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军收到三封推荐信后,亲自迎接了这三位侠客,经过一番比试,他认可了这三位年轻人的能力。
“你们可知道本次征兵的用意?”老将军看着面前站的三位年轻人,一脸深意的说道。眼神里满是对三位年轻人的考量。
“知道,为了国家我们愿意!”三位年轻人共同说道。
“也许这一次去了就回不来了。”老将军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们真的考虑好了吗?”
“如今天下大乱,保家卫国是每位男儿的责任,没有国哪有家?”第一位年轻人大义的说道,其他年轻人也大声附和,“对!为国家效力,我们这身本领也算没有白学!”
“好好好!”老将军听到几位年轻人慷慨激昂的话语,一时间心里激动难平。“今日你们先好好歇息,明日我带你们去朝见皇上。”
“是!”几位年轻人激动的回应。
老将军挥挥手示意他们离去,目光深邃的看着三位年轻人向着自己一鞠躬,便各自走向自己的住处。
第二日老将军带着三位将领朝见皇上,向皇上禀报,这三位将领本领堪比宋江,各自都有自己的长处。宋国皇帝一边听着老将军的报告,一边打量这三位年轻人。
见三位年轻人面对着自己也丝毫不胆怯,背景挺得很直,手脚也没有丝毫的发抖,可谓意气风发,不由得心中暗自点头。
“既然如此,就有你们去带兵支援宋江。”老皇帝说着,拿出一枚虎符,递给老将军,示意让三位将领带兵出发。
有这三个猛将的加入,前线作战,不断传来捷报。仅仅是半个月的功夫,宋国就直接占领了绝对的优势,将自己丢失的城池占回了不少。
这一切都在宋国的意料之中,老皇帝知道现在只要晁盖归顺了,他们就离统一天下不远了。
宋国的国王倒是十分的看好晁盖,思考良久,他还是下定决心将晁盖收入他大宋王朝,一来得了个贤士可以辅佐他以军国大事有能人辅佐,他大宋王朝必定兴久不衰,二来也不必担心他再掀起什么起义风波,扰的民心涣散……
他有这个想法的确不是一天两天,早就听闻这个十分具有侠义精神的人,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不平之事,便能见到他托塔天王的身影,好不仗义!
越是名气大振便越有人好奇他,宋国的国王便是这样,久闻晁盖大名,他从一早便开始好奇这位英雄的“庐山真面目”,听得晁盖的传奇事件久了,哪怕是大宋的国王也对他十分敬仰。同时宋王当然也害怕他对自己的王朝构成威胁。
这日,他召集了朝中诸位大臣,这位王倒是心口直爽,上来便对大臣们说:“诸位爱卿,本王今日召你们来,是为了商议晁盖之事,不知诸位爱卿有何意见,本王愿意洗耳恭听。”
“陛下,那晁盖曾经与我朝不睦,陛下切勿引狼入室啊!”底下大臣议论纷纷,谁人没听过晁盖大名呢?只是这人竟厉害到要宋王召集满朝大臣来商议关于他的事。
见底下一片唏嘘,宋王解释道:“本王今日召集你们来这里并不是为了捉拿晁盖,相反,本王倒是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可收入我大宋王朝,辅佐我朝政事。”
话语刚落,底下大臣又耐不住了,大部分持反对意见。
“大王万万不可啊,这晁盖大家都有所耳闻,虽说才能甚佳,可绝不能收入朝中啊,否则我大宋朝社稷不保啊!”一位老臣说道。
“诸位爱卿不必担心,本王对这件事已经深知肚明,本王下定决心要收复晁盖,晁盖是个聪明人,本王给他的是最好的选择,他自会归顺我朝!”
“今天目的是为了选一位能臣,替本王去劝说晁盖归顺我朝,若能胜任,本王重重有赏!各位可有无可用之士?”
大臣们议论纷纷,最后选出一位最有可能胜任之士去劝说晁盖。
大臣扮成平民模样,走访于各个大街小巷,四处打听晁盖的住所,“这人住的到隐蔽,害我好找!”找了一天,一点消息也没有,大臣也十分疲累了……
找个路边的饭馆坐下来,碰巧听到这店小二在与人谈论晁盖之事,说的那叫一个激情!仿佛晁盖无所不能似的,大臣听后小心翼翼上前搭话,终于啊,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找到了!
夜深了,乡村的夜晚漆黑一片,大臣便点了蜡烛往晁盖住所赶,到了店小二所描述的地方,大臣深吸一口气,关于怎样劝说,他早已在心里想过无数次,晁盖不是个愿意顺从的人,这点他是知道的。
上前叩门,门没开到听见一声吆喝:“爷今天不见人,好汉请回!”好家伙,好一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臣解释道:“晁大哥,在下是大宋王朝的大臣,奉我王之命来跟您商量点事情,可否赏我个脸面,让我进去小坐?”
听到是宋国朝廷派的人,晁盖倒是有点好奇,原本在他手里的酒也放下了,给那人开门去,一开门,便见一白脸书生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见晁盖开门,他脸上真是喜不胜喜,寻觅了一天可算是给找着了。
“好汉请进!”“是、是。”晁盖倒是客气,大臣刚踏进门,便被这酒气熏得退后两步,“哈哈哈哈哈哈哈!”晁盖大声笑道,“白脸书生,自是与我们这粗犷野蛮的厮不同!竟连一点酒气都闻不得!”
大臣尴尬一笑,硬着头皮进屋去。“晁大哥,我今天来是有事要跟你商量,您也是爽快之人,我便打开天窗说亮话。
我们王看中阁下的智慧和胆量,十分赞赏您的为人,我朝有意向将你收入朝廷之中,您是知道在朝中的待遇那可是比您现在带着一个快‘衰败’的势力强啊!”晁盖思索良久没有说话,这宋王竟来要他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