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战功
肥猫江湖2025-07-02 21:306,787

十冬腊月,天气乍寒。

  张岱的心里亦是冰冷如冬。自张纯将他囚禁起兵造反的那时起,他就如坠冰窟,心和身体都僵化了。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家族成了叛逆的事实,也想不到造反失败后又该如何应对。

  鲜于瑞的到来让他看到了一丝获救的希望,但等鲜于瑞把话说完,他的心又沉了下去。

  过了半晌,张岱长叹一声,伏身郑重下拜,道:“多谢鲜于兄。”鲜于瑞拍了拍张岱的肩膀,沉默无言。

  事到如今,又能期待什么呢?张岱也算是想通了,能保住自己的孙儿,也算是家族之幸了,至少在世上为张家留下了一条血脉。

  鲜于瑞带来了几样小菜和一瓮酒,他为张岱盛了满满一杯。张岱取酒一饮而尽,说道:“鲜于兄,借笔墨一用。”

  楚鹤跟随鲜于瑞一起来的,在一旁让狱卒取了悯农纸和笔墨来。

  张岱跪坐在狱房之中的草垫上,奋笔疾书,不一时写就,递给了鲜于瑞。鲜于瑞接过,看了开头便明白这是张岱写给张胤的,上面全是五方社和安乐张家在全国的商栈地址和负责人的姓名。

  “张家的产业……和不孝之子从五方社分出的那部分,我能记起的都在这里了。请鲜于兄转交给使君!”任张岱如何遮掩,脸上和话语中的落寞都不可能消失不见,鲜于瑞也看得明明白白。

  张岱从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相反他素来很有谋断。这一次,事出突然,他被自己最信任的儿子囚禁,使得他几乎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但到现在他仍然不免要为家族的未来考虑。张胤答应暗中保下他的嫡孙,是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朝廷断不可能赦免张家之罪,张家无论如何也逃不掉抄没的命运,他将这些产业送给张胤反而有可能帮到自己的孙子。其实,他也想过将其中的一部分暗暗留下来,托付给人,等孙儿长大后再交给他,但是那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张家唯一的血脉的生死都攥住张胤的手中,留着那一点财产又有何用?

  鲜于瑞将纸收入怀中,看着张岱沉吟半晌,长叹一声,起身走出大狱。

  “鲜于兄!”鲜于瑞停住了脚步,张岱在身后恭敬长揖施礼,微笑道,“鲜于兄可否将佩剑留下?”

  鲜于瑞身形一顿,终究点了点头,解下佩剑放于狱门之旁。

  三日后,张岱、张度、张伦先后自刎于蓟城大狱。

  ******

  春正月丁酉,大赦天下。

  凉州叛军见大肆劫掠三辅后,见有皇甫嵩、董卓挡着无法攻进长安,在韩遂的提议下,偃旗息鼓,悠哉悠哉地撤回凉州。确实是悠哉得很,因为钱粮不足,汉军根本无力追击。

  董卓前后在凉州平叛已历四五年,麾下所掌部队多达三万余人。董卓秉性残忍暴烈,善妒好斗,屡屡不听主将之令。随着实力的增涨,他的野心也急剧膨胀,驻兵三辅鹰视狼顾,无人敢摄其锋。朝廷公卿对其多有非议,刘宏也不傻,他也意识到必须要扼制一下董卓。其实去年冬天的时候,尚书令卢植就上书建议调董卓回朝,刘宏当即允了,下旨征董卓为少府,将其所领军兵归属皇甫嵩。

  少府即将作大匠,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泽收入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等,为天子的私府。其职之雄,为九卿之最。董卓又怎能不明白其中的玄妙,少府再是肥差却不掌军权,只不过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而已,便回旨拒绝:“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暛命之秋。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暛力行陈。”不是我不愿意回朝,是士兵们拦着我不让我回去!用人之际,也是我报恩之时,恳请陛下许我代为前将军,为您征战。言辞恳切,其中的主旨自然是——不奉王命。凉州叛军近在咫尺,朝廷又不能强行收缴董卓的军权,只能不了了之。

  朝廷中也不平静。太常刘焉以朝纲混乱、王室衰微、刺史权轻,向天子刘宏建议说:“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以致离叛,辄增暴乱。宜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借以镇安方夏。”他本人私请充任交州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乱。

  刘宏犹豫不决,召朝臣议论。刘焉认为凉州刺史耿鄙、并州刺史张懿并为贼寇所害,正是因为刺史权小,不能节制州内军队。而反对之人则认为,权归郡将、刺史行使检核问事的监察职能,早已成定论,不应修改。而真实原因则是世家大族把握着几乎全部的太守位子,刺史改设州牧,虽然太守的职能没被直接削减,但是显然会受到限制,这影响的是绝大多数的世家大族。正当朝廷对重设州牧热议纷纷,未有定论之时,益州刺史郗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侵扰百姓的事被人举报到朝廷。郗俭的所作所为正好印证了刘焉的话,刘宏也终于下定决心,听从了刘焉的建议。于是封刘焉为监军使者、阳城侯,领益州牧,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俭,整饬吏治。同时,因为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又以太仆黄琬为豫州牧,以本秩居职,稳定豫州局势。

  而在历史上因为需要讨伐张纯、张举之乱抚慰幽州的刘虞,却没能一起获封幽州牧。刘虞任幽州牧是因为张纯、张举、丘力居叛乱后局势不稳,胡族、叛匪猖獗,朝廷认为他曾经当过幽州刺史,在胡人中颇有威望,才派其到幽州的。但是如今,张胤迅速平定了并幽二州的叛乱,稳定住了局势。而且在鲜卑、乌桓,甚至匈奴人的心中,大汉诸将中还有谁的威望比张胤更高?这个时空,也就没有了派刘虞到幽州的必要。

  随后,朝廷的旨意也下来了,封功与治罪同在一封圣旨中。

  日律推演、柯最、叱奴等叛首皆被斩于市,悬首城头;盖平、张世平、张纯、张举等人的首级也一同悬杆,诛三族,家产抄没;赵典人虽然逃走了,家族却逃不了,亦是诛三族,家产抄没,并遭全国悬赏通缉;赵范虽有献降自首情节,但毕竟罪重,流徙日南,遇赦不赦,算是保了一命;苏双无父无母、无家无子,唯一的续弦之妻也被和连霸占,朝廷也没啥抄没他的,只有通缉。唯张燕本就是造反之人,逃入黑山之后,朝廷也拿他没有办法,只有令幽、冀两州讨剿之。并州方面,朝廷下旨要求度辽将军和使匈奴中郎将加强对匈奴人和休屠各人的监管。

  对于这个处罚,基本都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被判抄家的几个家族,有的在幽州,有的在冀州,圣旨中分别要求张胤和王芬负责执行。抄家是肥差,张胤交给了齐周去处理。齐周从洛阳回来后,张胤第一时间找到他,跟他摊开了说了潜龙的存在。对于潜龙,齐周多少有一些耳闻,他没想到的是,张胤会交给他管理。这潜龙中的骨干,绝大多数都是从黍谷山走出来的孤儿,他们对张胤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管理这样一个神秘而庞大的组织,绝对是一种挑战。齐周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从张胤的话中他已经意识到这个组织在未来会多么的强大,关键这也是张胤对他的信任。

  在封赏方面,这一次,刘宏并没有吝啬。在凉、并、幽三州叛乱的情况下,他走投无路、如火煎熬的时候,正是张胤为他迅速平定并幽二州。进封张胤卫将军,位特进,仍为渔阳侯,但增加安乐、狐奴两县食邑五千户,并前渔阳、平谷两县的封邑共计万户,持节,领幽州牧。因上谷乌桓与边外鲜卑尚未稳定,与黄琬一样,张胤也是以本秩居职。也就是说他出幽州为牧的同时,也是朝廷的卫将军。

  将军者,主掌征伐,以大将军最高,其次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其中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下,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卫将军以上均开府,府属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

  张胤年未而立,但已获封特进,其位与三公平级,刘宏对他的封赏不可谓不厚,但刘宏也是犹豫了很长时间才做下这样的决定。他对张胤信任有加不错,却不是盲目信任。张胤自为官以来,对朝廷、对百姓、对军卒,都极为仁义,有战功、有政绩。刘宏欣赏这样的人,但是他也不傻,他知道以张胤现在的威望和军功久居边疆对朝廷未必是件好事,他应该尽快将其征调入朝。卫将军主京城卫戍,从此也能看出他的心思。但是,他又担心调走张胤会使胡人再起异心,一直踌躇不决。

  当刘宏找自己信任的人询问以后,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将张胤调回来,因为几乎所有他信任的人都反对调张胤入朝。外戚中,董太后反对,因为张胤入朝会损失她的收入;大将军何进反对,不是因为张胤军功太盛,入朝会掩盖他的威望,而是他不确定是否能争取到张胤的支持,一旦张胤入朝选择支持董太后一系的话,他就将面临阉党和董太后两面的夹击,他是知道张胤与董太后在暗地里似有似无的关系的,他不能冒这个险。士人中,太尉崔烈、大司农曹嵩、射声校尉马日磾反对,是出于对幽并两州局势的考虑,如果张胤入朝,难保幽州、并州不会重蹈覆辙,大汉国已经再也承受不起大规模的叛乱了;执金吾甄举反对,是因为刘宏所不知道的甄家与张胤的关系。就连刘宏最为宠信的宦官张让、赵忠也反对,一个是担心张胤入朝成为新一股反对他们的势力,另一个则希望张胤成为家族的退路。

  出于各种稀奇古怪的自私心理,朝堂之上几乎都不同意征调张胤入朝。只有张胤的老师、尚书令卢植向刘宏建议,调张胤入朝封九卿之官,任宗正刘虞为幽州牧,代张胤治理幽州,全然不顾有些人背地里说他护短的风议。数年之后,当张胤回想起今时之事,仍然有些后怕,自己的恩师加岳父的这个建议,差点将他送上死路。

  百官公议的结果让刘宏也无法拒绝,他只能听而从之,也就有了张胤卫将军、幽州牧的封职。封赏之后,刘宏安慰自己:如此也好,至少能保大汉北疆的安定,短时间内也不用在这方面费心思了。

  中郎将孟益平叛、守关有功,封都亭侯;威虏中郎将张晟从征并州,镇守美稷,累有功劳,迁使匈奴中郎将,都乡侯;程普连续数战,击破和连、盖平等,功劳最著,受封为裨将军、都乡侯,仍领辽东属国;赵芳、刘政、刘卫、温恕、王泽、徐荣等诸太守、属国都尉,皆封侯,赏钱帛,原有侯爵的进封一级;先登校尉韩当、破贼校尉凌操亦有功劳,封中郎将、关内侯爵;陷阵都尉高顺、荡寇都尉关羽、征虏都尉张飞、归义都尉亦洛巫,击破匈奴、休屠各、西部鲜卑,讨上谷乌桓有功,升为比两千石校尉;涿县令公孙瓒因战功被张胤、温恕共同表举为骑都尉,驻涿郡;别部司马鲜于辅与兄弟鲜于银一同晋升都尉;幽州从事李乾、太史慈、张辽、赵云、夏侯兰等其余诸将、官也都加官进爵。值得一提的是白骑营司马张雄、鲜卑营假司马岳牧、水营假司马司徒横,因为这次的平叛,也晋升为比千石别部司马。黍谷山出身的少年们,终于有人获得了朝廷的认可。

  张胤幽州牧的封号本质上还是因事而设的临时行为,但他却清楚,自此以后,州牧会逐渐会成为常设职位,大汉十三州也会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凌驾于郡县之上。有了州牧的封号,张胤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处置幽州所有军政两面之事,对于他将自己在辽西施行的治政方略推广至整个幽州,大有助益。这次盖平、赵典反叛,幽州十二郡国的太守、都尉,并无一人参与,平叛时也未出现阴奉阳违、推三阻四之类的情况,也许可算是张胤的幸运。张胤为州牧后,对各郡太守的掌控度加强,举郡皆反的几率就更小了。

  张胤借受任州牧的机会,将追随他讨伐叛乱的幽州郡兵进行了整合,一部分补充给破虏、陷阵、先登诸营,余下的新设荡寇、敢死二营,各步骑五千人,分以荡寇校尉关羽、征虏校尉张飞统领之,张辽和赵云、夏侯兰辅之。关羽、张飞所领的鲜卑营精骑也有一部分并入荡寇、敢死二营,其余的交由徐荣统领,进驻辽西属国;乌石兰部并入亦洛巫的鲜卑营,由亦洛巫带往狼居胥,作为招拢鲜卑人的武力基础。徐荣和亦洛巫所率领的这两支鲜卑营锐卒,汰弱留强以后,战力大为增强,人数都保持了一万五千人的规模。颁下部并入田楷的乌桓营,使乌桓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乌石兰已死,对于将部族战士并入鲜卑营,乌石余也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同样的颁下也是如此。以如今张胤的地位和权势,绝不是他两人所能挑战和违背的。唯一有些特殊的是乌延,因为屡次立功,张胤特准他整合白狼山下的部族,独立为营,名义上算是亲卫营的别营,由张胤直管。这支白狼乌桓兵大约有四千余人。

  叛军中的数万汉胡降卒,除由各营精选留用以外,其余的全部转为屯田兵和辎重兵。在幽州,屯田兵和辎重兵的规模都非常大,按崔基的统计,各有三万余人。这些人实际上就是预备兵,保持着一定的训练量,闲时屯田渔牧、筑城修渠,战时如有必要则会转为战兵。

  因杨棱战死,破虏营一时无人统领,张胤便表严纲接替杨棱为平虏校尉,单经为平寇校尉,以正副将之职领之。朝廷另遣新晋郎官两人为白狼、平冈县长。

  同时,因武猛从事太史慈知水战,张胤调其入水营,与凌操、司徒横搭档,训练水卒。张胤以华歆为卫将军府长史,李乾为司马,韩珩的族人韩猛(字莒子)、闾山长刘备为从事中郎,并选幽州知名才俊三十余人并杨回等十余黍谷山少年为掾属、令史御属。虽然如此,张胤的卫将军府中的幕僚仍刚只一半,好在他不在京城,没那么多事情要做,有这些人打底,也暂时够用了。

  张胤深知刘备这个人的底细和性子,也知道他的野心和能力,因此他内心深处对其有一丝忌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他权势的增加,这种忌惮心理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强的自信。刘备是张胤的师弟,张胤总不能太过亏待他,否则有可能被人认为是不近人情。张胤任刘备为从事中郎,把他放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既要用他的才能,也是为了便于看管。如此一来,即使刘备再有野心,再不愿蛰伏,在这个时空恐怕也翻不出多大风浪来。

  至于匈奴人的新单于于夫罗,张胤也不可能一直将他扣在幽州,不过他也不愿意轻易将其放走。因此,他随便找了个借口,从于夫罗麾下精选了三千战士留下,然后又以无人统领的借口派人去丁原那里将呼厨泉要到幽州,作为这支队伍名义上的首领,而实际上的控制权则在唐洛、郭贲手里。于夫罗虽然不情不愿却没有任何办法,等呼厨泉到了幽州,他才能率兵回到自己的王庭美稷。

  秦论手下那些罗马护卫和奴隶也为平叛立下了不大不小的功劳,张胤得知后哭笑不得,秦论那个家伙太狡猾了,但这也证明他是一名出色的投机商人。张胤花了一笔钱,让秦论遵守了承诺,全部还罗马奴隶的自由,那些护卫和雇佣兵也没受亏待,得了不少奖赏钱。其中也有一些,差不多有近三百人,有的是厌倦了海上的生活,有的是喜欢战斗,有的是想混个出身,有的则纯粹是无家可归,选择留在了幽州,张胤将其编入了亲卫营,独立为一曲,正好弥补张飞和他所募之兵调出亲卫营后的空缺。这些罗马人无论是在罗马还是在大汉都算不上精锐,但是所用的步战之法却有些奇特,而且作战悍勇不畏死,也算是有可取之处。

  张胤的亲卫营扩大到五千人,补充进来的都是抽调的各营精锐老兵。典韦以武猛都尉衔领之,尾敦、敖山为司马,张鄂、钦良为假司马,卞秉、楚鹤为传令官。因卞秉的建议,也为了与诸营区分,亲卫营对外番号为“紫驳营”。以自己的坐骑为军营之名,对张胤来说也是早有先例,白骑营就是因张晟好骑白马而得他赐名。

  典韦武勇无双,冲锋陷阵无人能出其右,但统兵并非其所长,他更适合做张胤的贴身护卫而不是领兵大将。亲卫营升格后,典韦也只是挂了个名,他仍然像以前一样不离张胤身边五步,军卒的训练、指挥等事统统由尾敦、敖山代劳。

  因忙于这些工作,一直到二月底,张胤都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到三月中旬才渐渐轻松了些。朝廷新派的三位太守也陆续赶到幽州上任。

  甄家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甄逸如愿成为上谷太守。甄逸的年龄实际上也不算太小,早过了而立之年了,膝下的孩子一个巴掌都数不过来。熬了好几年,终于从千石县令迁升为了两千石太守,让他如何能不喜?来到幽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刺史府拜见自己的举荐人张胤。

  张胤举荐甄逸为孝廉,与他打的交道却不多。甄逸长相极佳,风度翩翩,因长期任县令之职,深通为官之道,说话不卑不亢。张胤见了暗暗点头,勉力了一番,叮嘱他配合关羽、张飞对上谷乌桓的招附、讨剿。

  渔阳太守的人选让张胤稍微有些吃惊,他没想到朝廷会选马赞。当年张咸正是顶替马赞出任太守,致使马赞心灰意冷,辞官回家。如今不知道又是吹了哪阵子风,朝廷又召回了马赞。马勖、马赞同族叔侄,先后任渔阳太守,也算是一段佳话。在许多人看来,这才是朝廷应该有的风度。

  辽东太守是原襄平令公孙昭,又是一个老部下。张胤与他说话时,明显要更亲近得多。其实,当时上谷、渔阳、辽东三郡无将,华歆、徐荣、祭雍等都劝张胤向朝廷举荐人选,特别是徐荣还推荐了同乡、前冀州刺史公孙度,建议以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但张胤拒绝了,没有向朝廷举荐任何人。虽然麾下李乾、韩当、关羽、张飞、鲜于辅等人都有太守之能,但张胤却认为举荐不如不举,至少能减少朝廷对他拥兵自大的疑心。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最终朝廷选派来的这三个人和他多少都有些关系,并不比他要举荐的人差。

  新任护乌桓校尉是河间鄚县人邢举。邢举与故上谷太守邢重、西河太守邢纪同族,年纪四十有余,须长而美,风仪文雅,不像常见的边将一般粗犷。

  护乌桓校尉营全军覆没,连血种都没有留下,邢举只能向朝廷申请军费,重新招兵买马。新招募的士卒需要长期的训练,加上战场的实战历练,才能一点一点练出战力。这个时间很长,没有个三年五载,任谁也不可能练出一支百战百胜的精兵来。邢举却不能等那么长时间,因此他直接找到张胤,请张胤帮他解决这个困难。张胤也没有推辞,对于护乌桓校尉营的覆灭,他认为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很内疚。因此,他满足了邢举的要求,从各营中抽调了一些老卒交给邢举,作为招募新兵的骨干。

  经过一冬一春的集训,新护乌桓校尉营终于又有了些样子,只是规模比之前小了不少,只有三千余人。

继续阅读:第一百八十八章 印刷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