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明显是大月吃亏,只来不往,作为东道主,彰显大国气度,势必要帮帮大月……”
厉燚心中冷笑,他可不相信谢景明会这么好心,谢景明向来是貔貅做派,只吃不吐。
果然,他又道:“听说大月有一味神药,知之者甚少。但凡知道功效的,却都不吝啬于购买。中原谓之——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这味药厉燚从未听说,不知谢景明提起这个是想干嘛?
“这药不止珍贵,还有一个奇特之处,挖出来之后形成的坑,一时半会儿无法消弥,也不能再种别的什么。”
谢景明眉目低垂,视线在落梅图上漂移不定。
原来他是打的这个主意!
饶是厉燚向来心黑手狠,也不得不感叹谢景明做的这么绝。
这可是灭族之祸!
“若是我们让来往商人提高价格收购,大月必定会争相种植采集,届时满地狼藉,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损伤大月的实力。”
大月人口稀少,然而族中每个青壮年都是骑兵,靠的就是马,各国无有不惧。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坐拥壮阔平坦的草原,骑兵的威力可以发挥到最大。若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不再平坦,甚至沟壑纵横,骑兵的威力大打折扣。
届时……
如何抵挡虎视眈眈的楚国。
谢景明已经认出来了,那幅画就是昭和画的,因为她的画工是他一笔一划教的。但她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不泯于世,也不孤高于世。
厉燚心中如何惊涛骇浪暂且不提,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虽然阴损了点儿。
“可乌丸硕不是傻子,大月别的人不会发现不对,但他一定会发现。”
谢景明视线上抬,极其冒犯的与厉燚对视。
“这计谋算不上多么高明,不是乌丸硕,也会有别的人发现不对。如果是乌丸硕发现的,那就更好了。”
更好?
厉燚也不笨,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是连环计!
乌丸硕深谋远虑,不消多长时间就会发现冬虫夏草采集的危害。再联系来往商队抬高冬虫夏草的价格,转瞬间就能明白是魏国的狼子野心。
他肯定会想办法制止牧民种植冬虫夏草,可商道开辟后尝到了甜头的牧民怎么可能全心全意的听他的。现在他们对草原之王忠心耿耿,可只要乌丸硕站到了牧民的对立面。
再加上大月一统十六部,现在还根基未稳啊。
土崩瓦解,也只消一时。
所以说要的不是他不发现,要的就是他发现!
厉燚心里瞬间对谢景明防备升到最高,这样的计策他不是想不出来,只是难免太过赶尽杀绝……
甚至不择手段。
然而到底国事为重。
“谢大人果然机智过人,商道的事……怕是要劳累你了。”
厉燚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心中的忌惮更深。然而这计谋不能说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好极了,由谢景明负责绝不会出问题。
“臣告退。”
厉燚意味不明的笑了一下,“所以说账本呢?谢大人。”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说到账本,说东说西还是没有回归话题一星半点。
所以账本呢?
谢景明也笑了,“臣只找到了残页,枉费吾皇信任。”
他从湛蓝色袖口终于掏出了一半账本,边缘处破损不堪,明显就是有人从中撕开。
至于人是谁?
还不是全看谢景明怎么说。
其实这一半账本谢景明本来也没打算带进宫的,可是路上遇到乌丸硕他就改变了主意,这一半账本也有大用处呢。
厉燚接过账本粗略的翻了翻,心中就已经有了数。这东西无疑很重要,即使只有一半里面涉及的朝廷官员也能囊括小半个朝堂了,永宁侯府跟崔党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
谢景明是真的只得到了一半,还是他自己撕了一半呢?
他本来或许连一半也不想给吧。
“立此大功,爱卿想要什么?”
这是试探,试探谢景明有没有,又或者想要什么来换。
“微臣正有想要的,微臣事业有成,正巧缺一桩婚事。”
这是要厉燚赐婚了,厉燚心中警笛大作,但说出去的话已是覆水难收。
“说说看。”
谢景明神色坦荡,“昭和公主如今未有夫,微臣未娶妻,这难道不是天作之合?”
狗屁的天作之合!
“谢大人官至二品,也想当驸马?”
本朝严防外戚干政,公主的驸马一生不会从政,这是铁律。很多想走裙带关系的,都会因此而掂量一下。
“不,微臣只是想多一位谢夫人。”
谢景明看起来温和无害,实则咄咄逼人。
他想的倒美。
公主冠夫姓,那就代表丈夫的品级高于公主,那谢景明就不算是驸马,毕竟他不依附于公主而生。
他的意思是既想要官场得意更进一步,也想要洞房花烛抱得佳人。
要的这么多,下半本果然在他手里。
“孤倒是有别的赏赐给你。”
谢景明犯的到底是什么欺君之罪,厉燚是知道的。
“孤可以赦你父亲无罪,光明正大的藏入谢家宗祠。而你的欺君之罪,没有人会再追究。”
谢景明眉头一皱,显然在犹豫。
可他的父亲因为犯的是欺君的重罪,现在尸骨还埋在乱葬岗,疯狗啃食,更别说葬入宗庙了。而他的欺君之罪,但凡厉燚追究,现在他所得到的一切荣耀都会化为乌有。
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谢陛下,另外半本臣会派人积极寻找。”
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积极寻找也就是从谢府拿到宫里罢了。而厉燚需要做的事,就是给予谢景明凭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谢景明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告退回府了。
厉燚细细回想着他之前说的话,终于明白了哪里不对劲。
他是怎么知道冬虫夏草的呢?
凡是草原上都会生长,也不拘是大月还是……
北夷。
北夷与魏国接壤,且与大月风土人情都差不多,都是游牧民族。但是北夷与魏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几乎为零。
双方的关系一直是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