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秦魏开战,我赵国前去救援魏国,他秦国未必敢与我赵国开战。多线作战即使强如秦国也未必吃得消。”赵奢一脸自信的说道,显然与秦国的这几次接触让他信心大增。
“话虽如此,可这秦啸业历来不按常理出牌,就拿上次六国伐齐来说,楚国中途退盟,他们说打就打,连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强如楚国都在秦国的连番打击下一蹶不振,我赵国如何能扛得住啊。”赵王不无担忧的说道。
“楚国无大将,我赵国却不同,秦啸业要敢来就别想走出邯郸城。”
“魏国我们是一定要救的,唇亡齿寒,魏国一旦陷落我赵国的处境必将更加艰难。问题是怎么救才能保证不被秦国反噬。”
“还能怎么办,直接打,在上党地区囤积重兵防备秦军来袭。”
“也只能这样了,我们兵分两路,一路防备秦啸业自上党进攻,一路直接去魏国救援。”
“那防备秦啸业的兵力应该准备在多少呢?”
“秦啸业善奇袭,我们的兵力至少不能下与二十万,这部分兵力就由廉颇将军带领。至于救援魏国的大军在五万左右就可以了,这部分兵力由赵奢将军统领。”
“是”
赵国在紧急商量对策之时,韩国同样也接到了一封信件。韩王看过信件以后眉头紧锁,叹气道:“从长安传来的消息,秦啸业回来了。”
“什么?”听到秦啸业众人顿时不镇静了,韩国能有今日之局面全拜秦啸业所赐。听到秦啸业韩国本能的就有一种恐惧感,虽然秦啸并没有那么可怕。
“而且他们带回来一个对我韩国十分不利的消息,据说有一个韩国商人纵容波斯王东进侵略秦国获得海量的珠宝。这个人如今已经被秦国控制,他们很有可能藉此向我秦国发难。在一个就是秦国准备对魏国动手,魏韩一体一旦魏国有失我韩国也就危险了。”
“话虽如此,可我韩国如何能与秦国对抗?我们贸然参战秦国打不过赵魏难道还打不过我韩国吗?再说了魏国何时把我韩国当做他的盟友,他们被秦国削了地要从我韩国这里补回去,输给了赵国也要从我韩国这里补回去。先前屡败与齐国之手,我韩国照样让魏国占了便宜。这样的盟友要来有什么用。”
“不管如何魏国没有灭韩之心,但秦国却有。要是一个不慎我韩国就没有了,没了韩国我照样可以做韩侯,可你们的下场你们考虑过没有?秦国是不需要贵族的,他们选择的是一视同仁。说句不好听的话,要是进入到秦国的考核之中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个能被秦国录用,所以我们还得为保护韩国而努力,这里才是我们共同的利益。”
韩王先前说了那么多没有一个人听进去,如今说到利益众人一下精神抖擞起来,韩国没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韩国还存在他们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利益。一个中年大夫站出来道:“大王,与秦国硬拼我韩国是没有这个实力的,救援魏国反而会惹恼秦国,我韩国三面都是秦国领土,只有一面靠近魏国。我们率先向秦国投诚,在秦国吞魏的战争中,从西边攻打魏国本土,夺取原属于我韩国的土地。”
“好,派出使者像秦国请服。”
“诺”
秦啸业返回的消息与秦国准备兼并魏国的消息一同传遍天下,齐国率先传出了作壁上观两不想帮的政策,至于燕国与齐国大战大伤元气之下生怕遭到齐国的进一步打击,所以态度暧昧,并没有明确表态,至于楚国倒很想帮助魏国从魏国撕下一块肥肉来,可注视到在南郡虎视眈眈的白起之后,他们识趣的选择了沉默不语,对于他们白起远比秦啸还要可怕。
面对他们的沉默,韩国却在第一时间对秦国选择了请服,这与赵国的宣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国的叫嚣一下激怒了整个秦国,大街小巷都有三五成群结伴报名参军的青壮年,准备给赵国一个教训,秦啸把这一切看在眼中,不动声色的征召了一批青年壮汉,纳入了军中。
在各国都紧张备战之时,秦啸却进了皇宫。秦王正准备与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来一场盘肠大战时,宦官却不解风情的走了进来道:“陛下,长信侯在外求见。”
“让他等着。”
“长信侯说有十万火急的大事要与陛下商议。”
听到这句话,秦王无奈的看向身旁的女子道:“爱妃稍等,寡人一会就来。”
“长信侯乃国之栋梁,前来寻找陛下肯定有大事要办,陛下还须以国事为重才是。”女子笑意嫣然的话语让秦王眼中怒气一闪而没,但却被女子察觉。识趣的没有再言,她们这些进了宫的女子如果能得到陛下的宠幸那已经是恩赐了,要不然就得青灯陪伴一生了。
秦王有些不耐烦的走进了大殿,看着站立在哪里的秦啸道:“长信侯独自一人前来朕的寝宫可是有要事要谈啊?”
“请陛下屏退左右,臣方才敢畅所欲言。”
秦王看了看四周的侍卫一挥手众人就依次走了下去,这才不耐的道:“现在可以说了吧。”
“陛下请允许臣交耳而言。”
秦王点了点头,看到秦王点头秦啸缓步走上了台阶走到秦王身旁跪坐了下来对着秦王一阵耳语,秦王听着听着眼前一亮,惊呼道:“长信侯觉得此事有把握吗?”
“当然,臣还须陛下草拟圣旨方能执行此事。”
“好,寡人准了。”秦王说着草拟了圣旨盖上了大印这才送走了秦啸,看着秦啸远去秦王不知想起了什么一阵爽朗的大笑,急急忙忙朝着后宫进行他刚才尚未完成的大事去了。
秦啸出了皇宫,就召来几个侍卫道:“把这几份圣旨分别传给蒙骜、武安君、刘将军与王翦、陈鹏等人。”
“诺”
“报…………”一阵被拖得长长的尾音,一个侍卫冲进了正在议事的大殿内,对着赵王道:“大王,秦国起兵四十万驻扎进了上党,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看样子是想要对我赵国动手。”
“四十万?他们那里来的四十万?”
“秦国百姓听说我赵国像他们宣战,一时间群情激奋,短短几日间就招募到了三十多万大军,再加上先前的守军秦军瞬间拥有了四十万大军。”
“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是不是秦国故意夸大之说?”
“经信使传回来的消息这个数字准确无误。”
“好了,你下去吧。”
“诺”
看到信使离去,赵王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拧成了川字,有些沮丧的道:“秦国有着海量的人口资源,百万大军对他们来说可以轻松办到,但对我赵国来说却属于天文数字。”
“秦国聚集这么多的士兵无非就是想要牵制我赵国,从而无暇顾及魏国,好让他们腾出手来灭了魏国。我赵国大军起码能有六十万左右,根本不惧怕秦国的这种挑衅,何不给廉颇将军四十万大军让他与秦国对垒呢?”
赵王略一犹豫就到:“也只有这样了,对于秦啸业此人我们要打起十足的精神,而且要有做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我只守不攻,任他秦军如何挑衅就是不动手,我们的主要目的还是以救援魏国为主。”
“好,就这样吧,廉颇将军准备招募新军吧。”
“诺”
秦啸星夜兼程到了上党,刚刚到达这里就有使者秘密前来,看着到来的使者,秦啸笑道:“对于我秦国的提议你王意下如何啊?”
“我王对长信侯的建议深表赞同。”
“那就好,你们最好信守承诺,要不然就凭你国事无法挡得住我大秦的百万大军的。”
“诺”一番计议,来使就离开了上党。
南郡白起接到了圣旨,看明白了里面所提之事后,交出了军权,默默的星夜兼程离开了南郡,朝着北方集结。而陈鹏、蒙骜两人也在接到圣旨之后带领各自的本部人马朝着边境集结而去。
八十万大军集结在上党周围,一时间黑云密布,四周一片肃杀之声,但奇怪的是双方都没有什么过激举动,也没有展开对战,他们都知道在人数相等,战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开战就意味着两败俱伤,这么大的伤亡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都无法背负,所以他们只能相互对视着寻找一个合适出手的机会。
徐州,自秦国开来五万新军之后,王翦又招募了近十万大军,总共十五万开始对魏国的战争,不过忽然接到的圣旨让他惊愕的同时,又是一阵欣喜。悄悄的留下五万大军镇守徐州他自己则带着十万大军离开了徐州。
邯郸城下,赵国这两天出奇的宁静,君臣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来的前兆,而已。就在他们紧张备战之时,一个满脸血污的男子突兀的跑进了大殿,刚一进门还没有说话,就晕倒在了大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