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热情地指路:"顺着这条大道一直走,看到最大的那座青瓦房就是。大人要是去办事,可得赶早,林大人最近忙得很呐!"
赵参军故意问:"听说这位林大人...风评不太好?"
老人左右看看,压低声音:"客官是外乡人吧?说实话,林大人是贪了点,但确实办实事。你看这路,这水渠,都是他修的。现在娃娃还能免费上学哩!"
赵参军更加好奇了。他沿着街道走去,果然看到一座气派的县学,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更让他惊讶的是,教室里居然有女童在读书!
"这...成何体统!"随行的书吏忍不住嘀咕。
赵参军却若有所思:"走,去犁具工坊看看。"
工坊设在城西,规模之大超乎想象。上百名工匠在各司其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和锯木声不绝于耳。马员外正在监督生产,见有客商来访,热情地迎上来。
"几位客官想看点什么?咱们这有最新式的曲辕犁,还有专门针对水田的改良犁..."
赵参军仔细查看了各种犁具,越看越心惊。这些农具设计之精巧,做工之精良,完全超出他的预期。
"这些...都是林大人设计的?"他忍不住问。
马员外自豪地说:"正是!林大人可是神人!不光会做官,还会设计农具。咱们县能有今天,全仗林大人!"
赵参军与书吏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这完全颠覆了他们之前对林宇的印象。
暗访三天后,赵参军带着大量见闻返回京城。李瑾听完汇报,久久不语。
"大人,这林宇确实是个奇才。"赵参军最后总结,"虽然贪财之名在外,但治县有方,百姓实则受益。"
李瑾站起身,在书房踱步:"看来,本官得亲自去会会这位'贪官'了。"
一个月后,一支不起眼的车队驶入清河县。李瑾穿着便服,坐在马车里,透过车窗观察着街景。越是观察,他越是震惊。
街道干净整洁,市集秩序井然,百姓面色红润,孩童嬉笑打闹。最让他惊讶的是,路边居然有公共厕所,还有专人打扫。
"停车。"李瑾忍不住叫停马车,走到一个厕所前仔细观察。这厕所设计巧妙,通风良好,毫无异味,还有流水冲洗装置。
"老丈,这厕所...是县衙建的?"李瑾问一个路过老人。
老人笑道:"是啊!林大人建的,上厕所要一文钱,但干净着呢!今年夏天都没闹痢疾。"
李瑾心中震动。作为工部侍郎,他深知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但即便在京城,也没有如此完善的设施。
继续前行,李瑾又被县学的规模震惊了。时值放学,成群结队的孩童欢笑着涌出校门,其中不乏女童和衣衫褴褛的贫家子弟。
"这些孩子...都上学?"李瑾难以置信地问随从。
"据说是免费的。"随从低声回答,"属下打听过了,县学一切费用都由县衙承担。"
李瑾沉默不语。他为官二十载,从未见过如此重视教育的县令。
来到县衙,李瑾亮明身份。门房慌慌张张地进去通报,不一会儿,林宇带着属官匆匆迎出。
"下官不知李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林宇躬身行礼,心中却暗自嘀咕:工部侍郎怎么突然来了?难道犁具出了什么问题?
李瑾打量着林宇。这位县令约莫三十六七岁,面容清瘦,眼神精明,确实不像个淳朴之人,但也没有贪官的猥琐之气。
"林大人不必多礼。"李瑾淡淡地说,"本官途经此地,听说贵县农具改良颇有成效,特来瞧瞧。"
林宇心中一动,面上却堆起谄媚的笑:"大人过奖了!不过是下官一时兴起弄着玩的。大人远道而来,不如先到驿馆歇息,下官已备下薄酒..."
"不必。"李瑾摆摆手,"本官想先看看县里的情况。林大人方便的话,陪本官走走?"
"方便!方便!"林宇连声应道,心中却暗叫不好。这位李大人看来是要微服私访啊!
接下来的半天,李瑾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被清河县的各种新奇事物震撼得说不出话。
在犁具工坊,他看到标准化生产流程,每个部件都有统一模具,工匠各司其职,效率极高。
在县学,他听到孩童们不仅读四书五经,还学算术和实用技能。更让他惊讶的是,林宇亲自编写的那套教材,浅显易懂,实用性强。
在田间地头,他看到新式犁具的实际使用效果,耕得深而省力,老农赞不绝口。
在集市上,他看到小商小贩秩序井然,县衙设立的公平秤和巡街差役确保交易公平。
傍晚时分,李瑾站在新修的城墙上,望着华灯初上的县城,久久不语。眼前的繁华景象,完全超乎他的想象。这哪里是个偏僻小县,分明是个欣欣向荣的繁华之地!
"林大人。"李瑾终于开口,"这些...都是你做的?"
林宇心中一凛,连忙道:"大人明鉴!下官只是...只是为县里谋些福利。修路建学,都是为了...为了好名声,方便升迁..."他故意露出贪婪的表情,"不瞒大人,下官还从中得了不少好处呢!"
李瑾深深看了他一眼,忽然笑了:"林大人不必自谦。本官为官二十载,真贪假贪,还是分得清的。"
林宇心中一惊,面上却故作惶恐:"大人这话...下官不明白..."
"不明白?"李瑾指着远处的县学,"贪官会花钱让贫苦孩童读书?"又指指脚下的城墙,"贪官会加固城防却不多报预算?"最后指向街边的公共厕所,"贪官会建这些费钱又不讨好的设施?"
林宇冷汗直冒,支吾道:"这个...下官是为了...为了..."
"为了什么?"李瑾逼问。
林宇心一横,继续装到底:"为了博取名声!大人不知道,这些工程下官都从中...咳咳..."
李瑾忽然大笑起来:"好个林宇!本官差点就被你骗了!"他拍拍林宇的肩膀,"你可知赵参军回去后怎么说?'清河县令表面贪财,实则为民'!起初本官还不信,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林宇心中叫苦。这李大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演:"大人谬赞了!下官确实...确实从中渔利..."
"哦?"李瑾挑眉,"那本官明日就查你的账,如何?"
林宇顿时语塞。账目虽然做得天衣无缝,但真要细查,难免露出破绽。
李瑾见状,心中更加明了。他叹道:"林大人不必再装了。你之所以维持贪官形象,恐怕是为了避免同僚排挤,或是另有苦衷吧?"
林宇沉默片刻,苦笑道:"大人慧眼如炬。下官...确有难言之隐。"
李瑾点点头:"本官明白。官场沉浮,有时候不得不戴上面具。"他话锋一转,"不过,你改良的犁具确实利国利民。本官打算奏明圣上,在全国推广。你可愿意将制作之法献出?"
林宇心中大喜,面上却故作犹豫:"这个...下官花了大量心血..."
"放心,不会让你白献。"李瑾笑道,"本官会奏请圣上,赐你'工部特聘匠师'之名,另有赏银千两。如何?"
林宇这才"勉强"答应:"全凭大人做主。"
当晚,林宇在县衙设宴款待李瑾。酒过三巡,李瑾微醺道:"林大人,你是个奇才。窝在这小县城,实在委屈了。不如本官举荐你到工部任职?"
林宇心中一惊,连忙推辞:"大人厚爱,下官感激不尽!但下官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况且...清河县百废待兴,下官实在放心不下。"
李瑾惋惜地摇摇头:"也罢。人各有志。不过..."他压低声音,"你在这小县城,也要小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
林宇心中一凛:"多谢大人提醒!"
送走李瑾后,林宇独自站在院中,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波澜起伏。李大人的到访,既是对他的认可,也是一个警告。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上面的注意。往后行事,必须更加小心了。
"大人。"赵虎悄声走来,"李大人留下了一封信。"
林宇拆开信,里面只有一行字:"若有难处,可来京中寻我。"
林宇将信紧紧攥在手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