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乔装进城
徐晨达2019-11-05 10:466,290

  十二月九日清晨五时许,上海闸北区,通往南翔镇的简易公路上远远地走来了一辆两匹灰毛驽马拉着的平板双轮马车。车上坐着一个六十多岁身穿破旧棉袄和满是补丁的灰布长裤,腰上系着草绳的老汉。他的身旁则一左一右各有着两名相同打扮的庄稼汉,四人扶着装载在马车上的三个足有两人合抱粗细,近一人高的大圆木桶,一声不吭地迎着朝阳,由西向东走着。

  东边的地平线上,一轮火红火红的旭日正冉冉升起,将简易公路上的人们沐浴在金色的朝阳之中。

  那名驾车的老头正是昨晚陆子陵提到的村东头每天进城收粪水的黄老汉。而在他身旁,一身农夫打扮,头上扎着白毛巾,用大口罩遮挡住自己口鼻的那四名男子正是“利剑小组”中的杨轶远、陆子陵、秦桐和谢巍四人。

  他们打算利用收粪工的身份进入公共租界,将被困于内的威廉姆斯一家以及比尔先生、沃特森女士等人营救出来。尽管即将要闯入的公共租界戒备森严,盘查严密,但四人依旧信心十足,斗志昂扬。他们相信陆子陵想出的这条妙计定然能够成功。

  由于最近上海城区内连续发生了董庆锋被刺杀、宪兵司令部被炸弹侵袭、巡逻的76号特务被枪杀等恶性袭击事件,所以日军加强了对于出入城区的行人的检查力度。再加上冬日天亮得晚,气候寒冷,所以这条联通城区和郊县的公路显得格外冷清。一路走来杨轶远一行人基本上没遇到什么人,公路两旁只有成片成片,似乎一望无尽的农田。当距离闸北城区只有两公里左右的时候。公路两边这才开始出现星星点点的民宅,越向城区前进公路两旁的村庄和民房就越多。公路上也开始出现早起的行人,衣着朴素的农民背着装满蔬菜瓜果、禽蛋肉类等农副食品的竹篓开始进城贩卖。偶尔还有装载着新鲜宰杀的半拉猪肉的驴车从后头超过杨轶远等人,向城内驶去。

  头上扎着白毛巾,戴着遮挡口鼻的大白口罩行走在马车边上的陆子陵看着眼前一派安静祥和的田园风光,一时之间似乎忘记了战争给自己带来的伤痛和紧张感,他深吸了一口略带寒意的晨风,感到四肢百骸说不出的通泰。

  这时公路上迎面走来两个背着布书包正准备上学堂的小孩子。当他们看到赶马车的黄老汉时,突然夸张地伸手捏住了自己的鼻子,然后抓起地上的黄泥掷向拉车的那两匹灰毛驽马。一边扔一边用类似儿歌的顺口溜嘲笑黄老汉道:“黄福根(黄老汉的本名),臭死个人儿,天天拉粪去换钱儿,浑身上下熏死人儿!”

  两个小孩一边唱一边不停地将烂泥、石头扔向黄老汉和他的那两匹病恹恹的驽马,一副乐在其中的表情。而赶车的黄老汉面对两个孩子的嘲笑谩骂以及其他一些行人的不怀好意甚至略带鄙夷地指指点点,只当做不知,照常地赶着他的马车。想来是习惯了这样被欺负了。

  陆子陵看到一坨腥臭的烂泥“啪——”的一声结结实实的砸在了黄老汉的左臂上,他也不恼怒,只是朝陆子陵笑了笑,伸手拍掉了衣袖上的污渍,并没有出言呵斥那些讨人厌的小孩子。陆子陵的心里头突然产生了一种愤怒感。他冲着那两名小孩子跑了过去,一伸手抓住了那两个准备逃跑的顽童的后衣领,不顾周围行人的侧目以及孩子手脚乱蹬,将两人拎到了老人面前。喝令道:“你们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教导你们要尊敬长辈吗?怎么可以拿石头和黄泥砸老爷爷,还不赶紧赔礼道歉!”

  那两个孩子似乎也知道自己理亏,小脸憋得通红,扭捏了半天之后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向黄老汉道了歉。随后不等陆子陵发话就一扭头逃跑了。一边跑一边却依然在用上海土话咒骂着黄老汉和陆子陵。

  “这些没有教养,欠管教的小兔崽子!”秦桐气不打一处来地呵斥道。

  “算了算了,孩子小不懂事。看到大人们嘲笑我这个收粪水的,跟人学样罢了。”黄老汉挥了挥手中的鞭子,苦笑了一声说道。

  又向前行走了两公里,陆子陵一行人的面前出现了进入城区之前的第一道关卡。这处检查哨由一座沙袋垒成的机枪掩体、一座木制岗亭和一道松木制成的拦路杆组成。机枪掩体里有两名日军宪兵操纵着一挺歪把子轻机枪、木制岗亭里还有一名日军伍长守着一台手摇式电话机,另外两名手持三八式步枪,头戴墨绿色钢盔的日军宪兵则率领着五名背着老套筒步枪的伪警正在查验过往的行人和车辆的证件。

  “停车,停车!接受治安检查!”最近风声紧,上头管得严,这处检查哨也不敢怠慢。所以陆子陵等人赶着马车靠近到距离检查哨还有十米的地方,两名伪警就耀武扬威地喝令他们停车接受检查了。

  “长官,我们可都是良民啊!”黄老汉赶紧一拉缰绳停下了前行的马车,随即从车上跳下来,一脸堆笑地凑上前去主动出示了自己的良民证。

  “是不是良民,老子说了算!”那名伪警眼睛一瞪,白了他一眼后狐假虎威地说道,他一边翻看着黄老汉的良民证一边随口盘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回长官,小老儿是住在嘉定乡下靠收粪水过活的黄福根,那四个都是我的儿子,这不,我们天不亮就从家里赶马车过来正要进城去收粪水呢。到时候这三只大木桶都要装满城里老爷太太们一晚下来的屎尿哩。”黄福根陪着笑脸汇报道。

  “收粪水的老黄头我倒是听人谈起过,可没听说你有四个儿子啊……”另外一名年纪较长的伪警纳闷地说道。

  “长官您说笑了,我们四个不是老爹的儿子还能是谁?要不是我爹的亲儿子,谁会乐意大清早跟老爷子一起来干这收粪水的腌臜活啊。”陆子陵见伪警对于自己四人的身份产生了怀疑,连忙一把扯掉了自己口鼻上的大口罩,走上前去,用开玩笑的口吻轻松地说道。因为来时大原沙耶加给他进行了细致的化妆,所以现在的陆子陵看上去完全是一副留着络腮胡子,辛勤劳作了多年,皮肤黝黑干裂,鬓角已现斑白的中年农夫的模样。

  陆子陵的一口嘉定方言说得十分流利,加上他主动交出的假“良民证”制作精良,足以以假乱真。所以轻易地蒙骗过了那两名伪警。两人连杨轶远等人都懒得过去盘查了,只让他们摘下了面上的大口罩让自己辨认了一下。见他们不似通缉犯的模样,随后大手一挥就放他们过去了。

  “走走走!赶紧走,老黄头你身上永远有一股屎尿味,你再在这里呆下去,我隔夜饭都要呕出来了。”其中的一名伪警临了还不忘出言挖苦嘲笑老人一番。其余几名伪警和过往群众听到之后也无良地大笑了起来。

  “嘿嘿嘿——小老儿身上虽然臭,但是你们这些城里头的老爷太太却一天都不能离开我嘞!”黄老汉面对众人的嘲笑,不气不恼地轻挥了一下手中的皮鞭,在那两匹灰毛驽马的马臀上各抽了一鞭子,语调欢乐地自我调侃道。

  那两匹看上去病恹恹的驽马臀上吃痛,“吭哧吭哧——”打了两个大大的响鼻,鼻孔之中喷出了大团大团的白气,重新拉起马车,“吱吱呀呀——”地越过哨卡,继续向城里头走去。

  陆子陵、杨轶远等人帮助黄老汉驾着马车继续向城里走,很快又遇到了第二道岗哨,仍然是几乎相同的问话和对答,相同的结果。因为黄老汉每天都基本沿着相同的路线进城收粪水,所以日军和伪警并未对他的身份产生怀疑。就这样经过了三道岗哨,他们这才变换了收粪水的固定路线,穿越了闸北区、经连接山西北路和山西南路的六孔木桥“盆汤弄桥”渡过苏州河来到了被日军占领不久的英美公共租界。

  眼看着距离韩雪凌和解烦电文中提到的威廉姆斯先生家的独栋别墅还仅仅只有五百米的不到的路程了。在一行人的面前却出现了一处只有三名日军把守的新增哨卡。

  这个由沙袋垒成的临时哨卡里头的日军显然没有之前的那些伪警那么好糊弄和缺乏警惕。他们看到陆子陵等人驾着马车往这边走来,其中的一名身材瘦高的鬼子立刻拉动了手中的三八式步枪的枪栓,用生硬的中文喝令道:“站住!你们,什么的干活?!”

  “别开枪!我们是市卫生防疫署的日籍员工,是来疏通堵塞的化粪池和下水道的!”杨轶远看到周围并没有其余的日军存在,街道上也没有其他行人连忙主动举起手来,示意自己手上并没有武器。一边用流利的日语跟日军哨兵攀谈着同时冲陆子陵、秦桐和谢巍努了努嘴,示意他们照着自己做的这样,一边举起手来一边缓慢地一步步靠近哨兵。

  “市卫生防疫署?有这个部门吗?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那名日军哨兵听到杨轶远那一口流利的日语,顿时放松了警惕并垂下了手中三八式步枪的枪口,虽然脸上满是纳闷的表情,却只是出言询问自己身后的两名较为年长的日军哨兵,并没有继续喝止杨逸远等人前进。

  陆子陵见他心生怀疑,于是连忙用日语接口道:“我们是上个月才设立的新部门,您不了解也是应该的。昨天我们接到居住在公共租界内的德国籍侨民反应,这边的一处大型化粪池的管道被冻裂了,污水和粪便返涌上来,喷溅得到处都是,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同盟国的侨民的正常生活。所以今天我们接到署长的命令,要我们一行五人前来排除故障,重新铺设管道。”

  哨兵听说公共租界内发生了污水返涌的事故,而且眼前这四人也都是一副疏通下水管道的工人的打扮。所以也没有过多的怀疑。两名哨兵上前,简单打开牛车上的一个大木桶的桶盖做检查,却发现里头只有大半桶的粪水。

  为首的那名日军伍长打开了其中一只木桶的盖子,桶内粪水散发出的恶臭熏得他险些呕吐了起来。他定了定神之后赶紧合上了盖子,随即冲陆子陵等人挥了挥手,一边泛着恶心一边略带敬意地冲他们说道:“这一大桶粪水真是太臭了,你们辛苦了,赶紧进去吧。”

  “哈依哈依!真是非常感谢!”杨轶远一边点头哈腰地连声道谢一边率领众人一步步靠近那三名日军哨兵,他看到三人手臂上的”宪兵“字样的臂章,主动搭话道,“我的弟弟也在宪兵队服役,现在担任曹长一职。请问三位叫什么名字,你们都很尽职,我将向我的弟弟提到你们尽职尽责的表现,让他跟你们的长官报告,好奖赏你们。”

  三名哨兵一听大喜,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步枪,连忙站成一排毕恭毕敬地向这一行五人之中为首的杨轶远鞠躬,感激地说道:“我叫木下藤吉郎(若本小五郎)(本田胜三郎),请多关照!”

  杨轶远微笑着冲身旁的陆子陵和秦桐使了个眼色,刚才还满面笑容的三人陡然发难,一人一个突然伸手掐住了三名日军哨兵的脖子。然后不等三名鬼子反应过来,迅速地将他们三人的脑袋狠狠地互相撞击在了一起。伴随着“喀喀喀——”三声脆响,三人的双手几乎同时发力,手掌如同铁钳一般瞬间扭断了三名鬼子的脖子。那三名鬼子怒睁着双目,嘴角淌血,满脸惊愕地就此一命呜呼,被提离了地面的身子顿时松软了下来。

  “抱歉,我并不认识什么鬼子曹长,不过倒是可以直接送你们去天照大神那里报到!”杨轶远将手中的尸体扔到了沙袋垒成的掩体里,满脸微笑着冲倒毙在地的三名鬼子的尸体说道。

  “秦桐和谢巍你们两个换上鬼子的军服,代替他们假装巡逻,守住这里,负责接应我们。”陆子陵指了指地上的那三名日军士兵的尸体,冲秦桐和谢巍说道。

  “明白!”秦桐和谢巍利索地扒下了其中两名日军尸体上的黄呢军大衣和棉布军帽穿戴在了自己身上,背上了他们手中的两支三八式步枪,然后将沙袋遮盖在那两名日军尸体身上。余下的一名日军的尸体则被摆放在了沙袋垒成的掩体上,身下压着步枪枪托,摆了一个举枪瞄准的姿势,远看就像活着一样。

  杨轶远带着陆子陵和黄老汉继续往前走。第一次看到鬼子在自己面前被杀死的黄老汉一时之间还有些难以接受,身子不可遏制地微微颤抖起来,神情也有些恍惚,陆子陵只好代替他赶起马车来。

  …… ……

  二楼的阳台上,地下党上海局的潜伏人员韩雪凌看着天边一缕绯红的晨曦,心有所思。昨晚他跟解烦两人前往“致远书店”,利用隐藏在其地下室中的秘密电台给新四军苏中军区指挥部发报,希望寻求他们的帮助。想不到电文发出之后的一小时里头就接收到了回电,电文里说在苏南地区的地下战线屡立战功的“利剑小组”将会来协助他们解救被困于此的美籍人员。所以他和解烦欣喜之下又连夜冒险返回了公共租界,将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转告给了担惊受怕,难以入睡的威廉姆斯一家人。幸亏他们此前都有合法的伪装身份,又跟“麦克唐纳中学”的师生一起接受了日军的身份登记,加上他们并没有携带任何武器,所以还算轻松地经过了日军的三道检查哨,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同样隶属于地下党组织,但出生知识分子家庭,并没有从军经历的韩雪凌比起加入前线作战部队,显然更加适合目前的潜伏谍报的工作。虽然跟专职破坏刺杀工作的“利剑小组”分工不同,但对于他们的英雄事迹韩雪凌也是早有耳闻。这次的营救行动,上级派出了这支精锐的小组来协助他们,显然上级首长对此事也是极为关注的。

  楼下的街道上远远的传来了沪语的吆喝声:“拎出来!”吆喝声悠长而又中气十足,伴随着吆喝声一辆有两匹灰马驽马拉着的马车,载着三只大木桶和三名农夫模样的汉子一路驶来。韩雪凌和解烦两人对视一眼,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两人戴上礼帽,撩起长衫下摆,快步向楼下跑去。

  薄薄的晨雾弥漫在整个小区里头,小花园门前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停着一辆马车。两匹拉车的灰毛驽马一边打着响鼻一边略显焦躁地跺着蹄子。一个略显驼背,花白胡子的老汉率先跳下车来,轻拍着灰毛驽马的脖子以示安抚。

  “怎么是个老头子?”解烦看见那名牵马的老汉略微有些愕然,他等的是“利剑小组”的英雄组员们,可不是这么一位风烛残年,头发花白的老爷爷。两人正在狐疑着,就看见两名身材高大的农夫打扮的汉子从马车后头走了出来。为首的那人摘下绑扎在头上的白毛巾,露出了一张坚毅而又略带沧桑的国字脸。他上身穿着一件露出棉絮的破棉袄,下身穿着一条满是补丁的灰布长裤,腰间束这一根拇指粗细的麻绳。一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的打扮,但那名男子的一双虎目却是炯炯有神,似乎能够洞察看破天底下的一切阴谋诡计。

  “你们谁是韩雪凌?谁是解烦?”那名为首的汉子盯着他两看了一眼,随后出言询问道。

  “我是韩雪凌,这位是解烦。您是?”韩雪凌小心谨慎地询问道。

  “我是‘利剑小组’组长杨轶远。这位是组员陆子陵。我们奉新四军苏中军区指挥部的命令,前来协助你们将被困于此的美英籍侨民营救出上海。”杨轶远开门见山地阐述了自己的身份。

  “你好,杨组长,久仰你们‘利剑小组’的大名了。这回终于见到真人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韩雪凌欣喜地上前握住了杨逸远的手,激动地说道。

  “一路上还顺利吗?鬼子没给你们制造麻烦吧?”解烦也上前握住了陆子陵的手,关切地询问道道。

  “呵呵,多亏这位黄大爷的帮忙,我们顺利通过了日军的外围封锁线。就在刚才我们还顺手做掉了三名鬼子,现在我们的其余两名组员正在负责外围警戒呢。详情进屋里头说……”陆子陵信心满满地说道。

  在客厅的壁炉边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的威廉姆斯一家人和比尔先生、莎莉-沃特森女士看到韩雪凌和解烦热情招呼三个素未平生、一副落魄模样的农夫进得屋来,就知道是营救的人来了。

  “感谢上帝!终于有人能够带我们从这个日本猴子控制之下的魔窟里头逃离出去了!请问你们是重庆还是延安方面的人?”比尔先生兴奋地从沙发椅上跳起来,欣喜至极地开口询问道。

  “我们是隶属于中共中央南方局特派委员会的地下党组织‘利剑小组’,这次奉新四军苏中军区一号和二号首长的命令前来营救你们逃离上海。我是‘利剑小组’的组长杨轶远。你们各位的资料档案我已经听韩雪凌和解烦同志跟我说过了。现在我们来谈谈如何把你们安全的从日本鬼子的眼皮低下护送出上海的方法吧。”杨轶远神情轻松自然地说道。

  在场的众人目前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待援的状态,但是看到杨轶远神情轻松自信,并没有丝毫的紧张焦虑之感。他的那种指挥若定的神情似乎感染了在场的众人,威廉姆斯一家以及比尔先生和莎莉-沃特森女士对这个正值壮年的地下工作者流露出的不仅仅只是感激而是更多的充满了敬畏和信赖之感。

  “杨组长您有什么好方法尽管直说,我们都听你的!”威廉姆斯先生用略带美国西部口音的汉语率先表态道。

继续阅读:第三十章 美欧侨民的血泪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淞沪暗战之挥斩的利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