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强赶紧打断了公小青:“小青妹妹,你复习得怎么样啊?我找了你们老师了,学籍还保留着呢,这段时间你在家复习,我来帮你,高考,能按时参加。”
王霞担心:“能行吗?都半年多不上学了。”
“能行,这半年,她也经常看书呢。再说了,小青基础好,这后半年也多是复习,功课都学完了,不打紧。有我呢。”苏志强信心十足地看着公小青:“你有信心吧?”
“嗯,有。”公小青只能说这俩字了,她对苏志强的感激,都放在心底了,她努力忍着,眼中还是满是泪花。公小青以为自己的人生将一眼可见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想到,苏志强又给了她一个人生的拐点。
公小青万万没想到,她还有学习和高考的机会。父亲这一生病,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又归于零点,又得继续在这里呆着了。
公小青喜欢自己的家乡,却不喜欢那些传统,比如女孩最好早早找婆家,不然会被人看不起;比如女孩不用多上学,以嫁人为目的等等。
作为女孩的她,公小青非常不服气,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努力,能和男孩子一争高下。
这话她不敢说出口,却在默默努力,比如在干活上,在学习上,她都暗暗使劲,不愿意因为女孩而落后。因此,即使不上学了,她依然经常看书,越看越悲哀,感觉她的世界没有希望和美好了。
这些情绪她不敢流露,只能在日记里悄悄写几句:人的命运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按出身来决定的吗?农民就得一辈子是农民,工人就能一辈子是工人?
农民的孩子就永远是农民?工人的孩子就永远是工人?……因为身边有很多时尚的工人师傅,他们的穿着打扮、爱好、言行,也给驻地村民以很大的影响和震撼。
比如烫发头,公小红和孙姨这些村民,因为与工人师傅们相处的多,接受新鲜事物快,都跟着烫发了。
有些青年也置办了半高跟鞋,但是鞋子是难有机会穿出来的,山村的路崎岖难行,只有厂内这一段才是平整的。
赶大集的时候,公小青曾经在二姐的提示下好好观察了一下,在服装上,他们村的青年人明显与别的村不一样,更倾向于时尚和前卫。
公小红手巧,还学会了织毛衣,花样还不少。她织的第一条围巾送给了石强,说是感谢他帮着买书。第二条给了大姐夫,因为她和大姐用的毛线都是张建设给买的。
公小青的服装上也大有改变,大姐在家受婆婆管束多,但不疼她吃穿,特别在穿衣上,张妈妈努力改变公大红的穿衣审美,很多衣服都是从外地给购买的,更加时髦。
有时候公大红感觉穿着太扎眼,就不想穿:“妈,这个,太洋气了吧?”
“唉,就是要打扮得洋气一点呢,我们张家的儿媳妇,哪里也不比别人差。大红,穿着,我要是年轻二十岁,就和你争了。”
“嗯,这话我信。大红,穿上吧,等于替你妈穿了。”张爸爸也在一边调侃着。
张建设看着公大红身上的毛呢长裙,也是眼前一亮:“大红,我觉得这厂花得重选了,看你这一身,绝对艳压群芳。”
“啊?”公大红没有听懂最后一句话。
“就是……最最漂亮。”张建设满意地打量着妻子,并不因她的文化太少而取笑她。
公大红生完孩子,保养得也好,婆婆照顾得好,又白嫩了很多,加上衣服都很洋气,她整个人的气质大有提升。若不是知根底的,都不知道她是来自于农村。
公大红时常换下些过季衣服,这些都会送给小红和小青。小红更有自己的想法,她确实看中的才会穿,小青倒是来者不拒,因为她觉得大姐和二姐的衣服,哪一件都很好看。
到现在为止,公小青还从来没有一件新衣服是真的给她买的,她还一直处在捡衣服穿的阶段。虽然如此,公小青从来不会报怨,反而会很感激,是俩姐姐让她穿上了好看的衣服。
有一次苏志强称赞她的衣服漂亮,公小青乐得眉飞色舞的:“是哈?上衣是我二姐不穿的,裤子是改得我大姐的。”她开心地打量着自己的衣服,丝毫没有失落感。
“你,一直没有自己的衣服。”
公小青愣了一下:“有啊。”
“我是说,专门给你做的或者买的衣服?”苏志强有些不大相信:“过年总会有吧?”
公小青眨着漂亮的眼睛想了想:“有啊,有一年,我二姐不喜欢她做的衣服了,就给了我。”
苏志强忽然感觉无语了,这个女孩真的是没有一点存在感,她在家庭中真是太没有地位。
厂子里面临的困境,苏志强一人改变不了,公方振家的困境却因他而向好发展,这让他很感欣慰。帮助他人而得到的快乐和充实,苏志强一直很享受。
……
李进的婚礼比较简单,他有自己的想法,办个简单仪式,就赶紧出去旅游。旅游结婚,这还是非常时尚的事,他们打算先去青岛,看望李进的父母,说是在青岛也要办一场婚礼,然后就去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
宿舍里,石强看着李进的空床感慨着:“怎么少了一个人,就感觉冷清多了?”
“是啊。”苏志强也感叹:“他在这里的时候,还经常跟咱们辩论,开玩笑,各种开心。他一走,才发现我们的开心果也走了。”
石强笑着摇摇头:“唉,会来新人的,你等着吧。或许,还会有人走。”
“你啊?”苏志强吃惊了:“这么快?”
石强只笑不语,怪怪地看着苏志强。
苏志强自觉:“我?我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喝喜酒的时候不是碰到了孟老师吗?她说,你们的家长马上就来了,专门来给你们操办婚事的。”
听石强说了这些,苏志强吃惊了:“孟莹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