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坞堡
肥猫江湖2025-07-04 11:213,569

普富卢部与难楼部,其实祖上同源,当年难楼、乌延等人不服汉廷管教擅自称王时,普富卢也曾动过称王的心思,但是最后他还是忍了下来。因为他很清楚,汉人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朝廷腐败,大汉国的实力也不是他的部落能够对抗的,他不愿意为此去挑逗和激怒大汉国。不过这一次有些不同,汉廷派人来给他封了个实实在在的乌桓大单于的封号。

  乌桓大单于,嘿嘿,顾名思义,那是可以统率天下所有乌桓部落的首领。这可是汉廷皇帝钦封的,有了这个名头,普富卢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他相信自己也能开创一个王土阔及万里的大乌桓之国。

  普富卢当即就接受了大单于的封号,并在汉廷使者田景的见证下举办了一个偌大的受封仪式,遥拜大乌桓山的先祖,接受部民的叩拜和仰视。

  送走田景,普富卢立即召来自己的心腹部将莫骨利,命他集结部落中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自备刀弓、战马,等待命令。普富卢认为田景所说甚为有理,他若要成事,必须将幽州搞乱,最好是激起乌桓人和汉人之间的冲突,只有幽州乱了,他才能从中浑水摸鱼,才能拉拢乌桓人的民心。

  “黑山民?嘿嘿!”普富卢的脸色一点点狰狞起来,既然是求乱,那不如就给汉人来个狠的,“我先屠了黑山民的屯地,黑山民必乱,这些人做贼惯了,没吃没喝自然是要去抢的。普通汉人有什么可抢的?要抢自然是抢富户,那些幽州的汉人豪族大家又岂能坐视被抢?只要他们出手,幽州也就乱了……”

  盖平、和连等人作乱时,西部鲜卑和难楼部屠了高柳、班氏、狋氏和北平邑等数县,十数万黑山民不断迁入幽州,主要目的地就是这些县,用以填充人口、屯田。普富卢部一直生活在马城、高柳和桑干三县之间的区域,普富卢只要率军往西,三日之内就可以到达道人,继续西进则是北平邑、狋氏、班氏,换句话说,普富卢部与黑山民几乎近在咫尺。

  普富卢越想越觉得田景的计划可行,只要搅乱代郡西部数县,则全郡必乱,幽州必乱,归附了汉人的难楼部乌桓人、弹汗山的鲜卑故民等也肯定会再生异心,到时候就是他这个大单于显威立德的天赐良机。

  莫骨利进帐来禀报说全军已经准备就绪,普富卢问道:“有多少人?”

  莫骨利道:“禀大单于,共计三万勇士。”

  普富卢觉得人数还是少了些,不过他的部落总共也就八百余落,只有七八万人口,能出三万战士已经是极限了。普富卢想了想,道:“我给你一万人,你与能臣氐留守老营,其余的我带走攻黑山民屯地。幽州兵精锐基本都跟随张胤南下了,代郡周围只有宁城的护乌桓校尉营有三千人。只要消息传到宁城,护乌桓校尉邢举必然举兵来援,他若往狋氏,我让他有来无回;他若来攻老营,那就得看你的本事了。”

  莫骨利勇力出众,但为人粗莽,大声道:“大单于放心吧!我一万人还吃不下他区区三千人吗?”

  普富卢笑道:“你别说大话,幽州汉兵可不是好惹的。护乌桓营若要南下,必走河龙岭,你只需在岭上设伏,就可轻易击败之,别尽想着蛮干。”

  莫骨利恭敬行礼,粗声粗气地回答:“保不住老营,我自己将脑袋拧下来给大单于!”

  普富卢嘉其壮勇,披挂好甲胄钻出大帐,他也不多说,从另一位心腹部将祖义善的手里接过缰绳,翻身上马,带领两万轻骑直奔道人县。

  道人县在治水(桑干河)之北,传说因筑城设县时有仙人驾临,故而得名“道人”。这里虽然是传说中仙人游临之地,却没受到仙人的保护,屡受鲜卑人的劫掠,上次更是被西部鲜卑日律推演部给焚了城。原道人县的城墙已经残破不堪,后来经幽州牧府和代郡府寺共同出资修治,翻复一新,又招拢百姓入城居住,加上黑山民迁入后,烧山开荒、筑路修渠,逐渐又有了生气。

  黑山民主要居住在城外的几个屯田营区之中,自去年冬天陆续迁来,至今也不过数月时间,勉强算是落下脚。这里的生活充实而又忙碌,有着能看得见的未来,黑山民们觉得很满足,至少这里的官府发粮食,还贷给他们各种生产工具和种子,只要你不惜力,开垦下的土地还有可能归自己所有,那可是永业田啊!能够祖祖辈辈传下去的永业田。所有人都说,只要幽州一日是悯农郎君为州牧,这种政策就会继续。现在天下已经乱了,很多地方都乱成了一锅粥,官欺民,民变贼,贼抢官民,更多的时候是贼民不分,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幽州更好了。

  大片大片的荒地被重新开垦出来,阡陌纵横,黑山民们在其中挥汗如雨。芒种将至,当地幽州屯田兵去年种下的麦子已经见了芒,黑山民们需要尽快将田地都整理好,然后将豆种播撒下去,河边适宜种稻的肥田也要浇足了水。黑山民屯田区因为是初建,没有积粮,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一次的夏播秋收作物的下地,那可是明年口中的粮食。

  热火朝天的忙碌场面被一阵急促的号角声打破,人们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是有敌袭。黑山民被迁过来的最初一个月,几乎每天都要接受教育,那些屯田兵们无数次告诉他们要守哪些规矩,要做哪些事,如何做才能拥有自己的永业田,当然也要识别各种号角声。这种号角声是最刺耳的,每个人都能记得清楚,也没有人愿意听到它。

  远处山岭上的烽火台燃起了狼烟,百姓们看不懂,但是屯田兵们却是识得的。烽火狼烟明明指向了东方,东边是上谷和广阳郡,那有什么敌人?

  此地黑山民屯田营的司马叫孙素,辽西人,在张胤为辽西长史时就从了军,后来屡有战功逐渐升了上来。屯田司马虽然不如军司马,但秩俸却不少,管理的人更多出数倍,孙素自己也是很满意了。他知道自己的本事,做到这一步也算是顶了天了,只是偶尔有些时候,他会思念那些跟随在张胤、赵芳等人身边冲杀奋战的日子,那些日子虽然苦,性命也朝不保夕,但是让人振奋,让人觉得活得有价值、有意思。

  也只是那么一瞬,孙素就已经反应过来,从东边来的敌人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代郡乌桓普富卢部。

  “集合,备战。”

  “转移百姓,入坞堡。”

  “派人通知邢校尉,就说有敌袭,不,就说代郡乌桓反了……”

  孙素接连下达命令,从兵器堆中抄起一柄环首刀,将刀尾的手绳①缠在手上。这是他的习惯,为防止战斗中兵刃脱落,他习惯将刀死死地与手掌绑在一起。他虽然是屯田司马,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但平时也喜欢赤了膀子与大家一起干农活,所以兵刃都是按要求与士卒们的放在一起。

  一时情急,他也来不及多想,披甲、缠刀、下令,一气呵成。他三步并作两步登上地头边的望楼,只见远处天地相接处隐约有一条黑线,他太清楚那意味着什么了。十几年了,孙素也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次比这更惊险的情况,也逐渐养成了遇事不慌的性格。但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手下只有几百屯田兵,想打阻止战肯定是不可能的了,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组织百姓撤退,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

  幸好幽州各地都有烽火台、望楼等防御措施,不管敌军是谁,杀过来还得一段时间。孙素略一沉思,决定让所有人就近进入坞堡。如果他猜的不错,敌人果真是善于野战的普富卢部的话,进坞堡防御就是最好的选择。屯田区离背后的道人城虽然只有不到十里路,但是若选择撤而入城,人肯定跑不过马,这十里路会成为敌人肆意屠杀的猎场,孙素跟随张胤征战多年当然想得到这点。每个屯田区建立时,都要先建筑数个坞堡,足够容下屯田营五千人口,这些坞堡才是最现实的防御设施。

  这个时候对屯田的黑山民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和经常演习的好处就体现了出来,百姓们迅速躲入坞堡。当孙素命令关闭坞堡大门的那一刻,阵阵轰鸣的马蹄声不断传来,这说明他猜的不错,敌人马队的规模超过了万人,幽州骑兵不少,但在代郡绝不可能有这样的队伍,能拥有的只能是普富卢部。

  无数髨头乌桓骑士漫天遍野地冲了过来,在午后阳光的映照之下,马影重重叠叠。

  普富卢在马背上大骂了一声,他没想到如此出其不意的攻击,汉人们竟然还能都躲进坞堡。眼前这座坞堡占地颇大,四周环以深沟高墙,深沟外鹿角重重,内部则房屋毗联,四隅与中央另建塔台、箭楼,看着极为坚固。箭楼和高墙之上有不少持弓弩的士卒,早已经紧张戒备。要攻下这样的坞堡,不丢下千八百条人命是不可能了。普富卢犹豫了一下,决定不进行强攻,而是命令士卒纵马驰骋,抛箭射击,压制坞堡,同时分兵捣毁屯田区散落各处的棚房,烧毁麦田。

  屯田百姓们眼看着,心痛着,他们好不容易迁到这里,马上就能在自己亲手开垦的土地上种下希望了,却被敌人焚毁,那种痛无助而又深入心扉。毁他们的田,还不如杀了他们的人。

  孙素紧握着刀,心中也疼得不行,这个屯田区是他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没想到就这么毁了。

  屯田兵拼命还击,孙素大吼着阻止:“行了,停手吧!敌人不想强攻,别浪费箭矢了!”

  普富卢见没啥便宜可占,耀武扬威一番率军离去。这个屯田区的人躲得快,未必其他的屯田区都能做到这样,只要攻破几个屯田坞堡,再多放上几把火,效果还不都是一样。

  孙素也没有实力追击,只有眼睁睁看着。

  道人县城中的郡兵少的可怜,县长唯有紧闭城门固守。普富卢率两万骑四处游击,两日内连毁三处屯田区,攻破至少四座坞堡,屠民近万,然后兵锋一转,直向北平邑和班氏而去。

  ………………………………

  注①:东汉时,战兵骁勇,喜欢在环首刀的环首上系一条短绳,作战时用其将手和刀柄缠在一起,防止刀脱手,谓之“手绳”。

继续阅读:第二百一十八章 谷罗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