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沧海湖,神仙打架
炎萌萌主2025-07-02 21:224,724

九岭山一战,历时九天八夜,最终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组成的阻击义军获胜而告终,而其中,一支从天京方面强行军六天六夜途中累死了三匹马的骑兵连,为此战成就了定鼎之功,成为了压死太平军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的出现,也是彻底瓦解了鏖战多日已是身心俱疲的太平军士气,从而再次将石达开残部困死在九岭山下,失去了最后向四川方向逃遁的机会。

  此战,湖湘义军以两万多人硬扛四万多太平军九天八夜,最后活下来的,连同主帅曾国藩在内,不过寥寥几十人。

  战后据传,亲率五万大军赶至的东南总督徐凡,遥望那漫山遍野的烈士遗骸以及那面迎风猎猎作响的湘军战旗,不禁潸然泪下,最终顺应众望,将湘军残部与沪军整合成一军,史称——第一代万岁军!

  而兵败九岭山颠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部将陈玉成伤情恶化,手下一万残兵即将全部冻馁于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不顾众人劝阻,

  送与徐凡一封亲笔书信,

  声称可以卸甲投降,但要求徐凡必须善待其将士,给予治疗和饭食,

  同时,个人要求与他,一日后约战于九江城畔沧海湖,

  两人单打独斗,

  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人的名,树的影,

  消息一出,两军尽皆哗然,

  无论,堂堂太平天国第一号战神石达开,

  还是近几年来,几乎横扫东南,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东南总督徐凡,

  均是这个时代里,数一数二的风流人物,擎天巨擘,

  相较于平生大小数百战未曾落败过的徐凡,

  石达开的赫赫威名,亦不输分毫,毕竟也是,纵横过八省十六境,以一军之力,正面击溃过湘军精锐的恐怖存在。

  眼下这两位盖世豪杰下书单挑,

  试问天下,

  何人不胆战心惊,

  何人不翘首以待?!

  而两人约战的这沧海湖,也是以风景秀丽闻名,

  相传九江古城,秀在一湖,

  这座沧海湖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

  湖周十余里,面积千余亩,

  其间碧波荡漾,朝辉夕阴,匡庐倒影,景色优美,

  湖畔又有烟水亭、安何桥等承受过风霜雨雪洗礼过的名胜古迹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从东岸断桥上船,一路沿湖西去,更有绕绝飞鸟的三千秀山,每逢空雨新蒙,山中雾气缭绕,有如美人含羞挽纱,令人心向神往,赏心悦目。

  如此锦绣江山,天下一绝,

  也是让这座身处古城之畔的沧海湖,闻名遐迩,名动天下,

  只不过百年来,因为此处位于岭南烟瘴之地,

  即便有众多文人骚客,江湖游侠泛舟湖上,

  抒发的也大多都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萧然之感,

  江湖,庙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这沧海湖畔卷起的千堆雪,这么多年来不知惊醒了多少风流人物的黄粱一梦,

  无论得意时如何横刀立马,如何纵横天涯,

  到最后,只叹一句,是非成败转头空,只剩一场东流水,映着夕阳红!

  但是即便王图霸业已成空,但是既然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那么该出手时便出手,先打他个酣畅淋漓,再说!

  这场约战,之所以令两军尽皆满心澎湃,

  无外乎,都是想以徐凡和石达开两人为引,圆一圆自己年少时心里,

  那个只敢在深夜里说给自己听的英雄梦!

  ······

  徐凡阅信之后,虽没有当场允诺,

  但即刻就派遣士卒赠送饭食药品前往太平军营中,一时间活人上千,太平军由此更是军心全无,一心归降,重伤于床榻的陈玉成闻后,默然不语,一夜白头。

  翌日,数十万人围观的沧海湖畔,阴晴不定。

  湖心之处的那座烟水亭,被半空之中浓黑如墨的乌云遮盖着,凉风习习,掀起湖里阵阵细浪,将要胡乱吹入亭中之际,却又忽地被又一阵细风采撷吹散,纷纷扬扬洒于湖面之上,令人望之水光如天。

  细雨片刻之后,天间竟又来由的掠出万道霞光,

  一时间令湖面浮光跃金,光彩照人。

  湖心之处,烟水亭中,一位身着素衣的中年男子,正于四下光芒万丈的亭中,盘腿而坐,一柄已经不知道跟了他多少年了的古朴战刀,则是横置于他的双腿之上,刀鞘无风自动,微微鸣响。

  中年男子身材高大魁梧,有如一道任凭风吹雨打都会始终屹立不倒的高墙般,给人一种极其沉稳,厚重的威严气势,实在是令人望之生畏。

  左手侧,一杆无钩无饵钓竿,自今晨他登临这座烟水亭候客之时,就一直这样静静的垂立于湖水之中,寓意,愿者上钩,

  右手侧。

  则是一位通体黑衣,伤体未愈,面色苍白的年轻男子,

  因为怕打搅到中年男子闭目养神,也是出于发自内心的敬重,

  他此刻虽然有伤痛在身,但仍屏息静立于男子身后,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任由额头和后背上的冷汗,一层又一层浸湿他的衣衫。

  “玉成。”中年男子缓缓睁开眼皮,嘴里突然唤了一声。

  本尊正是太平军悍将的陈玉成,当即挺身肃立,语气毕恭毕敬道:

  “翼王殿下,末将在,有何吩咐?!”

  “你有重伤在身,不必为了陪我,在此硬撑。”石达开摇头道。

  陈玉成默然无应,身子依然没有挪动半步,仿佛充耳未闻,

  他只双唇颤动着,强忍着两眶热泪,缓缓扭过头,目光射向又是细雨阑珊的湖面,

  那杆无钩无饵的鱼竿,就这样独钓一湖秋色,和他一起默然陪伴在石达开的身边!

  “玉成,本王以后,怕是再不能和你一起,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了,

  往后余生,你若不愿再金戈铁马,可以择一良人,卸甲归田了。”

  一番语重心长,竟颇有交代后事的口气!

  陈玉成再也压抑不住心头澎湃的酸楚了,他英眉倒拧,到这伤心之处,竟是热泪滂沱,像极了一头受伤的小兽,呜咽出声:

  “王爷!”陈玉成重重的唤了一声,霎时肝肠寸断。

  石达开哑然失笑,双手缓缓搭上冰凉刀鞘,

  “本王一生纵横数十省,大小数百战,赫赫威名,其实都是靠踩着兄弟们的尸骨成就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人诚不欺我,所以时至今日,我不想再用手下兄弟们一条条的人命,再来换取本王一人的生路了,相反,今日,我石达开愿以一己性命,换我手下兄弟,能够安然卸甲归田!”

  “风云叱咤了大半生,还没有遇到一位真正的对手呢,

  如今遇到了这位徐总督,不过上两手,

  也枉来了这人世一遭!”

  “男子汉大丈夫,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喜乐忧愁,皆归尘土,

  怜我百姓,苦于战火!”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再者,今日和徐凡约战于沧海湖畔,无论胜败,他石达开就没打算再活着回去,

  人生最后一战,能和棋逢敌手的徐凡厮杀一番,足矣,

  能够以自己凡尘一命,救活手下数万儿郎,不亏!

  “玉成,切记,我死后,你万万再不可兴兵报复,

  如违此令,你就是置我石达开于不仁不义,世人则皆要口伐笔诛我为背信弃义之徒,

  我石达开一生义字当先,无论生前身后,都希望活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

  你可要,切记!”

  这番话,不容置喙,甚至可以视之为石达开,最后的遗命。

  跟随了石达开数载戎马岁月的陈玉成,听闻此言,表面上听得是石达开为了自己的声誉,不许他兴兵报仇,但以他对翼王的了解,他又何尝不知,这是他亲爱的翼王不想让他不自量力,为了自己一介死人,而断送了他好不容易争取而来的卿卿性命!

  心领神会之下,陈玉成突然之下,竟像是被抱开了父母身边的孩童一般,放声嗷嗷大哭起来!

  在他一腔酸楚之中,他明白,今日一战,无论最终胜负,

  他都要和翼王殿下永远的告别,

  毕竟双方人物,一个成名已久,以战神姿态虎踞半壁河山,

  一个后来居上,一枝独秀,南征北战,打遍天下无敌手,

  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

  此番神仙打架,终必有一方将星,最终陨落,

  但,于他陈玉成而言,

  最后的结果,早已不言而喻,

  倘若没有身后这帮兄弟的羁绊,

  那么孰胜孰负,一切不得而知,

  然而恰恰相反,肩上背负着数万条性命的石达开,

  此战,非败不可,

  败,则只死他石达开一人,众人得活;

  可若一旦侥幸胜了,纵然是徐凡不追究,

  但只怕是他手下的数十万铁骑,也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只是,陈玉成也仅仅是猜中了这番大战的开头,却没能猜全它的结尾,

  他不会明白,自家王爷深埋在心底的不只有兄弟情谊,更是有天下,苍生百姓!

  这些,与这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的个人荣辱相比,有如泰山之于鸿毛!

  他石达开一日不死,太平天国和徐凡的争斗就会不止不休,

  那么到时受苦的,还是天下这芸芸众生,黎明百姓!

  他石达开,为了手下袍泽,更为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少受一分战乱之苦,

  甘愿以一条性命,成就徐凡,

  抬他登临,不二神坛!

  “玉成。”石达开再次开口唤道。

  年轻将军拭去脸颊热泪,喉头哽咽道,“末将在。”

  “你若实在是想要报仇,且等十年之后,再来看那日时局,

  我相信届时,你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此恩怨情仇,一扫而空,

  到时,你可携一壶清酒,尽洒江河里,赠饮我在天之灵。”

  话说到最后,石达开顿了顿,感慨道,

  “把这个国家的命运交给他,比起交给我这等庸人来,更为前程似锦,光明坦荡,”

  “身负家国命运,肩扛半壁河山,我石达开这辈子能和他交手,死而无憾!”

  湖畔何人初见月?湖月何年初照人?

  若干年后,一身僧衣,手拈佛珠的陈玉成,再遇徐凡的刹那,只有一问,

  ‘你为国为民焚膏继晷,难道,不感觉到累吗?’

  ‘为驱除满清鞑子,相抗八方列强,恢复汉家江山,不惜以一己之力,立地顶天,觉得难吗?’

  他道……

  既为中华军人,

  只唯求这一生,

  拼了性命,

  也要替家乡父老,

  守卫好这万里锦绣山河,捍卫住海陆空三道国门,

  不让我族儿女,让猪狗一般,任异族践踏!

  不让我泱泱河山,沦陷一寸一毫于三岛倭奴,北境毛子之手!

  不让我中华民族,被世界文明摒弃于前进,奔流的浪潮之外!

  那天,十年磨一剑的僧衣和尚听闻此言,

  藏在袖中的那一柄诛心宝剑,不觉轰然落地,

  茅塞顿开,大彻大悟,

  正应了石达开十年前的那一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一场男人之间沉重道别,

  最后以,一尾金鳞咬住钓绳,从而再度陷入沉默。

  愿者上钩。

  “他来了。”

  石达开面上一凛,旋即露出淡淡笑意。

  对战几番,

  素来只见沙场上将士相拼,却从未领教过本尊的手段。

  今天,终于有机会,

  较量一番了。

  “玉成,你走吧,等会看本王把他打得落花流水,可一定记得叫兄弟们给我拍掌叫好!”

  石达开哈哈大笑,顺手将那尾金鳞抓起,旋即又塞进了陈玉成的怀中,

  “受伤了,就多吃点大鱼大肉补补身子,男人在外,要记得对自己好一点。”

  陈玉成接过金鳞,九十度默默朝石达开鞠了一躬后,拭尽脸上热泪,终乘舟离去,

  独留石达开一人于烟水亭中,凝望手中那把古朴战刀,刀鞘震鸣更剧!

  沧海湖畔。

  两军将士,早已云集四周两岸,争相攒望,

  神仙打架,总是会这么引人注目。

  远处,一叶乌篷船的身形,于众人眼眸中,越来越清晰,

  一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船夫,于船尾撑篙行船,推波助澜,

  另一人,则是双手负后,独立于船头,如锋如芒,

  乌篷船离亭子越来越艰难,

  立于船头的轩盖儿郎,

  突然抬手示意,

  手扬船止,

  但却只静谧了刹那之后,

  霎时之间,

  一座微波细澜的沧海湖,

  瞬间浪头翻涌,湖水暴涨,

  湖面翻涌起的千堆白雪,

  将乌篷船一路迎着惊涛骇水,乘风破浪,

  几次群浪纷舞之下,都险些倾覆湖中!

  沧浪湖畔,顿时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

  无数人捶胸顿足,露齿狂号,一脸狂热神态,

  湖畔三千秀山,一时间也似山雨欲来,大风如鼓,

  将万千细浪,尽皆倾洒于岸边围观的众人,

  但即便是刺骨寒凉的湖水拍打在衣衫脸颊,

  最靠近湖边的双方军士,竟是没有一个人选择急流勇退,

  生怕眼下这最好的观战位,霎时就被旁人抢了去。

  一道道身影摩肩接踵,翘首盼望,

  观者如潮,呐喊震天,

  一时间让这本就壮志凌云的沧海湖畔,

  更加豪情万丈!

  哐嚓!

  烟水亭中,石达开面色沉穆,大手一把按住轰然鸣叫的刀身之后,当即横鞘出刀,

  一柄灿若星辰的古朴战刀,终是于万众瞩目之下,露出可怖的獠牙!

  “来了。”

  “徐总督来了,沧浪湖起风又起浪了!”

  “神仙要打架了!”

  轰轰轰!

  惊惶震肃的数万道目光,齐齐循声向西望去,

  却只见万丈波澜,正推着那叶好似沧海一粟般的乌篷船,滚滚东来!

  这,太令人叹为观止了!

  数十万观战将士,一时间全数噤若寒蝉,但就在那众人噤声的刹那之间,

  白雪层叠翻涌的船头,那气昂山河的年轻身影,突然又抬手向那三千秀山,

  弹指一挥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原本布满了遮天云霭的沧海湖畔,一时间,空明澄澈,万里无云!

  凡我徐凡在的地方,

  便要这天,再遮不住苍生之眼!

  众人,“……”

  霸气侧漏!

  这之后,

  一道又一道的敬畏目光,

  穿过寂寂虚空,投射到了徐凡肩上,

  同时,孤身伫立于烟水亭中的石达开,也掠身上前,凛然以待,

  徐凡抬头,

  翩然而来!

继续阅读:第424章 烟水亭,双雄争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清末小侯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