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献计
Fire丿小桥静水2020-06-29 23:484,330

  深呼一口气,诸葛亮理了理衣角,二话不说地跟随那一仆役,前去面见曹操——这貌似是他诸葛亮第三次正式地见到曹操了罢?……本该乱糟糟的心情顿时安静下来,诸葛亮来到一扇门前,再次地端正了姿态,又在那一仆役的鞠躬之下,慢慢地踏进了门里。

  这是一间书房。

  诸葛亮轻微地呼气,下意识地打量四周:书房宽敞明亮且安静整洁,四周放满了书籍,多是古籍,没有外人——诸葛亮一眼就见到曹操跪坐书案之前,低头笔划着甚么。瞥见他来了,曹操缓缓地抬起头来,笑道:

  “小先生,数日不见,令曹某甚是想念。”

  态度既不疏远,亦不亲近,曹操全无迎接贤才的反应。

  “拜见曹公。”面不改色地,诸葛亮行了行礼,对他的称呼依旧。

  曹操神情不变,抚须道:“听闻小先生看了一晚的情报,可有计策否?”

  诸葛亮挑了挑眉:曹公还真是心急,都不拐弯抹角!直起腰来,诸葛亮直视曹操,自信道:“有。”

  “哦?”曹操不惊不喜,非常自然地问道,“还请小先生赐教。”

  诸葛亮道:“小子思忖一夜,想出三策,不知曹公想听哪一策?”

  曹操饶有兴趣道:“三策?——哪三策?干脆全都说了罢,哪有只听一策的道理?”

  诸葛亮便道:“上策:等;中策:派人游说;下策:强行攻之。”

  曹操:“……”

  嘶~没了?没了?!——往日那群谋士,说个计策,不都引经据典,谈笑自如么?……怎地换成了诸葛亮,就只说这几个字来?等?派人游说?强行攻之?就这也叫计策?!

  稍微地沉下脸来,曹操不满道:“小先生,可在戏弄曹某?!”

  诸葛亮扬声道:“不敢。”

  “那甚么……?!”曹操板起脸来,很想斥责诸葛亮的考卷答题字数太少了!

  诸葛亮道:“曹公已有决定,又何必来问小子?”

  诸葛亮的口吻里,夹杂明显的怒意——可不是?他好端端地居住在豫章,都已放弃了徐州牧一职,亦不与曹操他们有所深交,哪知绕了一个大大圈儿,最后仍是被夏侯渊半威胁地带回了徐州!

  诸葛亮自知:徐州是他的故乡,他自是不能容忍徐州遭受战火的洗礼,尤其是他提前地「得知」……可是,当时诸葛亮并没想过当他替徐州摆平一次危机后,就该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若干次危机,这些都是当时的他所没考虑到的——当初,他才「重生」回来,只光顾着眼前即将爆发的危险了!

  因此,当他插足了徐州一事时,他终是不由自主地卷入了历史洪流,以至于他想挣脱,亦很困难。

  后来,等诸葛亮抽空地思考,终于默默地想通了:既然躲不开,那就顺其自然罢——在他还未及冠之前,他决定返回豫章,好好地度完余下的童年时光。

  然而,还没等他安心几个月,他就……

  唉!

  一言难尽!

  总之,想通与现状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便诸葛亮理解了个中缘由,但他一见曹操,仍是忍不住地生气——说到底儿,都是曹操的错儿!若他不攻徐州,哪会生出事端?

  ——不!……该怪这个世道!谁让这个世道是战乱年代来着?若不及时地壮大自身的实力,很可能会被对方吞并,连根骨头都不剩!

  “……小先生,你生气了?”曹操注视诸葛亮,毫不意外。

  诸葛亮轻轻地哼了一声,回道:“生气如何,不生气又如何?——曹公明摆着戏人,小子又何需摆出笑脸?”

  曹操肃然道:“小先生误会了,曹某绝无戏耍之心。”

  “还没戏耍之心?”诸葛亮斜视曹操,“曹公之才,小子虽不清楚,却也听过昔日洛阳设有「五色大棒」之说!据说曹公用此棒将某个宦官处死,从此洛阳无人敢乱法纪。而观吕布将军……世人都知此人是一员绝世猛将,却甚无谋略,否则也不会被人各种排斥——曹公对上吕布将军,虽不能胜之,却可从别的方面入手,亦能获胜,诸如派人游说。”

  不动声色地,曹操沉声道:“说下去。”

  “小子不信曹公你没派人去游说——”诸葛亮本不想说得太多,却一发不可收,滔滔不绝,“小子听到陈登先生说过,赵昱先生本为说使,却被对方捉走了……由此可见,曹公您早有打算,只是被对方中断了而已。”

  “吕军将军虽是骁勇善战,其麾下却无善于后勤者,且初来兖州,只占兖州而不图徐州,是为目光短浅之辈!老实说,兖州比起徐州,其富饶不足也。可那吕布将军舍徐州,是不进思取也。”诸葛亮淡淡地说,“因此,曹公你可驻兵于徐州,召兵买马,待到吕布将军自行地将兖州祸害,便是兴兵夺回兖州之时——此计为「等」,乃上策也!吕布将军根本不会治理州郡,恐怕不必曹公出手,他亦会自行地退去……”

  曹操听罢,不言一语。

  诸葛亮再道:“吕布将军新入兖州,根基不稳,小子不太理解为何兖州世家舍曹公您而择吕布将军呢?——这其中,若无谋士帮衬吕布将军,小子可不信!想来曹公您也料到了罢?因此才派人前去游说……因有任务失败,这就证明吕布将军身边有能人也。曹公你的游说计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游说者不但要说服兖州世族,还得面对吕布将军身边的能人!曹公您只派小子一人前去,是不是没把小子的安全放在心上呢?”

  ——这才是诸葛亮生气的最终原因:「等」计远比「说」计好,偏曹操他选择了后者,非与他反着来!游说,游说,他是不是都离不开「游说」了?……且不提以前,这次游说并不是那么轻松又容易,说不定会有危险!

  听至此处,曹操变了脸色,惊道:“小先生,何出此言?——曹某哪敢不在意小先生的性命与安全?”

  “曹公您会在意?”诸葛亮哂笑两声,“兖州没有文吏们被带去徐州,而徐州文吏们只剩下陈登先生和他的父亲,造成这种局面的难道不是曹公您的自负?——赵昱先生人在何处?难不成是去兖州喝茶了?”

  曹操:“……”

  曹操目光闪烁,终显一丝尴尬,哧吭哧吭道:“小先生,的确是曹某之过也,曹某认了。只等曹某夺回兖州,救出他们,再向他们赔罪。”

  诸葛亮听罢,不置可否,又道:“这为中策——事实上,小子并不觉得派人游说这一计是最好的……”

  曹操道:“但却损失最少。”

  诸葛亮:“……”

  诸葛亮暗自吐槽:是啊!最少!失败了顶多文吏被关!

  顿了一顿,诸葛亮道:“下策「强行攻之」,曹公您应该会反对罢?”

  曹操沉默片刻,赧然道:“小先生,吕军士气正旺,吾军不敌也。”

  诸葛亮道:“「强行攻之」,并不是指强行进攻吕布将军的主力军队——吕布将军有一万骑兵和一千陷阵营,这两者攻击力最强,不可与之争锋。曹公您可派人去击溃吕军各个散落的兵力,小子听闻这群吕兵们纪律不好,若能击退他们,可以赢得平民们的称赞,这对曹公您的名声而言,倒是极好的。”

  曹操皱眉道:“散兵们行踪不定,没法找到。而且,一旦与他们交战,恐又会引来敌军。”

  诸葛亮:“……”

  简而言之:这条计策也可以忽略了。

  诸葛亮很想叹气:说来说去,此时的曹操也有自己的想法,有时还听不进文吏们的谏言——这才是最令诸葛亮生气来着:诸葛亮并不觉得游说一计是上策,但他曹操却偏偏认为是上策!

  诸葛亮很不服气,再道:“曹公还有别的文吏么?——若是小子被他们捉了,曹公还能派谁去?!”

  这……

  曹操张了张嘴,差点说出「陈登可去」,但却突然地想起陈登那张脸对兖州来说,太过熟悉,只怕他一踏进兖州,还没见到兖州世家子弟,就会被人团团地围住活捉!

  再者陈珪亦不可——陈珪他老人家上了年纪,他若派陈珪,陈登还不跟他急去?

  如此看来,曹操找来找去,还就只有诸葛亮这一人最为合适!

  只是,眼下能用的文士只剩诸葛亮——这就意味着:假如诸葛亮他失败了,游说的计划也就失败了……

  摸了摸下巴,曹操陷入沉思。

  诸葛亮眯了眯眼,又觉心头涌起一阵愤怒:就不能听他的么?就不能听他的么?——究竟是曹操太固执,还是他年纪太小,没法让人信服?……明明「等」计是最实用的!

  或许曹操是担心吕布将兖州破坏得彻底,他因心疼而不愿意采讷这条计策?

  正在俩人僵持之际,突听门外有一仆役道:“老爷,陈登先生有事要禀报。”

  曹操道:“让他进来。”

  于是,曹操和诸葛亮暂停争论,便见陈登急忙地走来。

  陈登向曹操行过礼后,却对诸葛亮道:“登有一事要告诉你……方才,登收到来报,说是不久之前,有一狼狈的游侠正在下邳一带四处打听小先生你的消息,后误入一座村子,被几名吕兵捉走了。”

  诸葛亮心有不详,却冷静道:“那人是谁?”

  “据探子回报,是诸葛谨……”陈登的声音小了下去。

  诸葛亮只觉呼吸一阵窒息:兄长?!

  兄长他……也来徐州了?——是跟着他来的么?

  但是,夏侯渊将军不是有说捎信给了他么?怎么……?

  诸葛亮按下心中的慌张,明白定是自家兄长太过担心他,这才兀自地来到徐州寻他。

  直视陈登,诸葛亮道:“此话当真?——兄长被带到何处?……你们竟也没人救他么?”

  陈登头皮发麻,干巴巴道:“已方人手不足,不敢擅自行动。”

  诸葛亮揉了一揉额头,不加思索道:“应该是带去了兖州罢?——不会直接……”

  诸葛亮都不敢说出「杀他」这两个字。

  陈登却像看穿了诸葛亮的心思,解释道:“不会……一般会充作俘虏,成为吕军先锋队。”

  嗯?!

  瞪大双眼,诸葛亮愣愣地瞪着陈登:先锋队?——不会是他想得那样罢?

  陈登却苦笑,微微地点头:就是你想得那样……将人抓住,或拷打,或说服,将人充入先锋队当炮灰!

  不然,你以为吕布初时偷袭兖州才一万兵力,为何现在却是翻了一倍?

  诸葛亮晃了晃身体,脱口而出道:“曹公您是对的,的确不可「强行攻之」,亦不能「等」!”

  强行攻之,兄长小命危矣。

  等么?——也不大合适:依照兄长的个性,他会宁死不屈……如果没人救他的话。

  “哦?——这么说……?”曹操抬起头来,也顾不上方才他与诸葛亮的意见甚是不一。

  “小子就当这次说客。”转了转眼珠子,诸葛亮开出条件,“但要保证小子的安全,曹公您不可只派小子一人前动,对罢?”

  瞅着诸葛亮竭力镇静的模样,曹操道:“曹某倒是想给小先生配上一支队伍……”

  “只怕还没进城,就会被他们察觉。”陈登小声地补充。

  诸葛亮很想翻个白眼,无语道:“不会分批么?把队伍拆开,暗中保证小子即可。”——那样的话,即便他一人,他也不怕,至少他的身后有人保护,是安全的!

  曹操和陈登面面相觑:倒是他们着相了……这小子说得好有道理!

  回过神来,曹操拍案道:“就依小先生!”

  说罢,曹操先请诸葛亮休息两天,尔后他风风火火地安排了五十名精兵扮作普通平民们,分批地潜入兖州。待他们成功地混迹其中,曹操才又召来诸葛亮,告诉他可以行动了。

  诸葛亮满意地点了点头:以这种私下召见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计划不会被泄露,还能保护诸葛亮——有识之士或许都听过诸葛亮的大名,但没有多少人知晓诸葛亮仅仅是个半大的少年啊!

继续阅读:096、诸葛谨脱困(上)太史赶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一品军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