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三朝狠人崔元礼
很疼2021-06-09 21:172,019

  程怀亮这才仔细的看崔元礼,琢磨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噗嗤一下就笑了,“大侄子,你不在蒲州和乌水房好好呆着,你跑岷州来做什么?”

  程怀亮对崔元礼的印象还算可以,清河崔家似乎也就是崔元礼这个分支和程家有点交情,卢国公府但凡姓崔的别想进门,但也就崔元礼有点面子,老程勉强都让他登门。

  一年来程家三次,第一次是老程生日、第二次是老程媳妇生日,第三次是年关。

  老程的媳妇崔氏,是崔元礼的姑奶,所以按照辈分,见到程怀亮要叫一声三叔。

  社会,就是看脸的社会。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有人的地方就有酒色财气。就算你是李世民,也得看五姓七望的脸色做事。

  崔元礼,清河崔氏分支。族籍乌水房。本家一直受到清河崔家老太爷的照顾,因为崔元礼的祖父曾经做过隋朝的宰相,所以将蒲州崔家的分支的一切生意,都交给崔元礼的崔民令父亲打理。

  可就在刚去蒲州的时候,发生了重大变故。崔民令刚到蒲州居然就惹上了人命官司,当时还出现了好几个目击证人,证实崔民令杀人行凶,这些个目击证人里面,就有崔民令的叔伯兄弟,博陵崔家的崔君御。

  如果这件事,旁人做目击证人,花点钱、、再有崔家人从中调解一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可问题就处在崔君御的身上,不光做了目击证人,还罗列了一大堆的证据,甚至还突然间冒出来一大批的文人,在蒲州对这件事大肆宣扬。

  乌水房的崔老爷子有心帮忙,却无从下手。更何况崔民令家这个分支,自打隋朝时候出过宰相,一直就没啥作为。

  一来二去的,这件事被乌水房的崔家人压着,不了了之了,蒲州刺史直接砍了崔民令的脑袋,帮助崔君御夺了蒲州崔家的话语权,成了蒲州崔家的掌舵人。

  可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崔民令原本是秋后问斩,可那年正好赶上李世民大赦天下,原本崔民令是要放出来的,可就在大赦天下的诏书,到了蒲州的前一天,崔民令被提前处死了。

  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就差一天人就可以不死了。崔元礼一直觉得,是他的大伯从中作梗栽赃陷害,可愣是找不到线索。

  崔民令被处死之后,这个分支彻底没落。历朝历代,没啥利用价值的人,别想着翻身。

  崔君御也算是没坏事作尽,将崔元礼赶到了岷州,这里有一处荒废的院落,还有十几亩荒地,算是给崔元礼给流放了。

  在岷州当地,原本也有崔家的分支,但在这里却没啥太大的权利,也不怎么突出,更没啥作为。

  可崔元礼来了之后,这群人却把崔元礼奉为上宾,对外扬言乌水房派人来重振家风光耀门楣了。

  崔元礼就被架空了,完全充当一个吉祥物。他来了之后崔家人简直就是坏事做尽,但前面摆出去的,就只有崔元礼。

  崔元礼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整日就在荒宅里养花种草,对外的事情一概不问。十几亩地,也都分给了周围的庄户,不收啥租子,谁种的话秋收的时候给点粮食就行,如果收成不好,崔元礼一粒不取。

  可最近却不行了,崔家人和李家人盯上了那家商队,连续出手几次都没成功,再加上据说他们的大掌柜的回来,就稍微停停手。

  崔家人只要一有行动,第一件事就是把崔元礼给推到前头,所以房遗爱去绑人的时候,直接绑了崔元礼。

  “房遗爱,快去,包围崔家,一个别让跑了。”萧锴说完,房遗爱立刻又点了二百军卒,马不停蹄的赶向崔家。

  “只有你自己来岷州吗?”程怀亮问。

  “三叔哎……”崔元礼哭了,哭的声泪俱下,“都死了,都死了……就剩下我一个了……”

  “只剩你自己了?”

  “就剩小侄自己了……”

  程怀亮的脸一黑,“他娘的,我爹就该纵兵屠了乌水房。”

  “你为何不去找我爹?”程怀亮又问。

  “一路上都被人看着,想跑都跑不掉,我是被人押到这里的。”崔元礼一脸委屈。

  “这群混蛋。”程怀亮看向萧锴,“锴哥,这是我爹唯一看得上的崔家人。”

  萧锴上下打量着崔元礼,噗嗤一下就笑了。

  欲成大事者,还真是劳其心志、苦其筋骨、饿其体肤。

  崔元礼在贞观年见,就是个小人物。老李快死的时候,崔元礼开始发迹。

  因为崔元礼是乌水房的分支,算是清河崔家的嫡系。所以当年,欧阳修在修订《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时候,曾经单独给崔元礼立传:德迁徐州刺史,志在裕民轻财重义,五十之年至大夫之位。

  崔元礼四十五所左右的时候,是盐铁司的宗正卿,李治当皇帝的时候,崔元礼做了两年宰相。

  因为李世民当时没干掉五姓七望,所以李治看门阀氏族横行,就打开科考的大门。五姓七望无不站出来指责李治,就连李治的老丈人太原王家,也是对这李治喷唾沫星子。就连原装货的王皇后,居然不和李治同房了。一下子让小武妹妹找到了借口和突破口,直接把这王皇后给干掉了。

  李治这人是个狠人,也是聪明人,没历史上写的那么懦弱。无非就是王家欺人太甚,本来就想着废皇后找不到借口,送上门来还不让小武妹妹干掉她?

  可问题是,王皇后死了之后,天下文豪、士子们,开始对李治口诛笔伐,这时候,一个牛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崔元礼。

  年近五十的崔元礼,大义灭亲,颇有一番马踏门阀的味道,帮助李治干掉了清河崔家,随后别的家族一看崔元礼是叛徒,做了李治的鹰犬,满朝文武便开始弹劾崔元礼。

  恰逢李治头风严重,小武妹妹铁腕政策支持崔德,一路兴兵镇压,崔元礼得以彻底灭掉五姓七望。

继续阅读:第115章 以暴制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在大唐开书院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