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回了刘家里已经好几天,竹垣也不知道他回去干什么。这两天他也没有什么任务,就在外边听着百姓对太子那个童谣。
昨天竹垣在三皇子那里看见楚国那边已经回了信,想必该安排的都已经安排好了,朝堂这两天应该已经有所反应了。
皇宫里,郑王皱着眉头看着手里的奏折,旁边的老太监给他添着茶。
“太不像话了!”郑王拍案而起,怒道,“这帮楚国的刁民,被灭了国了,居然还在不断的折腾。”
“陛下息怒,想必将军们能够处理好的。”老太监宽慰道。
“我相信他们,毕竟他们打下了楚国,区区刁民而已,不值一提,”郑王皱起了眉头,道,“只是这两天收到捷报和消息,楚国的灭亡似乎和燕儿有关系。”
“太子殿下?”老太监也皱起了眉头,“这与太子殿下有什么关系?”突然他想起了什么,失声道,“那个楚王的帖……”
老太监自知失言,立刻捂嘴不再说话。
“朕也在想那个帖,本来朕以为是有人诬陷,现在从各个地方得来的消息来看,燕儿似乎真的下了一局大棋,”郑王看了看手上各个地方传来的消息,接着道,“燕儿的才智,怎么会如此缜密,平常看起来虽然聪慧,但是不止于此啊。”
“太子殿下智谋过人,陛下应该开心呢,说不定太子殿下是大器晚成,内秀而已呢。毕竟虎父无犬子。”老太监自然捡着好听的说,顺手还拍一个马屁。
“也许吧,这个犬子可是算计了全天下啊,连我这个爹他也算计进去了,”郑王摇摇头,道,“玩弄天下于鼓掌之中,咱们都是人家的棋子呢。”
老太监不说话了,郑王这话不好接啊。
“对了,燕儿最近在干什么?”郑王问道。
“太子殿下每日勤政,奏折小事都送到他那里去了,”老太监恭敬的答道。
“勤政,好事啊,”郑王想了想,又道,“把收缴来的假银票拿来我看看,看看这燕儿到底是什么忙活了些什么就让偌大的楚国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老太监应诺,躬身退了出去。郑王看着手里的一份份消息,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客栈,顾一骑着马回来了,竹垣在街旁冒了出来,顾一倒是也没有吃惊。
“你干什么去了?”竹垣问道。
“回去准备准备接下来的戏,”顾一笑道,看起来心情不错,“京城这么大的一个地方,感觉不热闹,我准备了几处戏,让他热闹起来。”
“京城这还不热闹啊,最近这一段时间将会是京城最热闹的时候,”竹垣撇了顾一一眼,道,“你是秀才你应该知道,科举马上就要开始了,你没发现这路上读书人越来越多了吗?”
顾一看来一圈儿,发现还真的是,摸了摸下巴,似乎有了什么主意。
“我一看你这个摸下巴,就知道你有什么主意了,你不会是想在科举上做什么手脚吧,”竹垣拉着他进了房间,道,“这可是灭掉楚国后的第一次科举,意义重大,郑王很重视的。”
“要的就是重视,”顾一从书桌上拿出文房四宝,道,“读书人,就得做点读书人的事情。”
说着,他就在纸上开始写东西。
“天佑郑国,政通人和,万物皆兴……”顾一洋洋洒洒的写了好几张纸,写了好几篇,还故意用不同的笔迹写,不过都是一些拍朝廷马屁的文章。
“你写这些干什么?”竹垣不太懂。
“去,找个读书人多的地方,贴上,”顾一又拿出一张纸,在上边写了四个大字,春闱咨文。
“把这四个字贴在最上边,然后去读书人堆儿里,和他们说,这个咨文谁都可以贴,还会有一些朝廷高官路过观看,说不定还会有一些礼部啊总裁啊什么的……”顾一给了竹垣一个眼神,道,“谁都可以写,写什么都行,谁都可以贴,就让他们使劲去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