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和这名叫郭永德的大汉渐渐熟悉了。
他是静宁仁达乡人,今年四十二岁,从十五岁时就跟随家里的叔伯闯社会,早已经是个走南闯北的老江湖了。
郭永德虽然长得很粗壮,说起话来也直来直去,可石头觉得这个人的品质还不错,对人比较热情和实在,不像一般的生意人。
萍水相逢有人能对自己以诚相待,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事情,石头从内心里挺感激郭永德,因为对方给自己讲了不少生意经。
而且还说了些如何认人识人的道理,石头真的学到了不少人生经验。
两个人越聊越投机,郭永德听说石头念过中学,心里更喜欢这个有文化的后生了。
“只可惜你没把书念成,我儿子也不是个念书的料,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就打死也不去学校了。”
“倒是小女子爱读书,现在念初一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强过他哥!”
两个人倒在石头的床铺上继续闲聊着,声音尽量放的比较低,可即使他俩大声说话,看来也不会影响早已拉着鼾声睡熟的几个室友。
“女娃子能行哩,我妹妹今年中考,应该可以考中!”
石头想起了妹妹毛毛,不知她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如何,家里的情况应该还是老样子吧……
两个人的话题从生意,谈到了家人,郭永德又说了一些外面的稀奇事,让石头充满了好奇和惊异。
尽管聊天很令人愉悦,也能很快打发走时间,可两个人都面临着买卖不顺的现实,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来补救呢?
“先不忙着考虑这事,明天你跟着我去趟兰州,让你再见见世面!”
郭永德居然提出要带石头去省城,这让石头感到很意外,他没想到郭永德这么热情,自己也就是个囊中羞涩的乡下人,没理由会被对方这么重视吧!
石头有些矛盾,能不能就这样冒然跟着他走呢?对方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别的企图吧?
嘿嘿,你王石头就是个没本事的青年人,又不是个大姑娘,人家能对你有什么打算嘛!
石头很快打消了顾虑,去省城那就去吧,自己是要跟着前辈多学习哩,毕竟对方跑了几十年的社会,比自己的阅历丰富不知多少倍。
反正现在就是个穷光蛋,即使把自己卖了,也不值几个钱!
晚上躺在自己的床铺上,石头翻来覆去睡不着,房间里睡着几名大汉,呼噜声一个比一个打得响,就像轰隆隆的雷声一样。
石头忽然想起了小红,明天他就要跟着郭永德去兰州了,对方给他送了礼物,自己总该回赠她个什么吧?
可是他什么像样的东西都没有,要不要出去给她买个啥呢?
石头很快做出了决定,他赶紧起身穿好了衣服,就出了招待所。
一楼那间登记室里亮着灯,小红就住在里面,她不可能早睡,每次会等到客人们都睡下,再不找她要这要那了,才能睡安稳。
石头抓紧时间走上了街,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西关一带大部分的商店都已关门,只有零星的店铺亮着灯。
石头向四周瞭望着,他想找个卖日用百货的商店,从里面给小红买件什么女孩子能用的东西。
至于买什么,他还没有想好,到时候再看吧。
走过了两三条街道,石头终于找到了一家较大的百货商店,店家正准备着要关门休息。
“大叔,请稍等一下,我买个东西!”
石头赶紧闪身入内,眼睛急忙扫视着货架,店家随即放下手里的门板,也跟着进来。
“叔,我想给妹妹买个啥,您说买啥好哩?”
石头确实不知道买什么,只好向店家询问道。
店家呵呵一笑,他似乎明白了,这么晚了一个青年后生火急火燎地跑来买东西,一定是要给心上人表示心意来了。
“心上人是要过生日,还是你们要分别了啊?”
店家的话让石头吃了一惊,他怎么能一下子看出自己的意图呢?
“大叔,您的眼睛真毒,我,我明天要去趟省城,想给妹子买个东西做个纪念。”
石头红着脸小声说道,对方不再说话,转身在货架上拿下了几样东西,放在了柜台上。
有女孩子用的发卡、各种洗漱用具、梳头的镜子,还有洗头和擦脸的油……
石头看到这些,马上有了主意,小红既然送给了他擦脸油,那他就送给对方洗头水,再加上一瓶擦脸油好了。
“一共十三块钱!”
店家微微一笑,将石头选中的两样东西,装进了一个袋子里递给了他。
石头很满意,赶紧付了钱转身离开了商店。
长这么大,这还是*给一个女娃子送礼物哩,石头的心不由*着,跳动地也快了。
小红的屋里还亮着灯,石头鼓起勇气敲响了门。
“谁?”
里面传出小红的声音。
“我,我是楼上的王石头,我有事……”
小红还没睡,他知道又是哪个客人不是要壶开水,就是问厕所在哪,便打开了楼梯旁的窗户,把头向外探着。
“是你!”
小红认出了一脸窘迫的石头,不知他这时来找她,到底有什么要紧事。
“我,我明天就要去兰州了,这个给你!”
石头急忙把手里的东西塞进了窗口,他便逃跑似地上了楼。
小红接过袋子,她看见里面装着当下最时髦的洗头膏和擦脸油,脸也不由地一热……
第二天,郭永德嘱咐石头,他要先去西关市场处理一些急事,让石头在房间里等着他,等他回来后,两个人就一起走。
石头左右没事,就赖在床铺上没起来。
自己也没啥值钱的东西,需要他提前收拾,随身就一个手提包,便是他走南闯北的全部家当,等郭永德一来,拎着就能走。
石头的思绪又转移到了小红身上,不知她昨晚收到自己的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以后也不知道他俩还能不能再见面了。
石头想再睡个回笼觉,其他几名生意人都赶早起来走了,他们各有各的买卖,还要继续在那个塑料大棚下面忍受着煎熬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