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明V2025-07-02 18:382,024

“本地布”的色彩比较单一,而今天的集市和商场中,那千百种机器布料已经瓜分天下,所以“本地布”在市场上几乎已经绝迹了。少数人还拥有的“本地布”,现在也已经成为珍贵的收藏品。

地窖子

地窖子,也就是农村里的天然“冰箱”,是用来储存食品的。霜降之前,必须挖好地窖子,若上了冻,就增加了挖掘的难度,所以这项活计一般在霜降前就开始了。

先找一块土质松软适度的地方,再根据各家情况确定挖窖的深度和长度,挖出一个深坑,这还不算成功,在土坑上面横上几根木头承重,铺上厚厚的玉米秸,玉米秸既保暖又透气。

再盖上挖坑时清出来的泥土,当然还要留一个出口,方便进出。最早入住地窖的是地瓜,接着萝卜、白菜、胡萝卜等相继而来,这些菜放进地窖里,随吃随拿,方便得很,这个天然“冰箱”,也是农民们一冬的菜篮子。

地窖子在农村的使用是广泛的,也有一些怕麻烦的年轻人,只是浅浅地挖个坑了事,结果,遇到大冷天,菜都冻硬了或烂了,损失不小。

现在,农村生活变好了,电器家家都有,冰箱的使用也在普及,所以用地窖的人家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一代,还会挖地窖的,找不出几个了。

豆沫儿

豆沫儿,是沂蒙山区一种特有的食品。做豆沫最麻烦的是磨豆子,先在水里泡好,再到石磨上磨成糊状。也有人直接磨成豆面,做成豆沫也一样好吃。

豆子是调料,是必须的,选菜可以有很多种,各种菜叶子都可以,芹菜叶子、生菜叶子,老成的白菜帮子,就是野菜也行,七菜、苦菜、甜菜,还有杨树叶子、大蒜叶子、榆树叶子,只要是能吃的,都可以拿来做成豆沫。先把菜剁碎了,和豆沫或豆面放在一起煮,不久,就会有香喷喷的豆沫吃了。

也许因为对菜的要求不高,更适宜普通人家食用,豆沫至今还是沂蒙山人的最爱,不过磨豆子的工序已经简化,可以用机器磨豆子了。

在大鱼大肉的今天,清淡的豆沫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爬过蒙山的人都知道,风景区有种与煎饼卷大葱不相上下的名小吃:煎饼卷豆沫。

虎头鞋

虎头鞋,一般来说,鞋底都是用旧布做的,先把旧布一层层地糊起来,晾干,俗称打阙子。然后按样子剪成需要的大小,重叠在一起,达到需要的厚度,下面附一层结实的黑布,上面附上干净的白棉布,再用麻线一针针纳结实,这就是纳鞋底。

虎头鞋最大的特点是鞋帮,青色布面绣上花或缝些彩线穗子,鞋头较大较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显得有些笨拙。有简单绣花或缝些彩线的适合男孩子穿,普通青布鞋,前面翘起一些,翘厉害了就像小钩子似的,那是给壮劳力们穿的。

在农村,还偶尔能见到一两岁小孩子穿着虎头鞋,花色更多一些,做工也更细致,结实耐磨,很舒服,特别适合刚刚练习走路的小孩子。男人们的虎头鞋早就退出舞台,已经演变成今天的普通机器布鞋了。

巧巧饭

正月十六这天,已婚的女子照例要回娘家,那些未婚的女孩也闲不着。小姑娘们三个五个的,和亲密的伙伴约好,安排好各自的分工,有拿小锅的、有拿米的,也有拿小碗的。

准备齐全的女孩们,大家相约着到野外去做“巧巧饭”。这和野餐有些相似,但意义大不相同。

女孩们在泉边找好地方,用石头支起简单的炉子,寻找一些干燥的树枝作燃料,用泉水淘好米,就可以下锅煮“巧巧饭”了。

煮饭的时候,要放上一根针和一个顶针,谁若吃到,她就是心灵手巧的姑娘。这就是“巧巧饭”的由来。这种习俗在岱崮的个别山村中还保留至今。

香荷包

荷包的历史很悠久,做法也有许多,用途也不一样。这里所说的香荷包,是端午节专用的,在岱崮做的最多的是“艾香包”。

做“艾香包”是有讲究的,先用红绿等各色绸缎缝制成小巧的荷包,系上相配的线穗子,这还不算完工,还要捡端午早上最香最嫩的艾蒿,装进荷包里,缝好后,就可以挂在胸前或装在口袋里了,淡淡的香味,久久萦绕不去。

艾蒿是一种中草药,缝了艾蒿的荷包,在这里有祛邪辟邪的意思。这不过是香荷包中的一种,还有装朱砂的、装陈香的……根据功用不同,装的东西不尽相同,意义也各不一样。

现在的旅游点,常有各种荷包摆在摊上,有写字的、绣花的等等,已经成为纪念品和装饰品。但万变不离其宗,香荷包的寓意还是吉祥消灾。

蒸面灯

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这天,每家每户都要蒸面灯。蒸面灯是很有讲究的,每个面灯都代表一个月份,区别月份的方法也很有创意,给小碗状的面灯捏上褶子。一个褶子就代表一月,两个褶子就是二月,如此类推,十二个月份各不重复。

有些老人,会细心观察刚出锅的面灯,看哪个灯里的水多,水多的就表示那个月份雨水大,以此预测一年的旱涝情况。在落后的年代,靠天吃饭的庄稼人,把它作为“天气预报”和年景的预测。

蒸面灯的时候,同时也会蒸上许多小动物,有猪狗牛羊、小刺猬,水里游的鱼,天上飞的燕子,传说的龙也要蒸一些。手巧的人还能捏出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这些都深得孩子们的喜爱。面灯蒸熟后,把棉花搓成缕儿当灯芯儿,倒入少量花生油,点着即可。

有很多老辈人靠观察灯花的大小,来断定今年哪类粮食丰收。还要拿着面灯照遍家里的角角落落,祈祷百虫不侵、吉祥安宁,也要给大人孩子们照耳朵:“照照灯,照照明,照照耳朵不招虫”,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继续阅读:第一百五十二章 同龄人的好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岁月长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