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最和平的时代?
镜像独白2025-07-28 16:273,117

  第三百一十七章:

  邹家人也发现最近两年邹浩然的状态出现了一些问题。

  李丽淑和春晓十分担心他,劝了几次不见效果,便找来了武照雪,让她劝劝邹浩然。

  她们虽然和邹浩然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感情也一直很好,但是她们知道,唯有武照雪才和邹浩然有真正的共同话题。

  武照雪从一开始就是个出格的存在,也是整个大唐最像邹浩然的人。

  不过武照雪并没有劝他什么,她知道邹浩然是因为什么而变得消沉。

  以她后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看,邹浩然身上展现出的长生特质更像是一把枷锁,一把将他锁在情感牢笼里的枷锁。

  她很清楚,一旦人陷入到自己编织的枷锁之中,外力是无法帮到他的。

  唯有他自己打破身上的枷锁才行。

  李承乾觉得邹浩然一直不管事心里有些不踏实,在泰和二十五年初封他做了太子太师,开始为李象接掌皇位铺路。

  同时,李承乾开启了即位以来的最为重要的一次改革。

  首先是教育上的改变。

  从今年开始,大唐原来的教育体系进行一次大调整。

  各地原来分属不同学派、不同系统的学校统一纳入朝廷管理。

  基础学校改为四年制初级小学,各地县学拆分出部分职能,与本地的高一级别的学校组成高级小学,学制三年。

  在小学之上设立中学及相同级别的专业技术学校。

  中学学制两年半,技术学校学制三年。

  再往上每道建立一所高等学院,专门培养高端人才。

  稷下学宫、道门、礼部、科研中心和国子监隶属的高级学院进行整合,建立十六所直属朝廷的最高学府,十六所高校将承担大部分的科研任务。

  另在兵部、市舶司、武道司、大理寺旗下设置陆军学院两所,海军学校一所,航海学校三所,空军学校一所,法学院一所,武道学院三所。

  新的院校体系将成为大唐从下至上的教育普及体系,完善之前教育领域缺少的学科力量。

  大唐开始施行义务教育,所有拥有大唐户籍的孩子无论男女,在九岁之前必须入学,经过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最少七年的学习才能毕业。

  中学及高等学府择优录取。

  小学阶段,所有学生免学费,朝廷每年会给学生提供基础的书本等学习用具。

  中学阶段免除学费、书本费及生活费、寄宿等费用,成绩优异者还可以得到优厚的奖学金。

  大唐所有高等学府的学生开销均有当地的官府和朝廷支付。

  李承乾和民部算出来的教育开始会占到大唐公共开支的百分十,高于军事开支,仅次于基础建设的投入。

  也就是现在的大唐家底够厚,从朝廷到民间都看到了增加教育投入的好处,不然根本搞不起如此庞大的教育体系建设。

  在军事上,朝廷改水师为海军,称为大唐皇家海军,陆军常备军人数降低到三十万,但要建立起七十个后背陆战军团的编制,还要组建起一套预备役兵员的招募和训练体系,以便战时可以随时爆兵。空军的编制正式确定下来,为四个空中作战军团。

  海军方面,登州水师拆分为渤海舰队、东海舰队,保卫大唐的北部海疆。岭南水师拆分为第一海外舰队、第二海外舰队、南洋舰队及天竺舰队。

  第一和第二海外舰队负责大唐对外的海上航线保护及海外领地的海上安全,南洋舰队负责大唐南部海疆的保卫工作,天竺舰队则是专门负责天竺、红海、波斯湾的海上安全。

  在海军之外,朝廷将大唐的水上巡防力量进行了整编,建立若干正式的内河巡逻舰队、近海防御舰队等水面力量。

  海军的服役舰艇数量需要补充,人员也有缺口,需要砸不少钱,这些钱朝廷出一半、皇家出三分之一,剩下的钱通过发行相关债券来凑集。

  空军方面的四个空中作战军团分别驻扎在长安、恒罗斯、新州和大唐与大食的边境。

  过去的十多年,大唐的空军力量只是在装备上做了升级,数量基本没变。

  不过空军作为大唐独有的军种,其在战争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让人神往,但是其吞金兽的本质也让人望而却步。

  飞艇可以说是大唐目前为止技术含量最高的装备,制造和运行维护的成本高到离谱,哪怕飞艇的生产已经开始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但是其生产成本一直无法有效降下去。

  直到大战结束后,大唐的工业规模和产能得到了质的飞跃,飞艇的生产制造成本才算降下来,大唐也才有了能力扩大空中部队的规模。

  这次朝廷可谓是大手笔,一口气下了四百多艘飞艇的订单。

  其中包括载荷三吨以下的小型飞艇一百艘,载荷在五到十吨的中型飞艇两百艘,载荷在十吨以上的大型飞艇一百一十多艘。

  当然,这些飞艇不全是给空军用的,其中有六成是非武装型号,朝廷用这些飞艇主要是承担大唐内部的信件包裹和旅客运输任务。

  大唐现在的领土和领海面积实在是大的恐怖,火车又不是哪里都通的,对快速的空中交通需求还是很大的。

  毕竟从长安到最西端的城市,坐火车的话至少也要八天的时间。

  火车的速度提上来之前,相对更快的飞艇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李承乾甚至想把大唐航空的规模一下子翻十倍,好快速解决巨大辽阔的疆域带来的交通问题。

  可惜大唐的飞艇产量已经到了极限,想要把四百艘飞艇的订单完成都要四年的时间。

  而且随着内燃机技术的出现,最多再有一二十年大唐就会拥有更快的空中交通工具,造飞艇的巨额资金投入到内燃机和飞机的研制中似乎更加的划算。

  反正在空中,大唐没有任何一个对手,即便是那些可以借助灵器飞行的修士也不行。

  在朝廷区划上,李承乾对大唐各道进行了重新分划。

  在关中增设京畿道。

  江南道被拆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

  河南道与河南府合并之后拆分为淮南道、山东道和河南道。

  河东道与室韦故地合并后拆分为山西道和长北道。

  象郡等半岛地区合并在一起组成东南道。

  南诏各地合并为天南道。

  吐蕃和吐谷浑故地合并为高原道。

  西域以天山为界,以东为关外道,以西为丝路道。

  丝路道包括吐火罗、安息部分地区和大宛等地,还包括原波斯的大部分地区。

  丝路道为大唐陆地面积最大的道级区划。

  天竺海外领地取消,被分为北天竺道和南天竺道。

  南洋海外领地取消,设立南海道,统管南洋地区所有海陆区域,实际上的管辖面积比丝路道还大,只不过刨除面积广阔的海洋面积,南海道的面积就不算太大了,但依旧是仅次于丝路道和高原道的第三大地方区划。

  经过新的区划之后,大唐共有道级区划三十四个,海外领地只剩下了当年阿巴斯送给李二的那片沙漠了。

  邹浩然和李承乾都很清楚这片沙漠可不是什么荒凉之地,它下面可是有数不清的石油!

  随着内燃机技术的进步,这片沙漠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大唐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另外在大唐北方的一处广袤平原上,也有一个巨大到难以想象的油田。

  为了保护这些未来的油气资源基地,李承乾不顾反对,甚至是不顾大食人的反应,在荒无人烟的北方极寒之地驻扎了一支两万人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士兵、农户和工人、医生等,他们要在这里建立起一座城市的基础来。

  在那片沙漠周围,大唐连续修建了四个港口,驻军的人数也从象征性的两千人增加到了惊人的两万人。

  这还只是陆军,邹浩然更夸张,他把岭南水师和登州水师退役的舰船全部放到了这些港口,并出资组建了一支比第一海外舰队还要庞大的舰队。

  虽然这些老船动不动就是二十年往上的船龄,武器配备也还是老式的小口径舰炮,但对于海上力量早已经损失殆尽的大食和走遍的国家而言,这支舰队的存在无异于在他们脑门上低着一把刀。

  尤其是大食人,这只舰队就在他们家门口,更是不能忍。

  大食人多次派使者向大唐朝廷表示抗议,希望大唐能把这支舰队撤走。

  大唐这边每次给的答复都一样。

  那是邹国公的商船队,又不在大唐朝廷管辖的区域驻扎,朝廷管不着,想要让舰队离开,你们可以直接去找邹国公他老人家去谈。

  大唐朝廷的回复每一次都让大食人火冒三丈,却又感到无可奈何。

  邹浩然可不是个好说话的人。

  每一次派人去找邹浩然他们都吃闭门羹。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直接打掉这支舰队,反正大唐朝廷说舰队和他们没关系。

  可舰队虽然在大唐海军面前啥都不是,但那也曾经是大唐的主力海军装备,真不是大食人的小船能对付的。

  每次攻击舰队都会迎来疯狂的报复,而且连续几次被舰队攻击沿海城市,大食人投鼠忌器,也就默认了舰队的存在。

  世界似乎在大战之后恢复了和平,连局部的小冲突都不多。

  世界似乎迎来了人类出现之后最和平的时代。

继续阅读:第三百一十八章:秘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这个大唐不正常啊!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