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时,突然一支勤王的兵马杀灭。
他们使用胡人从来没有见过的火器,纷纷向着胡人兵马点燃扔去。
胡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火器,顿时兵慌马乱。
在电光雷鸣之中,胡人战马乱跳乱跑,根本不受胡人控制。
只要被火器击中,不是胡人战马受伤倒下,就是胡人受伤摔下战马。
在胡人阵阵阵阵惨叫之中,一些已经没有主人的战马,从胡人身体或者尸体践踏而过。
胡人毕竟也有弓骑,很快就组织弓骑对着勤王的骑兵杀来。
理宗看来这里,忍不住后退几步,忍不住闭上眼睛。
胡人弓骑天下第一,金国骑兵就是这样被胡人弓骑收拾的。
但是守卫的皇宫的禁军将领,看到清清楚楚,倒下的不是勤王的骑兵,反而是胡人弓骑。
原来他们手里拿着一种手持床弩,不但速度比胡人弓骑快,射得更加准确,而且还可以连续射击。
守卫皇宫的禁军将军忍不住哈哈大笑:“胡人,你也有今天。”
“这是诸葛连弩。”另外一个禁军将军嘴巴张得大大的,差不多能够塞进一个鸭蛋,眼珠子都快掉在地上。
在勤王的骑兵拼命攻击之下,胡人弓骑终于崩溃,四处逃跑。
看到胡人弓骑被这一个勤王打败,禁军士气大振,冲出皇宫,与勤王兵马里应外合,打败的胡人兵马。
一个浑身是血少年将军,来到理宗面前,双手一拱:“赵平救驾,还请官家恕罪。”
“赵平,你立下大功,拯救了大宋。”理宗不顾对方一身鲜血,哈哈大笑,“朕要重重奖赏你。”
正在此时,一个意外事情发生了。
瑞国公主突然向赵平扑去:“驸马,我要嫁给你。”
瑞国公主是哪个,乃是理宗唯一一个公主,也是他唯一一个骨肉。
没有料到,她没有经过自己同意,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向赵平求爱。
看到这里,理宗忍不住大叫一声。
理宗忽然睁开眼睛,自己眼根本就没有赵平等人,原来一场梦。
这一声“啊”的大叫从福宁殿传出,将侍候一旁的太监及宫女惊醒。
他们战战兢兢急忙提灯来到龙床面前,只见娇艳阎贵妃不停宋理宗抚摸胸口。
阎贵妃今年二十八,长得花容月貌,极受理宗喜欢。
看到是理宗忽然从梦中惊醒,太监宫女松了口气。
只要是做梦,没有生病,倒是问题不大。
宋理宗接过阎贵妃递来的参茶,喝了几口。
“爱妃,朕要醉春风。那个更好喝。”参茶确实大补,但是口感远远不如醉春风。
宫女战战兢兢,马上递上一杯醉春风递给阎贵妃。
喝了几口醉春风之后,理宗再也没有睡意。
他从龙床坐起,对着贴身太监董宋臣说道:“把报纸拿,朕要再看看。”
于是在床前两个宫女掌灯,董宋臣与另外一个太监把《大宋中华报》展开。
在阎贵妃的陪同之下,宋理宗再次品读《战争说》。
读完之后,理宗感觉人更加兴奋。
他穿上睡衣,来到福宁殿偏室,坐下再次在案几上品读《战争说》。
长长叹了一口气,他随后抬头问站立的随身太监:“宋臣,汝觉得文臣可靠还是武将可靠?”
“老奴不知。”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叫做董宋臣贴身太监低头说道。
宋理宗喝茶之后不禁苦笑,这个问题太大,可是乃是朝廷忌讳。
不说董宋臣不知,就是知道,他也不敢回答。
他上眼盯着《战争说》,头也不抬:“宋臣,赵平是谁?”
“官家,让老奴想想。”董宋臣陷入沉思之中。
理宗点点头,一边喝茶,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回忆刚才梦里情形。
他口里忍不住喃喃念道:“赵平,你真的是大宋救星吗?”
董宋臣正在沉思,没有听清理宗说什么。
但是阎贵妃一心一意观察理宗,自然听得清清楚楚,自然把赵平这个名号记下。
阎贵妃懂得琴棋书画,自然也识字。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向着报纸看去。
看了半天,阎贵妃终于明白赵平意思,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她了解赵平,是从《红楼梦》及《西游记》。
没有料到,赵平竟然还能够写出如此策论,可以说这个见解亘古未有。
想到这里,她不知为何想起养女瑞国公主。
“赵平,为何你也姓赵呢?为何不姓别的呢?”阎贵妃忍不住苦笑,摇摇头,叹息一声。
她在思考,董宋臣也想思考。
他抬头思索一会儿之后回答说道:“这个老奴有点印象,一个月前的祥瑞就是他进献的,就是雪盐及孝母车的制作法子。”
“他有功名没有?”宋理宗沉思一会儿,然后抬头问道。
董宋臣想了想之后回答:“听说还没有。”
“可惜。你去派人查查此人,然后禀报于朕。”宋理宗长长叹了一口气。
听到此话,董宋臣下定决心关注这个赵平,千万不能得罪。
大理九禾(今丽江九河),高泰祥专程来到这里朝廷祭奠。
高泰祥大约四十,五官突出,脸如刀削。
他皮肤虽然算不上十分白皙,倒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美男子。
他一脸坚毅,显示是一个杀伐果断人物。
这里有一座白王塔,还有一个高禾墓。
望着白王塔及高禾墓,平时难以苟笑他终于卸下面具,抱着墓碑失声痛哭。
因为来到这里没有别人,不是心腹就是至亲。
这些心腹也一起失声痛哭,这里也埋藏他们的兄弟,还有他们的亲友。
高禾墓埋藏的是高禾,白王塔里面是将士的骸骨。
高泰祥是大理的丞相,高禾则是他的亲兄弟。
也许别人可以躲避,但是他们高家却不能。
因为他们高家乃是大理的实际掌权者,大理皇帝只是象征而已。
如果不是鬼蛮及乌蛮强烈反对,也许皇帝就不是段家。
毕竟,整个大理就是一个三国的小小缩影,白蛮、鬼蛮、乌蛮三个小国,高家、段家都是白蛮之中代表。
高家当上皇帝之后,企图真正一统大理,但是受到鬼蛮、乌蛮的强烈反对。
所谓鬼蛮、乌蛮有自杞国、罗氏鬼国、罗甸鬼国也。
特别是鬼蛮的自杞国,反应极为强烈。
而你高家也想大宋一样统一大理,那是坚决没门的。
还是象征意义上臣服段家好得多,可以继续当我的土皇帝嘛。
高家大怒,必须统一。
没有想到,自杞国实力竟然如此强悍,竟然多次打败高家的嫡系兵马。
高家不得已,只得把皇位还给段家。
自己退在幕后,继续当一个实际掌权者。
因此所谓的大理国,也是实际上的部落酋长国。
它们能够完全掌控的是,只有白蛮部分而已。
白蛮祖先也是秦汉时期的汉人,他们汉化程度最深。
乌蛮与鬼蛮才是土著,地地道道的。
几个部落之间多次征战,多次反抗,就这样互相之间胶着,只是维持形式上统一而已。
而白蛮又分成两个部分,主要就是段家与高家两个势力。
大理乃是段家势力,高家势力在姚州(今天云南姚安)。
而是他们高家,作为这一片土地实际掌权者。
岂能让他人所染,就是胡人也不行。
高家没有退路,必须打仗,必须硬抗。
淳佑四年(大理国道隆六年,公元1244年),胡人首次攻进大理。
高禾率领嫡系兵马三千,在九禾遭遇胡人。
他们运气太好,胡人刚刚来到九河河边。
有的正在渡河,有的正在下马,有的正在饮水。
高禾大喜,率领三千骑兵奋勇出击,胡人竟然被他们杀得出其不意。
不少胡人惊慌失措,不是掉入河里瀰就是被杀死。
他们运气也不好,胡人太多,望不到尽头。
据说有二十万,也有说有十万。
没有二十万,也有五六万。
其中骑兵大约一万,一涌而上,团团把他们围住。
高禾奋勇不惧,这些都是他亲自就练出来的嫡兵,个个以一当十。
他不但浑身鲜血,士卒也是浑身鲜血。
真的的血流成河,把九河都染红了。
高禾忽然想到,如果他有一万骑兵,他还有机会反败为胜。
想到这里,他不禁叹息。
大理兵马虽多,可是真正出来征战的是,只有他们高家的兵马。
大理如果继续不团结,灭亡那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有我高家在,将永远守卫这片疆域。
毕竟胡人人多势众,他们败局已定。
想到这里,高禾痛下决心,不能让战马落入胡人手里。
既然准备殉国,高禾下令杀死战马。
杀死自己的战马之后,高禾先闻向一个胡人千夫长杀去,完全是以命搏命的打法。
那个胡人千夫长一边劝说高禾投降,一边招架。
毕竟只有进攻,没有防守,身上中了几刀。
然而高禾充耳不闻,直接把胡人千夫长杀死,高禾伤口鲜血染红战袍。
看到高禾已经受伤不轻,另外胡人千夫长哈哈大笑出来,想捡到一个便宜,一刀直接向高禾砍去。
你受伤如此严重,应该招架了吧。
然而高禾根本不招架,宝剑直接刺向胡人千夫长的胸口。
你不招架,还有性命吗?何况你重伤,千夫长大刀砍在高禾肩膀上。
胡人千夫长又是哈哈大笑,半边刀刃陷入高禾的锁骨上。
然而笑了两声,他笑声变成惨叫。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对方的宝剑已经刺中他的心脏。
但是他的代价极为惨重,左边锁骨上面的大刀鲜血泉涌,伤口里鲜血真涌。
他虽然宝剑支撑地面,人却摇摇晃晃,倒下只是迟早事情而已
胡人将领互相看了看,然后一起打量高禾。
高禾吐了一口鲜血哈哈大笑说道:“还有谁上来。”
高禾完全是送战功呀,另外一个胡人千夫长不禁大喜,拔出大刀冲向高禾。
他大刀已经冲到高禾胸口,高禾仿佛没有发觉,反而大喊一声,手中宝剑用尽最后的力气冲向胡人千夫长。
胡人千夫长可不想与他拼命,刀势一转,奋力把高禾的宝剑击落。
胡人千夫长高兴之际,高禾忽然把大刀拔出,向他砍来。
胡人千夫长已经无法闪避,心一狠,大刀砍向高禾的脑袋。
顿时两人双双倒在血泊之中,高禾脑袋掉了半边,手中的宝剑却刺中胡人千夫长的胸口。
两人互相紧紧拥抱,先后死去。
此战不但他死去,战死的还有高福善、高明胜、高明祥、高政运、高政志等,都是高氏家族成员,
他的三千嫡兵,几乎全部战死。
胡人见没有讨好,忽然退兵。
高禾虽然战死,但是还有十个亲兵没有上战场。
不是他们怕死,而是还死任务还要重要,必须给大理报信。
他们就是拼死性命,也必须把消息送回。
还好,胡人见到没有讨好,突然退兵。
亲兵一边哭泣,一边目前把高禾尸体收好。
其中八个看管、救人,其余两人快马到大理。
此战,对于大理国特别是高氏家族震动很大。
段氏闻之,大哭,下令将阵亡将士火葬于九禾,建塔(俗称白王塔)和高禾墓,以示纪念。
大宋闻讯,遣使携祭文、经书、银缎等祭奠高禾。
大宋追谥"孝义",表其忠勇,以加强南宋与大理的关系,共同抵御蒙古的进攻。
有后续没有,当然有。
后来大理朝廷,通过细作才知道胡人退兵的原因。
胡人退兵,不是兵力不行,而是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试探性进攻,查找进攻路线。
其二更重要的,胡人大汗窝阔台忽然逝世,大军只好撤回,显然没有尽全力。
今天是兄弟殉国八周年的日子,高泰祥一边回忆,一边痛哭。
此时,一个亲兵来到高泰祥的身边,说有极为重要的事情禀报。
皇宫森严。
高泰祥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在垂拱殿外面走来走去。
他对着太监禀报:“本相有要事向陛下禀报,还望通报一声。”
“丞相,陛下今天不在垂拱殿。”太监低垂头部,根本不敢看高泰祥一眼。
高泰祥虽然说得客气,却是整个大理实际掌权者,哪里敢看对方一眼。
高泰祥叹了口气忍不住问道:“陛下哪里去了?”
“丞相,陛下在崇圣寺上香。”太监依然低头,小心翼翼回答。
大理城北约两里处,有一座金壁辉煌的寺庙,就是崇圣寺。
它东对洱海,西靠苍山。
可谓点苍山麓,洱海之滨,绝好的位置决定它必然是皇家寺庙。
正在此时,一个太监来到门口,不停在外面转来转去。
他犹豫几下,先是摇摇头,后来点点头,来到门前。
但是他刚刚要迈进门槛,沉思一会儿后还是退回。
毕竟他只是太监,不敢打扰皇帝上香。
四十左右的段兴智身着黄袍,跪在佛像面前不停祷告。
段兴智长眉大眼,皮肤白皙,鼻子挺直。
他脸上还有不少书卷气质,显然也是一个美男子。
终于,和尚诵经完毕,段兴智从大雄宝殿出来。
太监上前一礼,然后恭恭敬敬递给段兴智《大宋中华报》。
段兴智一看,脸上大惊失色:“立即回宫,召相国进宫。”
皇宫外面,相国高泰祥如热锅上蚂蚁,他完全无法静止下来,
他身边还有不少大臣,对着赵平的《战争说》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虽然大理国的皇位名义是段家,但是实际上掌权者却是高家。
胡人在大宋哪里没有讨好之后,看来进攻大理已经成为必然。
联想胡人对于西夏及金国皇家不是屠城,让高泰祥这个实际掌权者不寒而栗。
“宣高相国觐见。”太监那个不男不女的声音此时叫喊。
以前这个平常声音,此时是如此亲切,高泰祥终于松了口气。
快步来到勤政殿,高泰祥按照礼节拜见了段兴智。
在外面呆了很久时间,他早已深思熟虑,侃侃而谈。
他从西夏被屠城金国皇室被灭族谈起,咬牙切齿谈到胡人的残暴。
他又分析胡人在大宋那里没有讨好,进攻大理已经成为必然。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愿意率领大军,与胡人决战到底。
他将誓死保卫保护陛下,誓死保卫大理国云云。
高泰祥发言完毕,没有人反对,众位大臣也随之附议。
段兴智见众位大臣没有异议,心里叹气一声。
但是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更好的法子,不得不同意的高祥泰的奏疏。
高泰祥又提出提出奏疏,“启禀陛下,大宋赵家庄的轰天雷及破虏刀是一种新兵器。”
“泰祥,赵家庄朕当然知道,其制作不过是花仙子、琼浆玉液酒之类,哪里有什么兵器?”段兴智不解地问道。
高泰祥恭恭敬敬递上《大宋中华报》:“启禀陛下,赵家庄依靠轰天雷及破虏刀,它攻克官军也没有打下的铜鼓山。”
“泰祥,竟然还有这么一回事,报纸让朕看看。”段兴智一脸严肃,郑重问道。
段兴智从太监手里接过报纸,认认真真看了起来。
段兴智看了一会儿,摇摇头:“泰祥,赵家庄的战果朕已经知道,可是胡人横扫天下,非山匪所能比拟。”
“启禀陛下,微臣当然知道。”高泰祥脸上露出淡淡笑容,侃侃而谈,“但是大宋也没有比赵平更好的进攻武器,乃是一种针对胡人骑兵的有效武器。”
“泰祥,虽然这些火器不错,但是还没有与胡人交手,怎么说它是对付骑兵有效武器呢?”段兴智摇摇头,断定了高泰祥说法。
高泰祥并没有退缩,从容不迫回答:“陛下,除了赵家庄,天下哪里还有用手点燃扔出火器。况且,赵家庄还有它对战山寨马匪,也是经过实战检验的。”
“泰祥,汝说得还是有理,这种火器可以试试。”听说可以点燃扔出火器,段兴智心里不禁一动。
高泰祥心里大喜,终于说去段兴智。
高泰祥想了想,继续说道:“陛下,为了保险,微臣提议先采购一千枚轰天雷及一千破虏刀,试试效果。”
此举不出意料之外,也得到其它如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的附议。
见无人反对,段兴智只好同意。
胡人的大都(现在的北平)的金帐大殿里,此时也在议事。
蒙哥汗坐下高台大椅上面,两边分别是文武大臣。
他召集大臣不少,不但兀良合台、张德辉、赵璧、姚枢、郝经、刘秉忠、张柔、张文谦、史天泽、郭侃等大臣聚集在这里,甚至忽必烈这个亲王也召集。
蒙哥汗大约四十三岁,长脸,长眉细眼,古铜色皮肤。
他大马金刀坐在上面,显得非常威武。
蒙哥看完《大宋中华报》,看了下面的大臣一眼。
他脸色极为亚群,郑重说道:“诸位大臣对《战争说》有什么看法?”
三十多岁忽必烈正当壮年,身体极为粗壮,相貌与蒙哥汗倒有几分想像。
他大踏步出来用粗壮出来奏道:“在臣弟看来,此人是南蛮不可多得的人才,极具战略眼光,竟然看出我汗国要进攻大理。”
“可惜南蛮文弱,此人螳臂挡车而已,我大军铁蹄所至之处,皆灰飞烟灭。”说到这里,他不禁哈哈大笑说道。
“至于那个小小火器,臣弟觉得轰天雷应该与已经灭亡的金国火器差不多。”对于赵平的火器,他更是不屑一顾,“对于马匪尚可,对于我汗国大军,还没有来得及发射就已经被铁路踏得粉碎。”
“大汗。”他不断称赞自己的弓骑,“汗国的弓骑,所到之处,不是闻风而逃,就是所向披靡。”
听到这里,蒙哥汗脸上露出欣喜之色,显然忽必烈说法符合他的心思。
在此时胡人汗国还没有丞相,是中书令代行使丞相权力。
杨惟中温文儒雅,脸型与身材修长,四十多岁,是胡人的中书令。
“亲王说得有理,微臣赞同。”杨惟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此人能够办报、制器、练兵、吟诗、写话本,不可小视,特别有这番洞见,望大汗予以重视。”
张德辉已经快六十了,头发花白,脸上皱纹不少,但是精神矍铄。
他一向以忽必烈为首,听到杨惟中如此重视赵平,脸上露出讥讽的笑容。
“启禀大汗,南蛮现在偏居一角,不过苟延残息而已,金国、夏国足够厉害了吧,不是皇室灭绝就是宗族灭绝。”他也不断吹捧汗国的厉害。“况且那大理不过茸尔小国而已,等我汗国攻下大理,那南蛮陷入汗国的重重包围之中,还有什么活路?”
兀良合台大约五十,皮肤很黑,眉毛如卧蚕。
他人很精神,除了头发稍微有些白发之外,看不出多少苍老。
“大汗,那赵平小儿如此会写话本、诗词,又会制器,请容臣去一趟四川把他擒拿,让给天天给你制器、写小说,诗词。”兀良合台双手一拱,挺身而出,声若洪钟说道,“正是应了汉人那句话,不亦乐乎?”
众人哈哈大笑,文臣对于纷纷忽必烈附议,武将纷纷请战。
内容不外乎就是把赵平擒来给大汗制器、制茶、写话本。
“此人制器确实厉害,什么仙皂、仙炉、仙炭、琼浆玉液酒、醉春风、硫磺仙皂确实好用。”蒙哥哈哈大笑,从座位上站起,拿出一个如半边狼牙棒的物事说道,“特别是这个牙膏牙刷之涮口之后感觉口腔清新,人精神倍增。”
看到蒙哥汗手里这个物事,所有之人面面相觑,下巴差点掉在地面。
这个外观如同狼牙棒的物事,就是什么牙刷?
如何刷牙,难道如同狼牙棒一样敲击牙齿不成?
想到这里,这些胡人大臣露出半信半疑的目光。
蒙哥汗当然不知一众大臣所想,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南蛮其它人可有可无,但是此人一定要留下。”他打量南方一眼之后,大手一挥,“诸位大臣辛苦了,每人发一份这个赵平制器物事。”
“谢大汗。”
“大汗万岁。”
“大汗英明。”
所有大臣纷纷行礼,高兴之极。
蒙哥哈哈大笑,停顿了一下:“忽必烈两份。”
听到此话,忽必烈激动得热泪盈眶,大汗对他果然不一样。
胡人不知道的是,这期报纸的《战争说》更加轰动大宋。
毕竟关系大宋每个官员及士子百姓前途,报纸上市就被一抢而空。
其中《战争说》特别受到文人的关注,因为里面谈了文人的命运。
报纸被迫重印十次,销量达到前所未有的五十万份,几乎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份。
崦《战争说》与《岳阳楼记》一样,成为读书人心目中圣经之一及必修功课。
自此之后,《大宋中华报》一直发行量在十万份以上。
赵家庄的纯阳洞。
在清风明月的陪伴之下,孟惊龙今天穿上一件干干净净的道袍,不言苟笑,一脸虔诚。
他极为郑重来到纯阳殿吕祖法像面前,其拿香姿势就好像道教的稽首礼,右手拿香,左手在前抱住右手,恭恭敬敬下跪磕头九次。
他口里念念有词:“感谢吕祖,我汉人现在总算有希望了。现在赵平要与胡人在嘉定作战,还望吕祖继续保佑。”
“赵家庄主母及游浪求见。”刚刚祷告完毕,清风进来禀报。
听到赵家庄主母流浪未见,孟惊龙脸上露出淡淡笑容。
在休息室,孟惊龙会见了赵平的娘亲及俗家大弟子游浪。
娘亲感觉纯阳洞变化了,在旁边侍候还有以前没有见过的十个十岁以下的小道童。
孟惊龙先打量游浪,露出一丝微笑说道:“平涛在赵家庄表现不错,进步很快,为师很欣慰。”
“全靠师父教侮有方,弟子才得以寸进。”游浪立即稽首行礼。
赵平娘亲不禁呀然,孟惊龙外表与游浪看起来相貌都是三十年左右,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两个竟然是师徒关系。
赵平娘亲看了二人,又仔细打量游浪。
她忽然想到的游浪大儿子已经快二十了,显然两个都是神仙中人,仙家容貌倒也不足为奇。
赵平娘亲想到此时来意,眼睛也红了。
她万福一礼,对着孟惊龙说道:“道长,平儿现在就要与胡人作战了,可是保安团只有三千人,胡人有十万兵马,这个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