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泠却一脸诚恳地问:“就算他的外祖父家犯了重罪,他母亲也牵连其中,那也是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谢衍应该还是个孩子吧?”
“那一年,他十岁了。”皇帝道,“也记事了。”
如果真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皇帝也不至于为难。
花泠道:“十岁,我十岁的时候,还什么都不懂呢。我甚至连十岁之前的事儿,都很多不记得了,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越是近的记忆,越是深刻。”
“虽然我也不敢说谢衍对那些事儿完全不记得了,但有一点,我是相信的,他心里对陛下应该是充满感恩的。”
“因为第一次带我进宫的时候,谢衍对陛下的病非常紧张,他比任何人都急切地想要救陛下。我想这和陛下对谢衍的照拂和关爱有莫大的关系。”
“您没有因为贺兰氏的问题迁怒谢衍,反而封他为世子,一再强调他的世子之位不可撼动,还特意派神隐卫的人保护他的周全。”
“在我们王爷遁入道观清修,不理世事之后,陛下在谢衍心里,应该是比父亲还要亲近和重要的存在。”
花泠说的无比恳切真挚。
她知道,打动皇帝,才能救谢衍。
秦国公故意甩锅谢衍,李大福已经死了,可他的身世还没有搞清楚,谢衍只要牵扯到了北邙军的事情,必然会触动皇帝心里的红线。
谢衍的生死,也在皇帝一念之间。
亲情牌,必须要打出来,但能起多大的作用,花泠心里没底。
只是再怎样,也要试一试的。
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想和皇帝撕破脸,毕竟这个脸,她现在撕不起啊。
谁让关键时刻,鹊鹊休眠升级去了呢?
搞得她现在不得不拿出一百二十分的演技,绞尽脑汁地讨好皇帝,让皇帝放过谢衍。
皇帝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显然,花泠的话,不是完全没意义。
皇帝对谢衍的感情是复杂的。
他欣赏谢衍,而且处于对誉王的兄弟情,他对谢衍也算爱屋及乌。
谢衍一直以来在他面前也表现的极好,从未有丝毫忤逆和不逊。
但也因为表现的太完美了,又让皇帝感到不安。
因为他时长会问自己,如果他和谢衍易地而处,是否能对自己的杀母仇人,毫无恨意。
恨,才是人之常情。
如果不恨,那要么此人无情,要么是装出来的不恨。
“你知道吗?谢衍的母亲,是被朕赐死的。”皇帝突然开口。
花泠有点猝不及防。
“是因为贺兰氏叛国,所以陛下才赐死先王妃的吗?”花泠问,“贺兰王妃,她也参与了北邙军的谋逆吗?”
花泠几乎是下意识地问出来的。
皇帝目光复杂,却没有生气,反而道:“她没有参与,甚至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事发之后,才得知的。“
“那……为什么陛下会赐死她?是因为不放心吗?”花泠问。
皇帝抿着唇,久久才露出愤愤的表情:“那个女人太桀骜不逊,她竟然跑到朕的面前,指着朕的鼻子骂朕冤枉了他们贺兰家,冤枉了北邙军。你说她该不该死?”
花泠没想到贺兰王妃竟然这么莽。
难道真是将门之女,有勇无谋吗?
发生了那样的事儿,按理说应该要谨小慎微,生怕牵连到自己身上才对,怎么还敢直接去冲皇帝骂?
反正花泠是没这样的勇气。
除非……
除非北邙军和贺兰氏真的是被冤枉的,甚至是被皇帝下了黑手,所以才激起了贺兰王妃无法遏制的愤怒。
她宁可死,也绝不跟皇帝妥协。
花泠是没有机会亲口去问贺兰王妃了。
可是从谢衍的种种表现来开,她猜测第二种可能性更高。
“简直可恨,可恶,不可饶恕!朕本不想牵连到她身上,毕竟她是朕最亲近的兄弟之妻,誉王和她感情又相当亲厚,朕怎么愿意伤害自己弟弟的感情呢?”
“可是那贺兰氏实在太跋扈,太不可理喻。朕的宽厚和仁慈,她一点感恩之心也没有,还疯魔到跟朕撒泼。”
皇帝至今似乎都没消气似的,一提起来,就怒红了脸,青筋暴起。
花泠也不知道,他这么愤怒,是因为贺兰王妃骂的太狠,还是人家当初戳穿了他的心事,让他下不来台。
“她当时是真的疯了,不仅对朕破口大骂,还逼着子桓说贺兰氏一族是无辜的,是枉死的,让子桓一定要谨记外祖父灭门之仇。”
“子桓还是个孩子啊,被那疯女人吓得都哭了。然后那个疯婆子就开始打子桓,骂他不中用,身上不配流着一半贺兰氏的血,竟要朝自己的儿子动刀子。”
“幸好当时正儿眼明手快把子桓拉开了,不然子桓就死在了贺兰氏那个疯女人手里了。”
花泠自动脑补了皇帝口中的场景。
不合情理。
她只得到了这四个字的论断。
如果贺兰王妃真的疯了,她何必要在皇帝面前逼谢衍说那些话,还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他动刀子?
一切反而像是一场表演。
目的,自然是欺骗所有人的目光,好保护谢衍吧?
因为她自知自己是无法苟活,而她死了,谢衍能否好好活下去,就要看皇帝的心意。
所以那一场戏,大概率是为了让皇帝怜惜谢衍,让谢衍划清和贺兰氏的关系,得以存活下来。
哪怕会活得很艰难,但至少是活下来了。
一切也正如贺兰王妃所愿,皇帝杀了她,却保护了她的儿子。
揣测出这一切答案,花泠也就明白自己解下来要说什么了,她露出了不可思议,且很愤怒的表情,道:“这贺兰氏也太可恶了。”
“自家父亲兄弟犯下大错,她不知道反省,竟然还发疯,辱骂陛下,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想想都觉得可怕。”
皇帝也深有同感:“谁说不是呢,朕下令杀她,也是无奈之举。要任由她发疯,还不知道闹到怎么难以收拾的地步。”
“朕都怀疑,如果那天朕没有让人杀了她,可能哪天她真的疯起来,不仅会弑君,还会连自己的丈夫儿子一起杀。你没看到她当时的眼神,她恨死朕,恨死所有姓谢的人。”
皇帝甚至感到一丝恐慌。
仿佛又看到了贺兰王妃那一双充满恨意的眼睛里迸发出来的摄人心魄的利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