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与黄月英约定(下)告别
Fire丿小桥静水2020-06-19 23:522,160

  “你就是诸葛亮?”黄彦承上上下下地打量诸葛亮,本想对他挑刺,但见诸葛亮连忙端正了姿态,规规矩矩地朝自己行礼,不觉地挑了挑眉:此子年纪虽少,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他,都觉得他优秀非常。

  不愧是少年英才。

  抚了抚胡须,黄彦承本该怒气滔滔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呵呵地笑道:“多谢小先生救了小女,否则老夫也不知该怎么办了。”

  “先生谬赞了。”诸葛亮认认真真地行了行礼,“小子能回豫章,也多亏了月英小姐的帮忙……说起来,小子反而还要谢谢月英小姐呢!”

  “真……真的吗?”一个不陌生的女声讷讷地响起。

  诸葛亮面不改色地一瞥,就见黄彦承的身后,探出了黄月英的小脑袋——原来,黄月英躲在她家父亲的身后,也跟着来了。睫毛闪了一闪,黄月英虽说其貌不扬,但她这份小女儿的心态,倒与普通女子别无一二。

  “自然。”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诸葛亮望向黄月英,朗声地道,“幸亏月英小姐你没有放弃回家的念头,小子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行动——事实上,那段日子,小子害怕得很……月英小姐会认路,若没月英小姐的指点,小子恐怕至今都还留在邺城罢。”

  这话明显是讨好黄月英来着。

  黄月英听罢,却喜上眉梢,立即相信了。

  然而,接着,黄月英却把眼一瞪,瞪道:“猪哥哥,你称呼我为——甚么?”

  ——月英小姐?

  她和猪哥哥独自的时候,猪哥哥可从来没有这样唤她的啊!

  诸葛亮一窘,轻声地改口道:“……月英妹妹。”

  “嗯?”黄月英人小鬼大,斜视诸葛亮,语调嚣张地扬起。

  诸葛亮无声地轻叹,只得道:“……鹰妹妹。”

  “嗯~”黄月英满意地点了点头。

  黄彦承:“……”

  黄彦承瞅着自家女儿才十岁出头的年纪,似已情窦初开,就十分吃味,重重地哼道:“女儿,这该道别的也道别完了——咱们是不是该回荆州了?……为父可有按照你的意图,让你与他见了面啊!”

  “啊~”黄月英小小地轻呼一声,似乎意识到了甚么,忙从黄彦承的身后彻底地走了出来。

  慢慢地,黄月英大胆地挪到诸葛亮的身前,念念不舍地看向诸葛亮,问道:“猪哥哥,以后咱们还能再见面吗?”——盯着诸葛亮,黄月英眨巴眨巴两眼,好不期待。

  “……会的。”诸葛亮温声地回答。迟疑了片刻,诸葛亮伸出手来,轻抚了黄月英的头发,一点也不嫌弃她的头发又黄又干枯,“等你长大了,我一定会再见到你的。”

  黄月英两眼一亮,叫道:“当真?——那么,一言为定!”

  言罢,黄月英伸出小拇指,想与诸葛亮拉勾。

  “……一言为定。”诸葛亮微笑,顺从地勾住对方的小拇指,与她作了约定。

  全程目睹了两人互动的诸葛谨一脸一言难尽,而黄彦承则挑了挑眉:女儿的心思他不大想猜,但眼前的小子……八成是对自家女儿上心了!

  想到诸葛亮出身诸葛世家,其家族在徐州琅琊一带也颇有名望,兼之他的叔父是豫章太守……黄彦承忍不住地释然,微微一笑:不错,不错,倒与他家女儿门当户对呢?

  黄彦承走上前去,将自家女儿拉了回来,并道:“时间到了——诸葛家的两位公子,后会有期啦!”

  “先生慢走。”许是早已知晓了黄彦承的打算,诸葛瑾并不惊讶,“月英妹妹也是——今后若有机会,为兄一定携着弟弟,前去荆州拜访你们。”

  “瑾哥哥,再见!”黄月英乖巧地摇了摇手,“猪哥哥也是。”

  诸葛谨和诸葛亮相继地又与黄承彦和黄月英拜别。

  “猪哥哥……如有机会,一定要来荆州玩一玩呀!”黄月英再三地邀请。

  就这样,黄月英被她的父亲找到,并与诸葛亮告别,返回了荆州。

  目送黄承彦和黄月英这对父女登上马车,马车慢慢远去的情景,诸葛亮左右张望,这才发现身边只有大哥诸葛谨一人——话说……幼弟和姐姐们也就罢了,叔父呢?叔父在哪儿?

  想到这里,诸葛亮道:“大哥,叔父他人呢?”

  诸葛谨道:“自从叔父病好,他就忙于公务,一直不得闲儿。”

  诸葛亮默然:叔父一把年纪,却还尽忠职守,实令他佩服——可是,诸葛亮却也清楚:倘若叔父不加以保重自身,恐因操劳过多而又染上疾病,若到那时,那就划不算了。

  揉了一揉太阳穴,诸葛亮道:“还请大哥替弟向叔父问好,叔父莫要太过忙碌,要注重调养——弟知错也,实不该瞒住叔父出了一趟远门。”

  诸葛谨笑道:“这会子晓得道歉了?——也罢,待叔父归来,为兄会向他转答的……嗯?甚么意思?为甚么要为兄向叔父转答?——莫非你还要出门?!”后知觉地悟出诸葛亮的请求,诸葛谨神情一变。

  “有劳兄长。”诸葛亮先礼后兵,也不拐弯抹角,“幼弟仍在北方?——但他一直没回信……弟想再去一回北方,与幼弟取得联系。”

  “你竟要去北方?!”诸葛谨大惊。

  诸葛亮奇道:“当然——幼弟的安危,兄长难道不在意?”

  诸葛谨:“……”

  摸了摸鼻子,诸葛谨说不出话来。

  事实上……

  诸葛谨认为:幼弟自愿跟了荀先生去了北方,那是一件好事——且不提北方有甚么书院,单看荀先生自身的才华,幼弟若能学得一、二,必受益无穷也。而且,依照荀先生的性格,他应该不会欺负幼弟……?

  冷汗渗渗,诸葛谨忽然觉得自个儿是不是想得太理所当然了一些:尽管荀先生在豫章的时候表现极好,但这不能代表他很安全——无论怎么说,他是北主袁绍的第一军师,将来……

  面色一青,诸葛谨突然想起了周瑜,不由地陷入了沉默。

继续阅读:077、岁月静好(上)风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一品军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