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日之后,当魏军主将柏直尚在魏代边境紧盯死守着韩信时,不想平阳城有王使焦急前来,命令柏直立即收整兵马,迅速向平阳赶去,柏直听后顿时为之不解,等到王使说道之后,柏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韩信的计谋罢了。
据王使所讲,在三日前,平阳城外不知为何出现了一支两万精锐的汉骑,虽然众人都不知这支兵马是从何而来,不过却还是一边极力守着平阳城,阻挡着汉军的攻势,一边赶紧派人前来边境调集兵马,准备回援平阳城,毕竟魏王豹尚被困在城内。
柏直不知道的是,当他在魏代边境调集兵马时,这支突如其来的汉骑便已经悄悄从关中渡过黄河,神不知鬼不觉的渡过了蒲津渡,沿着山路昼伏夜出,悄悄绕过数座魏城,终于在数日之前,在骑将灌婴郦商的率领下,汉军总算张开大旗,向着平阳城发起进攻。
得知了这一切后,柏直当然不敢有丝毫的犹豫,二话不说便召集众将下令各营迅速撤离大营,向王城平阳赶去,可是柏直没有料到的是,魏军的所有举动,早已在韩信的手中。
当柏直率领五万大军迅速向平阳赶去时,刚走到路程的一半时,却收到了平阳失守的消息,守将王襄战死,魏王豹在仓皇之中逃到了重镇安邑,正当柏直下令全军转道向安邑赶去时,不想又传来一则不好的消息,汉军大将军韩信在自己刚刚离开大营时,便倾巢出动向自己追击而来。
柏直如何会料到韩信竟然会如此果断的选择追击自己,慌乱之中竟然被汉军杀的大败,正当柏直率领残部一路向安邑逃去时,却又收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安邑城已破,魏王豹出城归降。
既然魏王已经归降汉军,那么柏直也无需继续抵抗,很快在韩信的统帅下,不出旬日,魏国便皆被收归汉庭,灭魏一战,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可想而知韩信是有多么大的本领。
不过在韩信灭魏的这两个月时间里,楚汉之间却并未发生大的战役,双方甚至都默契的避而不战,汉军是因为在积蓄力量准备发动对楚的最后一战,而楚国呢,则忙着派大军去围剿九江国,毕竟九江王英布率领九江举国归降汉庭,这对于项王来讲,实在是莫大的耻辱。
于是在汉四年一月时,项王命龙且为大将军,周殷项声为副将,率领十万主力楚军,浩浩荡荡的向九江国涌去,不难想象项羽是何等的气愤,一来原先英布可是自己的亲信副将,深得自己的信任,不然也不会被封为九江王,那是何等的荣耀。
二来九江国位于楚国后腹,一旦楚汉之间开战,那么九江国势必会倾尽全力去阻扰楚国,不然英布也不会在朝堂之上将楚使杀掉,至少项羽是这样认为的,当然项羽也不会知道,这些都是随何随机应变的结果,不然英布也不会下定决心叛楚归汉。
当然龙且项声刚一入九江,并未取得大胜,毕竟英布在当地深得民心,而且颇具领兵之才,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布与龙且都在相互对峙,虽然项羽很想要速战速决,但是项羽自己心里也明白,想要速战速决,实在是痴人说梦。
九江不定,项羽便无力西进攻汉,所以荥阳的形势暂时是稳定了,而汉军这边,身为汉王的李林也在暗中积蓄着自己的力量,不仅命令萧何加快练兵的步伐,而且还命令萧何速速派人乔装成商旅,前往北地购买大量良马,毕竟李林帐下步卒十余万,而骑兵却仅仅只有四万有余。
而这四万骑兵中,只有不到两万的骑兵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剩下的骑兵皆是临时招募组建起来的,面对项王麾下那五万精骑,李林只有眼睁睁羡慕不已的份,却还是没有办法做出丝毫的改变。
虽然汉王李林在荥阳内忙于与项王项羽对峙,但是刚刚率部从魏地又重新返回赵地的韩信,却显得不是那么安分,当初在赵地击败陈馀之后,韩信便命令左右去寻找一名叫李左车的幕僚,而这位李左车,正是当时与韩信对峙在河岸陈馀的幕僚。
当时李左车先是极力劝说陈馀速速出兵将韩信所部围困在井陉道内,可惜陈馀不听,执意要与韩信决战,而等到韩信率领大军渡河之时,李左车又再次劝说陈馀出兵迎击,可惜都未得到陈馀的准许,不过通过这些事情,韩信倒是对这个李左车来了兴趣,这才派人前去寻找李左车的下落。
当韩信的千金赏金发出之后,很快便有人将李左车五花大绑到韩信身前,韩信见状后赶紧亲自上前为李左车松绑,接着请其入上座,以师礼相待,然后对着李左车请教攻灭燕、齐的方略。
李左车见韩信真心待己,于是也毫不隐瞒的对着韩信讲道,汉军连战数月,攻克三国,虽然皆为大获全胜,但是士卒疲惫,粮草不济,如果和齐、燕军队硬拼,胜负很难预料。不如暂且按甲休兵,镇赵安民,调大军驻扎在齐燕边境,然后派人以兵威说降,如此齐燕可定。
韩信听闻后顿时大喜,于是赶紧派人前去燕地面见燕王臧荼,劝说臧荼归附汉王,而燕王臧荼自从吞并了原辽东王韩广之后,便一直静观着中原的局势,面对着韩信派来的说客,臧荼并未直言拒绝,反而是异常的热情,没费多少功夫,臧荼便一口答应了归附汉王的事情。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燕地远离中原,觊觎中原之心虽有,但奈何实力却不能允许,而楚汉之间也并非逼着你非要出兵相助,只要你能隔岸观火不趁火打劫,便是有功之臣,所以臧荼的算盘打的很响,那便是静观其变,静待中原局势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