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是巨鹿堂阳人,颜氏家族算不上冀州大族,比起后世迁至琅琊临沂后的颜家,郡望上有天壤之别,这个时代寒门弟子想出头很难,因此出身不算太好的颜良能做到校尉的军职,已经是相当不易了,也说明他在军事方面的确有真本事。
颜良擅使矟、刀,骑射也很有一套,论武勇在冀州诸将校中号为魁首,只是性子稍有些偏狭,限制了他在领兵方面的发展。袁绍将他和文丑、麴义一同视为心腹和左右手,眼光上还是不错的。
对于刘岱攻入平原国一事,颜良已经知道,却不以为然。刘岱是条好狗,袁绍命其佯攻青州,其实是有些当他做炮灰的意思,他办的倒也不错,一路上大张旗鼓,吸引了大部分青州军的注意力。
颜良一直在琢磨,刘岱顺黄河东下,第一个目标必是高唐,若能攻下高唐,则青州境内黄河沿岸各县都将一击而破,可从西平昌、千乘等县南进,威胁济南、乐安,关羽不可能置之不理。如果能形成那种形势,就将青州军力全部牵制在黄河岸边,对于车骑将军攻取幽州来说,是一大助力。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袁绍给颜良的命令和给文丑的是一样的,主防御,不求进攻。如果刘岱真的做到了,颜良也得慎重考虑一下是否要趁机攻入平原国。他不是怕违抗袁绍的命令,主要得看是否有利可图。假若能攻下平原,以他对袁绍的了解,袁绍不太可能深责他,说不定还会奖赏他。但一旦失败,后果就严重了,罢官免职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从内心来讲,颜良很希望刘岱能成功,那样的话他才有立功的机会,而做好防守只是分内的事,永远不可能立下大功。文丑且不说,那是自渤海就跟在袁绍身边的老人,而且私下里他与文丑的交情也很不错,麴义、眭展、吕珫在冀州算是客将,剩下的无论是审配、孟岱,还是张郃、朱灵,背后都是冀州大族,都有可能威胁到他在军中的地位,他不得不寻找一切机会为自己捞些资本。
鄃县与平原县相距不过二十余里,此地正是朱灵的家乡。光和时,太平道起事,朱灵即率家兵讨伐之,自彼时领兵至今。颜良率兵赶至鄃县,与朱灵汇合,屯兵于鄃县城东南十里,斥候打马出去跑上一圈就能冲到平原城边。
两县之间都是宽阔平坦的平原地带,连二三十丈高的土山都很难见到,其实并没有什么合适的防守地形,颜良扎营在冀青边界,遥看平原城,就是要在管统的眼皮子底下扎下一根钉子,让他难受。而颜良却可以视情况发展而动,或攻、或守、或退,皆有自由。
颜良很清楚,管统在平原城中屯有三千兵马,属平原国郡兵,其目的当然就是为了防备冀州。
刘岱派人来说已攻下高唐港,还带来十车从商贾手中抢来的财物,说是刘岱的一点善意,颜良着实有些心动。他不在意这些东西,而是觉得可以出手袭取平原了。
平原之富更胜高唐,刘岱既占高唐,水陆联营为基,以其之贪,下一步必然要攻平原。颜良觉得平原就像一块肥肉,他不取,刘岱也会取了去。而且,若他攻下平原国,实际上对袁绍的整体计划是有利的。届时,他可以凭借平原、鬲国、般县、乐陵诸县与在清河的文丑一起对渤海郡形成包围之势,而刘岱亦无后顾之忧,完全可以率兵南下直入济南、乐安、齐国诸地。
颜良反复斟酌,觉得自己的想法十分可行,最后终于下定决心,亲笔写了一封信给刘岱,要他率兵攻取高唐、祝阿、历城等地,造成大举攻入青州腹地的假象,以配合袁绍在幽州方面的攻势。他根本没打算等刘岱的回复,而是决定一早出兵,并且令朱灵留守大营。
朱灵得知消息后大吃一惊,颜良这么做不仅违背了袁绍的命令,也有可能将全军置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平原相管统、济南相祭慷对张胤、关羽忠心耿耿,他既有准备,麾下诸县又怎么能被轻易攻破?若久攻不下,引关羽来援,双方必成胶着之势,是胜是败就难说了。
朱灵慌忙来到颜良大帐求见,劝阻道:“袁车骑严令,紧守不攻,颜校尉为何违令?若攻平原城,非一时能下,不如等袁公取幽州之后再发兵攻之。”
颜良笑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吾能制彼,岂千里而请战邪?平原守兵不过千余,可一簇而下,彼既破,其余各县必望风而降。吾与刘使君挟大河而进,张俊、关羽莫可当之,且与文孟甫共成围攻之势,何乐而不为?”
朱灵默然,一问一答,他已知颜良心意甚坚。颜良的设想的确很美妙,但是都基于他与刘岱两路人马进展顺利的基础上,一旦有一路受阻,都有可能造成双线失败。
朱灵思维敏捷,性格坚韧,不愿就此罢休,正要再劝,却有亲卫禀报,说又有一名刘岱的信使来。
颜良一怔,想着刘岱说半日即攻下高唐港,黄昏时派了信使来,这会儿刚入夜又派一人,定然是发生了大事,便召那信使进入大帐。
来人是刘岱的侄子刘延,年纪甚轻,最多只有二十出头,行礼时颇有些敷衍,颜良也不以为意,让他起来,问道:“前有使者来,此时刘使君又派汝前来,有何事?”
刘延性子轻浮,说话也带着难以掩饰的倨傲,道:“叔父让我来告知颜校尉,他明日转攻平原,希望颜校尉能出兵相助。”
颜良若无其事地道:“吾已知道,明日必然出兵。请君下去休息,用些酒水。”
刘延见已经完成了任务,也不想在这里受拘束,略一行礼,转身跟着颜良的亲卫出了大帐。
颜良见朱灵脸上带着不解之意,解释道:“反正要出兵,正好拿刘公山做个借口……我若得了平原城,其只能南下,与我之计不谋而合,定能成功。我已派人送信给他,想来在他发兵之前就能送到。”
朱灵心中暗叹:“这个颜良外表粗犷,心府却不浅,跟自己人都要玩心眼儿。”他既劝不了颜良,只能沉默不语。
颜良道:“文博既然不反对,就请去吧!守营重任就交给你了。稍后我会令吕旷、吕翔整备兵马,明日一早出发。”
朱灵摇头而出,自去安排守营。
黎明时,颜良命士卒饱食一顿,率万余兵马出营。正行时,有斥候来报,说高唐港方向火光映空,似乎正在鏖战。
颜良眉头微蹙,不知高唐港到底发生了什么,犹豫着要不要过去支援。
吕旷过来说道:“校尉,是否要分兵去高唐港?”
颜良摇头道:“不用,刘公山麾下数万兵马,附近又无大股青州兵,就算有人偷袭高唐,想来也能无事。”
吕旷点点头,与兄弟吕翔驱马催军急行。这吕旷、吕翔是一奶同胞兄弟,兖州东平郡寿张人,颇有武力,随袁绍入冀州后被分在颜良麾下任军司马。东平吕氏家业巨大,较真起来,祖上可追溯至姜太公吕尚,在兖州的名望可比同郡张氏、陈留高氏等望族。
行不远处,有一支人马往黄河方向赶路,见有冀州兵来慌张撤走。
此时天已经渐渐亮了,颜良见这支队伍只有千余人,猜想必是平原城中的青州郡兵,只是不知出城为何,便下令吕翔率军攻击,仅片刻之间就将之击溃。颜良让亲卫押来一名俘虏询问,确认了他的想法没错。
据俘虏讲,昨夜刘岱派曹操突然围攻高唐城,高唐令第五僚据城死守,派死士到平原求援,这千余人是管统派去救援高唐城的。
颜良觉得若此平原城中军民必然慌乱,正是攻取的好时机。他暗道天助我也,机不可失,当即下令倍速而进。
至平原城下,见城门紧闭,城头偃旗息鼓,静悄悄的全不像慌乱之状。颜良疑惑,正要派兵攻城试探,却听一阵鼓响,城上旗帜突起,士卒现身。
管统立于城门楼上,朗声大笑道:“来者何人?是颜良否?汝已中了张重城之计了!汝等犯我青州,却不知骠骑将军早有准备,昨夜我青州伏波营已焚了高唐港,破了兖州兵,今已顺大河取你的大营去了!”
颜良大怒,心道:“小儿狂言,竟想诳我。”遂令吕旷、吕翔攻城,冀州兵呼喝向前,拨开鹿角,填平壕沟,以长梯搭上城头,如蚁而上。
城上矢石如雨,百姓青壮也都在城上驻守。冀州兵狂攻一个多时辰,却奈何不了平原城半分。
颜良正要增兵,却有斥候纵马飞来,报说高唐港失陷,刘岱、曹操、鲍信等都逃了。
这信报骇得颜良面如土色,已知管统所言非虚,连忙收兵撤退。城上管统哈哈大笑,也不出城追击。
颜良率军急退,路上接连遇到兖州溃兵,他拦住一问,才得知刘岱不仅战败,而且已经身死,昨日的大火真的如管统所说是青州攻高唐港时造成的。因有大河拦阻,逃到北岸的兖州兵并不多,是以他竟然一直不能发现中了敌人的奸计。
日头高悬,颜良浑身是汗。此时,他哪还敢耽搁分毫?恨不得生出两只翅膀飞回鄃县大营去。
冀州兵仓惶行出数里,两侧树林中忽然杀出数千人马,皆披重甲,手中环刀锋利无比,正是青州陆战营。潘虎、高海两人身先士卒,只用一个冲锋就将散乱如长蛇的冀州兵队伍截断。
颜良大喝一声,拼死杀透一条出路,引着军马急逃。论对战,他不惧潘虎、高海两人,但他此时只想着回营救援,也顾不得斗勇比狠。
眼看离大营还有数里,一支人马迎面急奔而来。颜良凝眸视之,领兵之人竟是朱灵。
颜良大惊,带朱灵来到近前,急问道:“吾命你守城,你如何而来?”
朱灵一脸茫然,道:“吾依汝之令而来啊?”
颜良愕然,暗道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