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命令,青龙卫毫不犹豫,立刻上前将姜芝远牢牢按住,转身准备把他带出临江殿。左右大臣们见此情形,全都默不作声,静静看着这个出言犯上的年轻寺丞一步步往黄泉路走。
能把皇帝气得当场下令诛杀,二十多年来还是头一回。这时候谁要敢主动出来劝阻,无异于自寻死路。说不定还没说两句,就跟着他一道去奈何桥头喝孟婆汤了。
正当姜芝远快要被带出殿门外时,忽然被另外几名身着不同铠甲的卫士给拦截住,旁边还有一位女将军。
众人抬头仰望,发现竟是坐在上面的皇后洛云鹿,给凤凰卫使的眼色。
“先等一等,陛下,本宫觉得此人并不能杀。”
她缓缓起身,一步步走下台阶,径直朝皇帝柳相南身边靠近。佩戴在发髻间的金钗步摇轻轻摆动,把整个临江殿内所有目光尽皆吸引。
在龙凤同朝时,皇后在皇帝前不必称臣,这是当年帝后之间许下的约定。
然而柳相南余怒仍未消散,语气里夹带些许讽刺:“你又在这里发什么慈悲?难道要容许这黄口小儿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吗?”
“大放厥词?陛下莫非是昏了头脑?”洛云鹿毫不客气反驳丈夫,“姜寺丞明明说得有理有据,你却因一时气恼而残害忠良,真真是令人齿冷。
“传扬出去,天下有识之士必定会认定陛下气量狭窄,不纳忠言,则社稷危亡矣。”
寥寥数语,在场诸位大臣全都喏喏称是,就连皇帝也没了刚才的气势。如此显而易见的道理,换成别人肯定不敢在这时候直言不讳,更不敢当面说陛下昏了头脑。
普天之下,只有皇后洛云鹿可以。
她没有再理会丈夫,径直走向殿门口,眼神示意青龙卫放开姜芝远。
而后盯着姜芝远的双眼,低声问:
“跟本宫说实话,刚才这些乃你内心所言,还是由他人唆使?”
姜芝远努力吞咽唾沫,喘了几口粗气后回答:“回禀娘娘,刚才所言句句属实,全部是微臣的真心话。”
“那你知不知道,在朝堂之上公然顶撞皇帝,会是什么后果?”
姜芝远再答:“臣知道。”
洛云鹿倒吸口凉气,问:“既然知道,为何还要这样做?”
“因为微臣曾答应过她,要为那些忍饥挨饿的百姓们发声。”姜芝远一字一句道,“不管今天劝谏结果如何,臣都无怨无悔。”
洛云鹿低头浅笑,回身慢慢往来时的方向走,没有再去追问。
踱步之间,突然询问群臣:
“众位爱卿,可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大臣们沉默许久,突然听到有机会开口,连忙回答:
“回禀娘娘,是腊八。”
“没错,每年腊月初八,朝廷都会给京城的百姓施粥。虽然算不上丰盛,但也可见朝廷怀有爱民之心,而非鱼肉百姓。
“现在姜寺丞觉得民间食材紧缺,希望我们节衣缩食,周济百姓。诸位爱卿对此有何见解?”
此言一出,临江殿里犹如闷雷炸响。刚才还默不作声的大臣们,现在全都面面相觑,有的甚至交头接耳,偷偷议论接下来的对策。
原本快要被押进天牢的姜芝远绝处逢生,已经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而现在皇后又把刚才的话抛给他们来评断,属实是扔了块烫手山芋。
这要是站错队说错话,没准下场要比刚才姜芝远的还要惨。
几分钟过去,还是没有人开口。
洛云鹿扬起嘴角,走过去和丈夫柳相南耳语几句,然后开口喊道:
“既然诸位爱卿没有看法,那就先按下不表。有其它事情启奏的,可以将奏折呈上。
“若无其它事宜,那就先退朝吧。”
大臣们毫不犹豫,纷纷跪下来口呼圣安,没有任何拖沓之意。但凡在朝堂待过几年的,都能听出皇帝和皇后有什么言外之意。
今日早朝本就是为了要过问姜芝远进献的菜单,怎么可能有心思来处理别的事?所谓按下不表,无非是给大家一个面子。后面肯定要交给圣上和皇后来决断,根本轮不到臣子们开口。
至于姜芝远是死是活,恐怕没人在乎。
可正当要散朝时,一名青龙卫急匆匆地跑进临江殿。
单膝跪在柳相南面前,说:
“陛下,京城内有大事发生。”
柳相南有点始料未及,但还是保持镇定:“什么大事,值得到这里来告知朕?”
“青龙门那里有个姑娘在大摆宴席,引得无数百姓前去品尝。朝廷的腊八粥摊无处容身,最后竟成了那宴席的附庸,所有腊八粥都算在那宴席主人的头上了。
“现在还有不少百姓往青龙门赶,根本没有要散席的意思,还把出城的路给堵死了。”
“什么?”
柳相南和洛云鹿异口同声,错愕两个字几乎写在脸上。朝廷这么多年的传统,刚刚还亲口提到,竟然被一个丫头设下的宴席给破坏掉。光禄寺代表帝后给百姓施恩,最后竟成了人家的功德,简直闻所未闻。
而且这施粥由来已久,三十年前柳相南还是沐亲王时,就是由沐王府来负责。即位之后交给光禄寺,本以为能高枕无忧。没想到会发生这种意外,真算得上奇耻大辱。
如果不好好查清楚,这么多年的皇恩恐怕就要落在别人账上了。
叫过青龙卫和凤凰卫,洛云鹿厉声命令道:
“速速准备车辇,圣上和本宫要亲自去青龙门看个究竟!”
“遵命!”
午初时,青龙门城楼。
陶桃手里拿着一个刚出锅的白面馒头,边啃边看那些百姓们享用美食,心头上仿佛浇了蜜糖。原先以为会碰上许多麻烦,结果竟出乎意料地顺利,实在是令她欢喜得紧。
毕竟能组织起规模如此盛大的宴席,绝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以前看爹爹他们安排宫廷宴会,折腾一两个月都搞不出什么名堂来。自己仅仅用了半月时间,就让小半个京城的百姓尝到美味,说出去恐怕都没人相信。
要是爹爹真的在这里,看到这般情形,又会作何反应呢?
她没有去想,因为另一个人已经将脑海完全占据。姜芝远那边直到现在都没有消息,也见不到人影。如今过了早朝时辰,他又是什么状况呢?
难道是成功说服皇帝了?若果真如此,姜芝远肯定会立刻过来找自己,告诉这个好消息。之前约好的事情,他不可能忘记。
也许没能说服,但也没被怪罪?那倒也没必要遮遮掩掩,毕竟圣上的心思难以捉摸,爹爹为官二十余载都如履薄冰。这次不成,还可以想别的办法。
但如果因言获罪,真被打入监牢,丢了性命······
“陶姑娘,陶姑娘!”
一个突如其来的声音把陶桃从思绪里拽出来,令她有些不知所措,眼神都异常迷离。
看清来人后,方才清醒过来:
“又有什么事?我不是给你们看过欧阳将军的手书吗?”
那名青龙卫面无表情,甚至嘴角有一丝扬起:
“那个手书已经不用看了,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让月竹同意帮你的。
“现在闹出这么大动静,直接把我们夫妻俩都给牵连进去,真是有两下子。”
听完这话,陶桃立刻明白,面前之人正是青龙卫都指挥使,明将军的丈夫欧阳明山。
可自己明明只是想搞个宴席,也没邀请他们夫妻俩前来赴宴,何来的牵连呢?
“欧阳将军失敬,小女陶桃只是在这里请百姓们吃点东西,没什么大事。”
欧阳明山却摇摇头:“你还是去跟陛下和皇后娘娘解释吧,他们现正在城楼上等候,赶紧过去解释清楚。
“若是搞不好,你和姜寺丞这次都会被判死罪。”
“什么?”
她不敢再有任何犹豫,转身往城墙边跑去,恨不得背后长出翅膀,直接飞上城楼。
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换成谁都没法泰然自若。特别还是关乎自己的心上人,更容不得丝毫怠慢。
晚一步,也许就没法再次相见。
当陶桃气喘吁吁爬上城楼时,那里已经有几人在等她。皇帝跟皇后二人自不必说,站在城垛后面俯视下面的百姓,完全没有看她的意思。凤凰卫的明将军和刚上来的丈夫挤眉弄眼,,好似在互相埋怨对方。光禄寺卿陶果更是怒目而视,恨不得当场把女儿给打到皮开肉绽。
只有最远处的姜芝远,始终含情脉脉地看着她。
她跪下来,没有理会父亲,径直向帝后二人所在的方位喊道:
“臣女陶桃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柳相南缓缓转过身,忍不住冷笑起来:“平身吧,你还真是神通广大,能在京城搞出规模如此庞大的宴席,
“别告诉朕,这一切都是由你这个小丫头来做成的。”
陶桃扬起嘴角,并没有任何想要掩饰的意味。最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道:
“确实是由臣女一人做成的,此外还有姜寺丞······”
还没等她说完,陶果就走过来打断:
“陛下,小桃生性顽劣,不谙世事,闯出如此大的祸来,是微臣教训不严。
“回去后我定会狠狠责罚她,然后赶出家门,绝不让她再危害朝廷。”
危害朝廷?这四个字瞬间引得城楼上一阵唏嘘,在场许多人都开始窃窃私语。
能够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扣这么大的罪名,倒不像是一个父亲应该做的。至少,定罪这种事要交给大理寺来做。
至于陶桃,就更加没法接受了。
“爹爹,你怎么能这样说我?这里所有人都能看见,百姓们吃了我们做的菜有多高兴,多满足。如此好事,为何在你口中成了危害朝廷?
“况且我没用咱们家一分钱,五千两银子全是姜芝远给我的。现在一切顺利,没有任何事故发生,反倒还有罪过了?”
“你······”
他们父女争得面红耳赤,一时竟忘记这里不是陶府。直到有人刻意清嗓,才把父女俩的火气给平息下来。
定睛一看,原来是皇后洛云鹿。
“真没想到,你和姜寺丞年纪轻轻,却有如此广大之胸怀。非但不贪功,还竭力想要回馈百姓,真是令本宫大开眼界。
“不过我特别好奇,你们这次宴席到底做了什么菜,能让百姓们这样趋之若鹜?”
陶桃双眼发亮,迫不及待拿出准备已久的菜单,忙不迭交到皇帝和皇后手中。只要他们翻开,看到上面写的菜目,定能明白自己和姜芝远在搞什么玄机。
果不其然,刚看没多久,柳相南就扭头问道:
“不对啊,这份‘八珍玉食’单怎么和你们之前进献给朕和皇后的那份一样?”
她微微一笑,回答道:“没错,陛下,菜色是一样的,但用料和做法不一样。
“今天这次我们选用的都是上好的食材,烹制上也几近完美,最后的成品百姓无不称赞。
“而御膳房里那些东西,都是用原来百姓们迫不得已吃的低劣食材制作,所以根本没法入口。
“陛下您英明神武,应该能体会到这其中差别吧?”
就在这时,城楼下面不知是谁抬头仰望,看见有人穿着明黄色龙袍,立刻宣扬起来。
仅仅过去片刻工夫,许多百姓纷纷长跪不起,叩头感谢朝廷恩赐的饭食。万岁声此起彼伏,直直传到城外好几里远。
终于,皇帝露出会心一笑:
“真没想到,你和姜芝远写的这份‘八珍玉食’单不仅能指导出好菜,还给朕和皇后上了一课。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今日算是彻底明白了。
“民间百姓对美食有独特造诣,对食材的领悟远在宫廷御厨之上。但因为没有优质食材,所以显得黯淡逊色。
“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绝不能再暴殄天物,必须要勤俭节约,把更多食材留在民间。朝廷吃点苦没关系,只要百姓们能够丰衣足食,朕和皇后就心满意足了。
“今天你们俩的所作所为,朕和皇后都不会怪罪。姜芝远在早朝时提的所有奏请,朕都一一准奏!”
顿时,周围爆发出一阵欢呼,把青龙门附近的百姓们撩拨得更加欣喜。
万岁声不绝于耳,犹如山呼海啸,久久不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