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王意陈诚双献策
肥猫江湖2025-07-02 21:503,534

田豫今年正好二十岁,按习俗正是行冠礼的年岁,但他当初仅十四岁就出来谋求拜张胤为师,提前加了冠,并取了表字。这些年来,田豫追随在张胤身边,读书习武,广涉兵书战册,耳濡目染之下学得一身本领。

  去年底,张胤入黑山剿贼,上谷太守甄逸来了一封信,大意是想表举田豫为孝廉。以田豫之才,举孝廉绰绰有余,但入宫为郎官于目前却是十分危险的事,张胤断然拒绝了。

  甄逸年纪比张胤大,但是因为得张胤举孝廉而出仕,因此以张胤的门生故吏自居,他表举田豫是为了拉近与张胤的关系,被拒绝后,前不久又托人来拐弯抹角地探听张胤的口风,想与张家联姻。想想也是好笑,张胤的长子张挚今年不过十二岁,论婚姻实在是嫌小了些,张胤也不拒绝,但却将田豫推到了前面,说要为爱徒寻个姻亲。

  这种联姻在世家大族中是不可避免的。数百年来,甄家一直是中山无极境内的仕宦望族,虽然由于时运前些年慢慢没落,不及前时显赫且有被人觊觎之危,但自从与五方社合作后又逐渐复起,甄举为执金吾,甄逸亦为两千石太守,已不逊于甄丰、甄邯等先祖。要想保证家族兴旺,与其他望族、特别是当今的骠骑将军张胤家族联姻,当然是上上之选。甄逸为此做出的种种努力在世人眼中都是值得肯定的,根本说不上什么趋炎附势、攀龙附凤,因为说白了张、甄两个家族的社会地位是相近的。

  但张胤将田豫推出来就有些说不过去了。雍奴田家只能算是郡内的小豪族,不要说在整个大汉,就算是在幽州也排不上号。田豫唯一值得倚靠的是自己的才华和老师张胤这个名头。至今张胤正儿八经所收的学生只有田豫一人,张胤对其看重有加,说田豫是他的义子都有人信,未来田豫的前途也必然不可限量。虽然如此说,但毕竟是有所不同,甄逸犹豫了几日,最终还是派了次子甄俨到蓟城,答应下与田豫的婚事。

  甄逸娶妻常山张氏,至今为其生了三子五女。长子甄豫早卒,次子甄俨就成了能代表他出面的最长子。

  甄俨二十四五岁的年纪,身材修长,长相俊秀,说话彬彬有礼。看着他,张胤便知甄家的女儿品貌自然差不了,更何况,他来自后世知道甄逸的女儿之一就是赫赫有名的“洛神”甄姬。

  张胤道:“汝父的意思我已经知道了,不知是哪个甄家女儿嫁给国让啊?”

  甄俨道:“是吾三妹。”甄逸有五女,长女姜、次女脱都已出嫁,四女荣和小女宓还年幼。

  “哦!不知汝妹芳龄多少?”

  “今年及笄。”甄俨解释道,“吾妹闺名道,自幼跟随吾父读书习字,知书达礼,相貌亦佳。”

  张胤笑道:“汝父的为人我清楚的很,他的女儿岂能差了。我已经跟国让的长辈沟通过,也与国让谈过,他亦钦佩汝父忠正为国的为人,同意这门婚事。这事情就这么定下吧!今年正是国让弱冠,宜婚礼,不如婚期就定在十月,我会命人择个良辰吉日,纳采、问名、纳吉诸礼都尽快完成,汝意下如何?”

  甄俨自无不允,点头同意。此事父亲早就交他做主。

  张胤又让楚鹤去叫了田豫来,与甄俨见面。两人攀谈一阵儿,事情就算彻底敲定下来。甄俨着急回去向父亲甄逸复命,在蓟城逗留两日后离开,离开时带着张胤的一句话:“我儿张挚的婚事也在汝家!”张胤这话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要与甄家定下婚约。他这是为甄逸吃下一颗定心丸,就算甄家对与田家联姻有所异议,有这句话打底肯定也会消于无形了。

  甄俨前脚刚走,李艾和牧正后脚就赶到蓟城,一同来的还有王意和陈诚。这四个人都是黍谷山出身的青年翘楚,各自担下了一摊子事,他们几个同时来到蓟城还着实少见,特别是张胤并未召远在异域的王意和陈诚前来。

  其实,这四人都带着建言献策的目的而来。张胤听了他们的想法,觉得都有可取之处,便决定让李艾和牧正在两日后的议事会上进行阐述,请华歆、祭雍等人公议。但王意和陈诚的建议都涉及海外拓展,这方面他向来是偏向独断专行,不想被不同人的不同想法而掣肘,因此他琢磨之后当即就做出了指示。

  王意为州胡总督,他与居莫悉联合建议扶持夫余和秽貘。其目的有二:一者,以之对付野心勃勃的高句丽。夫余与高句丽是世仇,高句丽本是两百余年前夫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后所建,两国之间一直征战不休,论国力是高句丽更强些。其国王族是夫余人后裔,而族民则主要是秽貘人和沃沮人后裔。夫余和高句丽都与幽州接壤,但夫余王夫台向汉廷献表纳贡,算是大汉的藩属国,而高句丽却桀骜不驯,侵边不断,其王伊夷谟颇有雄心,一力想降服夫余、秽貘、沃沮等国,成为大汉之外、东北地区的霸主。王意认为可以通过居莫悉将幽州军替下不用的兵甲销售给夫余,再暗中挑拨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交恶,待两国因战而乱后,可趁机吞并之或选其国贵族扶立成傀儡而控制之。就算幽州无心吞并诸国,至少也不能让其强大起来。与此相同的还有秽貘与三韩,也差不多是此类关系。

  二者,则为倾销幽州产品。居莫悉在夫余、挹娄、沃沮、秽貘、三韩和高句丽等地建立了比较固定的贸易网,每年都能从中换回大量的粮食、牛马、药材和金银,但东北诸国的兴旺和稳定并不利于幽州,而混乱和充满战争的东北地区又不利于这种商贸交易,在这种前提下,他希望能在初期至少保留少数几个地方的稳定,他选中的目标就是夫余和秽貘。秽貘位于盖马大山和单单大岭①的交通要道,通联乐浪、三韩、高句丽和沃沮,位置特殊。而鲜卑归顺后,夫余面临鲜卑和幽州的两面夹击,夫余王夫台再有野心,短时间内也不敢有任何妄动。

  对于王意的这个建议,张胤十分支持,他知道历史上百余年后高句丽也确实击败了夫余,成为能够与中原王朝对抗的势力。王意所献之策与他在草原上对付鲜卑人的办法类似,现在幽州没有多余的精力放在东北方向,缓计图之,当为上策。而且有了蒲良刀和鱼鳞精甲,旧式环首刀和扎甲的用处也不大了,可以精选一部分留在府库中作为备用,剩余的大可销售出去。要知道这些东西张胤虽然看不上眼,但对夫余人、高句丽人和秽貘人等异族却极有吸引力,能够卖个非常好的价钱,换回来的金银、鹿筋、角弓和奴隶等也都是幽州急需的资源。这个买卖很合算,只是需要控制住度,太过,则容易养虎为患。

  陈诚为夷洲总督,他先是汇报了一下有关夷洲开发的工作。从他口中,张胤得知除了一些居于深山老林中的,夷洲从北到南的土人部落已经基本上都被收服了,共得民四万余户,口二十余万,加上陆续迁移过去的十万汉民,全岛人口超过了三十万。由于有幽州的先进农业、商业、造船、各种手工业的技术支持,夷洲发展迅速,也渐渐形成以甘蔗、水稻和棉花种植为主的农业,造船和海贸三驾马车的架构,与会稽、吴郡等地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这都是很好的趋势。而夷洲的发展也吸引了周边岛民的投附,被东鳀人称为“奥克依那哇”的东北诸岛土人也来归附。

  陈诚说了半天,张胤才大致确定这个奥克依那哇应该就是琉球群岛。没想到这个时代,琉球群岛上已经有人居住。奥克依那哇人全部部落来投肯定是好事,陈诚派史冲带兵和医士、教员上岛,仿照开发夷洲的例子,在岛上驻兵、开设义学和医馆,相信不久之后那里就是第二个夷洲,只不过规模小一些。奥克依那哇叫起来实在难听,陈诚便管那里叫新岛,应该会慢慢传开。

  除了汇报工作,陈诚还提了一个建议:招附会稽山越。扬州共有六郡,其中会稽郡领有十五县,在籍人口四十余万。会稽郡多山,与夷洲隔海相望,因近年来的商贸关系,陈诚对其可谓知根知底。会稽郡的十五县中的十三县都在东北部,东南部只有候官和东冶两座县城,西南部则无一大城,皆为山越聚居之地。山越人不知教化,但却是很好的兵源,之前以雷傲族人为代表的九江蛮人能够很好地适应夷洲水土,陈诚相信与之类似的山越人应该也可以。想加快开发进度就必须有人力支持,短期内幽州已经没有多少可能再迁汉民到夷洲,而区区三十万人口对于偌大的夷洲来说也不过沧海一粟,实在嫌少了些。

  陈诚设计的方法是,以商队开路,在夷洲对岸诸岛和海岸建立通商据点,与山越人贸易,只要能让幽州和夷洲的产品和理念深入到山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得到山越人的认可,后面就可以或柔或刚,秉意而为了。张胤回忆了一下,夷洲的对面在后世应该是湄洲湾、兴化湾和泉州湾等地,的确是很好的海港和通商点。时下,那里汉人很少,基本都是山越部落,再往北一点到福州(东冶)汉人才逐渐多起来。扬州刺史陈温自讨董开始后与曹操、曹洪兄弟打得火热,又是赠兵又是给钱粮,他希望能够占据讨董的名声,对治下的治理反而不是很上心。会稽太守郭异是南阳顺阳人,荆州名士,喜黄老术,日日座谈论道,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治政之能,他在会稽基本上是“无为而治”。陈诚往会稽渗透,恐怕会稽从州到郡都无人去理会,阻力不会很大。

  张胤表示同意陈诚的这个想法,他甚至在想,若是过几年夷洲的民生和军力上来,凭借着幽州强大的水营,也许可以以夷洲为基地,跳攻扬州……只是,攻下相对容易,想守住就难了。

  ………………………………

  注①:笔者认为盖马大山和单单大岭都应该是今日长白山的古称,可能因长白山脉规模太大,南北段有不同的称呼。

继续阅读: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商事牧正放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