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复立
桃笺2017-06-04 21:003,353

  杨复自然不知道,就因他往萧家走了一趟,居然就引出了这么一场闹剧。今日原是他休沐,才往萧家去造访,既然萧谨不在,萧家人也并不知宋端午的下落,他也只得将寻人的心思收起,只等萧谨回京再说。

  说是休沐,杨复其实也无甚事好做,出了萧家,索性又往翰林院去了。那书目早一日编出来,他便可早一日出头,将来也就能早一日为范家伸冤,可是耽误不得的。

  翰林院人虽然不少,却是个做学问的地方,故而日常都颇为安静,并不似都察院那般时时都有人在争论。只是杨复今日才进了翰林院大门,便觉得有些古怪,各房都嘤嘤嗡嗡不知在议论什么,比平日里喧闹了好几倍。

  杨复正想找个人问问,却见刘奕迎面走了过来,看见他便停下了脚步:“杨编修,你来翰林院竟然不穿常服?还有没有半点规矩了?”

  刘奕这几天都躲在自己屋里不大出来,更听不见他的声音,这会儿却忽然背也直了嗓门也大了,杨复顿时觉得定然是有什么事情,当下谨慎地道:“下官今日原是休沐,闲步走到附近,想到未编成的书目,所以才进来的。”

  其实翰林院因为是个做学问的地方,这里好些饱学之士都有几分不修边幅,因此并不似其他衙门那般对服制要求严格,好些人都惯于穿着儒衫就来了,并不只是杨复一人如此。

  刘奕却冷笑了一声:“你休不休沐本官不管,只翰林院却不是你能随意的地方。难道不知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做落拓名士,只管回家去做,既来了翰林院,就要遵朝廷的规矩!若然再这般不知轻重,休怪本官参你一本,将你再降一级!”

  按本朝制度,刘奕这话说得也并没错,杨复只能低头道:“下官知道了,日后定然注意。”

  刘奕抖了一番威风,迈着方步走开了。杨复此时也无心与他计较,急忙走到里头,寻了一个相熟的同僚便问道:“今日可是有什么事?”

  那同僚脸色有些颓败,点头道:“正是有大事!皇上要复立西厂了。”

  “什么?”杨复大吃一惊,“这,这是怎么回事?”离裁撤西厂还不到一个月呢,怎么皇帝又下了这么一道旨意?

  同僚叹道:“有人上了折子,说西厂是皇上耳目,汪直又忠心耿耿,为皇上护卫,岂可轻易裁撤?皇上就准其所请,又要复了西厂,仍旧是汪直为厂督。这会儿,说不定旨意已经在拟了。”

  杨复握紧了拳头:“什么人上的折子?商首辅一月前才奏明西厂之弊,皇上怎么就——”怎么就如此反复呢?

  “是戴缙。”同僚也没好气,“平日里看他也是个清高模样,如今也不知怎么想的,这一本折子上去,皇上高兴得很,还夸他是个忠臣呢!”

  戴缙此人,杨复因着前些日子往都察院跑过几回,也略知一二。岭南人,少有才名,做过湖广道监察御史,素有清正之名。虽与商辂不能相比,但官声才名亦都好,在皇帝面前也是有些脸面的。

  “怎么会是他?”杨复只觉不能相信,“莫不是弄错了?戴御史怎么会——”

  同僚沮丧道:“原听见的时候也当是弄错了呢。可这会儿消息都出来了,千真万确就是他上的折子。哦,还有个御史王亿,两人一起上的折子。御史都说西厂好,那皇上还不立时就……”本来就不想撤的,这会儿还不就立时顺水推舟复立了西厂。

  “这到底是为什么?”杨复仍觉得难以相信,“戴御史素来清正……”

  “谁知道呢。”同僚叹道,“我知你的心思,大家也都是这般想的。可如今事实俱在,西厂若是复了。你瞧着吧,这下子麻烦大了。”

  杨复明白他的意思。汪直可不是什么宽宏大量之人,如今他重操权柄,必定要报复当日参他的人:“商大学士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自然是向皇上进言,西厂不能复立了。”同僚摊了摊手,“可是——”就怕无用。

  “不成!”杨复双拳紧握,指甲都抠进了掌心,“断不能让汪直再得势,回头报复商首辅了!大家都要出来说话才好。”

  同僚直摇头:“难了。要说话还不是原本上折子请撤西厂的人说话,可皇上已经打定了主意,还能怎样?”当初没有说话的那些,这会儿自然更不会帮商辂了,“偏偏那戴缙还有些名气,弄得商大学士……”

  商辂有三元及第的名头,可戴缙也是少有聪敏之名,又是官声颇显,虽不敢说与商辂比肩,也是士林之中有些份量的。如此一来,清流请撤西厂,又是清流请复西厂,竟弄成了个窝里斗,好不打脸。

  这一日翰林院都是人心惶惶的,杨复也没了编书的心思,全都竖着耳朵等朝上的消息。可是整整等了一天,最后传来的消息却是皇帝已经下旨,正式复立西厂。

  “这断断不成!”随着旨意传来的,还有商辂等内辅在宫中力劝皇帝未果的消息。几位大学士虽说未能拦住皇帝下旨,却准备回去再写折子,将此事争到底了。一听到这个消息,翰林院里有几个编修便站了出来,“西厂若复立,必定更加严苛,到时候京城之中便更无宁日了。大学士们上折子力谏,我们也不能闲着,定要说句话才好。”

  这几人年纪都不甚长,或是三年前,或是六年前的上榜进士,对商辂极为敬重,这会听了这个消息,再忍不住了:“我们也上折子,一定要请皇上三思!”

  “我们人微言轻……”有人在底下嘀咕了一句。编修七品而已,更不用说还有几人是八品的博士或未入流的庶吉士。虽说翰林院是出阁老的地方,可到底他们如今并不是阁老,不过是些芝麻一般的小官罢了,上的折子,还不知皇帝会不会扫一眼呢。

  “我们联名!”杨复灵光一闪,“我们一人说话自然是人微言轻,可若是大家联名上折,那就不一样了。”

  “杨兄这主意好!”有人立刻应和,“我们推举一位拟折子,共同润色之后便都署名,再托翰林学士递上去!”

  万事都怕有人带头,只要有人肯领头,便少不得有人跟随,一时间翰林院里乱哄哄的,有一半的人都留了下来,开始写那联名的折子。

  这一闹就闹到天都将黑,众人写完了折子还论了半晌,直虑到宵禁将至,这才散去。这会儿街上行人已十分稀少,都在忙着往家里赶,免得到了宵禁时分被人盘查惹来麻烦。杨复才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便见一人匆匆走过,侧脸十分熟悉:“长生?”

  “杨大人!”长生风尘仆仆,人都晒黑了一层,见了杨复也是一脸惊喜,“杨大人可好?”

  “你家姑娘呢?”杨复对长生印象不错,“听说她离了宋家,如今在哪里你可知道?”

  说起宋端午,长生也沮丧起来:“原本是在一家绣坊做工的,后来大姑娘去闹了一场,就不知道去了哪里……”他也想去找来着,可是却被宋振带着回了江西,有心无力。

  “她不曾回江西?或是小陇村的宋家夫妇,可曾来京城?”杨复也知道宋端午独自一人回江西不易,但要把宋大石夫妻接到京城来,倒是有可能的。

  长生哪儿有时间去小陇村啊。这次跟着宋振回了景德镇,几乎是天天泡在窑场,何曾有时间去做别的事。

  “那你回去吧。”杨复听他并无宋端午的消息,便无心再谈,至于说宋家会出什么事,与他无关。

  长生也忙着回府报信,匆匆道别,便直往家里赶去。

  宋大太太自从丈夫走后,日子过得别说有多舒坦了。宋老太太自宋老太爷去后身子就不大好,终日卧病在床,没什么精神。宋大太太将宋端琦送去陪着她,美其名曰彩衣娱亲,自己只管早晚问个安便好。

  如今宋家上下只她一人当家,当真是自由自在,只带着宋端云过日子,不时憧憬一下彩瓷烧制出来之后那日进斗金的盛况,简直做梦都要笑醒。唯一遗憾的就是如今正在孝中,不能随心恣意地打首饰做衣裳。

  听小丫鬟来报说长生回来,宋大太太眼睛顿时一亮:“快叫他进来!”可是彩瓷烧出来了,老爷让人来报信?

  长生进了屋,脚还没站稳便听见宋大太太这迫不及待的问题,头顿时就垂下去了:“回太太的话,这彩瓷——烧不出来。”烧个屁的彩瓷,整个窑场都问遍了,没一个工匠烧过这东西。宋振还不死心,把以前在宋家窑场做过工的匠人都打听了一遍,最后还跑去了宋襄那里闹过,仍旧一无所获。

  “什么?”宋大太太根本不相信,“是不是老二手里有方子不拿出来?是不是他笼络了工匠故意骗老爷?”

  “太太说的这些,老爷都想过了。”宋振比宋大太太还想得多呢,“都去二老爷家里闹过两次了,险些闹到衙门里去……”倒叫整个景德镇都看了场笑话。

  宋大太太傻眼了:“那,那现在……”那彩瓷可是宫里要的,拿不出来怎么办?

  “老爷叫小的回来给太太送个信——老爷就留在老宅,正叫窑场的工匠试着烧呢。”现成的方子没有,那就只好自己研究了。

  宋大太太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这,这能烧出来吗?”要是烧不出来,那汪太监来问,可怎么办呢?

继续阅读:第九十七章 田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