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记录黑色九小时
余音2025-11-11 10:451,497

  根据在潜艇内找到的录像带、录音带和潜艇的自动记录装置,也就是潜艇的“黑匣子”,人们复原、再现了库尔斯克号事故发生时的悲惨情景:

  2000年8月12日11时25分左右,根据北方舰队司令部的命令,参加演习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准备发射鱼雷。当时,指挥人员和大部分官兵都集中在第一、二号隔舱。11时28分,由于鱼雷发生意外,随着一声巨响,艇内发生了能量相当于100公斤TNT炸药当量的爆炸。霎时间,第一、二隔舱成了一片火海,在发射阵位的乘员全部死亡。

  第一次爆炸发生时,库尔斯克正处在潜望深度,包括潜望镜在内的所有观测与监测设备均处在伸出工作状态。爆炸后,这些设备的液压控制系统被毁失灵,以至于在潜艇沉没后,仍未能把潜望镜等设备收回原位。

  130秒后,艇员惊魂未定,尚未弄清楚第一次爆炸是怎么一回事,灾难再次降临。在五分之一秒内,共有7枚鱼雷爆炸。第二次爆炸的能量超过第一次20多倍,相当于一次里氏3.5级地震的威力,也就是这次爆炸,被挪威奥斯陆地震研究所探测到了地震波,并被误以为是发生了海底地震。爆炸引起的火灾导致艇内温度不断升高,最高时瞬间曾达到了8000℃,许多耐高温材料都熔化了。由于爆炸导致潜艇严重变形,艇内各种零部件纷纷脱落。这时,海水也顺着第1隔舱被炸出的窟窿涌入艇内。

  爆炸发生时,一些官兵正在第四、五隔舱里休息。他们还没来得及做任何准备,就遇到了灭顶之灾。一些人在睡梦中死去,一些人虽然戴上了防护面具,但由于通道被堵死,也无法向艉舱撤离。

  第二次爆炸过后,六号舱内的官兵成功地关闭了隔离门。尽管隔离门已被炸得严重变形,但它挡住了凶猛的冲击波,使大火最后没能窜进六、七、八、九号舱,还有23名官兵活着,有的人已被烧伤。13时15分,他们冒着浓烟,趟着海水,全体撤到了第九隔舱。他们试图打开救生舱盖,但没有成功。这时,他们已意识到“谁都不可能逃出去了”。于是,一些人开始写遗书。准尉鲍利索夫写完遗书后,将其装进了密封的瓶子里。科列斯尼科夫上尉在写给新婚妻子奥尔佳的遗书中,还粗略介绍了艇内发生的情况。刚开始,借着艇内的灯光,科列斯尼科夫的字写得很清楚。过了半个小时,电力供应停止了,艇内一片漆黑,空气越来越少,海水越升越高。科列斯尼科夫在黑暗中又写下了几行模糊的字,把纸条装进了上衣口袋里。到晚上七八点钟,艇内空气用光了,23名官兵窒息身亡。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时,虽说没有携带核武器,但两个核动力反应堆共有重达3吨的放射性铀元素,如果发生泄漏,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很多媒体都发出质疑:到底是谁在关键深刻,有时间、有勇气关闭核反应堆?

  巴伦支海海域是俄罗斯唯一可以不受其他国家限制的海上出口。如果这片海域发生了核泄漏,北方舰队的出动就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关闭核反应堆,就意味着切断了潜艇的动力,自寻死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有专门供逃生用的潜艇,即使在下潜到600米的极限,它也可以把幸存的船员带出海面。但逃生潜艇的操作需要电能供应。如果潜艇失去动力,逃生舱也就无法工作。大家推测,是最后的23名艇员,在生命关头毅然关闭了核反应堆,虽然没有找到具体证据来支持这一推论。

  等到北方舰队司令部发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情况异常,并向出事海域派出救援队时,库尔斯克号已沉入108米深的巴伦支海底。艇上111名乘员、5名从第7核潜艇师派出的军官和2名柴油机厂的工程师全部罹难。

  令人惊奇的是,库尔斯克号并没有全军覆灭。2000年8月11日,也就是海难前一天,戈里亚乔夫准尉奉命到外地出差,19日归队。所以,库尔斯克号沉没的消息传开后,他远在沃洛格达州托季姆市的父母痛苦不堪,为其摆设灵堂,烧香祈祷……当听筒内传出他的声音,老母亲就像被电流击了一下子,吓得电话坠地,不敢相信他还会活在人间。

继续阅读:无法愈合的伤口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世界大海难揭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