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左营的战舰在海面上形成了品字形船队,士兵们刀出鞘、箭上舷,用力划桨,一路顺风顺水向澎湖冲击靠拢。
这时,郑军派刘国轩坐镇指挥,欲在澎湖阻击蓝理的进攻。
交战双方在澎湖海域激战过程中,两军的战况十分激烈,多艘舰船起火,双方炮击引发的硝烟和水气遮天蔽日,水柱冲天,咫尺莫辩,双方将士不断有人伤亡,落水者无数。
首战澎湖海受阻,遭到刘国轩拼命抵抗,蓝理将军也因此战而受了箭伤,施琅只能命令全军后撤。
第二轮海战很快就开始了。
这天黑云低垂,浪滔迸岸,施琅的水师再次将整片海域给铺满了,汹汹而来。
刘国轩立即率领郑军,再一次阻击施琅的进攻。
只见炮矢纷飞,大小火罐不时引发烟火,施琅的水师勇武不凡,战鼓声、喊杀声震天动地,施琅将军奋勇攻击,郑军则拼命御敌,数战下来,双方军士各有伤亡。
刘国轩占着对澎湖海域了如指掌,于是下令郑军佯装节节后退,处处挨打。施琅将自己的水师处于上风上水之势,便踊跃进攻,因为顺风,他们的小火罐得以顺利抛向郑军舰船,顷刻间收到了火烧连营的效果,而施琅官军锐不可挡,许多郑氏舰船起火、被撞沉,士兵纷纷跳水逃命,更多的船开始后退。
就在施琅以为自己将要拿下澎湖之时,自己所乘坐的帅船不幸触礁搁浅了。
刘国轩得知此事之后,脸上浮起了久违的笑容,心想,这次定要让施琅葬身澎湖不可。
于是,刘国轩便立即指挥郑军船只,朝施琅搁浅的指挥舰疾驶过去,如下饺子一般将施琅的指挥舰包围其中,同时组织炮火对其进行凶猛的轰击。
施琅眼见情况十分危急,自己这次恐怕很难逃过葬身海底喂鱼的歹运。情急之下,施琅朝天膜拜,祷告道:“妈祖娘娘,请施以援手,救末将一命吧!”
施琅的话音刚落,突然之间,天际处忽隐忽现有旗帜飘扬,不多时,妈祖头戴凤冠,身披锦服,乘坐凤辇显现在了云雾之中。
而时,海面上两员身披铠甲,手持兵刃的天兵神将踏浪而来,屹立在海涛之上,指挥着天将神兵,保护施琅将军的帅船不受郑军所伤。
于此同时,因战斗受箭伤的蓝理正躺在营帐中调养身体,忽然听到有人急呼着:“主帅有难,蓝将军还不去救援,更待何时!”
蓝理不禁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虽然这只是一个梦境,但他生怕此梦会成真,于是便擂鼓升帐,率领其余驻岛水师立即驾船前来澎湖海域,察看战况。
本来将施琅指挥舰围得水泄不通的郑军炮船,一看到蓝理率船舰前来救援,心知不妙,郑军将领都知道蓝理乃勇猛善战之辈,若是被他反包围起来,郑军所有的炮船必将全军覆没。
刘国轩不敢大意,为杀一个施琅而损失所有炮舰,可谓得不偿失,于是下令郑军,所有围攻施琅的炮船立即撤离避闪,均不敢与蓝理正面较量。
可蓝理实在是太过勇猛,他亲率救援炮舰迅猛地冲进了郑军的重围,对郑军进行猛烈的攻击,杀溃郑军数不胜数,一举救下了搁浅被围的施琅。
施琅见蓝理率军救援,心中既是感激,又是惊讶,连忙询问道:“蓝将军啊,你可真是我的‘及时雨’啊!对了,你不是应该卧床静养吗,怎么会突然率军前来救援的?”
蓝理支支吾吾地不知如何说起,思索片刻道:“或许这是上天神明庇佑将军,于睡梦中托梦给末将,让末将速来救援。”
施琅闻言,这才想起刚才云端隐隐约约显现着妈祖的妆容,恍然大悟道:“莫非是妈祖娘娘显身!刚刚我在指挥舰上时,好像看到妈祖娘娘指挥着天兵天将前来助战,这才使我得以等到蓝将军的救援。”
说也奇怪,就在澎湖海战之际,浯屿岛的村民们在祭拜妈祖神像的时候,发觉神像身着的衣袍及云靴尽皆湿了个透,村民们整个诡异,最近天气晴朗,未有雨水,且宫庙瓦顶又没有破损泄漏,更没有村民故意将妈祖神像的衣袍弄湿,为何妈祖神像的衣袍会湿了个透呢?
这时候,蓝理营救施琅的事在兵营中传得沸沸扬扬,甚至在整个浯屿村不胫而走。一时之间,浯屿岛上流传起了妈祖赴澎湖海上助战施琅的传奇故事。
施琅指挥战船三百多艘,将领士卒三万多人再次出发,乘南风之势,进军澎湖与郑军决战。
澎湖决战,经过五个时辰的激烈战斗,以清军的胜利而结束。
澎湖失守,郑军水军全军覆没,台湾失去了屏障,延平王连忙召集百官商议台湾的去向,百官批驳了“血战到底”和洪旭的“弃岛计划”,同意了刘国轩提出议和则保全,再战必覆灭的观点,年幼的延平王郑克塽在关键时刻果断决定,由刘国轩负责与清廷议和。 八月十三日,施琅率精兵登陆鹿耳门,直抵龙亭。八月十五日,台湾归清的隆重典礼在孔庙门前广场举行,施琅宣谕了康熙皇帝对台湾归顺清朝的圣诏。
施琅统一台湾后,心里一直感念妈祖助战的恩情,便写了一本奏章,将浯屿岛天妃宫妈祖娘娘“涌泉济师”“助战湿袍”的事如实地禀报给康熙皇帝知晓。康熙皇帝心念妈祖显圣,助君收复台湾之贡献,便于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孟冬谷(公元1685年1月14日),御赐匾额褒奖妈祖,并敕封妈祖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从“天妃”晋升为了“天后”。
如今,这块“清康熙皇帝御祭天妃祭文”的木匾,依旧悬挂在浯屿天后宫大殿的神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