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时针里的致命替换
万年山的永田2025-09-28 14:302,607

齐砚秋的手指还压在《核查方案》封面上,掌心能感觉到纸张那层防水涂层的滑腻。她没动,像一尊刚被摆正的摆件。上一秒她还在碎纸机前看着SD卡变成粉末,下一秒时间就跳到了凌晨一点十三分。办公室空调滴水的声音比刚才慢了半拍,像是也困了。

她重新打开离线平板,调出第十七页的扫描图层。沙漏标识的刷新记录一条条列着,整整齐齐地标注在每个小时的零分零秒。但她的眉头越皱越紧——这些“整点”数据上传节点,和环保局监测站的实际传输日志对不上。她翻出昨晚从系统导出的原始记录,逐条比对,发现真正的异常出现在每小时的第四十五分钟。

她抽出蓝色笔,在值班排班表的空白处画了个圆圈,写下“45′”。又连画七道短线,代表过去七次异常发生的时间点。七点四十五,八点四十五,九点四十五……直到凌晨零点四十五。规律严丝合缝。

“不是整点替换。”她低声说,“是倒计时前十五分钟。”

她立刻翻开污水处理厂最近三天的设备运行日志复印件。一页页翻过,直到看到“00:45-00:48 监控系统短暂中断”的记录。技术备注写着:线路老化,已报修。

她指节敲击桌面,频率开始上升。

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林小满探进半个身子,怀里抱着一摞归档文件,帆布包带子快从肩上滑下来。她看见齐砚秋抬头,才完全推开门,小声说:“齐主任,您刚才说四十五分异常,我突然想起来……昨晚零点四十五,厂里监控确实断了三分钟。”

齐砚秋目光没移开:“你亲眼看见?”

“嗯。我在填月度报表,电脑时间刚跳到00:45,屏幕‘啪’一下全黑了。技术科后来说是电压不稳,可那天别的科室都没断过电。”

齐砚秋把日志本往桌边一推,抽出放大镜,翻开《核查方案》原件第十二页。技术说明段落写着:“自动采样装置每小时整点采集水样,同步上传至市环保数据中心。”她盯着“自动”两个字,镜片下瞳孔微缩。

油墨反光不对。其他部分是哑光,唯独这两个字表面泛着轻微油渍感,像是喷墨覆盖过。

她从抽屉取出紫外线灯,拧亮。灯光扫过纸面,“自动”二字下方,隐约浮现出两道断续的笔画残影。她屏住呼吸,用红笔轻轻描摹轮廓——是“手动”。

“手动采样装置”被改成了“自动”。

她手指一顿,迅速翻到文件附录的技术参数变更记录表。表格显示该条款于三个月前由市环保局技术科备案修改,审批人签字栏写着周慧兰的名字。笔迹工整,印章清晰。

但她记得,上周在环保局档案室查同类文件时,这类技术调整必须附专家评审意见。而这版《核查方案》里,评审附件编号是空的。

她把紫外线灯压在“手动”残迹上,光影交错,像一道被强行抹去的伤疤。又从笔记本撕下一页,画出逻辑链:

监控中断 → 原始数据无法采集

→ 系统判定“无样本”

→ 启用预设值填充

→ 数据完成“合法替换”

关键不在整点,而在45分这个“劫持窗口”。提前十五分钟切断真实采集,让虚假数据在整点准时上线,完美规避系统报警。

她抬头看向墙上的挂钟。时针指向一点四十七。距离下一个“45分”还有四十八分钟。

“林小满。”她忽然开口。

“在!”林小满差点被吓一跳,笔从指间滑到桌上。

“污水处理厂有没有备用监控存储?本地硬盘那种。”

“有的!技术科说主系统故障时会切到本地存储备份,但……备份只保留七十二小时,而且权限在周局手里。”

齐砚秋点头,没再说话。林小满犹豫了一下,轻手轻脚退出去,顺手带上了门。

办公室重归安静。她把紫外线灯调到最低亮度,持续照着那行篡改文字。残影越来越清晰,“手动”两个字像从纸里爬出来的幽灵。

她拉开抽屉,取出一个旧U盘,插进断网主机。里面存着她三个月前偷偷拷贝的环保局内部通讯录。翻到技术科副科长李伟的联系方式,记下他的值班手机号。

又从另一个抽屉拿出黑色笔,在便签纸上写下三个名字:周慧兰、王世昌、赵德明。这次没画沙漏,而是用红笔在每个名字后面打了个问号。

写完,她把便签折成小块,塞进茶杯底下的杯垫夹层。动作和昨晚一模一样,只是这次,杯垫边缘沾了点枸杞渣。

她重新翻开《核查方案》,找到第十九页的“数据安全审计机制”说明。上面写着:“所有采样记录均不可逆向追溯修改。”她冷笑一声,手指滑过这行字,脑中却一片空白——金手指没有再响。

它从不解释,也不重复。

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线索已经给完,剩下的得自己走。

她打开录音笔,按下录制键,对着文件说:“2025年4月3日凌晨1点58分,发现《江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市核查方案》第十二页存在人为篡改痕迹,‘手动采样装置’被覆盖为‘自动’,结合监控中断时间与数据上传异常,初步判断存在系统性数据劫持行为。”

说完,她关掉录音,拔出U盘,扔进碎纸机。机器嗡鸣片刻,吐出细条状纸屑。

她起身走到档案柜前,拉开最上层抽屉,取出一只密封袋。里面是一块从西港工地带回的电路板碎片,标着“采样控制模块”。她曾让江彻托人检测,结果显示该模块具备远程信号屏蔽功能。

她把电路板放在桌上,用镊子夹起一小片焊点,对照《核查方案》里的设备型号图谱。型号一致,但图纸上的接口数量比实物少一个。

多出来的那个接口,正好能接驳信号干扰器。

她把电路板翻过来,背面用记号笔写着一行小字:“宏远建设-批次YH-097”。又是YH开头。

她盯着这三个字母,手指无意识敲击桌面,节奏越来越快。

两点零七分。她拨通李伟的电话,响了六声,转语音信箱。她没留言,直接挂断。

两点十四分。她打开浏览器离线缓存,调出教育园区数据中心的公开备案信息。运营单位写着“江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法人代表是陈建明。

她眯起眼。

陈建明是城建科长,怎么会兼任数据中心法人?这种跨部门兼职,至少要经市政府常务会批准。可她从没见过相关纪要。

她把名字写在笔记本边缘,画了个圈,又画了条线连向周慧兰。

两点二十一分。她再次检查紫外线灯下的文件残迹。“手动”二字的末尾笔画被盖得很彻底,但“手”字第一划的起笔处,有一粒几乎看不见的墨点凸起。她用针尖轻轻一挑,墨点脱落,露出底下更浅的一横。

那是“手”字被二次描摹的证据。

她把针尖放进酒精棉消毒,收好。然后从风衣内袋掏出三支笔,一支支检查笔帽是否拧紧。红笔,蓝笔,黑笔。顺序没错。

两点二十五分。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楼下大院空无一人,只有路灯照着地面湿痕。昨夜那场雨早就停了,但空气还是闷的。

她回头看向办公桌。文件摊开着,紫外线灯照着那一行篡改文字,像舞台追光打在唯一的演员身上。

她走回去,坐下,双手覆在文件上。掌心贴着“自动”二字,指尖压着“手动”的残影。

两点二十七分。她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字:

“监控中断=数据劫持窗口。”

写完,她没合上本子,也没动。眼睛盯着墙上的钟。

时针缓缓移动。

两点四十五分整,办公室顶灯闪了一下。

继续阅读:第63章 江彻的棒棒糖与谎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碰啥都能听,我靠举报一路升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