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初航
肥猫江湖2025-07-02 21:193,433

滹沱河,是真定城外的一条大河,古称“恶池”,发源于雁门郡卤城县泰戏山一带。《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空桑山)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虖沱之水即现今的滹沱河。

  因有滹沱河水汽滋润,小孤园夏日也颇为凉爽。

  樊秀慵懒地坐在凉亭中,背靠着栏杆,洁白纤细的手指轻轻捏着一颗熟透的青桃。玉指轻摇,将桃子送到鲜红欲滴的唇边,那动作温柔轻缓,诱人心动。

  “你这小孤园景色着实不错,幽静清雅,亭外的水很有灵性,亏你造得出来。”赵爱儿笑着道,“就是这名字取的太差了。小孤两字阳亏阴盛,寓意也不算好。”

  “我觉得很好听啊!”樊秀黛眉轻扬,皱了一下鼻子,笑靥如花。

  “你呀,仗着不让须眉的学识,性子就变孤傲了。女人毕竟是女人,和男人争个什么?”

  “呵呵,我才懒得和那些臭男人争。我是看不惯,一个个道貌岸然,肚子里没货却偏要装,以为人人都和他们一样是草包。哼……那个苏双更是不堪入目。”

  “你都嫁做人妇了,怎么说话还跟以前做闺女似的。那个苏双是纨绔了些,不过好歹你们两家也算是世交,照顾一番也是应该的。只是苏家得罪的人太多,是个烫手山芋,可得小心处置。”

  “夫君曾受过苏家的恩情,他可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樊秀挪动一下姿势让自己更舒服一点,“瞒下苏双在真定之事不难,我担心的是,夫君不仅仅想保全苏双一人之命……他想为苏家复仇。”

  “为苏家出头?”

  “嗯……”樊秀轻轻点点头,“想来是如此。”

  “苏双文不成,武不就,恐怕扶持也难。”

  “我跟夫君说过,如今若是激起渔阳二张和鲜于氏的注意,我赵家难以与其对抗,不如借助外力,将苏双送到弹汗山……”

  “弹汗山?你是说……”

  樊秀站起身,看着不远处缓缓流动的滹沱河水,没再说话,清澈的双眸像眼前的河水一样灵动……

  ******

  五月是麦熟时节,天气酷热,百姓们在田地上收麦更是热火朝天。

  这一季,冬雪春雨丰沛,宿麦又是大丰收。

  麦收之事已不用张胤操心,自有齐周、刘修等人操持,而张胤的心思则更多的放在了正业、四海两堂和张晟的“游击营”上,他必须保证辽西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以应对很有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就要面对的鲜卑人的报复。

  居莫悉已经数次传来消息,檀石槐虽逃回弹汗山,但是一直病重不起,其两子槐枞、和连不和,各自拉拢族中长者、勇士,意在争权。这种情况在张胤意料之中,他也是后来才知道鲜卑人最后一次攻城的带头人竟然是檀石槐之子和连,身边众将也连叹可惜,若将和连捉住送到洛阳,定然是大功一件。张胤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于他来说,让和连活着回去才对辽西更有利。鲜卑王庭不和,才能给他足够的发展时间。如果张晟在鲜卑人的腹地上再有一番作为,辽西届时甚至可以不惧鲜卑人的报复。

  正业堂的发展可谓极为喜人,如今辽西拥有各类匠人三千余,分布冶炼厂、制造工坊和碣石港等地。这些匠人来自各地,大部分都是因辽西推崇匠术慕名而来,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曾经是鲜卑人的奴隶或者俘虏。

  匠人集聚,带来的显著效果是工坊制品工艺和质量的提高,而产品的种类更是大幅增多。如今通过五方社销售的正业堂工坊制造的产品早已深入大汉帝国的各个角落,利润自然也是极为丰厚,张胤只拿出了大约一半的利润作为红利分给当初入股的各世家豪族以外,其余的都做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因此,正业堂几乎是以膨胀似的方式在壮大。

  张机因献治疫方被张忠察举为孝廉,今春,被外派地方任职。而张亮陷于禁锢难以出仕,一直在南阳打理家族产业和茶园。张胤也曾派黍谷山少年去帮忙。张家茶园每年向北方要输送超过四十万石的茶叶,张胤又通过五方社和居莫悉将其大部分销售给了鲜卑人和乌桓人,其得利更是巨大。不过这笔钱是张胤的私钱,不能并入辽西府库。经齐周的提议,张胤建了个内库,交给妻子卢纨打理。卢纨是张胤正妻,管理此事名正言顺。

  内库之钱,使用起来就方便很多,只要张胤想动用,谁也不能说什么。鹿园的花销皆从此出。除此之外,张胤还在辽西阳乐、海阳、令支、肥如、临渝五县各建一所义学,完全仿效黍谷山庄的教学模式,授课老师既有延请来的儒士,也有黍谷山孤儿,所讲内容既包括今古经文,也有黍谷六艺。无论寒门贵族皆可送子入学,其学费不过每年千钱。张胤已经在大汉的天空下生活了二十年,早已不会盲目地将后世的一些东西照搬过来,他清楚太过超前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是难以存活的,因此他建义学却要适当收费,而且也不收女学生,按张胤心中所想,在适当的时候他会建起专门的女子学校,让社会慢慢适应。

  张胤建义学,如果是在洛阳、三辅等地,虽不至于无人问津,但是难免会有一二顽固士人或权贵跳出来指责、非议,但是在幽州则不会。幽州百姓哪个不知道悯农郎君和黍谷山少年们的大名,入义学读书反而是幽州百姓所向。义学初建时,学生虽然多是寒门孺子,但是却也很是兴旺。

  对此,张胤也很满意,万事开头难,这样的开头已经很不错了,辽西权贵豪族没有站出来抵制更是万幸,这当然要得益于张胤大举屯田、经商给辽西豪族带来的巨大利益。

  辽西的经济来源自然也离不开四海堂的海上贸易。即使在战时钱财极为吃紧的时候,张胤都没有动用澹台治在碣石港的扩建和造船资金。

  由于有大量俘虏和奴隶的加入,碣石港的扩建工程工期比预计的要短很多。

  光和三年六月十五,新的碣石港建成。

  新建碣石港可停泊千石海船至少数百艘,甚至为从未出现过的五千石级巨舶设计了停泊位,这等规模的大海港在大汉恐怕找不出第二处。

  碣石港位置优良,冬日亦不冻。柳城之战后,陈诚、澹台恩即率领船队多次出海,主要为建立辽西到辽东沓氏、三韩、渔阳泉州、东莱黄县诸地的商贸航线。凌操任水营司马后,与潘虎、高海、司徒横等率水营战船随行护卫,亦曾与蝎子岛海贼有过交战。

  碣石港造船坞在港口建成前两月就已完工,其中有两座船坞是在旧船坞的基础上改造,因此完工更早,每个都可同时制造两艘千石海船。另外,四座船坞皆是新建,能建造载重两千石,甚至五千石以上的巨型海船。事实上,两艘千石尖底海船早已经依据张胤先前设计的图纸秘密开始制造,其造船工匠大部分都是许卓和田顺用尽手段从东莱招募来的。碣石港建成时,两艘拥有龙骨、水密舱和复合风帆技术的千石海船已经建成月余。

  六月十九乃黄道吉日,张胤率府寺各曹掾共赴碣石港,举行了盛大的港口落成及新船试水典礼。

  两艘千石海船静静停泊在港口中,模样与现今海上行驶的千石海船不大一样,船体更狭长,也更为坚固,而且船体是少见的内凹形状,这种设计是为了加快船速。这两艘海船的船舷配备了摇桨,但其本质是三桅风帆船,其风帆技术大部分来自张胤的记忆,高桅杆横纵帆配合的复式风帆结构,以及船首三角帆的加入,几乎可以使用八面来风,航速比先前的四海号快了一倍有余,其龙骨和水密舱等后世才出现的技术提供的航海保护和远航能力也远远胜过同时代的各种海船。当然,其造价也非一般千石船能比,每艘耗钱都在百万以上。

  碣石港码头拥挤着无数前来看新船下水的百姓,原来干活的工匠、青壮也聚集簇拥着。如此雄伟壮观的港口正是他们一手建起来的,心中免不了有着非常的喜悦和自豪。

  百姓们不知道的是,在船坞中,除了千石船,还有四艘两千石海船和一艘五千石巨舶也正在建造中,而五千石巨舶的个头可不是简单用五个千石船相加那么大,单那五个巨型桅杆即可遮天蔽日……

  张胤依据古礼祭拜天地海神,然后为两艘海船分别命名为“阳乐号”和“临渝号”,使人用白漆刷于船首侧舷。张胤本意是为以后辽西所建海船分级,千石海船即为“阳乐级”。

  鼓声激壮人心,张胤下令新船下水。船工、水手们大力吆喝着使尽浑身的力气驱动海船缓缓驶入海中,接着风帆大张,加速航行。岸上百姓一阵欢呼。虽然很多人并不清楚大海船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但是那海船扬帆的一刹儿,还是极为动人心魄。

  陈诚、澹台恩各负责一艘船,也就是张胤所任命的船长。船长,一船之长,按张胤制定的《航行手册》,航行海上时,船长权力最大,船上乘员皆听命于船长。澹台恩在水营中虽为假侯,但是由于精擅驾船,被张胤委以船长之职。澹台治由于要在船坞主持造船之事,因此无缘千石船首航,颇为遗憾。

  此次千石船初航,计划是先在港口附近操训半月之久,以使水营将士在大海的风浪里驾船操使如臂,毕竟出海遇到了风浪可不会再给人以训练的时间。

  之后,两艘新海船将自碣石港出发向北沿着辽西海岸线行驶,直至辽水入海口,然后返航。一来一往至少需要十余日。虽说是试航,也有勘察辽西海岸的意思,张胤当然不会满足于辽西只拥有碣石一座港口。辽西海岸线绵长,有太多的地方适合建造通商港口,以海上贸易带动辽西经济发展本来就是张胤早已计划好的事情,他怎么会暴殄天物呢?

继续阅读:第九十八章 霹雳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