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黄梧之子黄芳度正好巡城来到仰止亭。
郑经的军队一涌进西门,便往仰止亭的方向打了过去。一时之间,喊杀声震耳欲聋,黄芳度连忙率领将士们抵挡郑军的进攻,并趁机带领家人英勇奋战!但最后终于寡不敌众,在眼见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黄芳度选择与家人自尽,也免得被郑军抓获受辱。于是,他投下了芝山的东井自杀身亡。
待郑经赶到芝山的时候,看见井边有一匹白马,他知道此马乃是黄芳度的坐骑,立即下令军士打捞。待捞起来一看,果然不错,只可惜来迟了一步,黄芳度已经死了。郑经因没有生擒黄芳度,感到十分的愤慨,便下令毁掉黄芳度的尸体,想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从围观的人群中挤出一名妇女,她先是对黄芳度的尸体一阵痛骂,紧接着冲到尸体旁,拉起黄芳度的手臂,一口咬下他的一根大姆指,然后愤然离去。
原来,这名妇人是黄公府的家奴,她看见自己的主人将被郑经所毁,想抢尸身吧,自己是无能为了了,那怎么办呢?看来只有留下黄芳度的大姆指,好将其收藏起来,日后也有个安葬的肉体!
漳州城被攻破之后,郑经便迫不及待地派出两千兵马,由刘国轩挂帅,黄梧的叛将吴淑带路,攻进平和境内的黄井、文峰、山格、小溪等地,一路烧杀抢夺,致使当地的黎民百姓怨声载道。
到了第二天,郑军的队伍才到达高坑乡霄岭村。
郑军一到霄岭藩垣楼,就把藩垣楼围得水泄不通,欲把黄氏族人一网打尽。
但黄氏族人已经做好了保卫家乡的一切战斗准备,因为半年前就已经得知漳州城被郑军围攻的情况,黄氏族人就做好了防御工作,在楼里备足了粮草、弹药。同时把族人分成两支队伍,一支由三百个青壮年组成强壮队伍,驻守在藩垣楼迎敌,另一支由两百个年纪比较大的人,驻守在仰星楼伺机反攻。
刘国轩来到霄岭,一看小小的藩垣楼,就对士兵鼓气说:“这个小楼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用不了几个时辰,就可以把它一举攻破。”
当时刚好是寒冬腊月,天空又飘着蒙蒙细雨,郑军的兵马经过一路颠簸,加上天寒地冻,已经疲惫不堪。
叛将吴淑看见士气低落,就对刘国轩耳语说:“必须先安营扎寨,搞一点吃的,暖暖身子才行。”
原来,吴淑曾经跟随黄梧来到藩垣楼,他知道楼里有七口水井,布局复杂,只要大门不被攻破,楼里坚守一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但好在吴淑尚不知左上方还隐藏着一只接应藩垣楼的仰星楼,从仰星楼往下看,对藩垣楼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藩垣楼往上看却是一片密林。
因为有这仰星楼的存在,黄氏族人要打败这进攻的二千兵马是顺利多了。
当时,黄梧在筹建仰星楼之时,就考虑到与藩垣楼互相接应,这一高一低的战略性土楼,今天果然派上用场了。
刘国轩蔑视藩垣楼,所以没有听从吴淑建议,命令几位士兵拿来一支大木料,想把紧闭的大门攻破。
住在楼里的守卫及时报告楼外敌人的动态,守卫在大门上的壮士们端起火铳就打,只见几位拿木料的士兵先后倒下,刘国轩又命令士兵继续冲上。不多时,随着火铳的声响,冲上前来的士兵又纷纷倒地。
刘国轩不得不调整战略,只好听从吴淑建议,安营扎寨。
这时,楼里的黄氏族人采取了以静制动的战略,敌人不动我不动,这样不但消磨了敌人的意志,还可以损耗敌人的体力。
仰星楼前驾的四门火炮,时刻对准藩垣楼前的敌军,只要关键时刻一到,它将履行它应尽的职责。
这四门决定性的火炮,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暴露目标的。因为过早暴露目标,敌人就会转移进攻的方向,这样就会被敌人各个击破。
到了晚上,天空阴沉,山区的寒风特别的刺骨。
随着夜幕的再次降临,郑军的将士个个都在打颤,而藩垣楼与仰星楼的黄氏族人却轮流休息。
第二天一早,只见门外郑军的兵马无精打采,但刘国轩急功近利,只见他又迅速组织人员,准备用火攻烧大门,但黄氏族人已经料到这一手,火一点燃,门额上的水柜就源源不断地往下泼水。
同时,火铳的声音在楼周围响起,只见楼外的敌人随着声声的炸响,一个一个接连倒地,连续几天,双方对峙不下。
进犯之敌由于一路行军和长年累月的战斗,此时士气十分低落。围攻藩垣楼数日,本来想速战速决一举将该楼攻破,没有想到该楼坚固无比,进攻数日,丝毫没有进展,反而死伤惨重。
过了大约十来天,刘国轩看见士兵因为水土不服病倒一大片,加上伤亡惨重,准备组织兵马撤退回漳州休整。
这时,隐蔽在左侧山丘中的仰星楼的黄氏族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开始用火炮往下打,郑军一时大乱,以为援兵到了,就四处逃窜。
刘国轩在几位亲兵的保护下,跟着吴淑沿着溪岸逃窜。
这时,半年前漳州城被围困时,黄芳泰突围到广东接应援兵刚到了半路,听说漳州城已经被攻破,黄梧一家惨遭杀害,便转道从平和旧县城的九峰,沿着下寨至国强的一条小路进入霄岭。
黄芳泰估计郑军已经进攻到了霄岭,所以就带领一千多个清兵迅速赶回家乡,这样三路兵马联合在一起,形成前后夹攻,不一时就把进犯的敌人消灭掉了。
郑经败退,黄芳泰出示寻找黄芳度遗体,可是没处找到。
后来,那名黄公府家人献出当时咬下的黄芳度的指头,黄芳泰只好做了个假身,连那根指头埋葬在东关门外。
从此以后,漳州百姓便称黄芳度为“一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