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老子送的不是饭,是户口本
星语飞光2025-10-29 10:253,147

寒风如刀,刮过城市的钢铁骨架,却吹不散早市里升腾的微弱热气。

  这是“野路子送饭队”运营的第十一天,也是张建国觉得最有盼头的一天。

  然而,刺耳的刹车声撕裂了这份宁静。

  十几名身穿制服的诚巡队员如狼似虎地冲入人群,领头的中年男人面容冷峻,手一挥,声音不带一丝温度:“全部带走!无证经营,妨碍市容!”

  瞬间,人间烟火化为一片狼藉。

  队员们粗暴地掀翻锅灶,滚烫的粥汤泼洒一地,刚出锅的馒头被踩进泥水。

  张建国和几个老伙计赖以为生的餐车,被铁钳般的大手推搡着,车轮在地面上划出绝望的尖叫。

  “别!同志,求求你们,别拿走!”张建国双膝一软,重重跪在冰冷的地面上,试图抱住一个诚巡队员的大腿,“这些……这些都是给那些没低保、没人管的老人们送的免费午饭啊!我们不挣钱的!”

  领头的男人闻声走来,居高临下地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冷笑:“免费午餐?你拿什么证明?再说,你算老几?”他从手下那里接过一个扫描仪,对着张建国的脸扫了一下,屏幕上跳出刺眼的红色警告——查无此人。

  “呵,一个连身份证都没有的黑户,凭什么在这里代表别人?”男人一脚踢开张建国的手,声音不大,却像一记重锤砸在他心上,“想当好人?先去证明你是个‘人’!”

  那晚,城市的霓虹璀璨,却照不进冰冷的桥洞。

  张建国蜷缩在硬纸板上,像一只被世界遗弃的野狗。

  白天那句“你凭什么代表别人”在他脑海里反复回响,最终化为压抑不住的呜咽。

  他死死咬着自己的手臂,不让哭声溢出,泪水却混着泥土,在布满褶皱的脸上冲刷出两道沟壑。

  他喃喃自语,像在对黑暗诉说,又像在审判自己:“原来……原来我帮人,也得先证明自己活着……”

  一道黑影笼罩下来,挡住了桥外透进的微光。

  张建国惊恐地抬起头,看到了陈牧那张波澜不惊的脸。

  陈牧没有说一句安慰的话,只是将一个沉甸甸的保温箱放在他面前,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明天,你跟我跑一单。”

  第二天清晨,天色未亮。

  陈牧便带着一脸茫然的张建国,骑着电瓶车穿过大半个城市,停在了一座戒备森严的高档小区门口。

  这里的保安西装革履,眼神锐利,与他们这些底层送饭的仿佛活在两个世界。

  陈牧从保温箱里拿出一个打包好的餐盒,径直走向保安亭。

  他看了一眼手机上那条早已被平台系统判定为无效而取消的“幽灵订单”——地址真实存在,收件人信息却是一片空白。

  “你好,外卖。”陈牧平静地开口。

  保安上下打量着他,皱眉道:“哪个平台的?我们这里要登记。你这订单……收件人是谁?”

  陈牧没有回答,而是深吸一口气,运足了丹田气,声音洪亮得足以让半个门岗都听见:“外卖员陈牧,配送编号XH7391,为‘无名氏甲’先生送达订单!备注:请务必亲手交接,这是他母亲临终前,为他包的最后一顿饺子!”

  整个门岗瞬间安静下来。

  几个保安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错愕与震惊。

  “无名氏甲”?

  “母亲临终”?

  这算什么送餐信息?

  他们本能地想阻拦,可那句“最后一顿饺子”像一把重锁,锁住了他们的喉咙和脚步。

  情理与规定在他们脑中激烈交战,最终,人性占了上风。

  为首的保安犹豫了半晌,挥了挥手,哑声道:“……进去吧,快去快回。”

  电梯里,张建国看着陈牧,嘴巴张了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不懂,但他大受震撼。

  房门打开,一个三十多岁、面容憔悴的男人出现在门口。

  当他看到陈牧递过来的、还冒着腾腾热气的饺子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怔怔地盯着那餐盒,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眼眶瞬间泛红。

  良久,他才用沙哑到几乎听不清的声音哽咽道:“我妈……她三年前就走了……可、可从那以后,就再也没人敢给我送东西……他们都说我住的地方没登记,我是个死人……”

  那一刻,张建国感觉自己被一道闪电劈中。

  他终于明白了陈牧的用意。

  接下来的三天,成了张建国人生中最颠覆认知的七十二小时。

  陈牧带着他,像两个游荡在城市边缘的幽灵,专挑那些被系统遗忘的“黑户地址”跑单。

  他们去过一片被拆迁推平、只剩一间孤零零老屋的废墟。

  陈牧让张建国站在瓦砾上,对着那扇破败的木门高喊:“王翠兰女士!您的儿子王强托我们给您送来了过冬的棉被!他记得您生于一九五二年腊月初八,您的父母是王大山和李秀英!”屋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颤抖着打开门,抱着棉被哭得像个孩子。

  他们去过一个集体户口被冻结、数十名工人被困的建筑工棚。

  陈牧让张建国当着所有人的面,念出每一个人的名字和籍贯,然后将热饭一份份递上。

  最后,张建国按照陈牧的指示,拿出纸笔,让领头的老工人写下一张特殊的签收凭证:“本人刘建军,携三十七名工友,确认收到亲属关怀一份,特此留证!”

  最震撼的一次,他们将一盒急救药送到了殡仪馆旁临时搭建的守灵帐篷。

  订单的收件人,竟是“待命名婴儿”。

  帐篷里,一个神情麻木的年轻父亲抱着襁褓,双眼无神。

  陈牧没有多说,从怀里掏出一张红纸,借着昏暗的灯光,用马克笔一笔一划地写下几行大字。

  写完,他将红纸郑重地贴在帐篷的支架上,字迹遒劲,如刻入骨:

  “今有李姓遗孤一名,生于癸卯年三月初七,暂名——李承光!全城见证,此人未亡!”

  年轻父亲的身体猛地一颤,死寂的眼中,终于滚落两行热泪。

  他低下头,一遍遍地亲吻着怀里婴儿冰冷的小脸,反复呢喃:“承光……承光……爸爸给你取名字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陈牧和张建国的“亲情配送”,像一颗投入死水中的石子,迅速激起千层浪。

  无数“野路子送饭队”的成员们开始效仿。

  他们不再仅仅是送饭,更是在传递一个个“存在”的证明。

  有人送去一碗阳春面,在简陋的包装袋上用油性笔写着:“大爷,您儿子托我们送的。他说您叫周建军,山东济南人,就好这口面。”

  有人递上一件旧棉衣,上面别着一张手写卡片:“阿婆,您外孙女托梦说想看您穿暖和点。她还说,您的小名叫狗蛋,小时候最疼她。”

  这些混杂着饭菜香气、油渍指印和朴素话语的“非正式文书”,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疯狂流转。

  它们不是冰冷的档案,却比档案更具力量。

  它们开始在社区间传递,甚至被一些基层的派出所民警默许,在调解邻里纠纷、核实走失人口时,作为临时的身份佐证材料。

  天工阁的情报系统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这股暗流,并试图将其定义为“伪造身份信息”进行封杀。

  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根本无从下手。

  每一份“证明”上,都盖着一个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油渍指印;每一句话,都是活生生的家常,充满了无法辩驳的人情味。

  你怎么去定义一句“你妈让你穿秋裤”是伪造文书?

  深夜,天台。

  苏清蘅手持古镜,镜面中,城市的数字地图光影流转。

  她惊愕地发现,那些由“亲情配送路线”串联起来的“黑户”据点,竟然与之前陈牧点亮的“名字灯网络”完美重合,交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覆盖全城的存在之网。

  她转过头,看向身边那个正在吞云吐雾的男人,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你是……故意让他们把饭盒,变成一个个行走的档案袋?”

  陈牧躺在屋顶上,任由夜风吹乱他的头发。

  他将烟头摁灭在砖石上,火星明灭,像一颗即将熄灭的星。

  “哪有什么档案?”他淡淡地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飘忽,“我只是想让他们,也让这个世界明白——一顿有人记得口味的饭,远比一张冷冰冰的盖章的纸,更能证明一个人真实地活着。”

  远处,城市灯火的阴影里,一个新的“野路子”据点前,张建国正挺直了腰板,给新来的成员分发餐食。

  他的胸前,挂着一个用硬纸板和塑料膜自制的胸牌,上面用记号笔写着几个大字:

  “张建国——送饭的,也送名字。”

  就在这时,城市里所有人的手机,无论新旧,无论品牌,都毫无征兆地同时发出了一阵急促的震动。

  一道来自最高市政管理系统的强制弹窗,覆盖了所有屏幕。

  那是一则简短的公告,标题为《城市系统升级预告》。

  公告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却让看到它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陈牧的手机也亮了起来,他看清那行字,眼神陡然一凝。

  那支刚刚摁灭的烟头从他指间滑落,掉下天台,坠入无边的黑暗。

  他缓缓吐出最后一口烟,轻声说道:“游戏,才刚刚开始。”

  公告上写着:为优化城市管理,三日后,将对全体居民进行信息核验——无论登记与否。

继续阅读:第307章 这盏灯,老子自己点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百年之约到期,开局觉醒至尊骨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