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见青州骑兵冲入营寨,嘴角痛苦地颤抖了一下。此战败局已定,他也无力挽回。
周喁、夏侯惇来到曹操身前,前者道:“孟德,大势已去,还是撤吧!”
曹操道:“如今如何还能全身而退?何况,若退则愧对本初啊!”
周喁劝道:“此战之败,非你我之错,实在是刘兖州不听良言……”
曹操摇头不语。他刚才就在想,如果换成他来指挥全军,就能取胜吗?他自己觉得倒也未必,他和刘岱一样,都没有看出青州早就有了准备,换他与眼前的情势相差不会太多,他也没想过要指责刘岱。他只是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袁绍那里会不会也是这种情况呢?
周喁又道:“孟德,你听!”
曹操侧耳倾听,闻得纷乱之中有人高声大叫:“使君撤了,使君撤了,我们也撤吧!”
曹操苦笑不已,亏得刘岱时常以汉室宗亲自居,没想到遇此战事艰难,跑得比兔子还快。
夏侯惇沉声道:“大兄,我与子孝愿为大兄断后,让子廉和妙才护着你先走!”
这会儿也由不得曹操犹豫,只是即使撤走,又能撤往何处呢?正巧鲍信也飞马过来,喊道:“孟德,刘公山他……他跑了!”
鲍信来到近前,跳下马,急声说道:“孟德,吾等坚守已无用处,青州兵攻势猛烈,你跟我一起走往济北吧!”
“去济北?”曹操心中一动,“倒也是个去处……”
鲍信道:“王彧、王肱那两个家伙胆小如鼠,见势头不妙,劝了刘使君一起逃走,你看,大纛都不见了!”
曹操道:“如今舟船尽失,水路走不得,若走陆路,恐怕也不容易摆脱敌人的追击。”
鲍信道:“情势危急,哪还管得了那么多?先走了便是。我在卢县济水北岸布有数千兵马,只要能赶到那里,就平安了。”
周喁若有所思地道:“若有猛将断后,敌人怯勇,当可退之。”
夏侯惇道:“断后之事不劳操心,有我与子孝在,君与大兄足可放心。”
鲍信道:“我麾下司马于禁,骁勇沉稳,可助元让。”
夏侯惇点点头,转身就要离去。
曹操拦住他道:“元让,你可与妙才(夏侯渊)、子和(曹纯)、文谦(乐进)、公刘(史涣),以及那于禁分作两部,交替而退。若青州兵来追,则挡;若其退,千万莫追。汝等可看准济水方向,到济北卢县与我汇合。切记,切记!”
“我知道了。”夏侯惇答应一声,再不停留,快步而去。
鲍信无意间瞥了一眼周喁,见他仍在皱眉沉思,心中多少明白周喁在想什么。这次攻青州,说以刘岱为主,其实大家都是听从袁绍的命令。周喁是受袁绍差遣前来相助曹操的,可以说是袁绍的心腹,一定是听说要撤往济北,在心底嘀咕呢。
鲍信也不管他,其实他特意来找曹操商议退路,的确别有用心。他已经看明白了,青州早有准备,如果仅仅是关羽听到刘岱发兵的消息后再集结兵力,绝不可能来得那么快,今日青州兵趁夜突袭必定是早早就在附近防备了。
鲍信不仅对刘岱失望,对袁绍也很失望,袁绍号称士人魁首、讨董盟主,不过是徒有虚名,论统兵他不如张胤,论识人用人恐怕也不如眼前的曹操。袁绍不可能成为那个成大事的人。通过这几年的世事发展,鲍信见了太多的名士、豪杰,他觉得当今天下真正能够成大事的,只有两个人,一是骠骑将军张胤,二是曹操。他说服曹操撤往济北,一方面因为济北紧挨着平原,路途近,另一方面则是他有意推举曹操代替刘岱。他相信只有曹操才能稳定兖州,才能与张胤争雄。刘岱逃也就逃了,他甚至巴不得刘岱死在青州兵的追击之中,好让他省下不少力气。
但现在处于危乱之中,这些想法鲍信不便跟曹操提起。如果能顺利回到济北,他必定要联络兖州豪族的代表张邈、陈宫等人共同做成此事。
曹操的心腹部曲文稷为他牵来坐骑,曹操正要上马,只听周喁说道:“但……颜良、朱灵二位校尉,近在咫尺,何不去投他们?”
不等曹操开口,鲍信已说道:“周仁明,你先跟我说说,如今我们要如何渡过这大河去?”
大河之上尽是青州军的舰船,现在大队人马想要渡河,比登天还难。周喁哑然,喏喏道:“袁车骑若怪罪我等不救刘使君,奈何?”
鲍信哼了一声,就当没听见,翻身上马,在赶来的曹洪和夏侯渊的护卫下,与曹操一起往济北方向飞奔。
此时,刘岱也没命的狂逃,两万兖州兵早已经被他丢到了脑后。跟随在他身边有王彧和王肱,独独少了程昱。
对刘岱的逃跑,程昱置之一笑,不过他已经不想再跟着这个平庸之辈了。他看了看曹操大营的方向,暗暗点了点头,微一沉吟,从一名死去的小卒的身上扒下衣服套在自己身上,然后看了看日头,确定了济北的方向,抬腿就走。他已料定,曹操和鲍信若撤退,必然会撤往济北。那个曹操应该就是值得他辅佐的明主。
兖州兵寻不到主将,被马骏、马童、潘虎、高海带人冲得四分五裂,眼瞅着一块一块被歼灭或者俘虏。
而岳青和沈烈突击的对象,曹兵和济北兵却依然在顽强地抵抗,特别是其中几名将领,悍勇绝伦,竟然凭借个人的勇武生生挡住了惟正营的好几次冲锋,而且是在溃败的乱营之中,仔细想来也是极难了。
要知道,惟正营经历的战阵虽然不多,但组建的根基却是紫驳、荡寇、敢死等营的骨干以及黍谷山出身的少年,所挑选的士卒也是百万黄巾中的健壮者,其中不乏勇将、猛将胚子,加上这一年多来,训练充足,且经常拉出去剿灭各处的顽匪、海寇作为实战练兵。对手对阵惟正营竟然丝毫不落下风,真是奇哉怪也。岳青和沈烈也不由得啧啧称奇。
夏侯惇、曹仁、曹纯、乐进、史涣、于禁六将皆率亲卫部曲在后,六个人如六头猛虎,各展兵刃,结成了一堵坚墙,拼死抵住青州兵的冲击。他们麾下的士卒一部分跟随死战,一部分则徐徐后退,慢慢出了营寨。
张雄远远瞧见,稍有些犹豫。击溃这支人马其实不难,只需命骑兵从两翼包抄,就能击乱对方,但看样子死伤也不会太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愿意去干。
一名传令兵过来禀报,说兖州刺史刘岱顺着河岸往西边逃了。张雄迟疑片刻,还是决定先追刘岱。刘岱乃是一州之主,只要能抓住或击斩他,造成兖州暂时无主之势,至少能保青兖边境一两年安定,那样对急需稳定发展环境的青州来说更有力。
张雄吩咐传令兵去传令,命令岳青、沈烈分出一半兵马去追击刘岱,剩下的人只需给予曹兵和济北兵持续压力,不给他们反击的机会也就罢了。言外之意是先抓大鱼,那些小鱼小虾跑也就跑了。
岳青分兵出去,夏侯惇等人的压力陡然变小,他当机立断与曹仁等分为两部,相互交替撤退,往西南方向而去。
刘岱狼狈逃了一个时辰,回头看看身后,跟随者不足千余,心中大痛,忍不住抱头痛哭。王彧、王肱过来相劝,方才止住,上马再逃。又走一阵,眼前竟是漯水挡住了去路。
漯水与黄河正是在高唐境内交汇,刘岱顺黄河西逃,自然避不过漯水。此时他缺兵无船,这宽达数十丈的漯水如何能渡得过去?只有不断唉声叹气。
将此之时,数艘三桅帆船逆水而来,其速之快竟如离弦之箭一般。王彧看得仔细,大叫一声不好:“是青州兵!”
刘岱骇得魂飞魄散,返身便逃,不料后面追兵已至,只得又折回来。刘岱进退无路,正要下马请降,却听船上弓弦急响,万箭齐发,如飞蝗而来。
刘岱凄声叫道:“愿降……”可惜为时已晚,接连数箭着身,将他射死在漯水岸边。王彧、王肱也中箭落马,其余士卒死伤大半,余者纷纷跪地投降。
岳青赶至,命俘虏认出刘岱尸首,连叫可惜。船上公孙犊却暗自窃喜,他不知自己射死的是刘岱,但看样子也知是个高官,想着定然是大功一件。
岳青命士卒将刘岱、王彧、王肱等人的尸体带回,留待关羽处置,然后询问兖州兵俘虏,才得知一直死战的那只队伍是曹操和鲍信的人马,已经从别路逃了。
岳青想了想,觉得曹操和鲍信不管从那条路逃走,都必然要过漯水,便问公孙犊是否遇到济北溃兵。
公孙犊茫然摇头,他的任务就是在此处截击兖州兵,自昨夜就已经埋伏在此,从这里往漯水下游数十里之内渡口不少,可没让他负责监视。
岳青心知也不能怪他,连忙让公孙犊驾船顺水而下,看看是否能截住曹操和鲍信。
公孙犊领命而去,至午时返回消息,曹操和鲍信劫持渡口逃往了济北国,两人麾下士卒弃兵甲于漯水北岸,多是浮水渡河而逃。
太史慈和张雄听了,都没说什么。此战击溃兖州兵三万余人,焚毁舰船百余艘,缴获船只、辎重、兵甲、粮草无数,且致刘岱、王肱殒命,已经是大胜了。而且在他们眼中,刘岱要比曹操和鲍信重要多了。他们却不知道,若是张胤在此,就算逃了十个刘岱、鲍信和王肱都没关系,但无论如何都要把曹操留下。
原本张胤以为没有了击破青州黄巾和于夫罗的历史事件,曹操将无法崛起,他却没想到反而正是他自己将曹操推到了兖州之主的位置上。刘岱在此战中送了命,逃出生天的鲍信已经打定主意推举曹操为兖州刺史,这与原来的历史不谋而合。
此时,太史慈和张雄顾不上曹操这种小人物,他俩正准备算计一下那个来势汹汹的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