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眼目
凡峥2023-01-02 10:493,022

“只要觉得和自己休戚相关,读起来便觉有趣了。”少姝的回答得也在情理。

“盐铁论?”少嫆咕哝着,颇为在意。

少姝伸手搭在她肩头,慢慢讲道,“霍光辅政后,体恤民间疾苦,对坚决主张严管的桑弘羊不以为然,举贤良文学众多名士,与之展开国家大业的论辩,会上争持异常激烈,议定后,霍光向昭帝奏可,朝廷从此废除了酒专卖和关内铁官等旧政,轻徭薄赋,在极短时日内扭转了汉武帝末年的种种积弊,那次论辩便被后世称为‘盐铁论’了。”

(贤良文学:汉代诏举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主要是表示广开直言之路。按照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认为各种灾异都是上天对人世帝王的谴告,灾异降临,表明帝王有过,必须自我检讨,并下诏书求贤,征求意见,匡正过失。所以诏举贤良方正多在日月之蚀,冰雹虫害、瘟疫流行之机。所以,贤良之举属于特举,非为岁举,但与其他特举科目相比,则是察举次数较多的科目。)

少嫆豁然开朗:“我明白了,姐姐,大汉国力得以恢复,为‘昭宣中兴’打下厚实的底子,霍光实在功不可没。”

(昭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1月10日】,此时的西汉自汉武帝对外战争结束后,逐渐进入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

虽无关乎时局,见兄长与姐妹们议及与国政多少有点牵连的话题,极之少有,子献从刚刚起就兴奋不已,且按捺不住,亟想把心中所想倾述一番,他挺直了腰背道:“武帝开朝以来所定之‘户调制’,田租每亩每年纳粟4升,每户每年纳绢2匹、绵2斤,租调之外,不再以其他名目擅自征收,体恤劳苦,休养生息,殊为德政啊。”

他所谓的“户调制”,亦称“租调制”,源于魏武发布的一条律令,令曰: 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棉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擅兴发:亦省作“ 擅兴 ”,意思是不按朝廷法令擅自征收赋税。)

此后,“户调”这一税名从曹魏起成为定制,属于一项重要的税收改革,与之前两汉实行的田租制相比,上缴额度要低,如两汉田租制明确规定百姓不但要上缴田租,还要上缴刍税和稾税,曹魏为天下苍生计,废除了二税,有益民生,为后来灭蜀,更为后世四百年之田租征收方法奠定了基础,成就斐然。

子默用力地点着头:“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利不用竭而民不知。”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句:出自《管子·国蓄》篇,是管子学派的思想之一。大意是天下财政日渐富足,可是老百姓的税赋却没有增加;国库里的钱取之不尽,可是老百姓却没有觉得自己被剥夺了。这是管仲经济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即通过节用、开源等手段,来达到财政富足的目的。 )

子猷目光灼灼,宽厚的嘴角渐渐上扬:“纵观古今,切磋来去,大家多少已体会到‘国用’的意味了,由此看来,《禹贡》中此一‘贡’字,实乃该篇之大眼目也。古来学究多解为‘贡赋’之贡,如子献所言,然“贡”字之本义,据《说文》贝部解为‘献功也’,其意与贡赋尚有分别,不可不察。”

(眼目:眼睛面目,在此喻义理关键之处。)

如此读书,“抠”到了字斟句酌的地步,且春风化雨地欲将此“顽习”培植到学生们身上,王文娟听罢不由地会心浅笑,接着她又说道:“是了,此‘贡’字确与彼‘功’字迭韵。大禹之功,德泽华夏,照彻山水,万古流芳呵!”

(《说文》:《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 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是故,老子有言: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尽自身全力,仁爱为天下人者,天下重任便可依存于他了。”子猷依然赞不绝口。

(“贵以身为天下”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见此,子献忽而又冒出个点子来,兴致勃勃道:“嫂嫂头回上山来,节会人多事忙,走马观花,想来也没看得尽兴,不如明日再起个大早,咱们再上源神庙敬香礼拜如何?”

闻言,王文娟诧异地转头看一眼夫君,欣然道:“好巧不巧,你们哥哥方才还同我商量这事哩,看来大家想到一块儿去了,只是又得辛苦少姝妹妹了,陪着我们来回跑。”

“嫂嫂说得哪里话,只要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去哪里都乐意,何况是上源神庙瞻拜?”少姝劝嫂嫂不要多心。

见子猷颔首,众人无不称心合意,皆眉飞色舞地欢呼起来。

次日早起,郭家子弟们又随少姝前往源神庙了,仆从不多,少姝还唤上了骐骐,帮忙驮了三两组食盒。

这回走大路,经过一座高峨的石牌楼,便是平缓的山道,夹道柏桧笔立,林荫遮盖,隔开了亭午的日光。

(亭午:正午。如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

一路上,山鸟嘤嘤,微风习习,接序浏览行来,众人也不甚觉疲乏。

“土地松松软软的,舒服啊,好想甩脱了木屐,一口气跑到山顶去!”子默激昂道。

“子献哥哥的主意妙,我等何乐不为?”没想到,少姝即刻付诸实行,跑到路边席地坐下,摘下了草鞋系在一起,仍旧搭在骐骐背上。

见她如此,姐妹们的胆子也壮了起来,也都玩闹般的依葫芦画瓢。不多会儿,骐骐背上便挂了好多双了,它大眼温顺地一眨一眨,实足任劳任怨。

女眷们——当然除了王文娟——好歹还留着双袜子,再瞧子献子默兄弟俩,干脆赤了脚,在过往山民的瞪视下跣足甩袖而奔,此情此景,让小羲大开眼界,掷手蹬腿,咯咯不已。

“姐姐可还好?”少姝担心地看住少婵,瞠目结舌,可了不得了,少婵竟然笑得流出眼泪来了。

只见少婵弯着纤腰,捂定肚子,冲妹妹来回摆着手,面上升腾起红晕,上气不接下气地解释:“无妨,无妨,我开心得厉害了,惯常如此。”

竟还有这么一说。

错愕之下,少姝哑然失笑。

颤颤地抹掉因“开心”已极掉出来的泪珠儿,好半天方抚平了心绪,少婵踩了踩脚下的土地,又道:“这样子走山路当真舒服啊,要是每日都能这样享受就好了。”

“那还不容易,姐姐喜欢常来便是。”脱口而出了才后觉不妥,少姝颇有些战战兢兢地观瞧起姐姐的容止来,出乎意外地却无甚变化,依旧是疏朗清爽,步履不停,她终于放下一颗心。

少姝又接着说道,“唔,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赤脚行走的那时候,就已经发现足底的穴位跟身体病症间有相当大的关联了,神医华佗作‘五禽戏’,‘亦以除疾,兼利蹄足’,可见此处穴位通达至关重要。”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句:出自《后汉书 方术传下 华佗》,《三国志华佗传》亦有记载。)

“照此法养生,用不了多久,怡而汗出,身形轻便,吃饭也会比平日里香甜吧。”王文娟将活泼乱动的儿子递到仆妇怀里,微微起喘道,“方才迎面过去的那位老翁,气色红润,健步豪迈,叫人心羡,等我到那个年纪,能不能爬得动,还未可知。”

“想要身子骨硬朗,那得听少姝的,每日不落地练练‘五禽戏’,届时再上山来,你在前面脚下生风,我拄着拐杖在后面追赶。”子猷同妻子说起逗趣的话来,居然还是满脸的一本正经。

再看娇媚柔弱的嫂嫂,俨然一副十分熨帖受用的神色,少姝搞怪似的和姐妹们交换过眼神,都吃吃地窃笑起来,子猷瞥她们一眼,全当没有看到。

众人流连得意之际,晃觉已将到达。

抬望眼,庙宇的一曲红墙逶迤隐露于碧树之间。

悬挂古匾的山门外,莫辨年岁的欹曲苍虬像看到了他们一行人似的,上下摇起新发的绿枝,一霎时罗雀群飞,唧唧嗓鸣。

“华宫”依山面水,与一大一小两个池潭交相辉映,日月倒嵌,十分壮观。立于清澈见底的池边,但见许多泉眼争相涌水,好似朵朵芙蓉。

少婵面泛喜色:“前日这双眼都快用不过来,费尽周折,今日这样闲闲地转悠上来,别有一番佳致。”

“景随路移,”子猷亦生同感,连声道,“都好,都好。”

“姐姐说的没错,前日这里骈阗车马画毂雕鞍,货摊挨肩行人摩踵,端的是热闹非凡啊!”少嫆东张西望,似乎一夜间变化之巨需要她再三确认。

继续阅读:第22章 “五人墓”殇魂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少姝的山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