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不用藏着掖着,这位是我大明登州水师提督,太子殿下面前的红人,你们说话可要想清楚一句话就能决定你们的生死。我们大帅想要知道关于满清方面的消息,谁说的多对谁有利,一个字不说的。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当然也不能说假话,查出来定斩不饶。”
赵虎一把钢刀竖在地上,上面的鲜血还没干,对付这样的人说多了没有用处,就得让他们知道我们真敢杀人。
更何况杀的也都是该杀之人,这些人都是前往大明作战士兵的家属,既然你愿意让你们的丈夫和儿子跟随满清人到我大明的地盘上烧杀抢掠,那就别怪我们对你们不客气。
按照郑森的说法,得让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害怕才行,为什么他们愿意跟着满清人不愿意回归大明了。就是因为我大明朝以仁政治天下,并没有真正和他们动刀动枪。
反观皇太极南下的时候把整个高丽国杀了个人仰马翻,这些人闭上眼睛就记得当时血流成河的画面。
所以这些人宁愿给满清当狗也不愿意回归大明。
早先我们不清楚这一点还在自己身上找了半天的毛病,现如今终于算是清楚了,那我们正好对症下药。我们的刀跟满清人比起来,那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你们不是害怕这玩意儿吗?那我们就给你们一个比皇太极更可怕的记忆。
“回将军的话,小的们不敢扯谎,算算日子,在满清人还在中原的时候,就已经是给我们下达了命令,关外能耕种的土地不多,原本就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生活,每年都要拉走我们大量的粮食,今年拉走的更多。”
海州知府先站出来了,他知道现在这个情况不得不低头了,你要是继续横着脖子的话,眼前这各位爷的刀锋利的很。旁边那几十具尸体的鲜血还没流干净,你要是愿意加入的话,那就闭着嘴在这跪着就行。
“按照你的估计,整个高丽国要被拉走多少粮食?现在实际上被拉走了多少?”
从粮食上面也能够判断满清的真实生活,这一点也是跟着朱慈琅学的,按照朱慈琅的说法,那就是数据会说话。当时郑森他们还不太明白,现在深入到实践当中之后也就知道朱慈琅的话有多么管用了,难怪可以这么短的时间内光复大明,这可是有本事的。
“回将军的话,小的就是海州这一地的知府,对于别的地方实在是不了解,但我们这里被拉走了九万斤粮食,总数是十二万斤粮食,还有三万斤在库房里。”
关于这个事儿倒是没有难为他,这个年代消息闭塞,即便是当官的了解的,也只有自己属地内的这些情况。别的地方实在是不知道。
“衡水的粮食应该就是满清人最大的一笔储备,在战争当中被我们毁了不少,不过吴三桂也救了他不少粮食回去。从京城撤退的时候,他们可没带多少东西,现在在关外的满清人加上依附于他们的其他族人,总数还要在三四十万左右,看来他们陷入了饥荒。”
郑森这个话好像是在给手下人说的,又好像是自己在盘算,把所有的消息给集结起来,得出这个结论并不难。
现如今这个年代的东北可跟二十一世纪是不一样的,二十一世纪的东北是个巨大的粮仓,但是此刻东北平原的大部分还是一片荒地,是实打实的北大荒。
想在这块土地上找出粮食来,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如果能产出大量的粮食的话,估计满清人也就不拼了命的南下了。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冬天就是最难过的一个季节,包括一些猎物都去冬眠了,想度过冬天的话,必须得有足够的储备才行。
满清人这一次入主中原并没有携带大量的物资出去,多尔衮回去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仓皇逃跑。当然这一切都要感谢孝庄皇太后。
“你们对你们的满清爹可真够孝敬,我查过你们仓库里的记录了,把这些粮食全部都送走的话,你们自己可就剩不了多少了,甚至过冬的粮食就只有一半。你们宁愿饿死自己的人,也要把满清的粮食给凑够了,当真是孝心可嘉呀。”
赵虎一脸的嫌弃你们这帮人给人家当奴才,可真是当出了新境界,宁愿自己饿着肚子,甚至是饿死自己的老百姓,也要凑够满清人的数目。
郑森早些日子听朱慈琅说过,这帮高丽国的人就是犯贱,当时郑森还不怎么相信现在听了这个话,总感觉我们殿下以前应该跟这帮人打过交道。可问题是纵观殿下南下和北上的历史好像不怎么认识这些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现在也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郑森懒得和这些人在这里磨牙,抓紧时间写好了奏折,让人乘坐今天下午的船送回去。满清人那边出现了粮食危机,或许黄得功和刘良佐的人也发现了,但不管他们有没有发现,郑森这边都必须得上报。
按照朱慈琅的规定,各处上报的信息可以是重复的,但是也不能够发现了不上报。
在看另一边张东贤,明明手里还有将近两万军队,但是被那一场炮轰给炸的没有了,胆子带着手下的人东躲西藏的,就是不想跟大明军队碰面。
按照他的说法,在没有得到朝廷的命令之前,咱们必须得躲着点儿才行,如果要是被大明军队发现了,咱们这些人恐怕就活不下来了,到时候该如何执行朝廷的命令。
听上去倒是蛮有道理的,但手下的人都明白,咱们将军纯粹是被打怕了,朝廷的命令你没有吗?朝廷可是命令我们把大明军队给赶下海去,这条命令早就给你了,可你根本就不执行,带着我们在山里乱窜,让将近上千的受伤兄弟都在行走当中丢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