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君之私心逼人反
肥猫江湖2025-07-02 21:243,505

董旻、董朔一死,吴匡、张璋又喊出奉天子诏的口号,董军士卒彻底失去了斗志,眨眼间被吕布、李肃带人冲散。

  皇甫坚寿连叫可惜,这些士卒都是难得的精锐老兵,一旦逃散,避之乡野,再想收拢起来就难了。

  董璜见势不妙欲夺路而逃,却被张璋派人截住,身中数箭而亡。逃不掉的董军士卒纷纷跪地投降,拒不投降的三千飞熊军却被斩杀殆尽。

  太阳落下去的时候,京郊大营偃旗息鼓,渐渐安定下来。吕布也不及打扫战场,而是第一时间率军进驻营中。

  吴匡、张璋见到吕布纳头便拜,吕布志得意满,用居高临下的口吻勉励了两人几句。二人唯唯诺诺,颇有些强颜欢笑。两人跟着大将军何进,官拜校尉,投了董卓不仅职位没有升迁,麾下兵马还被分去不少,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怨言?如今,本想孤注一掷按王允的要求临阵击斩董旻,立大功,换个进身之阶,却没料到王允信任的吕布居功恃傲,怎么看都不像好打交道之人,以后只不定会如何。

  皇甫坚寿独自带人将俘虏押到大营一角,命人看管,但也给足了吃喝。在皇甫坚寿眼中,这些人并不是董卓的私兵,而是大汉的战士,只需要做那么一点点劝导的工作,就有可能重新将他们招致麾下,让他们为大汉的江山社稷而战。

  皇甫坚寿统计过,俘虏并降卒共有五千多人,加上吴匡和张璋所部近万人马,也就意味着原本大营中的三分之二士卒都是短时间内就可以上战场的,这可是一件大喜事。要知道,长安周围至少还有近十万董卓旧部,以禁军和城门校尉那点人,不管是讨伐还是威压都根本不可能做的到,无论如何还是要依靠转化过来的降兵。

  吕布撩帘进入董旻的中军大帐,走到主位上一屁股坐下,自清晨至今,先杀董卓、李儒,后战董璜、董旻,就算他龙精虎猛,此时也乏累至极,毕竟精神压力太大了。

  魏续随后进帐,见吕布斜靠着闭目养神,凑到前面轻声说道:“姊夫,要不要回去跟王司徒说一下?”

  吕布嗯了一声,心思电转。董旻死了,肯定是要报给王允知道的,只是晚一些也无妨,而且估计吴匡和张璋早就派人回长安去向王允汇报了。他现在想的是要尽快琢磨个办法将这营中的军权抓在手中。并州兵他要,这董卓旧部自然也不能放过,手中只要有兵权,王允也奈何他不得。

  “不忙。”吕布坐起身揉了揉太阳穴,说道,“你和成廉去邀吴匡、张璋饮酒,探探他两人的口风。只要他们愿意归附我,异日我必授二人大权。”

  魏续点点头,道:“皇甫坚寿那里?”

  吕布摆手道:“他是羽林中郎将,以后统禁军,一时半会儿与我们争不到兵权。你顺便到他帐中,就说我请他过来说话。”

  魏续明白吕布的用意,转身离去。不一会儿,皇甫坚寿快步而至。

  吕布朗声大笑,邀皇甫坚寿坐下,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我今日共同浴血沙场,立下大功,真是不易!”

  皇甫坚寿谦逊道:“温侯善战无前,我不如也!”

  吕布傲然而笑,做手势请皇甫坚寿饮酒,又道:“吴匡、张璋新附,不知其心意如何,此间之事,事关重大,我想请皇甫中郎赶回长安,禀告陛下和王公知晓。”

  皇甫坚寿微微一怔,他没想到吕布让他过来说的竟然是这件事,不过,只那么一瞬,他就明白过来,猜到了吕布的心思。吕布这是要吞掉京郊大营的一万五千人马啊!他一走,李肃自然奈何不了他,吴匡、张璋又是降将,更不可能反对。

  皇甫坚寿有心不从,但见吕布眼中光芒闪烁,暗暗将冲动之意强压下去,说道:“既然温侯有令,我岂敢不尊?温侯请放心,我即刻出发。”

  吕布微微一笑,仰头将杯中酒饮尽。

  皇甫坚寿将酒杯放在案上,向吕布躬身行礼,出大帐,率本部羽林骑连夜赶回长安。

  进城时,皇甫坚寿看到无数百姓聚集于街道,打着灯笼火把,有人将暴尸于市的董卓的无头尸扒了个精光,董卓肥硕的身躯粗黑多毛,肚脐中被塞入了一根灯芯,然后点燃,看尸军士却视若无睹。已经陷入癫狂的人们围着被点了天灯的董卓尸体狂舞高歌,有哭的,也有笑的,还有更多的人破口大骂……一代枭雄落得如此下场,让皇甫坚寿倍感交集。

  王允得知吴匡果然依约斩了董旻,吕布击破京郊大营,心怀大畅,至于皇甫坚寿言语中带出的吕布有揽兵权之意,他丝毫不以为然。在长安及三辅,有三人在军中的威望足可自立,一是已死的董卓,二是屯兵中牟的朱儁,第三个就是皇甫嵩。而论威望、手段、军略,皇甫嵩都应该是三人中的魁者。比起吕布,他更担心皇甫嵩掌握军权后威胁到他的地位。好歹吕布也是他的同乡,而且吕布不过是粗莽之辈,智计上也远差得多,他相信自己可以驱使得动吕布。

  至此,长安近畿再没有能够令王允担心的董卓军队了,他只需静待皇甫嵩、杨彪和黄琬招降归来,然后就可整合兵马前往郿坞处置董家族人了。

  当然,王允不可能真的啥也不做干等着,他几乎是在皇甫坚寿退下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安排人手对董卓的宗亲、旧部、门生故吏,甚至奴仆、侍女,展开了疯狂的血腥清洗……数以千计的人被拖到街上斩首示众。

  夜幕中,站在宫墙上的王允,没有歇斯底里,没有激动欢欣,而是像秋日里的湖水一样平静。这一刻,他已经等了近三年,他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名望和尊严,他甚至曾违背自己的良心,像狗一样舔舐董卓的手掌,只为获取董卓的信任。他成功了,得到了朝臣拥戴和百姓称赞。

  夜风徐来,王允俯视长安城,心中豪情顿生:“不可一世的大奸贼董卓都死于我手,天下还有何惧?”

  “那些阿附董卓之人,留在世上也无用处,本就该为他们的主子陪葬!”王允必须将他们都除去,因为这次除董,士人们贡献了除他之外最大的力量,而董卓对士人拉拢不成便高举屠刀,杀周毖、伍孚,诬害张温,屠戮袁隗、袁基全族,哪一件不是让士人们感到兔死狐悲的事?董卓将士人们得罪惨了,这一次叫嚣清洗董卓旧部、以绝后患最响的就是士人们,特别是原本汝南袁家的一众门生故吏,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袁家与董氏早就已经是势不两立,不死不终的对立面。

  王允痛下杀手,就是要满足士人们报复的心思,更是要拉拢士人之心,他要执掌国朝,就必须依靠士人们的支持,绝不能重蹈董卓的覆辙。

  ******

  三日后,皇甫嵩、杨彪和黄琬返回长安,带回三辅郡兵并董卓军降卒万人。

  只是,皇甫嵩没想到王允长安城中已经血流成河,按事前的计划对于董卓旧部是要依靠张晟、朱儁、袁术三路兵施压,进而招降的。但王允此举是要将人逼反啊!

  趁王允主持召开公卿大会的时候,皇甫嵩进言道:“董卓为恶,今已授首,余党伏诛。长安城外仍有董卓旧部以十万计,皆受人指使之辈,身为士卒,将令不敢不从,今既诛首恶,宜当赦免。其等必感激涕零,心怀国恩,为国所用。还请明公察之。”

  王允居于主位,面无表情,若有所思。

  吕布看了看在座的公卿大臣,见多数人点头附和,便也朗声说道:“征西将军所言极是。司徒可授我兵马,我往郿坞抄了董卓的老家,所得财物,司徒可赏赐将校士卒,可得军士死力效命。”

  这几句说的大义凛然,其实吕布也有私心。抄万岁坞是为再立新功,分赏财物则为笼络人心。他收拢了并州旧部和吴匡、张璋所部之后,加上董旻的部下,他能控制的兵力已经接近两万。他本就曾在董卓麾下,与大多数董军将领都相识,如果这十万董卓旧部中,哪怕只有三分之一投他,也是了不得的事。

  王允在心中不屑地笑笑,这两个人到底在想什么,瞒不了他。他要让皇甫嵩和吕布为他所用,却绝不可能让两人中的任何一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王允道:“二位将军说的是,可率本部人马往郿坞,屠灭董卓宗族,至于所得财物……如今正是用兵之时,留做军用吧!”

  吕布本来就猜到王允不会答应他的提议,浑不在意。皇甫嵩却道:“樊稠粗勇之辈,破之易也。只是我军西行后,还要提防牛辅、董越、董原等人作乱,不如先张榜出去,赦罪招降他们,我们所到之处遇到的阻力也会小很多。”

  王允道:“他们身不由己,本无大罪,但其等毕竟受董卓差遣,行凶无数,如今若赦了他们,恐怕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怀疑和猜忌。赦其无罪并非使之安心的上策,不如依罪罚之,安其心,更安天下百姓之心。”

  杨瓒支持王允的说法,出言附和道:“导人向善者,仁义道德也;规人善恶者,国法政令也。有罪当罚,有功当奖,天之常道也。今董卓旧部诸将行恶在先,岂能弃国法而视若无睹乎?王公所言,诚可为善!”

  王允道:“那就这样吧!烦劳杨尚书起草一封诏书,昭告天下,令董卓旧部诸将十五日内到长安认罪受罚,拒不来者,皆以谋反论处。”

  皇甫嵩心里咯噔一下,王允这哪里是要安人之心,这是要所有董卓旧党的命啊!以谋反罪论处,按律是要诛三族的,刚才王允所说的“无大罪”、“身不由己”等等,不过是说给人听的,他自己显然全没当真。

  皇甫嵩才要再劝,王允却已经起身,径自往后面去了。

  董卓旧部中,无论是宗亲董越、董原、董琥、牛辅,还是外将胡轸、樊稠、李傕、郭汜,又有哪个人愿意到长安自投罗网呢?这些人不认罪,则要么被解除兵权,夷平三族,要么举兵造反,已经没有第三条路了。

  皇甫嵩苦笑摇头,这才几天,王允收揽大权之后,性情大变,变得专横、跋扈、无情,变得让人不认识。

继续阅读:第二百六十一章 斩董越两军合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