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管理思考
寒山老树2025-11-13 15:103,406

梁时异知道,自己是学技术出身的,当上中层干部,特别是当上集团商贸公司经理后,自学了一些管理学书籍.

  但是,多是零打碎敲,临时抱佛脚,没有形成系统性.

  现在,当上集团公司高层领导,负责集团全面发展的问题,确实需要好好学习了。

  集团公司积弊太深,有些问题的改革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比如风气不正问题、管理人员素质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有的也不是自己权限能够解决的。

  而有些则是能够立竿见影的,比较容易抓出成效的。

  比如,他现在最想抓的是组织架构的调整,具体说就是扁平化管理。

  当然,是部分被采用,不完全的扁平化。

  梁时异是从班组到工段再到矿里,然后又到集团公司机关都干过,深知其中的管理弊端和重复低效。

  “扁平化”管理。最大的特点是管理人员少,干实事的员工多,信息传递速度快,运转效率高。

  扁平化管理相对权力相争以及勾心斗角之事发生概率甚少,要求大家都是干事的,级别基本一样,表现好了加薪,但没有晋升。

  具体到集团公司,管理机构要削减三分之二,把安监处与生产部合并,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经管部与财务处、法务部合并,统一对外、对内管理;

  供应处与销售处合并,一进一出,过去分分合合几次了;

  质量检验处与技术处合并,都是搞技术的。质量检验处樊处长给与调离工作岗位,成为总经理助理,实际上是把他悬了起来,什么工作也不给他安排;

  工程处与机动处合并。

  重点保留监督、审计、考核等部门。留下来的部门也要廋身,精简下来的一部分职能和工作人员全部充实到生产单位、外派单位。

  保留下来的处部人员也是只出不进,生产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增不减,退休等自然减员除外。

  以后的方向是,尽可能地以先进技术设备替代人工。

  二是要求副总以上干部通过QQ、微信,联系、反馈信息意见,修改方案文件等,直接联系四到五个工长、十个左右的班组长,切实做到接地气。

  要把工程处合并到金磨商贸中心,把供应处的大部分人员和权限分流到基层单位,技术处、机动处也是如此,如此等等。

  在传统管理幅度理论中,制约管理幅度增加的关键,是无法处理管理幅度增加后指数化增长的信息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问题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前迎刃而解。

  主要强调系统性、减少中间层,还有就是分权。

  把中小型材料采购权下放给基层单位,更加灵活机动,效率也将更高。

  信息化、计算机化等也使企业管理、管理控制幅度的加大成为可能。

  时异思考的第二方面,就是在安全生产上进行标准化管理。

  第三项,就是大力提拔青年干部,青年干部轮岗制,培养锻炼企业的管理技术人才。以解决集团公司干部普遍老龄化,精气神不足的弊病。

  以上都是基于管理方面的思考。

  第二方面就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的把控,他认为,资源型企业,如果不能够在资源没有枯竭时就未雨绸缪,那么,总有一天要走向灭亡。

  只有及时转型升级,才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为这个古老的矿山企业找到一条新生之路。

  梁时异的思考方向是;勘探公司努力提升钻探找矿水平,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大力扩大业务范围,力争成为集团公司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

  机械公司大力发展先进模具制造业务;

  在铜山矿上马建设新的七十万吨无尾选矿厂项目,这是前几年于九章任总经理时提出的项目,得到了绝大多数管理层的支持,但是,被何大了野蛮地掐死在萌芽之中。

  选矿公司充分发挥我们有几十年的选矿经验技术,进一步扩大外购矿加工业务,新上一条百万吨的生产线;

  商贸公司远期要以金磨商贸中心为蓝本,向东州市房地产业进军。

  近期,要充分发挥废弃矿坑的作用,或者开展工业遗址旅游,或者抽取地下水进行过虑,生产纯净水这些第三产业。

  要求这些企业都要行动起来,不等不靠。

  或者自筹资金,或者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最终目标都是尽快地做大做强、转型升级,逐步地减少采矿业在集团公司产值中的比重,从而带动整个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

  为了准备在铜山矿上马建设新的七十万吨无尾选矿厂项目。

  他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又让经营管理部、技术处、集团老选矿厂的经管技术人员作了市场调查、可行性报告、设备考察报告、预算报告等前期工作。

  但是,提交公司领导办公会讨论研究后,却遭到了除于总以外,其他领导的多数人的反对。

  理由是我们现有年产一百万吨铁精粉的选矿厂,足够加工三个矿山的产出原矿。

  更何况,磨山矿和小铁山矿资源越来越少了,产量也将逐年下降,几年后,现有的选矿厂都将吃不饱,有什么必要建设新选厂。

  而且,集团公司现在资金紧张,除了税收,基本上就是吃饭工程,那有闲钱进行投资一个不必要的项目...

  虽然梁时异和工会区善民以及经管部李部长,都极力陈述建新选厂的好处,最后还是遭到否决。

  可巧的是,最近汽车队从铜山矿运输原矿到选矿公司的路上,接连发生了两起交通事故,造成当地居民一死一伤。

  当地居民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集团公司不同意后,就打起了旷日持久的官司。

  梁时异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楔入点,又让经管部李部长把汽车队从铜山矿运输原矿到选矿公司每一年、每一月的成本费用详细进行了计算,又一次地提请集团公司领导办公会讨论研究。

  当经管部李部长把汽车队从铜山矿运输原矿到选矿公司每一年、每一月的成本费用详细列举出来,并且说不包括交通事故的损失时,几位领导不再多说什么了.

  于总沉思着对梁时异说,请你再一次陈述一下新建选矿厂的利弊。

  梁时异早已胸有成竹,侃侃而谈。

  在铜山矿上马建设新的七十万吨无尾选矿厂项目,好处很多,首先,可以就近进行选矿,省却了运矿到选矿公司的各项费用。

  据统计,每一年可以省掉各项费用一千多万元,估计,开工后三到四年就可以全部收回成本。

  而铜山矿,设计服务年限是三十年;而且,这样选矿不但安全,还提高了工效;

  第三,尾矿可以全部充填进入采空区,不再像现在这样还要往回拉尾矿进行充填,有利于地质环境保护。

  至于说到选矿公司吃不饱的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考察。

  一百多公里外的临水市,他们也产铁矿,但是,那些都是贫铁矿,他们选出的所谓铁精粉,品味才达到四十多。

  我们完全可以买过来,进行复选,把品味提高到我们六十七的品味,然后和我们的精粉一同销售,可以增收不少。

  至于说到投资问题,初步预算是三千万,如果集团公司解决起来有困难,我可以找龙猛捷通建材公司协调解决,按银行利息贷给我们三年。

  以上种种,还请各位领导认真考虑。

  这一番话说下来,与会的领导再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是呀,新建选矿厂最大的难题资金问题人家已经自己抗下来了,选矿公司吃不饱的问题也找到了解决之道.

  谁都知道,原矿拉几公里外去加工,然后再往回拉尾砂充填是个费成本而又低效的事,更何况还牵扯交通安全。

  这不是,两起交通安全事故还弄得领导们焦头烂额呢!

  最后在工会区善民和经管部李部长等人的极力主张下,会议勉强通过了这个项目,最后就交给梁时异他们去弄.

  名义上是于董事长任项目组长,他和其他公司领导任副组长,其实,就是交给了时异和经管部李部长。

  经过前期的跑工商局、环保局、电业局等等部门立项,新选厂开始动工建设了。

  一开始都不支持建厂的领导们,这时候却少有地关心这项工程起来,不断地开始介绍供应商给梁时异,都被他以招投标和比价采购优选制度等硬生生地挡了回去。

  他可不想走铸业公司五百立方米高炉建设的覆辙。

  只有于董事长的客户,经过时异的讨价还价和一番严格监督后,才做了几个合同。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生产和不断调试,几个月时间,就能够正常生产了,比选矿公司那条生产线当初的安装时间,整整快了一倍。

  新选矿厂的正式投产,彻底改变了整个铁矿集团公司的生产流程,改变了生产的被动局面。

  选矿公司外购低品味的精粉进行复选工作,也进展顺利,效益可观。

  时异考虑,自己现在是总经理了,主要精力是要把方向,考虑全局,进行战略性思考,具体管理工作还是要交给下级去做。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他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建立自己的同盟军的重要性,否则,就可能多方掣肘,难以把自己意图贯彻下去。

  他看到经管部李原野部长很有能力,很多时候帮助自己不少,而且,龙猛捷通公司也有他的股份,也算是自己的人。

  所以,就多方游说,上下协调,以集团公司领导缺乏分管经营管理方面负责人为由,说以后,集团公司转型升级,急需李原野这样人才,极力推荐他担任副总,做自己的助手。

  李部长很是感激,开始了更加卖力工作,凡是梁时异的意见,他都极力拥护,积极推行。

  由于李原野当正科级多年,工作能力强,知识面广,还有高级经济师职称,再加上于董事长和梁总的极力推荐运作,得到了市里的同意,再经过一些程序,就被任命为集团公司副总,内部分工为总经理助手,分管企业经营。

继续阅读:第九十章 高端论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沉降的矿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