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晚站在村活动室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就在这时,一位身形佝偻的老太太怯生生地走了过来,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布袋子。
“晚晚...”老太太的声音有些颤抖,眼神中带着期盼和不安。
江晚立刻认出了这是村里的李奶奶,忙上前扶住她:“李奶奶,您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吗?”
李奶奶犹豫了一下,像是鼓足了勇气才开口:“晚晚,我听说你在村里办了好多班,教大人做蛋糕、下棋、织毛衣...我就想问问,有没有...有没有给孩子的补课班啊?”
江晚愣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回答,李奶奶又急切地继续说:“我家那个孙子,以前调皮得很,成绩差,我和他怎么说都不听。可最近不知怎么了,突然开窍了,说想要好好学习。我去镇上问了,镇上没有补习班,最近的也在县城里。让一个孩子自己去县城上课,这哪行啊?咱们村到镇上都要走好远,更别说去县里了...”
江晚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李奶奶家的情况——她的儿子几年前在工地上出了事故去世了,儿媳妇不久后就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只剩下李奶奶和孙子相依为命。
那孩子,江晚记得应该是叫小磊。
“李奶奶,小磊现在应该是上初中了吧?”江晚轻声问道。
“对对,上初二了。”李奶奶连连点头,眼眶有些发红,“初一的时候特别皮,整天逃学,老师三天两头找我。可这学期不知怎么了,突然就懂事了,说想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高中。可他现在想学,却跟不上老师的课了...”
江晚不禁感到一阵窘迫:“李奶奶,我不是老师,初中的知识我都忘得差不多了,而且现在的教材和我们那时候也不一样了。我怕是教不了小磊啊。”
她顿了顿,又谨慎地补充道:“而且,一定要孩子自己真心想学才行。有时候孩子嘴上答应要好好学习,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或者是为了搪塞家长和老师。”
“小磊是真的想学!”李奶奶急切地保证,“他现在晚上都自己看书看到很晚,还主动问我能不能给他找点练习题。这孩子是真的变了!”
看着李奶奶眼中闪烁的泪光和期盼,江晚不忍再质疑。
是啊,即使孩子只是一时兴起,既然他想变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支持呢?
“李奶奶,您知道现在补课很贵吗?”江晚委婉地问道。
李奶奶坚定地点点头:“再贵也要让孩子学啊!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这个老太太也陪不了他多少年了,一定要让他的成绩提上去,将来才能有份好工作,不用像他爸那样在工地上卖苦力...”
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江晚。她想起小磊父亲出事那年,整个村子都笼罩在悲伤中。那个勤劳的年轻人,为了多赚点钱养家,什么活都接,最终却...
“我明白了。”江晚握住李奶奶粗糙的手,“我会去帮忙问问,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老师,不过李奶奶,您知道村里还有其他需要补课的孩子吗?如果人多一起请老师,费用可以分摊,会便宜很多。”
李奶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有有有!村东头老王家的孙子和小磊一个班,成绩也不太好,两个孩子以前总是一起玩。我这就去问问他们家想不想一起补课!”
“好的,您先去统计一下有多少孩子需要补课,都上几年级,需要补哪些科目。我这边也去打听打听有没有合适的老师。”
李奶奶连声道谢,佝偻的背影仿佛都挺直了些,快步朝村东头走去。
送走李奶奶后,江晚立刻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
【求助:寻找能为初中生补习的老师】
帖子内容:
【各位朋友,想向大家打听一下,有没有认识靠谱的、能为初中生补习的老师?
村里有几个孩子学习上有些困难,但很有上进心,想要提高成绩。
因为是村里的孩子一起请老师,报酬可能比不上城里的补习机构,但我们会尽力提供好的教学环境和真诚的感谢。
如果有合适的老师推荐,请私信我,非常感谢!】
帖子一发出去,立刻引来了众多回复。
【晚晚这是要把村里从老到小全都教育一遍啊!前面是老年大学,后面是小孩补课,哈哈哈!】
【咱们秀水村的教育事业就靠晚晚了!教完老人教小孩,下一步是不是要开母婴班了?[偷笑]】
【晚晚这心操得,不过这是好事,我家那孙子数学一塌糊涂,要是真有补习班,我也给他报名!】
【这份心很难得啊!教育确实要从娃娃抓起。不过我退休多年,初中的新教材怕是吃不透喽。】
江晚看着这些调侃的回复,不由得窘迫地笑了,在下面回复道:【大家别取笑我啦!我也是受人所托,能帮一点是一点。没想到咱们村有这么多孩子需要补习啊!】
【这不是取笑,是夸你呢!村有个你这么爱操心的人,是大家的福气!】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也开始有人提供实质性的建议。
【我表姐以前是县一中的老师,现在退休了,不知道还愿不愿意出山教书。我帮晚晚问问看。】
【我认识一个在县城补习机构工作的老师,教数学很有一套,就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来秀水村。】
【大家推荐老师的时候注意点,现在上面不允许在职老师有偿补课,别给老师惹麻烦。有些话不方便在公开论坛说,大家私底下联系晚晚吧。】
这句话点醒了江晚,她这才想起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严格管控。她连忙在原帖上补充了一句:
【补充说明:我们需要的是非在职教师,退休老师或者有教学经验的大学毕业生都可以。请大家不要推荐在职教师,避免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一补充又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
【晚晚反应真快!这是怕把老师的饭碗给砸了啊!】
【现在这世道,想给孩子补个课都跟做贼似的!咱们那时候,老师放学后把学生留下来补课不是常事吗?】
【时代不同啦!现在有现在的规矩,咱们遵守就是。】
论坛上的热闹渐渐平息,但江晚的私信却开始响个不停。
【晚晚,我刚问了我表姐,她叫周文丽,退休五年了。她说如果是给农村孩子补课,她很愿意帮忙,报酬好说。她以前就是教初中数学的,应该能胜任。】
【我联系了那个补习机构的老师,他叫张志远,才二十五岁,是师范大学毕业的。他说他很佩服你为村里做的事,愿意周末抽一天时间来村里上课,只要报销来回车费就行。】
【江晚,我看到论坛上的帖子了。我虽然是在职教师,不能直接补课,但我可以帮你整理一些复习资料,也可以推荐一些好的辅导书。另外,我有些已经毕业的学生现在在做家教,我可以帮你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去村里教学。】
江晚一一感谢了大家的热心帮助,心里暖暖的。她没想到,一个简单的求助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响应。
下午,李奶奶兴冲冲地来找江晚,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一串名字。
“晚晚,我问了一圈,咱们村居然有七个孩子需要补课呢!”李奶奶激动地说,“从初一到初三的都有,大部分是要补数学和英语,也有几个要补物理和化学的。”
江晚接过名单,仔细看了看,不禁有些吃惊。她原本以为只有三五个孩子,没想到需求这么大。
“这么多孩子,程度也不一样,可能需要分班教学了。”江晚思索着,“而且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一个老师恐怕应付不过来。”
“那怎么办啊?”李奶奶顿时忧心忡忡。
“别急,李奶奶,我已经联系到几个可能的老师了。等我和他们都谈过后,再看看怎么安排最合适。”
送走李奶奶后,江晚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她意识到,秀水村的教育需求远比她想象的要大。
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在外打工,或者像李奶奶一样,文化程度不高,无法辅导孩子功课。
孩子们在学校跟不上,回家后又无人指导,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更让她担忧的是,她从李晓雨老师那里了解到,现在中考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基础打不牢,很可能考不上高中,只能去读职校或者直接打工。这无疑会重复他们父辈的老路。
“必须要做点什么。”江晚暗暗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