大势也有独到见解,不由刮目相看。

  “李兄见识不凡,为何隐居于此,不出仕为官?”李白好奇地问。

  李台卿微微一笑:“人各有志。在下性情疏懒,不喜拘束,做个闲云野鹤倒也自在。”

  李白拍案大笑:“好一个闲云野鹤!李某平生最喜这般人物!”

  他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递给李台卿:“今日得遇知音,此物赠予李兄,聊表心意。”

  李台卿连忙推辞:“这如何使得?”

  “拿着!”李白不由分说将玉佩塞入他手中,“李某行走天下,最重义气。李兄若不嫌弃,我们结为兄弟如何?”

  李台卿眼中闪过感动之色,郑重接过玉佩:“既然如此,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

  两人又痛饮数杯,李白兴致高涨,拍案而起:“今日得遇知己,当赋诗一首!”

  他略一思索,朗声吟道:“江夏黄鹤楼,相逢李隐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李台卿听罢,击节赞叹:“好一个‘相逢李隐侯’!李郎此诗,道尽我辈心声!”

  李白大笑:“李兄若不嫌弃,明日同游黄鹤楼如何?李某新得几壶好酒,正愁无人共饮。”

  李台卿欣然应允:“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夕阳西沉,江面上渔火点点。酒肆内,两位才子把酒言欢,相见恨晚。窗外长江水滔滔东去,仿佛在见证这一段跨越身份与地位的知音之情。

  一晃二十八年过去了,昔日那个李台卿早已两鬓斑白,身体弯曲,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而李白不同,开元末天宝初那十余年,在长安朝堂的确度过了人生最辉煌璀璨的美好时光。现如今,李白依旧风采绰约,洒脱耀眼。

  如果不是李台卿拿出那块玉佩,李白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眼前的他当做梦中那个风流倜傥的李兄。

继续阅读:第0177章:兄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玉拂天阙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