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空依旧,一如既往地高高在上,俯视着大地上的众生。
它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却始终如一地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大地依旧,生生不息,承载着无数生命的诞生与消逝,面对着天空,它孕育着无尽的苦难与希望。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经历了生与死的轮回,那些已经离世的人们,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了这片充满苦难的土地,而那些依然活着的人们,他们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依然坚定地向前行进。
山峦依旧,巍峨挺拔,如同这里的人民一样,坚守着这片土地。
这些山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承载着祖先的基业,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可动摇的象征。
天空、大地、人类,这一切都在经历着沧桑巨变,感受着苦涩与幸福,悲伤与喜悦。
在这片曾经遭受苦难的土地上,土匪与军人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所有的这一切都在这里破土而出,开始了新的轮回。
日子在这里轮回,生命在这里轮回,这就是农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播种希望,收获果实,继续着他们平凡而又坚韧的生活。
(二)
在这个凉爽宜人的天气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户外寻找一丝清凉。女性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姑娘们也各自结伴而行,她们在微风中轻声细语,分享着彼此的心事。而孩子们则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在各个角落间奔跑嬉戏,仿佛他们拥有着无穷无尽的活力和精力。男人们则悠闲地坐在树荫下,抽着烟斗,翘着二郎腿,吹嘘着自己天马行空的牛皮,其中牛铁蛋尤为突出。
牛铁蛋是牛顺富的儿子,牛顺富曾因卖草药而四处游历,见识过许多新鲜事。后来,他不再四处奔波,却因为让一个女人怀孕而不得不安定下来。不幸的是,那个女人在分娩时难产去世,留下了一个儿子。牛顺富责怪儿子不争气,甚至说他出生时让母亲受尽痛苦,因此对不起她。牛铁蛋在父亲的责骂后曾一度振作,长大后自诩为“横空出世”。
牛铁蛋从小性格冲动,族人给他起了个绰号“牛皮大王”。他长大后,的确成为了村里的故事大王,每晚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他对中国民间故事有所了解,这得益于他母亲去世后家境贫寒,父亲在收玉米时会讲故事给他听,以此来换取他的陪伴。牛顺富给儿子讲过许多故事,包括《前龙马在心》、《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甚至还有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每当故事讲到精彩之处,他就会停下来,让儿子先撕一会儿玉米,然后才继续讲下去。
牛铁蛋长大后,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两个孩子。他依旧喜欢在男人堆里吹嘘,讲述武松如何用金箍棒打死老虎的故事。孩子们在山上放牛时,也会互相吹嘘,甚至夸大其词,因为没有人知道故事的真假。
姑娘们聚在一起,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哄堂大笑,分享着闺房中的秘密。小伙子们则大多沉默不语,他们更喜欢用眼神交流,向心爱的姑娘们献殷勤,希望能带她们到一个幽暗的角落,教她们男女之事。
孩子们是家族的希望和活力所在。自霍乱过后,鸡公山花了十年时间才恢复生机,孩子们也逐渐多了起来。他们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追逐猫儿,还有的手拉手唱着童谣。傍晚时分,孩子们的歌声渐渐消失,远处传来牛正发粗犷的歌声。牛正发因种植魔芋而发家致富,他勤劳不懈,每天工作到天黑才回家,回家时总爱唱上两句,因为他心里高兴,家里还有爱他的妻子在等待。
牛正发回家时总会经过槐树下的大路。有人问他为何还在唱歌,他回答说已经成了习惯。有人打趣说他是在吊嗓子,他则说有事就离开了。牛铁蛋还在喊着:“正发,吃完饭来吹牛啊,别吃完饭就去抱女人。”正发简单地回答:“要得。”然后慢慢消失在夜色中。
灯光亮起,狗叫声、孩子的哭声和责骂声此起彼伏。远处,山峦像一堆堆的牛粪一样排列着,山顶上的树木像驼背的人,泪眼婆娑地望着鸡公山。鸡公山在夜幕中显得更加神秘,仿佛隐藏着无数古老而神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