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楚霸王项羽纠集大军前往齐国征讨齐王田荣时,在西方关中内,汉王李林自从拿下关中数郡后,便将国都定在栎阳,同时昭告关中巴蜀两地百姓,免去田租徭役,原先秦国社稷全部夷为平地,改建汉社稷,同时组织流民百姓清理咸阳废都,借着此事来解决流民逃荒的问题。
而在民间,汉王李林鼓励百姓开垦田地,鼓励百姓辛劳种植,鼓励青壮年男子入军,虽然当李林刚平定关中的第二年,关中便发生了大饥荒,但是在丞相萧何的组织下,向关中百姓颁布法令,凡是进入汉中巴蜀之地的流民,官府一律发放口粮,以此来保证流民的性命。
在汉王李林的一系列举措下,关中汉中巴蜀三地的百姓对汉心附之至,就这样李林收拢了百姓的民心,同时也凝聚起了一股战力,准备开始出关对楚国以及其附庸国动兵了。
在汉二年十一月初,汉王李林便率领十五万大军兵出函谷关,开始自己的东征之路,与西楚霸王项羽所用的方法不同的是,凡是能够劝降的,汉王李林皆派人前往劝降,比如河南王申阳,汉军刚出函谷关,面临的第一个诸侯国便是河南国。
恰逢此时常山王张耳带领侍从前来投奔李林,李林见状顿时大喜,不仅封张耳为候,更是让其领五千汉卒在帐下效力,张耳对李林的盛情自然是感激涕零,而如今张耳随汉王李林领兵出关,面对着河南王申阳,张耳却对李林称自己愿亲自前往雒阳劝说申阳归降。
至于张耳为何如此说道,原来是河南王申阳在被项羽册封为河南王之前,却是张耳帐下的部将,因为在黄河渡口迎接项王大军西进有功,这才被册封为河南王,所以李林对于张耳的请求,自然是没有拒绝,派给他千名护卫后,便在营内等候张耳的消息。
很快雒阳便传来张耳的消息,原来河南王申阳听闻雍王章邯在汉军围攻中,仅用了一个多月,便被逼自尽在废丘城内的消息后,便在心中稍加权衡,加上往日的上司张耳竟然前来劝说自己归降,于是申阳便举国归降了汉军,李林便率领汉军主力进入了雒阳城。
得到了豫西通道后,李林并未多予逗留,很快便派遣郦商灌婴率领两万轻骑,袭击临近的韩国,此时韩王郑昌刚被册封返回国都,根基尚未稳固,就连自身在韩国并未好生待几日,便接到前方的急报,韩国实力最弱,又岂会是汉军的对手,不得已之下郑昌只能高举王玺出城归降。
就此,最关键的颍川、荥阳就此被李林控制在了手中,不过李林并不满足于此,相反用兵更为迅速,转年一月,巩固河南韩地之后,李林便率领大军进略黄河北,自临晋东渡黄河,西魏王魏豹实力不济,只能连忙派遣使者前来汉营表示自己的归降之意。
看到魏王豹愿意归降自己,李林岂能拒而不受,答应了魏王豹的归降后,李林便再次率领汉军转战河内殷国,殷王司马卬得知后仓促迎战,虽然略胜数场,不过都是侥幸小胜,很快在汉军强大的攻势下,殷国国都朝歌被破,殷王司马卬兵败被俘。
李林见司马卬颇具将才,所以想劝降其归附汉军,不过司马卬念及项王册封之恩,宁死不愿归降汉军,无奈之下李林只能命张耳前去劝降,司马卬曾为赵国将领,待见到张耳之后,很快便答应归降李林,至此,河东、河内皆被平定。
当此时,汉军本部人马共计十五万左右,其中步卒十万之众,精锐骑兵三万余,还有一万余人的车兵,加上魏王豹、申阳、司马卬等诸侯相助,联军人数大概在二十二万左右,所以当李林率领汉军拿下河内之后,便由平阴津南渡黄河,准备南下攻楚。
不过在平阴津南渡之时,李林却遇到一位老者,此人自称姓董,先祖曾是韩国的公族,董先生面见李林之后,便对李林建议道,项羽奸险,杀害义帝,又十分的孤傲,是天下巨贼,大王此时应该为义帝发丧,号召天下共诛此贼。
听到董先生的真知灼见后,李林便立即着手准备,开始为义帝发丧,竖日一早,数十万汉军将士身穿丧服,在汉王李林的带领下,为义帝举行丧礼,随后昭告天下,汉军将顺长江,汉水南下,讨伐项王,并约各诸侯国,共击项羽!
各国接到李林的来信后,皆表示要出兵攻楚,尤其是齐地田荣的弟弟田横与其部将,还有北方的彭越,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赵国陈馀接到李林的来信后,却对着使者称道,只要汉王除杀了张耳,赵国便立即发兵攻楚,不然一切都免开尊口!
得知了这一切之后,李林顿时陷入了一片犹豫,要知道张耳能在危难之时选择投奔自己,加上东出函谷关以来,张耳又次次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赵国称只要杀掉张耳,便听从自己调遣,虽然看起来十分的划算,但是李林却不愿如此去做。
要知道一旦按照陈馀所言去办,那么日后还有何人会再来投奔自己,所以李林当即便表示自己不会杀掉张耳,并且派使者转告赵王歇以及陈馀,若是赵国不愿出兵,那么自己便派大军荡平赵地!
待到汉使奉命进入邯郸之后,汉使便将李林所言悉数转告给赵王歇以及陈馀,没想到陈馀听到之后顿时勃然大怒,不由分说便下令将汉使斩首示众,全然不顾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这下可好了,此举顿时令汉王李林愤怒不已,当即便要出兵攻赵。
一番商议之后,李林便决定让韩信为大将军,率领四万汉军攻打赵国,同时任命张耳为副将,辅佐韩信讨伐陈馀,而曹参陈贺等汉将也都随之前往,待到出征事宜皆已准备之后,韩信便率领大军向赵地行进而去,而李林则计划着与其他诸侯国共谋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