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铁路规划图里的毒箭
万年山的永田2025-09-25 09:002,216

齐砚秋的指尖还贴在风衣内袋上,三下轻叩,像在给心跳校准节拍。窗帘外走廊的灯已经熄了,脚步声彻底消失,但她没动。赵德明那句“灰烬不会骗人,但人会”还在耳朵里打转,她知道,从今往后,不能再有半秒愣神。

她把U盘从口中取出,擦了擦,插进笔记本。屏幕亮起,调出《跨市城际铁路一期工程规划图》电子版。这是省发改委挂职报到时发的材料,表面是沿江高铁支线,实则暗藏一条绕行青溪镇的“青溪支线”。她戴好薄棉手套,手指滑过K7+300处——那是一段无端绕弯的曲线,拐向一片标注为“教育配套区”的空白地块。

脑中骤然响起一句:

**“这段路线经过钱茂才捐建小学的地下,藏有放射性废料。”**

她截屏,标红坐标,关闭设备,U盘重新含入口中。消防通道的铁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时,她已消失在楼梯拐角。

半小时后,她蹲在青溪镇实验小学后巷的灌木丛里。围墙年久失修,砖缝裂开,她借力翻入,落地无声。操场空旷,旗杆基座周围水泥颜色确实不对,新补的,但没压平。她掏出江彻上次留下的地质探测笔,非制式装备,没编号,按钮在侧面第三格。

刚点地,探测笔震动两下,数值跳到89.6,超出安全阈值三倍。她正要再测一圈,脚下泥土突然塌陷,发出“咔”的闷响。东南角地面裂开半米宽口子,一股幽绿色荧光从坑底渗出,照亮了几只锈蚀的金属桶。桶身印着褪色符号,像是放射性标志,边缘模糊,但轮廓还在。

她迅速拍照,用密封袋采了土壤样本,退到围墙边。远处警笛由远及近,不是普通巡逻车的节奏,是刑侦支队的编组响应。

江彻第一个下车,穿便装,右手小指翘着,那是老伤。他拎着辐射检测仪,蹲在坑边看了一眼,回头低声说:“标记和二十年前西港塌方事故混凝土块上的防腐涂层代码一致。”

齐砚秋从阴影里走出来,在警戒线外站定,举起三支笔。红色那支指向塌坑:“污染区半径至少十五米,需立即封锁。”蓝色那支划过空气:“通知环保局启动应急疏散预案,周边五百米内师生今晚必须撤离。”黑色那支她没动,只是说:“施工方是王世昌女婿注册的‘通达基建’,注册资本五万,实缴零元,去年十二月中标该路段路基处理工程。”

江彻抬头看她,点头。两名队员立刻拉起隔离带,另一人开始架设临时监测设备。齐砚秋没动,盯着那几只冒绿光的桶。她记得YH-097这个编号,最早出现在茶楼佛珠断裂那天,钱茂才塞进佛珠里的纸片写着“工业废料掩埋”,当时她以为是瓷窑遗址的遮掩,现在看,是双关。

江彻走过来,声音压低:“你怎么知道这里有问题?”

“规划图。”她说,“绕弯太刻意,像在避开什么,又像在保护什么。”

“可这小学是钱茂才捐的,当年媒体报道过,说是‘功德工程’。”

“功德底下,未必干净。”她把探测笔递过去,“数据我存了,原始文件在加密U盘,等你方便时移交。”

江彻接过,看了眼坑底:“放射性同位素浓度超标,长期暴露可能引发骨髓病变。如果学生每天在操场上活动……”

“那就不是意外塌方,是慢性谋杀。”她接话,语气平静。

江彻沉默两秒,转身下令:“联系疾控中心,调流动监测车。所有人戴防护面罩,不准触碰桶体。”

齐砚秋站在原地,风从塌坑里往上吹,带着一股铁锈味。她想起赵德明鱼缸里死去的金鱼,浮在水面,肚皮朝上。现在,这片操场下面,埋的是整条线路的毒箭。

她摸出口袋里的打印稿,是规划图局部。K7+300那段弯道,正好穿过小学操场下方。她用蓝色笔在弯道尽头画了个圈,旁边写:“民办小学,土地性质为教育用地,不可变更用途。”又在背面记了一行:“通达基建无环保资质,却承接放射性废料回填工程,审批文件是谁签的?”

江彻走回来,递给她一副防护手套:“你不用进去。”

“我不进去。”她戴上手套,“但我得看着。”

一辆环保局的监测车驶入,车顶灯旋转,绿光与坑底荧光交叠。技术人员架起设备,读数很快跳出来:γ射线剂量率1.8μSv/h,超正常值十二倍。

齐砚秋掏出手机,拨通林小满号码。

“查一下‘通达基建’的工商变更记录,重点看去年十月到十二月之间,有没有股东或法人变更。”

“还有,调青溪镇实验小学的土地审批档案,特别是2003年之后的任何补正文件。”

“快的话,明天上午给我。”

电话挂断,她抬头看向教学楼。窗户漆黑,但二楼一间教室的窗帘微微晃动,像是有人刚离开。她没声张,只把位置记在黑色笔的笔记本上。

江彻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照片:“桶体编号拍到了,和西港工地出土的海砂运输单上的批次号能对上。这批货,二十年前就该处理掉。”

“没处理,而是埋了。”齐砚秋说,“换个地方,再埋一次。”

“这次埋得更深,还盖了学校。”

“因为更安全。”她冷笑,“谁会想到,一个捐资建校的老干部,底下埋的是毒?”

江彻没接话,只示意队员加强监控。齐砚秋站在警戒线外,三支笔在手中轮流转动。红色笔帽拧紧,蓝色笔尖收起,黑色笔夹在耳后。

远处城市灯火如常,小学生明天还要早读,老师还得批作业,家长照样接送。没人知道,他们每天踩的地底下,藏着一段被规划图掩盖的毒箭。

她掏出U盘,看了看,又放回去。现在不能交,也不能藏。得等到时机。

江彻忽然开口:“你接下来去哪?”

“档案馆。”她说,“2003年的抗洪报道,得看看当时谁写了‘工程质量合格’。”

她转身要走,江彻叫住她:“小心点,你已经被盯上了。”

她回头,笑了笑:“我知道。所以我从来不跑。”

她走出十米,停下,从风衣内袋摸出半枚齿轮状金属片,边缘刻着“YH-097-A”。她没再看,直接放进证物袋,夹在规划图打印稿中间。

风吹起她的风衣,墨迹斑斑的袖口晃了一下。她走向巷口,背影融进夜色。

监测车的警灯还在闪,绿光映在她刚才站过的地方,地上有一小块湿痕,像是雨水,又像是从坑底渗上来的冷汗。

继续阅读:第56章 二十年前的洪水与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碰啥都能听,我靠举报一路升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