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记忆:记得多,才能有的说
(澳)肖恩*卡拉汉2018-10-17 15:257,972

  想象一下,现在是1997年,你正在和柯达公司的同事开会,再一次讨论数字摄影对公司的威胁到底有多么严重。一名同事说:“我们已经在胶片业务上积累了100多年,这是我们的支柱,我们的摇钱树,也是我们最擅长的领域。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数字技术来提升我们的胶片业务,但前者永远也无法取代后者。”你早就听过这种论调。这就是公司执行层的主流看法。你知道这么看问题很危险,也强烈地感觉到公司正在遭遇大麻烦。你回想起了你在迪吉多(DEC) 的日子,感觉历史正在重演。但是,你的看法并没有引起重视。你很难改变他们的看法。虽然你已经给他们看了数据,也做了逻辑严密的论证,可他们似乎并没有听进去。

  问题依旧是,你没有讲述精彩的故事。你同事的头脑里存在着一个关于死守胶片业务的根深蒂固的故事,那就是:“如果我们放弃了胶片业务,我们就会死掉。”它很难被数据和论证所推翻。要想改变他们的看法,你就要讲述一个更好的故事。于是,你决定先从柯达公司自身的故事讲起。柯达创始人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最早投资彩色胶片的时候,彩色胶片与黑白胶片相比还处于劣势,冲印成本十分高昂——你要知道,与自己公司有关的故事更有力量,因为我们更容易受到与我们自身相似的公司或个人的影响。接下来,你会讲述你在迪吉多的时候,公司由于战略失误而从美国最赚钱的几家公司之一走向没落的故事。根据听众的反应,你可能还会提到新近出版的由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所写的大作《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讲述里面关于希捷公司(Seagate)的故事。这家硬件制造商甚至把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硬生生地挤出了市场。或者,你也可能会讲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公司的故事……

  抛开穿越的情节,除非你能随时随地想起这些故事,否则你就不可能像上面那样充满说服力地讲述它们。现在,我们来看看记忆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与故事的紧密联系。然后,我们会讨论记住故事有哪些实际的用处,以及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在需要时想起相应的故事。

  不能理解记忆,就不能理解故事

  故事和记忆是紧密联系着的。不能理解记忆,就无法理解故事。

  我们在

  第1章里讨论过,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来更正错误的信息(这时我们要讲述一个更好的故事来取代先前的故事),但是西澳大学的研究人员仍然发现,一则精彩的故事即便已经证实是误传,而且也有更精彩的故事来替代它,可是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它还是难以磨灭。结果似乎是,我们虽然记住了第二个故事,但是第一个故事也没有忘掉。

  1949年,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认为记忆产生自不同神经元突触间的同步放电。后来,他的这一假设浓缩成了一句话:“一起放电的细胞连成一体。”自从赫布做出这一假设后,科学家就不断地想要证实或证伪它,因为,想要观察和检测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在2014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支持赫布理论的有力证据。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精彩的故事不容易被我们忘记。

  当然,记忆的另一面是遗忘。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第一次用实验研究了我们忘得有多快,以及如何减缓这一过程。他使用的方法听起来比较吓人。艾宾浩斯会记忆一组无意义的单音节单词,比如yat,bok和puz,首先大声朗读,然后看自己能回忆起多少个。在一次实验当中,他可能要朗读15000次。研究得出的遗忘曲线显示,记忆过后20分钟,我们会忘记40%的内容。过后一天,我们会忘记70%的内容。好消息是,随后,遗忘曲线就变得平缓下来,有些东西可以记忆10年或更久。记忆也不是平等的。有些东西会记得更久,特别是在我们有心要记住它的时候。

  除去时间因素之外,遗忘的速度也与故事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回忆的次数、记忆地点的诀窍和故事一开始的讲述方式有关。你会看到,所有这些因素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故事不容易忘记。

  故事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能够引发情绪的事情更容易记忆。换一种方式说,我们记住的是自己的感觉。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老板说这次升职没有你,而你先前却自认为板上钉钉?那种感觉像不像晴天霹雳?你还记得你是在哪里得知这个消息的吗?老板当时说了什么?你心里是什么感受?现在回想另一个情绪激动的时刻,看看你的记忆有多么清晰。

  记忆大师埃德?库克(Ed Cooke)曾经说过,我们会记住我们感兴趣的事情,不同寻常的事情。比方说,在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你走在一处繁忙的办公街区里,周围的人都是西装革履。你每天都见到这样的情形,所以过后你什么都回忆不起来。但是,如果你看到有人牵着一只鸭子,你就会记住这个场景。因为这很滑稽,也不同寻常。好吧,我承认这个例子举得太极端了。但是假如你看到一个女人扇男人耳光,或者一个小孩摔倒,擦破了膝盖,或者你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穿正装,道理也是一样的。当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你就会注意到它们。而且接下来,你也很可能会把你看到的事情讲给别人听。

  你能想象出我刚刚提到的画面吗?牵着鸭子的人、扇在脸上的耳光、擦破的膝盖?我们记忆图像的能力非常强。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莱昂内尔?斯坦丁(Lionel Standing)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在几天的时间里向受试者展示了10000幅图片,图片内容平淡无奇,比如狗、汽车和人。3天后,他用并排放置的两组图片测试受试者的记忆情况,左边是他们看过的图片,右边是他们从未看过的图片。对于这10000幅图片,受试者回忆起了其中的66%。除此之外,研究者还用数量更少而且内容更加生动的另外1000幅图片进行了测试。也就是说,图片里不再只是一条狗,而是一条叼着水管的狗。这一次,受试者回忆起了88%的图片。

  是什么传递了情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想象出事情发生时的画面?当然是精彩的故事。要想让我们的故事容易记忆,不仅是被听众记忆,也被我们自己记忆,它们就要生动形象、饱含情感、饶有趣味。

  复习故事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就开始大量遗忘。但是,艾宾浩斯也在实验中证明,复习会让记忆变得更加容易,最终让我们记得更多。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安排复习间隔,我们学到的东西就会进入长时记忆。

  与人们一般认为的不同,我们记忆东西的过程跟录音机不一样,我们不是在学习的时候记录,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播放出来。在回忆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重新创造记忆,同时把眼下有意义的事情充实进去。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们的记忆也在改变、更新。

  所以,想象你刚刚听到了一个有用的故事,要想确保将来能回忆起它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忆并讲述它,至少三遍。第一遍在当天,第二遍在一周之内,第三遍在一个月之内。而后,这个故事就会进入你的长时记忆了。稍后,我们会继续讨论如何记忆一个故事。

  记忆地点

  据说,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莫尼德斯(Simonides)曾经在一次聚集了达官贵人的宴会上发表演讲,结果没等他离开几分钟,宴会厅就塌了,把里面的人都砸死了。由于尸体毁坏严重,有人就请西莫尼德斯回忆当时宴会上都有谁,以便辨认尸体。让西莫尼德斯感到惊奇的是,他能回忆起当时的每一个人,以及他们分别坐在什么地方,而他并没有在演讲的时候刻意记忆这一点。在这里,西莫尼德斯碰巧运用了一条重要的记忆原理——我们都善于记忆地点。

  我们记忆地点的神奇能力很好地体现在了我们看房的过程当中。我们大多都有买房或租房的经历。在看房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在房子里停留10~15分钟。如果事后让你画出房子的平面图——分别在看房后即刻、一周之后、一个月之后,甚至半年之后——你的表现很可能都会相当出色。在这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似乎失灵了。

  当然,我们还有埃德?库克这样的记忆大师。他能记住刚刚洗过的一整副扑克牌。他把每一张扑克牌都想象成一个难忘的人物,接着再把他们放进他非常熟悉的一座建筑的每一个房间里。为了记住每张扑克牌的顺序,他会按照特定的顺序想象自己进入每个房间,并在房间里看到相应的人物。这就是著名的记忆宫殿法。

  讲述故事

  你觉得下面哪一种方式记故事记得更清楚呢?一种是用有趣的方式练习讲述,一种是直接把故事讲出来。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尼科尔?杜杜科维克(Nicole Dudukovic)和她的同事召集了63名大学生,测试故事的讲述方式能否影响故事的记忆效果。

  研究者编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名酒吧服务生极为繁忙的一晚,其间还有人分娩。随后,他们把受试者分成了两组,并且要求第一组受试者在读过故事后尽可能把故事准确地讲述出来,同时要求第二组受试者在读过故事后尽可能用有趣的方式讲述故事,也就是少讲细节,多运用情感和即兴发挥。于是,一读完故事,所有受试者都讲述了故事。几天之后,他们再次讲述了故事。又过了一段时间,研究人员再次要求所有的受试者把故事写下来。结果,被要求准确讲述故事的受试者所记忆的内容要比自由发挥的受试者多很多。让研究者感到惊奇的是,“自由发挥组的表现竟然跟从没讲过故事的人差不多”。

  准确讲述的记忆效果最好,因为里面包含了回忆测试的全部内容。而为了准确讲述,受试者就必须反复记忆这些信息。于是,一起放电的细胞就连接成了一个整体。此外,准确讲述中的事件发生顺序也与回忆测试的要求一致。然而,自由发挥的讲述并不包含所有的细节,事件发生顺序也与回忆测试的要求不同,于是记忆效果就差一些。

  不过尽管如此,自由发挥的讲述却更容易被听众记忆,因为人们喜欢有趣的事情。所以到底怎样做还要看你的目的——你是想让自己记住故事,还是想让听众记住故事?

  死记硬背讲不出好故事

  对于用来讲述的口头故事,我是这么记的。听到一个好故事后,我会找一个人,通常是我的工作伙伴马克?申克,把故事讲给他听。然后我会问他:“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然后,我也会说出故事对我的启示。这些提问和回答有助于我发掘出故事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就是将来能促使我想起故事的标签。所以,假如我记下了一则关于小事情带来大变化的故事,当我听到有人说起类似的事情的时候,这个故事就会立即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唯一的例外是,如果有人这么说:“给我讲一个小事情发挥大作用的故事。”那么,我可能就想不起这个故事了。这有点像是有人强迫你讲笑话的情况。

  跟别人讨论过这个故事以后,我就会寻找机会来讲述它。大概讲三次左右,它就永远刻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记忆书面故事用作口头讲述

  与记忆口述故事相比,记忆书面故事更难。我们已经知道,书面故事里的语言一般更为复杂,信息量也更大。而且,写作需要缜密思考,本身也有固定的形式。而口述一般不是这样,我们平时不是这样讲话的。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讲错了,这时可以退回去重讲。有时候,我们会停下来思考。也有时候,我们会重复自己的话,或者主动介绍些情况……你知道我的意思。

  讲述书面故事还存在一个固有的难题。还记得上一次听别人看稿演讲吗?你花了多长时间发现他是在念稿子?几乎是立刻,对吧?而且,这样的演讲没什么说服力。我想,这是因为手段和目的发生了错配,书面用语本来就不是用来讲述的。除非你是专业演员,手里的文字也出自专业编剧,否则通过口头表达文字基本上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从书上看到一个故事后,你一定不要逐字逐句地去讲它,而是要集中精力记住关键的情节和人物特征,接着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讲出来。

  记忆有这样一条规律,你亲眼看见的事情比你读到的东西更好记,而你亲身感受到的事情又比你亲眼看见的事情更好记。所以,在你读到一则故事并且想把它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你就要想象故事发生时的情形,并且尽可能地去体验其中的情感。同时,你还要思考故事对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只有这样,这个故事才能真正成为你的故事,你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你为什么要讲述它。现在,把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和重要信息记下来,比如时间、地点和人物。但是,一定不要把故事完整地写出来,这么做会把这个故事糟蹋掉。

  下面是我为了记忆一则故事而记下的情节。这则故事出自肯?罗宾逊(Ken Robinson)所写的《元素》(The Element)一书。

  吉莉安只有8岁,但是前途堪忧。

  她学习很差,家庭作业一团糟。上课捣乱,坐不住,老师们都拿她没办法。

  学校给家长写信,怀疑她有学习障碍,应该接受特殊教育。

  当时是20世纪30年代,吉莉安的父母非常重视学校的意见,就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穿着最好的衣服,让她把两手坐在屁股下面,她坐在大皮沙发上,脚踩不到地。她很紧张。

  心理医生问了妈妈很多问题,然后问吉莉安:“恐怕你还得耐心等等,我得跟你的妈妈单独聊聊。”

  心理医生打开了收音机,两个人离开了房间。

  “在这站一会儿,看她会做什么。”

  门上有个小窗户,他们能看到里面。

  她开始跳舞,跳得很好看。

  “孩子没病,她是未来的舞蹈家。送她去学舞蹈吧。”

  他们这么做了。

  她去了皇家芭蕾舞学校。

  安德鲁?洛伊?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的《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和《猫》(Cats)令她声名鹊起。她成为举世闻名的吉莉安?琳恩(Gillian Lynne),当代最伟大的舞蹈家之一。

  记下这些情节后,现在问自己,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的?它是在说每个人都有一项天赋,我们只需帮他们发现这个天赋?还是说,我们的教育系统并不真正适合艺术人才的成长?找几个人,聊聊这个故事启示了什么,以及你为什么关注这个故事,因为意义能帮助记忆。现在,找机会把故事讲三次,过后你就能随时随地地提起它了。

  如果你跟我一样,你也可能会忘记书面故事里的一些细节。例如这则关于吉莉安的故事,我常常会忘记她的姓氏。尽管这个细节并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在故事结尾的时候,它确实能加强表达的力度,特别是在有听众了解舞蹈的时候。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我会打开手机里的印象笔记,扫一眼关于这个故事的具体信息。印象笔记是我的故事宝库,我为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加了标签(我们会在这一章稍后的部分介绍如何加标签),起了标题,这样我们就能在需要的时候找到相应的故事。上面这个故事的标题是《舞蹈家吉莉安的故事》。

  不要因为你需要这样的信息备份而产生负面的感受。即便是伟大的演说家温斯顿?丘吉尔,在英国议会的一场演讲中卡壳之后,他也得把笔记本随时带在手边。在你需要做正式演讲的时候,故事库也非常有用,因为你可以提前从中搜寻可以讲述的故事。不过,在大多数时候,你更喜欢即兴地讲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你想不起某些细节,通常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故事是活的。

  如果你要讲述的故事里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可你却总是记不住,这时,你就可以跟记忆大师取经,把问题神奇地解决掉。我们拿舞蹈家吉莉安的姓氏琳恩举例。记忆大师会建议你联想一幅形象、生动、不同寻常、最好还有一点恶心的画面。所以,我可能会想象一名女演员从舞台的一侧舞蹈到另一侧,肚脐上还挂着一团绒垢 。是的,绝对一辈子都别想再忘掉——吉莉安,很抱歉拿你做这样的举例。

  你的故事是否禁得起考验

  对一个15岁的孩子来说,很难再有什么比下面的事情更尴尬了。回想20世纪70年代,那时流行的是喇叭裤、松糕鞋、丝绸衬衫和紧身裤。那是堪培拉的一个周末,母亲带着我和我的好朋友马克参观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时尚达人,可是那一天,我确实穿了白色的紧身牛仔裤和松糕鞋。走到机库大小的战斗机展厅的时候,我突然感到肚子疼,而且越疼越厉害。我知道我得赶紧上厕所,可是大厅里光线昏暗,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随后,就在我毫无防备的时候,排泄物突然喷到了我的白色紧身牛仔裤上,这裤子真是绝配!我小心地挪着步子,好不容易挪进了一间厕所,在隔间里脱下了裤子。这时,马克在另一个隔间里,问我他能帮上什么忙。母亲也在门外喊:“怎么样,肖恩?还好吧?”后来,我把牛仔裤和内裤都丢在了隔间里,把马克那件肥大的运动衫裹在了身上,快步跑向了停车场。

  你能想象得出,虽然事情已经过去35年了,但是在我看来,它依旧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马克最近来看我,晚上开车去吃饭的路上,我问他:“哎,你记不记得那次去战争纪念馆,我拉到裤子里了?”马克想了一会儿,说:“嗯……我想不起来了。”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你身边的人未必能记住。所以作为一位领导者,你必须测试自己的故事。总有一些时候,你讲的事情对听众来说并不见得好记,或并不具有启示意义。

  有标签的故事是更好讲的故事

  要知道,你不能把故事全部写下来。那么,在听到一个新故事的时候,你到底该记下多少内容呢?

  电视剧《老友记》(Friends)里的每一集都有一个标题,比如《恍然大悟的瑞秋》《菲比跑步》和《乔伊的冰箱》,等等。在记录口述故事的时候,你首先要用一行简短的标题抓住故事的精华,就像《老友记》那样。

  * 飞机快速降落

  * 科学家记录数据

  * 端着一杯尿上课

  日后想要想起这个故事,只要记住这行字一般就够了。如果是你自己的故事,结果就更是如此。这么做非常方便,因为故事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你必须时刻准备抓住它们。等到时间充裕了,你再补充更多的细节也不迟。

  此外,你还可以为故事加标签,以此来更快地找到故事。你还可以标注故事的来源,让故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故事加标签

  你要考虑将来怎么查找故事,这一点很重要。作为领导者,你常常需要说明一些在你看来很重要的事情,而用故事来支持你的观点很可能会事半功倍。所以,你可以想想,你会分享哪些重要的观点?这些观点可能包括:

  * 关注细节

  * 坚持不懈

  * 激发勇气

  * 注重质量

  * 客户服务

  * 吸取教训

  写下你关注的重点事项,这么做能促使你思考,对你来说,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这是让沟通变得清晰明确的第一步。这么做还能帮你明确,你需要关注哪方面的事情,这一点反过来又会决定你最终会发现什么样的故事。最后,这些重要事项也是你的故事的标签,这样你就能在需要的时候找到相应的故事。

  在印象笔记这样的应用里,你能为故事添加标签,然后通过标签来搜索故事。所以,如果你正准备开会,并且想在会上强调勇气这项品格,你就可以用“故事”和“勇气”标签来快速搜索几个相关的故事。当然,接下来你甚至不需要查看这些故事。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们自然会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故事的来源

  你要学会用简短的记录来标注故事的来源,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习惯。这里的记录可以简短到只是一个人名、节目名称或者文章标题。你可以在故事的开头把它说出来,让你想要表达的观点更加可信。例如,当你想讲述一个科学实验的时候,你就可以这样说:“理查德?格兰特是牛津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1996年……”接下来,你讲述的故事就罩上了一层权威的色彩。介绍故事的来源也意味着,在你几乎不可避免地被问到故事出处的时候,你不会被灰头土脸地挂在讲台上。

  * * *

  在这一章里,我们讨论了记忆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更好地记忆故事、记录情节、形成故事库。记忆故事相对容易,难的是如何让大脑中的故事进入随时待命的状态。它需要你养成分享故事的习惯,形成一整套记录故事的方法,以此来为记忆备份。下面,我们接着讨论分享故事的很多种方式。我会介绍故事的不同模式和话题,也会让你看到,一个恰到好处的故事能让结果产生多大的不同。

继续阅读:第7章 更新:让你和你的故事焕然一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不会讲故事 怎么带团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