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可能被最早列入教科书
余音2025-11-10 11:331,583

  1912年4月,西半球的北大西洋深处发生了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不到两个月,东半球的中国就将其写进了教科书,反应之速,见识之高,堪称“世界之最”。

  在隆重纪念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的日子里,《辽沈晚报》发表了主任记者王志东的报道:

  4月20日,沈阳一名收藏家首次曝光一本100年前的小学教科书,这本书用整整两课来介绍泰坦尼克号沉没这个和平时期最惨重的海难,课文中还绘制了船撞冰山沉没的插图。

  记者在筹备中的沈阳詹氏教育史料博物馆见到了这本保存尚好的百年教科书。这本泛黄的书有57页,为“商务印书馆发行”,封面有“教育部审定”字样,并标有“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高等小学校”“第一册”等字样。

  该馆馆长詹洪阁介绍,这本书是辛亥革命后出的最初一批教科书,以前所用的都是清朝的课本。出版日期是1912年6月,也就是中华民国元年,所以写有“共和国教科书”。

  虽是《新国文》,但从目录上看,有熟悉的古文如《爱莲说》、《桃花源记》等,也有自然方面的内容如《显微镜》,还有人物介绍《华盛顿》和评论《尊重人类》等,可谓五花八门,但很吸引人。

  詹洪阁说:“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泰坦尼克号沉没是在1912年的4月。时间刚过两个月,就成为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可谓与时俱进。”

  关于泰坦尼克号(该书译称铁达尼号)的内容共两课,十五课和十六课,课文名叫《铁达尼邮船遇险记》。第十五课介绍了铁达尼号船体概况、发船时间、发生危险的时间等。两课加起来千余字,至今读来仍很吸引人。课文还写明了铁达尼号的建造费用为117万英镑,写明时间为“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4月自英国南安普敦启程,渡大西洋前往美国纽约。”“舟行后,天气晴明,水波不兴,旅客非常愉快。未数日,竟为冰山所触。

  第十六课详细写了船撞冰山沉没的过程,“船长督率船员百计救护。既知无可为,乃发令下小艇,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无有喧哗者。”文中还写到了最感人的一幕:当时船上电灯亮如白昼,船上的乐工照常演奏着乐曲,只是将出事前的欢快的曲调改为庄重的曲调,“曲曰:上帝乎,吾将近汝。”“船中有邮局职员五人,因救护邮件遂以身殉职。”

  詹洪阁说,100年前的小学课本如此与时事紧密联系,反应如此之快,真是让人惊讶。

  商务印书馆版《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高小第一册第十五、十六课《铁达尼邮船遇险记》全文如下:

  铁达尼者,世界最巨之邮船也。修八百余尺,广九十余尺。船中有花园、球场、练艺所、泅泳池、电气浴室。凡百咸具,富丽绝伦。世称为海上之宫殿。

  是船新制自英国,所费一百十七万磅。中华民国元年四月十日,自英国之沙桑布敦启程,渡大西洋,前往美国之纽约,世界人士,欲由英渡美者,多守候是船,以极游观之乐。

  舟行后,天气晴朗,水波不兴,旅客非常愉快。未数日,竟为冰山所触,全船沉没。时十四日夜半也。

  是日铁达尼叠得无线电报,知有大冰山,在航路之北方。船长下令警备,沿航路之南而进。夜将半时,忽觉全船振荡。旅客不以为意,嬉游如故。盖深信制造之坚固,设备之周至,必无意外事也。

  船既遇险,船长督率船员,百计救护。既知无可为,乃发令下小艇。小艇既备,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穆然无有喧哗者。妇孺既毕登,男子以次登艇。时船已就沉,其不及艇者,或植立船上,或跃入海中,无有出怨语者。

  时船中电灯照耀,俨如白昼。乐工奏曲,不改常度。久之,乃易其欢愉之调,而为庄重之歌。歌曰:“上帝乎!吾将近汝。”洎船沉,歌声乃随之俱沉于海底。船中有邮局职员五人,因救护邮件,遂以身殉之。

  是役也,船员无不以死守职,秩序井然。旅客之舍身救人者,不可胜数。妇女亦镇定,罕闻啜泣声。间有依恋其夫,誓不愿行者。船员亦听之,不相强也。

  当遇险时,频发无线电报,以求援救。加伯德邮船,得电飞至,天已黎明。乃悉援小艇诸人,十八日抵纽约。被难之亲故,迎迓者千余。医师看护妇麕集。街衢间默无人语,气象愁惨。计船中二千二百人,得拯者仅七百余人云。

继续阅读:三、坎迪在北京生活两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世界大海难揭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