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赔钱
桃笺2017-03-31 21:003,335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月十四那天,绣坊那边就上门催着要绣品了。

  “怎么给撕了……”前来收货的大伙计捧着那云肩,眼睛都快瞪出来,“这,这可是上好的贡缎!”

  杨婶喝了三副药,才勉强能在床上坐起来,听见那伙计在堂屋里嚷嚷,急得就想出去,被宋端午拼命按住了:“婶子,你快别起来!”就这会儿,动得急了还头晕,哪能让她出去?更何况杨婶晕倒的时候挫伤了左手腕,虽然伤的不是持针的右手,可单手刺绣也是不方便,若想像之前那样日夜赶工,不说身体吃不住,就是勉强做了,也没有之前的速度,无论如何也是赶不及工期的。

  杨婶这一动,顿时又觉得眼前景物一阵旋转,心里也知道根本起不得身,脸色顿时一片灰败,耳听张氏在外头跟大伙计陪着不是,闭了闭眼睛低声道:“端午,你去跟伙计说,工钱我全不要了,赔他们的缎子和绣线,若是还不够,容我以后慢慢做工还——如今,我实在也拿不出银钱来……”

  “当然不够!”伙计瞪着眼道,“这缎子连我们绣坊里都没有,是周老爷在京里得皇上赏的,你们以为光有银子就赔得起了?我们还得上门去谢罪呢!万一人家不肯罢休,毁了御赐的东西,那就是杀头的罪!”

  这话说得既是事实,又不是事实。缎子确实是那一家在京里做官的时候得的赏,但送到绣坊里的还有多余,再叫人绣就是了,只消赶着工期得了,那家亦不会知晓。如今工期是紧了些,但也不是赶不来,至于说毁了贡缎就要杀头,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张氏不明白这里头的道理,一时骇得脸都白了。杨婶在里头听见,气得也是脸色发白,抓着宋端午的手道:“这是胡说!端午,你去,去跟他说……”

  杨婶是个极小心的人,从不曾跟人提过京城中事,更不必说什么御赐的事物了。不过宋端午到底跟着她读了几年书,眼界比张氏自是开阔得多,胆子也壮些,此刻稍稍一想就明白了里头的道理,出来指着伙计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唬我们。便是贡缎,赏下来是为做衣裳的,难道还不裁不剪了?我们弄坏了料子,要赔要罚都认,可你若说要杀头,那我们只好去那家老爷门上,问问是不是要我们拿命去赔了。”

  这倒把大伙计吓着了。若是那家知道给闺女做嫁妆的料子被弄坏了,怕就觉得是冲了喜气,那绣坊也逃不了干系。出了这种事,原该悄没声地掩过去,倘若真闹出来,绣坊的掌柜定要先怪他不会办事。

  张氏刚才是被伙计搬出御赐的名头来吓住了,这会儿看伙计被宋端午问得说不出话来,顿时也明白了过来,不由得有些气恼:“你这个人看着倒还端正,怎么有这些歪心思,你要杀谁的头?”

  伙计原想着吓唬一下这几个乡下妇人,后头要罚多少银子都由他开价,没想到竟被宋端午反将了一军,也不敢狮子大开口了,拿着那料子和绣线按市价论了,又因杨婶这耽误了工期,按当初说好的还要罚银,算了半晌,不但工钱不给,还要再赔出十两银子去。

  杨婶一直竖着耳朵在屋里听着,听到还要赔十两银子,一口气险些又上不来。然而这回伙计也不算漫天要价,要让她再为半两五钱的银子去求那伙计,她又拉不下脸来。

  宋端午一进里屋,就见杨婶挣扎着从枕头里掏碎银子,掏了半天,也不过三两左右。

  “端午,请你娘进来……”杨婶是不喜欢求人的人,可到了这会儿,也不得不低头了。只是她在小陇村这些年门都少出,要借钱也只能向宋家借了。

  张氏哪里还不知道杨家是个什么家境,再说手里还有萧谨留下来的银子,本来就是给杨家用的,当即就答应下来,拿了银子打发了伙计,又看着杨婶喝了药,宽慰了几句,这才带着宋端午回了自己家。

  折腾了这半晌,张氏也是累得够呛,点了点手上的银子,忍不住叹道:“这些,大约也就只够吃药了……”二十两银子,这一下子就只剩了六两多点,更不必说还要给杨婶吃些好的。

  “只盼着杨家大郎高中了回来……”都说穷秀才富举人,中了举人也就可以选官了,虽说不如进士前程好,比起秀才来却是天壤之别。

  宋端午看着布包里仅剩的那一锭元宝,也叹了口气:“杨大哥还要进京去考春闱,花银子的地方还多着呢。”

  “进士老爷哪里是那般好中的。”张氏把银子包起来塞到枕头里,“杨家无亲无故,便是要挪借也没个地方,听说举人老爷也能做官,还不如就做了官,也好挣银子养家。”

  宋端午摇头道:“若是中了举人,哪能不进京去试试呢。”

  “说的也是……”张氏叹口气,“我看你杨家婶子心气也高——罢了,这都是人家家里的事。说起来,也不知省城那边考完了没有?”

  “算着日子也该差不多了,只是从那边回来,也还要一天的路程……”宋端午话还没说完,就听见有人在敲自家的门,“谁?难道是爹回来了?”也不对,宋大石敲门不是这个动静,何况应官差是不管什么年节的,宋大石早就说过八月半怕是回不来的。

  “你爹说了不回来——”张氏也疑惑起来,才往外走了一步,就听门外有人叫道:“十六太太开门。”正是红绫的声音。

  这几天一直忙着杨家的事,张氏和宋端午都快把红绫忘了,这会儿猛一听见她的声音,顿时母女两个都变了脸色。

  可是再怎么也不能不让人进来,张氏只得去开了门,勉强笑着道:“前些日子才送了好些东西来,又劳你跑一趟……”

  红绫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径自进了堂屋,见了宋端午也只是随便福了福身,便笑道:“我们太太说了,瞧着二姑娘也没几件首饰,就叫我再过来一趟。姑娘大了,总要打扮起来才好,上回送的料子姑娘也裁几件新衣裳——虽说姑娘舍不得十六太太,可总也要回家的。”

  这一句话说得张氏心里更凄惶了。红绫觑着她的神色,便拉了她手笑道:“十六太太放心,那是姑娘的家,哪有个不好的,十六太太担心什么呢。”

  张氏担心的多了,只是当着红绫的面好些话都不能说,最后只得含糊地道:“只怕二太太也为难……”那到底是后娘,恐怕哪家的后娘也不大会喜欢前头元配养下的女儿,且就连宋襄这个亲爹,也未必把宋端午放在心上呢,只是这话不能说出来罢了。

  红绫就等着这句话呢,闻言便笑道:“我们太太也虑着这事儿——总归是好些年没见过了,乍一回去跟生人似的,彼此都不自在——我们太太的意思,等过了节,先接着二姑娘去寺里上上香,大家见一见,多说几句话自然就熟了,将来搬回去也就好了。”

  她一边说,一边从小丫头手里接过个匣子放到桌上,笑吟吟地从里头拿出一枝钗来就往宋端午头上比量:“这都是我们太太新给二姑娘打的,姑娘瞧瞧可喜欢?”

  匣子里头除了一根莲花头的银镀金钗子,还有一对金绞丝镯子,一对灯笼耳坠;另有两朵堆纱花儿,用细米珠做花蕊,手工也十分精细。拢总算一算,这一匣子东西也要值二十几两银子了。

  张氏见了这些东西,又是高兴又是难受。依宋端午的身份,早从十岁上开始就该戴些小首饰,全是因养在乡下,便是逢年过节也不过戴朵绒花罢了。这会儿宋府送了这些东西,可见真是要接她回去,她是既觉得宋端午今后就能享福了,又觉得心里一百个舍不得。不过宋大太太能虑到宋端午怕生,倒是叫她有些感激,忙道:“代我回去谢谢你们太太。将来端午回去了,还要请大太太照顾些。”

  红绫满口答应:“瞧十六太太说的,那是姑娘的亲伯娘,哪里有个不照顾的理呢?十六太太和姑娘只管放心,也收拾收拾,等过几日我们太太就来接姑娘去上香。”

  张氏忙答应着,又要给红绫泡茶上点心。红绫哪里看得上乡下这些粗东西,推辞了出来,坐着车径自回宋府交差去了。

  宋府里这会儿半点过节的气氛都没有。宋振虽去了省城下场,却是只考了两场就借口受凉病倒回了家来,连第三场都不要考了。

  这下不必等到发榜,阖家也都知道他今年肯定又是落空了。宋老太太只顾心疼儿子病了,吵着请郎中熬药,闹得整个府里都飘着股苦味。宋大太太心知肚明丈夫是装病,也只得帮着他遮掩。

  宋振躺在床上哼哼,听说红绫回来了,顿时来了精神:“事说定了不曾?”

  宋大太太看他这样子,就觉得心口仿佛堵着块什么棉花似的不顺。可是眼看宋振在科举上是实在没个出路,若是不能把马太监这事儿解决了,将来家里的生意都把在二房手里,长房哪还有出头之日呢?就算她不管宋振,不管妾生的那个小杂种,还能不管宋端云吗?女儿嫁不到高门大户,至少手里嫁妆要多握着些,日子也好过。

  憋着这口气,宋大太太也只能和声细语地答话:“红绫已经说定了,过了中秋我就把人叫出来——到时候,就看老爷那边安排了。”

继续阅读:第三十二章 高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