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阁楼只怕不妥吧?莫非大人真的仰慕我家大小姐?也对,我家大小姐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是个男人看得都动心!大人虽是朝廷命官,但也是个男人不是——理解,理解!”几句话说来,不断李卓一张老脸羞的通红,就是一旁的李嫣儿也是俏脸羞红,白了他一眼,道:“你这人胡说什么呢?我爹爹是找你的?”
“找我啊,早说嘛?害得我瞎担心了半天,我还以为是大人对对子不成,想以权谋私呢?“杨峥笑眯眯道。
一旁的福伯看的一脸的惊讶:“这个华安果然是厉害人物,连县令老爷的玩笑他都敢开啊?”
阁楼上的丫鬟也笑眯眯的望着杨峥,一脸的仰慕。
“怎么?还不让我爹爹上去?”李嫣儿不满道。
“上阁楼啊!等等哈?”杨峥眼珠子一转,对着福伯道:“我常听人传闻,李大人勤政爱民,是我大明难得好官,清官,更难得是李大人还是当今一等一的才子,这样的人物可是不易见到的,你快去,准备笔墨纸砚来,今日难得李大人来我彭家,怎么也要请大人留下些墨宝,要不然传扬了出去,还以为彭家持才傲物呢?”
福伯不知杨峥干什么,一旁的彭夫人则心如明镜似的:“这个华安,还真是什么机会都不放过啊?”对着福伯微微一笑,道:“按照华安的去做吧?”
李卓见这家丁见了他丝毫没有畏惧之色,还胆敢与自己开玩笑,要墨宝,心中暗自佩服他的胆色,呵呵一笑,道:“杨公子不是让人笑话我么,你家阁楼上的五福对联,相信过了今日,一定在西湖传遍了,彭家如此绝对在前,本官若是题字,岂不是被人笑话。”
杨峥嘿嘿一笑,管你笑话不笑话,那是你的事情,名人题字,那可是钱啊,改日让大小姐开一家酒楼,把这个往楼上一挂,那还不是银子么。
“对子么,我多得是,唯独少了几首好诗,大人熟读四书五经,参加过八股文,还中了进士,文采裴然,写首小诗意思意思就成了!”
李卓被他说的心动,也不好推辞,见笔墨纸砚已经送到面前,呵呵一笑:“好你个家丁,竟半点亏也不吃啊,主意都打到了本官的身上了?”此话一出,惹得一阵嬉笑。
李卓能中进士自是有真才实学之人,提起笔思索了一阵,才笑道:“献丑了!”话音一落,运笔如飞,不多时便写好了,杨峥一看竟是一副对子。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杨峥细细诵了一下,点了点头,心道:“这老头果然有些才华,转眼间写了这么一副对联,虽比不上老子的绝对,但也算是难得的好对子,不过是这对子,似乎有求人的意思啊?这老头不是来求我办事吧?“
看了一眼李家父女,见二人神色淡然,不像是来求人的:“娘的,管他呢?有了这对子,日后也好拿出来炫耀炫耀一番了!“
“福伯,这可是县令大人题的字啊,一字值千金,莫要弄破了,好生让人装裱好了,送到大小姐闺房里,留着他日之用!“
福伯早已看到了杨峥的手段,对他敬若神明,听他说得郑重,哪里还敢怠慢,捧着对联就去装裱。
李卓苦笑得摇了摇头,也无可奈何。
杨峥得一副对联,这才让李家父女上了阁楼,阁楼不大,却收拾的极为干净,整洁,阁楼的壁橱里除了装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瓷器之外,多是花草之物,走进来一阵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
彭家是主,李卓父女是客人,彭夫人坐在首位,依次的李家父女,大小姐、彭香香,杨峥是彭家的下人,本没有资格坐的,但今日的他为彭家立下大功,不断帮了彭家,还保住了大小姐、二小姐,自是彭家第一功臣,彭夫人也让坐了下来,只不过是末尾而已。
杭州居民嗜茶,且有饮茶待客的传统。南宋咸淳年间,径山的制茶工艺和“茶宴”传至日本,逐步形成其“茶道”。大小集镇设有茶馆,天则亮,就有人赶往茶馆,边喝茶、边谈天。而今镇上的茶室,则是年轻人晚间或休息天的去所。东塘、獐山一带盛行吃咸茶。客至,将茶叶、烘青豆、野芝麻、橙子皮、细盐置于茶盅内,有些考究的人家,还备有切成细丁、经盐渍晒干的胡萝卜和五香豆腐干丁等。沸水冲泡,边喝边冲,待咸味渐淡,悉将佐料吃下。众人坐定后,喝了几口茶,吃了晒干的胡萝卜和五香豆腐干丁气氛倒也热切,李卓望了一眼杨峥,见他旁若无人的大吃大喝,倒也有趣。
——
唠叨几句
不知不觉的更新快一个月了,从上传的那天起,有最初的两章,改为三章,速度不能说快,但也不慢,接下来,估计还有半个多月的更新,依旧是每天三更,一直到六月底或者是其七月初上架。
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有些无奈,小景不是那么喜欢存稿的人,天下王者码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就开始对逍遥进行码字,前后相差一个星期,就开了新书,所以中间根本没有多余的停顿,更新的速度,自然不能太快。
眼下,小景还有五万多的存稿,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发,不是不想发,确实也是不得已,这一点存稿,若是狠命的发一下,估计用不了几天就用完了诸位可能一两天看得很爽,但小景肯定很赶,质量也就下降了,再者,怎么也得留点稿子好在上架的时候,一次性给爆发一下,有了这个念头,所以每天的更新,就不那么快了,小景现在每天还要不定时的查阅一些资料,同时对一些章节进行修改,所以时间总是不足,更新就没那么多了,但每天的五千字,还是会有的,平均是一千六至一千七之间,每天的中午十二点,晚上七点半,九点半,三个时间点更新,诸位书友们莫要错过了这个点。
其实,小景并不是速度形的,一直都是不紧不慢,而且写了两年多的书,也从中摸索到了一些经验,写历史不仅仅要速度,更重要的是质量,如果质量高,就算每天的更新量没那么多,订阅也会好一些,成绩相对的来说也会好了许多,基于这点,小景决定将这本书慢慢写,写好,写出让大家满意的作品来。
更新将近快一个月了,一些追随的书友说,文笔不错,故事也是好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发展慢了些,若是能加快发展速度,无疑最好不过了,这一点小景如何不知,只是诸位想没想过,一部决定写三百多万的大部头,如果一味的求快的话,必然会少了些动作。
历史,应有的厚重,应有的历史大背景,应有的人物,应有的事件,需要一一道出来,这就需要不急不躁,慢慢而行,我相信大小姐看书,不会只想着看一个结果而已,重要的过程,过程的完美才是最动人的故事。
唠叨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一声,逍遥自上传到现在,该有的**,已经慢慢浮出水面了,还请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小景,给我动力,让我高枕无忧的构造属于我们的逍遥,属于我们的江山,让这本新书越走越远,这里,一切就靠诸位鼎立相助了,这里小景先说声谢谢了!
**************************************************************
周末了,正好是放松了时候,请诸位在看书时,莫要忘记随手收藏哦,一切拜托了!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