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战场上死人这个事儿,大部分士兵都是能接受的,哪有战场上不死人的呢?
可是大战完了之后,在往别的地方前进的时候,路途当中死了这些人就不一样了,有很多人前两天还跟他们一样,都是在路上一块赶路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受了轻伤的兄弟得不到任何的包扎,就让伤口那么裸露着,有些人身体素质比较好,扛了两天也就扛过来了,但更多的人并没有那样好的身体素质,仅仅几个时辰的时间就开始发烧,接着整个人就走不动了。
对于这样的人,张东贤刚开始的时候还把他们扔到车上,可后来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随军又没有多少车辆,最终只能是让这些人自生自灭了。
所以大明侦察兵根本不用跟着这些家伙,只需要看道路两边的死尸,就知道这些人去什么地方了。
活着的士兵是幸运的,但他们的心里又是悲哀的,战场上受了伤就要被扔在这里,那谁还敢在战场上给你拼命呢?当他们在前线拼命的时候,脑海里或许会闪过那些倒在路边的兄弟。有一天没准自己也是这样,所以该打仗的时候尽量往后跑吧。
张东贤平时的时候会想到这一幕,但此刻他已经被大明军队折腾的草木皆兵了。每当发现大明侦察兵的时候,这家伙都会把他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让别人去挡着自己逃跑。这还是他们的将军吗?
打了败仗不要紧,还有哀兵必胜,那说可问题是这将军已经是全无战斗,意志在手下人的面前表现的跟个胆小鬼一样。谁愿意跟着这样的一个将军继续混下去了,他又能把我们带到何方呢?
两万多人的队伍在山里乱窜了几天,几乎每天都要减人好几百人。士兵们早上的时候还有足够的兄弟,下午就少了某些人,这心情也是压抑到了极点。
可张东贤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也是一场胜利,至少老子把你们都给带出来了,如果要是按原计划前进的话,现在我们所有的人都死在战场上了,你们这些人现在还能活着,应该好好的感谢本将军才是。
高丽国朝廷接到张东贤的信之后,整个朝廷慌乱不堪。按照他们的想法,张东贤是能够打仗的,也能够跟大明军队周旋一阵子,那个时候满清的支援也应该来了。我们供应给满清那么多的粮食,还给他们出了那么多的劳动力,按照这些王室成员的想法,他们对满清帝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满清人不可能会放弃他们。
而且在大明朝廷的诏书来的时候,高丽国朝廷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就选择了拒绝。这也是向满清朝廷表忠心,在这种情况下,处处失利的满清人更不可能放弃他们了。
从各方面来考虑他们的想法是没毛病的,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满清军队在关内败得有多惨,这件事情他们是不知道的。
多尔衮接到高丽国朝廷的求救信之后,满是不屑的把这封信扔到了火盆当中,就当做自己没有看到,不过在回信当中还是鼓励高丽国的人继续抵抗,并且向他们保证,数万八旗铁骑已经准备妥当,马上就可以南下帮他们杀敌。
多尔衮的心思很简单,从京城跑回来之后上哪去找好几万八旗铁骑,就算是能找得到的话,那也要护卫我们自己的老家。怎么可能会为你们这帮高丽人去打仗呢?
写这封信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让你们自生自灭。同时在灭亡的过程当中能够让大明军队吃点亏,那么你们的任务也就算是完成了,至于说用我们的骑兵去保住你们,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在整个满清朝廷最为强盛的时候,或许你们的想法能够变成事实。但现如今满清朝廷折损了一多半的人马,只有一小部分回到了辽东老家,还要防备着山海关的大明军队杀过来哪有功夫去管你们呢?
多尔衮的策略非常简单,一方面让高丽国加紧运送粮食,储备好整个满清朝廷冬季所用的粮食。另一方面用谎话忽悠着这个国家,让他们把自己最后的军队拿出来,至少要撑过这个冬天。
用这一个冬天的时间,多尔衮要整合女真各部,集合所有能集合的力量,明年春天大明军队肯定会进攻的,这是整个满清最后的时间了。
至于挨打的高丽国,你们就自己求爷爷告奶奶去吧,这里实在是管不了了。
此刻的高丽国朝廷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宰相金真卿为首的主和派,认为现在高丽国已经是没有抵抗下去的能力了,如果要是继续抵抗下去的话,或许整个国家在新年到来以前已经不存在了。
另一派是以兵部尚书崔和明为首的主战派,他们对满清人充满了希望,认为现在应该举国征兵,然后跟大明朝廷继续对抗,等待满清军队的到来。
张东贤带着军队出发的时候,这两派在朝廷内部已经隐约形成了。现如今这两派在朝廷内部几乎天天争吵,各自说着各自的一些观点,让高丽国国王很是头疼。
其实在高丽国国内有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出来了从多尔衮发出的各项旨意来看。派兵前来支援就是一句空话,根本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举动,反而是要钱要粮食派来了专门的人员。
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些地方官员乘坐马车都已经到了高丽国的境内八旗铁骑日行数百里,为何还没有准备完毕呢?就算是没有准备完毕的话,我们可以为八旗铁骑提供后勤,这在之前的信当中已经说过了,可为什么还是没有一个兵过来呢?
当这些人在朝廷上指出多尔衮坑人的时候,高丽国国内的一部分贵族还不相信这个,直接就把这些人给打出去了,他们分析了高丽国对满清的重要性,认为这些人的言论会扰乱高丽国的根基,满清骑兵一定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