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树?我曾听说过望夫石,怎么还有望夫树?
见我们疑惑,道人便站在原地给我们讲起了望夫树的来源。
相传在燕国鼎盛时期,燕国的国君有一姐姐,曾与市井一擅长击筑的秀才情投意合,而这公主本人擅长琴艺。二人便在这个地方共同种下这棵树,私定终身。可惜秦朝大军来犯,国君软弱无力,只好将姐姐嫁给燕国的将军来巩固皇位。结果依然没有挡住秦国的铁骑。可惜在这之前,公主得到消息,说那秀才已经先一步去了。这棵树就枯死了一半。留下另一半苦苦守候着死去的一边。公主生无可恋,就跟着战死的将军去了。但是这半边树却依然抽枝发芽,守护者另一边。人们都说这是情深的女子在守望着心爱的人,因此老天感念这段姻缘,才有了这棵望夫树。
这么说来这段故事倒是和高渐离和寄身剑中的女子很相似。大家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阿蒙的长剑,那道人也看出了一些端倪,便对着阿蒙说道:“贫道观施主仪表堂堂,却煞气甚重,这人魂还有所残缺,可是身上带着阴气较重的东西?”
高人,一眼就看得出阿蒙的人魂不全。阴气较重的东西,他指得应该是那位女子。阿蒙表情不变,甚至都不曾改变视线,说道:“望夫,望夫,夫已亡,何来的望夫?”
他的话可是让在场所有人都吓一跳,就算是白天,那女子也是能听见的。阿蒙的话未免有点太伤人了吧?虽然这话有点伤人,但是师父却也无奈的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古代女子遵守三从四德,讲究在家从父,在外从夫。既然已经嫁了人,就一辈子是人家的人了。那个年代也没有离婚的说法,女子的地位很低。所以就算已经有了心上人,可是拜了堂就不会再有可能,就算这段感情年挂了千年,那又如何?最多不过是见了面,诉说一下衷肠。即便如此,那女子入了阴间也会被阴差嘲笑。这身在曹营心在汉放在女子身上可就是该抽筋剥皮的大罪!真是不公平!
我们不懂这些,所以很难理解师父和阿蒙的用意。他不过是在提醒那女子,既然已经成了别人家的家室,就不可能再有非分之想。之所以带着她,无非是想断了她的念头。这前挂了千年她也无法轮回,挺可怜的。
我们不懂,但是那道人貌似懂了些。点点头,叹口气,请我们进去喝茶。
进入道观之后才发现,这个道观中只有这道人一个人。他招呼我们坐下之后,就去泡茶过来。也是这个功夫,我们才能四下看看这小道观。虽然小,但是却很规整。香案上没有灰尘,摆设都很干净。正面还有三清祖师爷的雕像,左边是一个很大的香案,上面供奉着很多牌位。我只是不经意的扫了一眼,就看到了最上方的牌位上,雕刻着虚空子的名字。就觉得很熟悉,在心里默默念叨了几遍,也没找到什么印象。突然发现师父和阿蒙都站起来往前走了几步,看着最上方的牌位仔细看。
我看着师父他们不对劲,刚想说话,就听到小鲜肉突然说:“唉,这不是给古墓看风水布阵的道人吗?”我当时还愣了一下,随后想起了那女子曾说过的事情。是了,就是这个虚空子帮着那些当官的看了燕国将军古墓的风水,帮着他们在晋朝的古墓里留下阵法的那个。
这么看来,高渐离指引我来这里,肯定是有别的原因。没一会儿那道人端着茶水回来了,看到我们站在那里看牌位,就说:“那是历代祖师的仙位,惭愧啊,传到贫道这一辈,就只剩下贫道一个人了。几位,请!”
他把茶水都摆放好,请我们过去。确定了一些事情之后,我转身站在门前看着那望夫树,结合这一切,我一把抓住道人的手,说道:“你们祖师爷有没有留下祖训?关于高渐离?”
那道人听到我的突然发问吓了一跳,但是听到高渐离的名字之后目光闪烁了两下。师父马上走过来,一把拉住我的手将我拉开,对道人说:“小师傅见谅,这孩子不懂事。我在这给您赔罪了。”师父一把岁数的人了,还要弯腰给他赔罪。没等我阻止,那道人却一把阻止了师父。他双手端着师父的胳膊,说道:“施主有礼,贫道不敢当。不敢当啊。”
等着师父站起来,这道人抬头看着我,似乎在打量着什么。最终站在门前看了一眼望夫树,说道:“小施主可是受人指点而来?”
我知道他肯定知道些什么,于是走过来,也不避讳,直接说:“我在梦中受人指点,找到这个地方。还请师傅指教。”道人没有拂尘,只是走到那些牌位面前,深深拜礼。转过头来,对我说:“小施主,可介意贫道把把脉?”
又不是看病?把什么脉啊?虽然心中疑惑,但是我依然把手伸了出去。师父他们就坐在我身边看着。道人坐在我的对面,伸出三根手指按在了我的右手腕上。不多时,这道人的脸色一惊,然后快速的站起来,对着我打躬作揖,声音还有点诚惶诚恐,他说:“不知尊驾驾临,还望海涵!”
这态度转变的太快了吧?我看了一眼师父,他点点头。我连忙站起来扶起道人,说道:“我不是什么尊驾,这次过来也是受人指点,若是师傅您知道些什么,可否指教一二?”
看他的态度就知道祖上肯定留下了什么遗训,不然怎么会突然态度大变。道人站起身之后,说道:“不敢,贫道法号清松。”我双手合十弯腰叫了一声清松道长。
他摇摇头,说:“贫道在此恭候尊驾多年,终于等来了尊驾。可否请尊驾移步内堂说话?”
这小地方还有内堂?虽然我很好奇,但是却还是站起来跟他走。但是走了几步就察觉不对,回头一看,师父和阿蒙都坐在那里没动,就连爱凑热闹的小鲜肉都没跟过来。这是啥情况?
我刚想开口,就听见师父说:“你一个人过去。”虽然我不明白师父的用意,但是我看连阿蒙都不跟着我,必然有他们的用意。只好一个人跟着清松道长走到了内堂。
这里就是个临时休息的地方,虽说已经是高科技的电子时代,但是在这里却看不到那些东西,浑然就是古代的道观那般干净淳朴。清松道长站在一面墙壁前,那里还有很老旧的壁画。上面描绘着星斗的布局,有很多道人都是在星斗的位置变化来推算天下大事,从而窥伺一些所谓的天机。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可是那清松道长站在壁画面前,轻轻的扣下来一个柱子。我这才注意到,原来那面墙壁上的星斗都是用小珠子镶嵌上去的。他扣下来一个之后,又扣下来六个,等着他离开那里之后,我发现他抠下来的珠子刚好连成了一个北斗七星的形状。难道这也是虚空子留下来的机关不成?
可等他离开之后,那面墙壁居然轻微的移动了一下,随后缓慢的露出了墙壁后面的黑洞。这好像是个山洞的入口,黑漆漆的看不到里面。这里是半山腰,所以墙壁后面会有山洞也不奇怪。等我回过神,那清松道长已经端来了一盏油灯,微弱的小火苗照亮了里面的路,他请我跟着进去。我也没多问,跟着他就走了进去。而就在我们进去之后,那面墙壁慢慢的回到了原位上。我惊讶的看着清松道长,他只是微微一笑,我心里就有谱了。跟着他往里面走。虽然这个山洞挺大的,但是却没有风,那火苗很稳,没有一点摇曳。但是这里的石壁光溜溜的,脚下也一样,一不小心就容易摔跟头。我们应该是在顺着台阶往下走,越走越感觉湿气重,还有水滴从上面低落下来。如果不是知道这上面是山腰,我真好奇我们是不是走在易水的下面。
走了一段距离之后,这清松道长停了下来。我才看清,没路了?但是仔细一看,前面的石壁上居然有几个不规则的小凹槽,仔细一数,七个。只见那清松道长把刚才从墙壁上扣下来的小珠子按照顺序一个个镶嵌进凹槽里面,向后退了几步,石壁慢慢的挪开,露出了后面的路。这可真是巧妙啊,谁能想到那面墙壁上的七个柱子还是开启这面石壁的关键?还有那面墙壁上的星斗,没有一千也有几百,要从几百个里面找到准确的七个,可是不容易。没有上一辈老人的口口相传,只怕东西就藏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找不到啊。
过了这面墙壁之后,清松道长给我讲起了这个小道观的来历。当年虚空子受人之托保管一样东西,但是当时战争不断,虎视眈眈的人也不少。于是虚空子在这个山腰上,利用望夫树的噱头建起了这座道观。不大,但是却足以保全这样东西。他在离世之前告诉自己的徒弟,无论如何也要把道观保住,并且传扬下去,终有一天,会有人来寻找这件东西。所以一辈一辈传下来,到了现在,只剩下清松道长一个人了。可惜他没有徒弟,本来还在担忧断了香火该怎么办,我就找上门来了。他说:“天意,天意不可违啊!”
又是天意?
貌似走到哪里都会听到这个词。不过我还是疑惑,我说:“您就不担心我是骗子吗?难道这么多年来就没有别人过来寻找?”虽然我不知道保存的东西是什么,但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会担心找过来的人是否信得过,这清松道长怎么就毫无保留的告诉我一切呢?
他笑了,说:“尊驾不用疑惑。祖上自有验证的法子。刚才贫道摸过尊驾的脉象,自然信得过尊驾。只是那位将军——”
他欲言又止,最后摇摇头,好像不太明白的样子。我也纳闷,将军?怎么又出来一个将军?当初那女子就称呼阿蒙将军,难道清松道长说的将军也是指阿蒙?
此时我对阿蒙的身份也越发好奇起来,为什么和这件事有关系的人都称呼他将军呢?他到底背负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我这边还在琢磨,那边就看到了一点亮光。清松道长带着我走过去之后,看到了镶嵌在石壁上的夜明珠,每一个都有鹅卵石大小,而且还是很多,把这里照亮。这是个三十平米见方的小山洞,洞顶很高,上面还有水珠滴下来。地面上很光滑,在石洞的正中间位置,有一个小石台,下窄上宽,太子上面还有一朱红色的珊瑚树,足有八十公分高,上面还镶嵌着细小的夜明珠,闪闪亮亮,看着非常美丽。别说是现在,就算是虚空子的年代,这东西也是价值不菲。难道这个就是虚空子留下来的宝贝?
我刚想走下台阶上前走看看,却被清松道长一把拦住。他示意我看地面,我低头一看,顿时吸了口凉气。这地面居然有一个不明显的八卦阵,有一些重要的地方还被石头压住了,就算是有这么多夜明珠,也紧急能看清一点痕迹。我还是蹲下来仔细看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如果不是清松道长,一脚踩下去,很有可能会尸骨无存啊。我可不认为虚空子留下来的八卦阵只是为了去去晦气。
清松道长将油灯放在石头上,指着我面前的地方说:“这里是死门,一定要从生门进入才可以。”他领着我找到了生门,那里堆放了很多石头,我们要想过去还要把石头搬开才行。
这可真是最明显的障眼法。有顺畅的道路谁愿意过来搬石头?这还真是利用了人类懒惰的心理,但是却非常管用。如果不是清松道长拦着我,我想我也会从顺畅的地方走过去,尽可能不动这里的东西,谁知道会不会触碰什么机关。可惜这里偏偏是逆道而行,不走这边还真不行。
搬开了石头之后,清松道长扑通一声跪在我面前,说道:“乡野道人见过吾王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