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津津有味”
“好吃啊,真好吃啊!”女记者很有感叹,“这怕是你们中国的一绝吧。”
女服务员说:“应该可以这样说的,我们也是费了好大的气力才学过来的哦”
“也是给了转让费的吧。”高飞鹏问。
“给了啊,给了好多的钱啊。我还到那个店里学习了连个月的啊。回来我有较其他的人做这种包子,笑着我们都学会了。”女服务员很骄傲滴说,她的眼睛里闪烁出很自得的光泽来。
“这也是手艺啊。”吴丽娜说,“可以养活人的,你这管子就做这包子就很可观啊。”
“那要碰运气,今天有你们几位,应该说还过得去吧。”
高飞鹏说:“你在那淮安呆了两个多月啊。那可对这包子的事情,应该说了解得很多的啊。”
女服务员笑着对高飞鹏他们点点头,说:“我也感到这饮食是一种文化,在下班了,我也四处走动依稀啊,与一些市民交谈过的啊,知道了一些相关的与这汤包的事情吧……““是吗?”吴丽娜笑,“那你说说,在这巴黎听你说国内的事情,我们也感到亲切啊。”
女服务员说:“也行吧,我也说的不全啊……要说啊,这汤包啊,有两种,一种是江南常见的小汤包,包子的外皮由酵面制戍,馅心通常是猪肉馅,调馅时加入皮冻,蒸熟后馅心汤计较多,滋润鲜美。这种场包也叫酵面串汤肉包。”
高飞鹏时候:“那患有一种哩?”
“还有一种就是这淮安的场包──文楼大场包了。”女服务员笑,“我从当地一些老人的嘴里,知道了古城淮安位于苏北的京杭大运河畔,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城中有一家茶楼,名叫‘式楼’,经营点心、煮干丝等,汤包自然也在其中。这种汤包是酵面串汤肉包。清朝道光八年,武楼店主陈海他在淮安的河下镇又建了一座茶楼,起名叫‘文楼’。”
“那为啥叫文楼呀?“吴丽娜笑着问。
女服务员说:“我听当地的老人们将呀,叫文楼有两个原因,一是和武楼相对应,其二是因河下镇乃人文警革之地,如西汉文景时代著名的辞赋大家杜乘、故皋父子,唐时诗人赵孩、《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明代的状元沈坤等都是河下人。另外,顾炎武、郑板桥也都曾到过河下。”
“呵呵!还着呢咳哪有文化内涵在里面啊。不错,吃着这汤包,就会记起这些文化名人的。”高飞鹏嘿嘿地笑着,对女服务员说,“是这样的呀,提起‘文楼蟹黄汤包’,近代一些历史文化名人都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女服务员说,“比如说,宇哥诗人,叫王辛笛,当年踏上别离数十年的故土,品尝着家乡的名店‘文楼蟹黄汤包’时,诗兴大发,口占七绝《蟹黄汤包》:冻肉凝脂拌蟹黄,薄皮敞开一包汤。蒸笼抓取防伤手,齿舌从容着意尝。真是要这样小心的吃呀。”
“善哉!好诗啊!”孙悟空笑。
这时,又送来了八盘汤包。高飞鹏笑:“正好啊,每人两个,吃呀,好好地过过瘾啊。”
大家笑笑哈哈地抢着吃,但是很有经验了,一点儿也不会烫着嘴皮子了……
那个女服务员就站在一边,笑笑地看着他们。她也很高兴啊,今天碰巧有中国老乡来这里进餐。就如同看到了情人一样,她的话也就特别的多,这儿有死说的很脱机的缘故啊,她想起一句话,有缘千里来相会,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些中国老乡拍收费料号几千公里,才来到巴黎的,哪里想得到早这罐子里与他们见面了,所以她的谈兴很高,服务也很到位,向客人们介绍一些饮食文化,也是进餐的有趣活动啊。
大家讲这汤包吃下去后,才感到肚子装的满满的了。孙悟空笑:“好!很好!我真的是吃饱了。”
高飞鹏说:“这包好吃,这一些趣闻也很有意思的,那诗人做的那首诗,就很贴切啊,说到到点子上了。”
女服务员说:“实际上,那个文楼,还有一个很美丽很壮烈的传说啊。”
“那一定很动听的。”吴丽娜说,“给我们讲讲,怎么样?”
女服务员说:“可以啊,再为你们奉献一个,我也是听一些当地的老人说的传说啊,早在远古时代,有只螃蟹精因在天宫调戏仙女,被玉皇大帝打入凡间……”
高飞鹏说:“那它在哪儿呢,来到人间后?”
“它居住在楚州城萧湖中,其不思悔改……”女服务员说,“它继续作恶,使得萧湖碧水变黑,滚滚浊水不断上涨,到处一片汪洋,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孙悟空很气愤的说:“我怎么不知道这件事情啊,不然……”
高飞鹏听得正入神的,忽然看到孙悟空很激动的,就劝他:“那是传说啊,不一定真有这样的事情。你可别激动啊,伙计!”
“啊!那还差不多!”孙悟空仍是由此而愤愤不平的样子。
那个女服务员看了孙悟空一眼,于说:“……有一天啊,螃蟹精变成一位白发老人威胁河下镇主,说要使百姓不再遭殃,就必须每年重阳节时选送三名美丽少女投入湖中供其享用。为保一方平安,镇主只好忍气吞声地答应,百姓们个个怒目瞪眼,恨死了螃蟹精。从此以后,每年重阳节就是河下人们祭送少女的悲日。”
高飞鹏也说:“这个老妖怪,太混蛋了吧。”
孙悟空猛地拍了几下桌子,几只空盘子就如安了弹簧一样,接着跳弹起来,滚到地上,几下全给摔碎了。
那服务员又害怕了,这个孙先生怎么啦?不对头啊,她后悔不该说这个传说趣闻的。
孙悟空看到看碎成像梅花瓣样的盘子碎片,直赔礼,说:“对不起,小姐,到时候,结账时一块儿算账,将这碎盘子的价钱一起加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